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分析
1
作者 段学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178-180,共3页
通过分析我院736例血液标本及其受检者和相关工作者了解临床中对血液标本产生不合格影响的因素及其应对方法。方法:选取于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参与血液检查的患者736例及其血液标本、与同期参与检验流程的工作人员18名作为研究观察对... 通过分析我院736例血液标本及其受检者和相关工作者了解临床中对血液标本产生不合格影响的因素及其应对方法。方法:选取于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参与血液检查的患者736例及其血液标本、与同期参与检验流程的工作人员18名作为研究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对736例患者进行常规采血检验操作,整体检验过程中,由提前建立的血检质量管控小组进行全程跟踪记录与总结分析。结果:736份送检血液标本中合格、不合格及复查数据分别为692(94.02%)、44(5.98%)、21(2.85%),在血常规检验标本186份中合格、不合格及复查数据分别为173(93.01%)、13(6.99%)、9(4.84%),生化检验标本162份中合格、不合格及复查数据分别为153(94.44%)、9(5.56%)、5(3.09%),免疫检验标本150份中合格、不合格及复查数据分别为142(94.67%)、8(5.33%)、2(1.33%),凝血功能检验标本114份中合格、不合格及复查数据分别为106(92.98%)、8(7.02%)、1(0.88%),交叉配血检验标本96份中合格、不合格及复查数据分别为92(95.83%)、4(4.17%)、3(3.13%),血沉检验标本28份中合格、不合格及复查数据分别为26(92.86%)、2(7.14%)、1(3.57%),血液标本检验种类的合格率与复查率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44例不合格血液标本中共有7种不合格原因,溶血、凝血、采血量不足、抗凝不充分、标本试管种类不符、标本标签错误和标本污染的例数与发生率数据分别为9(20.45%)、6(13.64%)、5(11.36%)、12(27.27%)、4(9.09%)、3(6.82%)、5(11.36%),不合格原因种类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送检标本不合格与复查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采集阶段中患者对检查项目认知程度、采集前健康教育、受检者信息核对、输液同侧采血和采集操作严谨程度5个子项目具有分析意义(P<0.05),其OR值分别为0.973(0.973-2.058)、3.549(1.846-5.297)、2.438(1.638-3.496)、3.058(1.937-5.235)、4.927(2.404-6.296);在送检阶段中保存环境温湿度、保存时间、送检过程震荡程度和送检两端交接信息核对4个子项目均有分析意义(P<0.05),其OR值分别为3.593(2.547-4.672)、4.845(2.561-6.027)、5.086(2.937-8.469)、2.597(1.395-3.587);在检验阶段中检验及时程度、试剂质量、仪器设备维护3个子项目具有分析意义(P<0.05),其OR值分别为4.358(2.490-6.802)、5.489(3.541-7.109)、3.554(1.486-5.406)。结论:在临床中导致血检标本不合格的因素多有溶血、凝血、采血量不足、抗凝不充分、标本试管种类不符、标本标签错误和标本污染7类,应对措施方面需要从岗位人员匹配、设备及用品的质量保证、工作人员的技能与责任心培养3个方面入手进行细节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检验 血液标本 送检 合格率 原因 解决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