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同、反思与游离:城市中产家庭“密集型育儿”的类型化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段岩娜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148,共7页
基于对Y省三所小学的田野调查,通过对中产阶层子女养育实践的研究发现,当代中产家庭子女养育呈现“密集型育儿”的特征。“密集型育儿”体现了中产阶层在子代教养中高投入和高度参与的特征,也凸显了他们实现阶层优势代际传递的希冀。通... 基于对Y省三所小学的田野调查,通过对中产阶层子女养育实践的研究发现,当代中产家庭子女养育呈现“密集型育儿”的特征。“密集型育儿”体现了中产阶层在子代教养中高投入和高度参与的特征,也凸显了他们实现阶层优势代际传递的希冀。通过对中产阶层教育期望、教育沟通和教育参与的分析发现,中产阶层教养实践呈现了内部的差异与分化,主要表现为“认同型”实践、“反思型”实践和“游离型”实践。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实践在结构限制中呈现出不同的情感投入、价值判断与行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层 密集型育儿 阶层文化 类型化
下载PDF
西部地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段岩娜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7,共5页
通过对昆明市流动人口的抽样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已基本实现在城市的生存,经济融合状况相对较好,但由于居住条件差、收入不稳定、子女进入公办学校难或教育成本高,与本地居民交往融合程度较低,从而心理融合度处于较低状态。这说明,经济的... 通过对昆明市流动人口的抽样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已基本实现在城市的生存,经济融合状况相对较好,但由于居住条件差、收入不稳定、子女进入公办学校难或教育成本高,与本地居民交往融合程度较低,从而心理融合度处于较低状态。这说明,经济的融合并不必然导致其他层面的融合,经济融合、社会适应、身份认同之间并没有呈现依次递进的关系。在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的融合过程中,经济层面的融合和制度的接纳最为重要,而与本地人的接纳互动关系不大,这说明,区隔型融合是流动人口与城市融合的可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融合 融合建议
下载PDF
重回“利益”分析的市场社会学研究——读韦伯的《经济与社会》 被引量:1
3
作者 段岩娜 陈小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5-182,共8页
经济学与社会学对市场中利益的分割式研究,遮蔽了市场的社会属性分析。韦伯的综合性研究条分缕析了利益和市场的社会意义。市场中的社会行动者的利益定位,同时指向互动中他者的社会行动。因而在理性市场逻辑扩展的当下,社会学研究也要... 经济学与社会学对市场中利益的分割式研究,遮蔽了市场的社会属性分析。韦伯的综合性研究条分缕析了利益和市场的社会意义。市场中的社会行动者的利益定位,同时指向互动中他者的社会行动。因而在理性市场逻辑扩展的当下,社会学研究也要重回利益分析。利益驱动的市场具有产生和放大社会利益、加速社会流动形成开放社会分层、完善制度和规则等社会属性。“经济行动逻辑”和“历史路径下的规范限制”分析框架有助于透视市场的社会意义生成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 市场 行动逻辑 社会属性
下载PDF
学校场域中流动少年儿童的身份建构与认同——以昆明市的调查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段岩娜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0-165,共6页
学校场域中流动少年儿童的身份是由包括现行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外部结构性力量建构的,也是由作为互动主体的教师、同龄群体等多元他者所建构的,流动少年儿童形成了"外地人"和"既是本地人又是外地人"的身份意识。... 学校场域中流动少年儿童的身份是由包括现行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外部结构性力量建构的,也是由作为互动主体的教师、同龄群体等多元他者所建构的,流动少年儿童形成了"外地人"和"既是本地人又是外地人"的身份意识。流动少年儿童作为行动主体,对被建构的身份形成认同和困惑,面对群际差异,积极用行动寻求从"我是谁"向"我会成为谁"的认同变迁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少年儿童 身份建构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