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发综合学习实践课 促进学生全人发展
1
作者 段川燕 孟利荣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第4期36-36,共1页
“双主体育人”是我校重要的办学理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两个主体在不同的层面通过自育、互育,协调互动共同成长。综合学习课作为一种以实践为取向的课程形态,为师生搭设了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它打破了... “双主体育人”是我校重要的办学理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两个主体在不同的层面通过自育、互育,协调互动共同成长。综合学习课作为一种以实践为取向的课程形态,为师生搭设了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它打破了各门课程的分割,加强了课程与学生经验间的联系,促使学生获得更多书本知识以外的“感悟”;它为师生提供了共同商讨研究的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的机会,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学生经历了社会调查,演示、实验、表演、交流与讨论等过程。这种学习方式的整合不仅会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甚至会拓展和延伸学生的生活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全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经验 综合学习课 全人发展 实践课 学生学习方式 开发 课程形态 办学理念
原文传递
见微知著 润育心田——三年级主题研究课“我发现——探索新校园”
2
作者 段川燕 杨蕊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3年第4期57-58,共2页
在官同校区上了两年的学生升入三年级,冈4刚回到本校,他们既对本校的生活感到陌生,又对本校的校园充满好奇。
关键词 三年级 校园 研究课 学生 校区 好奇
原文传递
成语点亮国学经典
3
作者 段川燕 何昕礴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第4期52-,共1页
国学,首先是道德教育。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人格,提升着学生的素养。其二是人格教育,我们告诉学生从小就要知道做人应有价值,过有意义的人生。要读书,要静坐,要修养自己。要养气,养心,养性,养情,养才。... 国学,首先是道德教育。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人格,提升着学生的素养。其二是人格教育,我们告诉学生从小就要知道做人应有价值,过有意义的人生。要读书,要静坐,要修养自己。要养气,养心,养性,养情,养才。其三是智力教育,儿童背诵一点蒙学读物对开发智力很有益。"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我们一年级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的过程中,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秉性纯良的学生。《弟子规》中蕴含着丰富的、有意义的故事,这些故事中很多是我们现在喜闻乐见的成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经典 人格教育 智力教育 《弟子规》 道德教育 《春晓》 开发智力 天成 中华传统美德 咏鹅
原文传递
赏析汉字 学会审美
4
作者 段川燕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0年第5期79-79,共1页
写字教学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关键词 审美教育 汉字 《语文课程标准》 赏析 学会 写字教学 语言文字 形体美
原文传递
小学语文平行选修课初探
5
作者 韩伟 段川燕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第4期58-59,共2页
"以社会为中心"的课程强调按社会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但是由于忽视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得课程内容零散、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 "以社会为中心"的课程强调按社会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但是由于忽视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得课程内容零散、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以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为基础,以学生所需要的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构成学习单元,让学生在做中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语文 学习单元 教学内容 童话故事 童话创作 逻辑顺序 经典诵读 人类文化遗产 古诗词 社会需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