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北地区第四纪熔岩隧道群研究:形态学及其比较行星学意义
1
作者 段政 邢光福 +3 位作者 朱祥坤 张翔 陈荣 余明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47-2364,共18页
熔岩隧道是全球第四纪玄武质火山区常见的火山活动产物,主要发育在绳状和块状熔岩分布区,是地表玄武质岩浆输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分布大量的第四纪玄武质火山岩,前人针对其熔岩地貌、岩浆成因及演化过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其... 熔岩隧道是全球第四纪玄武质火山区常见的火山活动产物,主要发育在绳状和块状熔岩分布区,是地表玄武质岩浆输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分布大量的第四纪玄武质火山岩,前人针对其熔岩地貌、岩浆成因及演化过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其中的熔岩隧道却关注较少。而熔岩隧道的研究对于理解熔岩流的运移过程及地表熔岩构造地貌的演化均具有重要意义,尤为有意义的是,近年来在月球和火星上的玄武质熔岩区发现了大量的疑似熔岩隧道的熔岩地貌,这些巨大的管状地下空间是人类未来在地外岩石星球上建立稳定庇护基地的优选对象,因此开展地球熔岩隧道的比较行星学研究可以为地外熔岩隧道的探索工作提供重要线索。为此,本文通过对琼北地区的熔岩隧道群开展详细的形态学和比较行星学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月球和火星熔岩隧道特征和规模大小提供形态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地貌 比较行星学 火山学 第四纪玄武岩 雷琼火山群 月球 火星
下载PDF
煤热解中痕量乙烯在线激光吸收光谱检测
2
作者 段政 孟星星 +6 位作者 李凯亮 孙小聪 田亚莉 宫廷 李传亮 邱选兵 蔡廷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0-677,共8页
为了实现煤热解过程中痕量乙烯(C2H4)标识气体的在线识别与检测,结合波长调制与长光程技术,搭建了煤热解乙烯在线激光吸收光谱检测装置。采用中心波长为1620 nm通信波段DFB激光器作为激光光源,有效光程为15 m的多光程吸收池为样品吸收池... 为了实现煤热解过程中痕量乙烯(C2H4)标识气体的在线识别与检测,结合波长调制与长光程技术,搭建了煤热解乙烯在线激光吸收光谱检测装置。采用中心波长为1620 nm通信波段DFB激光器作为激光光源,有效光程为15 m的多光程吸收池为样品吸收池,利用SR830进行波长解调,通过二次谐波信号反演得到乙烯浓度。使用高精度流量控制器,利用高纯氮气稀释乙烯配比,制备得到10×10^(-6)到90×10^(-6)的标准乙烯样气,其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R2为0.9989;对浓度为20×10^(-6)的乙烯进行连续4000 s的Allan方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检测极限为121×10^(-9)。为了研究不同气体氛围下煤热解过程中乙烯浓度的演化规律,控制气体流速为150 mL/min,分别在氮气、空气以及合成空气中对乙烯标识气体的释放过程进行热重分析实验。研究发现,当温度小于500℃时,3种气体环境下乙烯释放量较少且基本一致,当温度在500~700℃时,氮气环境中乙烯释放量要远高于其他两种气体,但空气中乙烯释放的增速最快,最大释放量约为40×10^(-6),温度高于700℃时乙烯释放量均开始减少。这一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煤热解中乙烯的生成机理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 乙烯 ALLAN方差 波长调制 煤热解
下载PDF
浙闽边界区晚中生代火山作用时序与过程分析 被引量:35
3
作者 段政 邢光福 +3 位作者 余明刚 赵希林 靳国栋 陈志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4-469,共16页
浙闽边界区是东南沿海晚中生代火山岩带中研究较薄弱的地区。本文对该区代表性晚中生代火山岩地层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了它们的岩性岩相特征,在此基础上解剖了火山作用过程。该区火山活动起止时间为143~111... 浙闽边界区是东南沿海晚中生代火山岩带中研究较薄弱的地区。本文对该区代表性晚中生代火山岩地层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了它们的岩性岩相特征,在此基础上解剖了火山作用过程。该区火山活动起止时间为143~111Ma(高峰期143~126Ma),时代属早白垩世,其间存在较长的火山活动沉寂期(126~116Ma),火山作用过程可明显划分为5个阶段。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东南沿海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时空演化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 火山作用 白垩纪 浙闽相邻区
下载PDF
浙闽相邻区白垩纪上下火山岩系成因与壳幔作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段政 赵希林 +6 位作者 邢光福 杨祝良 余明刚 陈志洪 靳国栋 姜杨 李亚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9-338,共20页
浙闽相邻区广泛出露的白垩纪火山岩划分为上下火山岩系。下火山岩系为大面积展布的早白垩世早期长英质火山岩,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Pb等和LREE,无明显Eu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εHf(t... 浙闽相邻区广泛出露的白垩纪火山岩划分为上下火山岩系。下火山岩系为大面积展布的早白垩世早期长英质火山岩,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Pb等和LREE,无明显Eu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εHf(t)值较低(-20.43^-6.39),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在1.8~2.2Ga之间。上火山岩系为局限于断陷盆地内的早白垩世晚期长英质火山岩,属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相对贫硅贫碱但同样富集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负Eu异常明显,εHf(t)值较高(-10.00^-4.51)。研究表明,上下火山岩系均表现出随时代变新ΣREE和LREE分异程度降低的趋势,均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主要为幔源岩浆底侵导致古元古代陆壳基底部分熔融形成的低Sr流纹岩类,但上火山岩系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烈的壳幔作用;例外的是下火山岩系西山头组上部熔岩,属东南沿海罕见的橄榄玄粗岩系列高Sr粗面英安岩,以富集Sr、Ti、Co、Ni和低的εHf(t)为特征,推断由幔源基性岩浆结晶分异形成。区域晚中生代火山岩的综合对比表明,东南沿海深部壳幔作用具有从中—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晚期逐渐增强、自南往北依次减弱的时空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研究 成因与壳幔作用 上下火山岩系 白垩纪 浙闽相邻区
下载PDF
浙江外北山铝质A_1型花岗岩成因:矿物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6
5
作者 段政 邢光福 +2 位作者 余明刚 赵希林 靳国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0-197,共18页
外北山碱长花岗岩主要由条纹长石、更钠长石、石英和少量铁质黑云母组成,发育晶洞构造,晶洞由石英晶簇、钾长石充填。在岩石化学上,岩石富SiO2、K2O、FeO、F,贫Al_2O_3、MgO、CaO、P_2O_5;稀土元素组成上,富集REE(ΣREE变化范围为107.4&... 外北山碱长花岗岩主要由条纹长石、更钠长石、石英和少量铁质黑云母组成,发育晶洞构造,晶洞由石英晶簇、钾长石充填。在岩石化学上,岩石富SiO2、K2O、FeO、F,贫Al_2O_3、MgO、CaO、P_2O_5;稀土元素组成上,富集REE(ΣREE变化范围为107.4×10^(-6)~330.71×10^(-6)),轻稀土分馏程度明显强于重稀土分馏,Eu负异常明显,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现"W"型四分组效应;微量元素上,富Rb、Th、Cs、U、Nb,贫Sr、Ba、P、Eu和Ti,显示出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特征。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表明,该岩体形成时代为96.2±0.8Ma。与东南沿海其它晚中生代A型花岗岩体相比,外北山碱长花岗岩具有明显偏高的Nb/Ta和较低的Y/Nb比值,属A1型花岗岩。综合分析表明,晚白垩世早期东南沿海岩石圈强烈伸展及多组断裂活化,引发铁镁质下地壳在高温低压贫水的条件下部分熔融产生花岗质岩浆,并在结晶分异过程中受到富F流体的交代作用,形成外北山富Nb的铝质A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成因 A型花岗岩 晚白垩世 外北山岩体 浙江
下载PDF
琼北地区第四纪火山地质遗迹类型与地学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段政 张翔 +3 位作者 周翠 余明刚 褚平利 洪文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琼北火山群是雷琼火山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探索我国东南沿海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以及玄武质岩浆活动过程的重要窗口。该区第四纪火山主要沿NW向的长流—仙沟断裂集中分布。研究区内火山地质遗迹类型丰富且典型,火山机构完整、保存程度... 琼北火山群是雷琼火山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探索我国东南沿海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以及玄武质岩浆活动过程的重要窗口。该区第四纪火山主要沿NW向的长流—仙沟断裂集中分布。研究区内火山地质遗迹类型丰富且典型,火山机构完整、保存程度高,火山喷发方式多样。本文在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基础上,将该区火山地质遗迹及相关资源分为6个大类、4个类、14个亚类及39个小类,并将之与我国典型的新生代火山地质遗迹进行对比分析,突出其火山地质及相关资源方面的优势,重点指出琼北地区第四纪火山的地学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地质遗迹 分类 对比分析 第四纪 琼北火山群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九岭新元古代复式花岗岩源区性质的差异:来自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8
7
作者 段政 邢光福 +3 位作者 廖圣兵 褚平利 黄文成 朱延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10-3634,共25页
江南造山带东段九岭新元古代花岗岩据其岩石学及野外产出特征可分为3个序次的侵入体,由早到晚依次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本次研究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中等富硅(SiO_2分别为66.05%~75.78%和67.3... 江南造山带东段九岭新元古代花岗岩据其岩石学及野外产出特征可分为3个序次的侵入体,由早到晚依次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本次研究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中等富硅(SiO_2分别为66.05%~75.78%和67.36%~73.94%),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极富硅(SiO_2为73.96%~77.83%)。三者铝饱和指数A/CNK分别为1.53、1.71和1.32,A/NK分别为2.04、2.0和1.39,均显示典型过铝质花岗岩特征;三类岩石单元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SiO_2与MgO、TiO_2、CaO、Fe_2O_3T、Al_2O_3、MnO、V成负相关,但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这种相关性不明显。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均富轻稀土元素,(La/Yb)N分别平均为10.1和18.7,具弱Eu负异常(δEu分别为0.11~0.88和0.30~0.72),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轻重稀土分馏弱((La/Yb)N=4.70),强烈Eu负异常(δEu=0.18~0.61)。三类岩石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Th、U、K、Pb,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Sr、Ti,且锆石εHf(t)变化范围极大,分别介于-6.76~9.22、-1.08~6.63和-0.64~7.96之间。研究区北西侧和南东侧岩体锆石Hf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岩体北西部的锆石εHf(t)变化范围高于南东部,锆石tDM2模式年龄多集中在1.6~1.8Ga。综合研究推断本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源区分别为砂质上地壳和泥质上地壳部分熔融产物,而英云闪长岩则为砂泥质源区部分熔融产物。同时,SE侧岩浆起源深度和岩体剥蚀程度均高于NW侧,且SE侧岩体的成岩时代也略早于NW侧,这暗示了新元古代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后的伸展过程中,研究区SE侧岩浆起源深度较深,且形成时代较早,并逐渐向NW侧迁移。另外,花岗质岩石源区由砂质向泥质转变的过程可能也是区域陆壳伸展作用逐渐增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成因 S型花岗岩 新元古代 九岭岩体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东南沿海早白垩世火山岩的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段政 邢光福 +1 位作者 余明刚 许乃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6-668,共13页
中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白垩纪火山岩中,发育一套具特殊岩相学特征的火山岩地层,以浙江高坞组和福建南园组为代表,其主体为熔结凝灰岩,以深灰色厚层致密块状、含大量长石和石英晶屑、大面积出露但假流动构造模糊为突出特征,而明显区别... 中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白垩纪火山岩中,发育一套具特殊岩相学特征的火山岩地层,以浙江高坞组和福建南园组为代表,其主体为熔结凝灰岩,以深灰色厚层致密块状、含大量长石和石英晶屑、大面积出露但假流动构造模糊为突出特征,而明显区别于其它白垩纪地层组的熔结凝灰岩,表明其具有独特的成岩过程。伊利石结晶度研究表明,高坞组和南园组火山岩特殊的岩相学特征与其成岩后受到极低级变质作用,从而发生一定程度重结晶有关,这一过程使其岩石结构构造趋于均一化。通过对上下火山岩系火山岩的伊利石结晶度、b0值及多型特征对比分析表明,东南沿海这一大范围的火山岩极低级变质作用,可能是早白垩世晚期"闽浙运动"后岩石圈发生强烈伸展,导致区域大规模热隆作用的反映,并与上下火山岩系之间区域性不整合面的形成、长乐-南澳构造带强烈的变质变形事件及东南沿海大规模金铜矿、非金属等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隆作用 极低级变质作用 伊利石 上、下火山岩系 东南沿海
下载PDF
浙江晚中生代雁荡山地貌成因及其与火山构造协同性演化规律 被引量:3
9
作者 段政 张翔 +4 位作者 卢琴飞 陈荣 余明刚 洪文涛 褚平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1-2038,共18页
浙江雁荡山是东南沿海一座典型的晚中生代破火山,以发育丰富的白垩纪流纹质火山岩地貌为特色,主要包括火山岩相剖面和火山岩地貌两种类型地质遗迹。本次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研究及遥感图像分析,进一步将其中火山岩相剖面划... 浙江雁荡山是东南沿海一座典型的晚中生代破火山,以发育丰富的白垩纪流纹质火山岩地貌为特色,主要包括火山岩相剖面和火山岩地貌两种类型地质遗迹。本次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研究及遥感图像分析,进一步将其中火山岩相剖面划分为溢流相、基底涌流相、火山碎屑流相、空落相剖面地质遗迹四小类;火山岩地貌分为叠嶂、锐峰和岩洞地貌地质遗迹三小类,并综合分析了其分布规律与成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这些地质遗迹的分布和演化明显受到火山构造与火山岩相的控制。另外,研究区显著发育3级夷平面,反映其至少经历过3期隆升-剥蚀事件,是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及印度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综合影响结果,同时其也是研究流纹质火山岩地貌成因与演化过程的理想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演化 流纹岩 晚中生代 雁荡山 东南沿海
下载PDF
火山监测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火山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政 张翔 +4 位作者 陈荣 余明刚 褚平利 洪文涛 曹明轩 《华东地质》 2022年第4期391-414,共24页
中国及邻区分布着众多的全新世陆相活火山,并留下了大量的喷发历史记录。对这些活火山开展监测和研究工作是预测火山喷发和火山灾害减灾防灾工作的重要途径。高度剥蚀的晚中生代火山区的大量地质填图,以及在活火山区的地球物理、地球化... 中国及邻区分布着众多的全新世陆相活火山,并留下了大量的喷发历史记录。对这些活火山开展监测和研究工作是预测火山喷发和火山灾害减灾防灾工作的重要途径。高度剥蚀的晚中生代火山区的大量地质填图,以及在活火山区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近实时的探测工作,极大地深化了我国东部中生代—新生代陆相火山岩的成分特征、岩浆演化规律及喷发方式等方面的认识,是开展火山监测的理想研究对象。近年来,火山灾害日益引起关注,全球火山监测研究进展迅速。本文系统梳理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火山监测方法及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分析了未来火山灾害减灾防灾工作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火山监测工作的发展方向,旨在通过介绍国际火山监测工作,为我国将来开展火山监测、预测与火山灾害相关的减灾防灾等方面的研究和国际合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监测 活火山 研究进展 火山灾害 中国
下载PDF
秘鲁西北部早白垩世Oyotún组火山岩层序、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古Farallon板块俯冲作用细节的揭示
11
作者 段政 郭维民 +3 位作者 曾勇 刘君安 Astete Igor Guerrero Leyla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43-2263,共21页
Oyotún组火山岩为中安第斯西北缘中生代出露范围最广的一套火山岩,对研究中安第斯早白垩世壳幔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西部Oyotún组火山岩出露面积小,厚度薄,岩性单一,而东部出露范围大,厚度厚,岩性复杂。LA-ICP-MS锆石... Oyotún组火山岩为中安第斯西北缘中生代出露范围最广的一套火山岩,对研究中安第斯早白垩世壳幔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西部Oyotún组火山岩出露面积小,厚度薄,岩性单一,而东部出露范围大,厚度厚,岩性复杂。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Oyotún组火山岩时代集中在139.7~131.0Ma之间。主量元素SiO_2含量介于54.44%~72.33%之间,中等富MgO(0.56%~1.55%),偏铝-强过铝,A/CNK=0.98~3.51,富集Cs、Rb、Th、U、Pb和轻稀土元素,无明显Eu异常,亏损Nb、Ta、Ti、P等,具明显的火山弧特征。Oyotún组火山岩εHf(t)值在3.37~8.42之间,且底部εHf(t)值显著低于顶部,指示其可能形成于活动陆缘弧后伸展背景下,由亏损地幔衍生的新生玄武质下地壳,经板片流体作用而产生的低程度部分熔融过程,并受到太古宙古老陆壳物质的混染,其混染程度随时代变新而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鲁西北部 早白垩世 Oyotún组火山岩 层序 年龄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基于先验信息感知学习的能谱CT及物质定量智能成像算法
12
作者 段政 李丹阳 +2 位作者 曾栋 边兆英 马建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0-630,共11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先验信息感知学习的能谱CT半监督物质定量智能成像算法(SLMD-Net),以提升能谱CT及物质定量成像精度和质量,并降低数据驱动网络对标签数据的依赖性。方法算法框架包括监督子模块和自监督子模块。在监督子模块中,基于少...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先验信息感知学习的能谱CT半监督物质定量智能成像算法(SLMD-Net),以提升能谱CT及物质定量成像精度和质量,并降低数据驱动网络对标签数据的依赖性。方法算法框架包括监督子模块和自监督子模块。在监督子模块中,基于少量标签数据和均方误差损失函数学习构建从低信噪比数据到高信噪比数据的映射关系;在自监督子模块中,针对大量无标签低信噪比基物质图像数据,采用基于图像恢复模型构建损失函数,并纳入基物质图像数据的先验信息,以全变分(TV)模型刻画图像的先验信息。两个子模块合并构成SLMD-Net并通过临床仿真数据评估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与模型驱动的物质定量成像方法(FBP-DI、PWLS-PCG、E3DTV),数据驱动的物质定量成像方法,如基于监督学习的物质定量成像方法(SUMD-Net和BFCNN),基于无监督学习的物质定量成像方法UNTV-Net以及基于半监督的循环一致性生成对抗网络(Semi-CycleGAN)相比,SLMD-Net在视觉和定量评估上均有明显优势,如在水物质定量成像结果和骨物质定量成像结果中,SLMDNet获得最高的PSNR指标(31.82和29.06)、最高的FSIM指标(0.95和0.90)以及最低的RMSE指标(0.03和0.02),且图像质量评分与其他7种对比方法分解性能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MD-Net的物质定量性能可接近于使用两倍数量级标签数据训练的SUMD-Net。结论少量标签数据和大量无标签低信噪比基物质图像数据可被充分利用训练网络,有效抑制能谱CT基物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强噪声伪影,降低数据驱动网络对标签数据的依赖性,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基物质分解 半监督学习 U-Net 全变分
下载PDF
赣东北蛇绿岩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樟树墩辉长岩锆石U_Pb年龄、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存智 邢光福 +6 位作者 余明刚 黄志忠 洪文涛 赵希林 周效华 段政 鞠冬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9-321,共13页
赣东北蛇绿岩是华南最重要的前寒武纪蛇绿岩之一,本文对其中的樟树墩辉长岩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樟树墩辉长岩结晶年龄为1 061±44 Ma,代表了洋盆扩张的年龄,也即赣东北蛇... 赣东北蛇绿岩是华南最重要的前寒武纪蛇绿岩之一,本文对其中的樟树墩辉长岩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樟树墩辉长岩结晶年龄为1 061±44 Ma,代表了洋盆扩张的年龄,也即赣东北蛇绿岩的形成年龄。单颗粒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得到樟树墩辉长岩εHf(t)=6.22-9.94,平均值为8.10,略低于结晶时亏损地幔值;单阶段亏损地幔Hf模式年龄tDM1为1.21-1.41 Ga,平均为1.28Ga,明显大于成岩年龄1 061 Ma。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赣东北蛇绿岩地幔具有E-MORB的特点,表明这些辉长岩起源于未发生大规模熔融的初始地幔,推测赣东北蛇绿岩可能形成于古洋盆初始裂解阶段的洋脊环境,赣东北蛇绿岩为MOR型蛇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E-MORB 年代学 樟树墩 赣东北蛇绿岩
下载PDF
江西冷水坑火山-侵入杂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4
作者 余明刚 赵希林 +5 位作者 钱迈平 段政 张雪辉 万浩章 肖茂章 孙建东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8-149,共12页
江西冷水坑矿田是武夷山地区重要的银铅锌矿集中区之一,以斑岩型矿床和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为特色,前人对冷水坑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控矿构造、成矿模式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不同地质体与成矿的先后关系、岩浆活动期次与成矿作... 江西冷水坑矿田是武夷山地区重要的银铅锌矿集中区之一,以斑岩型矿床和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为特色,前人对冷水坑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控矿构造、成矿模式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不同地质体与成矿的先后关系、岩浆活动期次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对打鼓顶组火山岩和含矿花岗斑岩进行了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打鼓顶组底板、顶板晶屑凝灰岩形成时代分别为161.3±1.3 Ma、160.75±0.96 Ma,含矿花岗斑岩形成时代为168.09±0.80 Ma,结合以往研究资料,将冷水坑矿田火山-侵入岩岩浆活动划分为3个期次:第Ⅰ期火山-侵入岩浆活动形成于164~170 Ma;第Ⅱ期火山-侵入岩浆活动发生于157~161 Ma,为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和斑岩型矿体的主要成矿时代,岩浆活动和成矿时代基本一致;第Ⅲ期火山-侵入岩浆活动时限为140~146 Ma。也暗示华南冷水坑等地晚侏罗世火山岩形成于华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为华南晚中生代构造背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鼓顶组 含矿花岗斑岩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 锆石U-Pb定年 构造转换 江西冷水坑
下载PDF
扬子克拉通东南缘新元古代陆缘弧型TTG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7
15
作者 姜杨 赵希林 +4 位作者 林寿发 Donald W.DAVIS 邢光福 李龙明 段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61-1474,共14页
在扬子克拉通东南缘的江山-绍兴结合带沿线多处出露新元古代深成杂岩,以往被认为是沿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地块碰撞缝合带侵入的板内型深成岩类。本文选择其中的浙江金华罗店中酸性深成杂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提出... 在扬子克拉通东南缘的江山-绍兴结合带沿线多处出露新元古代深成杂岩,以往被认为是沿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地块碰撞缝合带侵入的板内型深成岩类。本文选择其中的浙江金华罗店中酸性深成杂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提出它们属TTG岩石组合,包括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合(T1T2G1)和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组合(G2QM)两类,普遍以明显富集Rb、Ba、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强烈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δCe为弱负异常或无异常,属典型的弧岩浆岩类。T1T2G1组合富钠贫钾,εNd(t)值=+2.6^+9.4,Mg#值为41.5~63.1,推断由玄武质俯冲板片脱水部分熔融而成,并受到地幔楔橄榄岩熔体的混染。G2QM组合与T1T2G1组合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但又明显富K2O(2.75%~5.08%)、LILE和LREE,低Mg#值(27.2~52.31)和εNd(t)值(+1.7^+2.0),应是T1T2G1源区继续部分熔融的产物,可能未受到明显的地幔楔橄榄岩混染。测得花岗闪长岩(G1)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841±10Ma,奥长花岗岩(T2)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793±13Ma,前人报道之花岗岩(G2)年龄为832±44Ma,结合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说明T1T2G1和G2QM组合是由新元古代古华南洋向扬子东南缘持续俯冲形成的。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结果,提出金华罗店与诸暨璜山、绍兴平水等地的深成杂岩共同构成了扬子克拉通东南缘一条长达200km的青白口纪(930~793Ma)陆缘弧型深成杂岩带,反映迟至793Ma前仍存在强烈的洋壳俯冲,扬子克拉通尚未与华夏地块发生碰撞拼合,且T1T2G1-G2QM组合的出现指示洋壳俯冲正处于早-中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缘弧型TTG岩石组合 新元古代 金华罗店 钦杭结合带 扬子克拉通东南缘
下载PDF
赣东北蛇绿岩带新元古代(~800Ma)高镁安山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存智 余明刚 +6 位作者 黄志忠 洪文涛 赵希林 姜杨 周效华 段政 邢光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5-1200,共16页
在赣东北蛇绿岩带中的樟树墩地区新发现新元古代高镁安山岩,其LA-ICP-MS锆石U-Pb法年龄为794.8±6.0 Ma。它们的Si O2介于54.90%~58.45%,Al2O3介于15.31%~16.77%(平均小于16%);Ca O为2.46%~6.73%,Fe O^T/Mg O变化于0.87~1.20,具有... 在赣东北蛇绿岩带中的樟树墩地区新发现新元古代高镁安山岩,其LA-ICP-MS锆石U-Pb法年龄为794.8±6.0 Ma。它们的Si O2介于54.90%~58.45%,Al2O3介于15.31%~16.77%(平均小于16%);Ca O为2.46%~6.73%,Fe O^T/Mg O变化于0.87~1.20,具有高Mg O(6.39%~8.76%)、高Mg^#(64~71)特点;富集轻稀土元素且具弱负Eu异常,明显富集LILE而亏损HFSE,Sr含量(普遍〈200×10^-6)和Sr/Y比值(4.11~7.29)均较低,具有典型高镁安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日本Setouchi火山带的Sanukitoids。锆石εHf(t)值介于10.23~17.79之间,反映它们起源于亏损地幔。主、微量及同位素特征均表明,本区高镁安山岩是被俯冲板片释放的含水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大洋岛弧(洋内弧)环境,指示赣东北地区在约800Ma前时仍存在洋壳俯冲,双溪坞弧尚未增生到扬子东南缘,暗示扬子和华夏两大陆块此时尚未碰撞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镁安山岩 新元古代 樟树墩 赣东北蛇绿岩带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华夏地块龙泉地区发现亚洲最古老的锆石 被引量:11
17
作者 邢光福 杨祝良 +6 位作者 陈志洪 姜杨 洪文涛 靳国栋 余明刚 赵希林 段政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5-402,共8页
锆石这一矿物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地球最初500个百万年间(地质学界通常称为“冥古代”)的唯一地壳物质残留,对于了解地球早期地壳演化过程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高精度 SHRIMP 测年技术的广泛运用,笔者最近在华夏地块龙泉地区发现了2颗... 锆石这一矿物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地球最初500个百万年间(地质学界通常称为“冥古代”)的唯一地壳物质残留,对于了解地球早期地壳演化过程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高精度 SHRIMP 测年技术的广泛运用,笔者最近在华夏地块龙泉地区发现了2颗约4100 Ma的碎屑锆石。其中一颗为目前发现亚洲最古老的锆石,其内部结构简单,具有正常的震荡环带,207Pb/206Pb年龄为(4127±4) Ma;其δ18O与地幔岩浆的氧同位素类似,可能来自于早期的幔源岩浆或者未经历地表过程的深部地壳物质的熔融。另外一颗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其核部结晶年龄约为4100 Ma,变质边年龄约为4070 Ma,外围还有2层岩浆增生边年龄介于3800~3600 Ma,代表了该4100 Ma的锆石核部在后期经历了复杂的地壳演化过程,4070 Ma的变质边是目前已获得最为可靠的全球变质年龄。上述发现表明冥古宙时地壳性质和构造环境存在多样性,为认识地球早期大陆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冥古宙 龙泉 华夏陆块
下载PDF
扬子陆块东南缘浙江金华地区青白口纪晚期岛弧岩浆活动——来自富铌辉长岩和高镁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7
18
作者 姜杨 赵希林 +2 位作者 邢光福 李龙明 段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50-1561,共12页
为探讨扬子陆块东南缘新元古代岩浆活动的性质,选择浙江金华罗店深成杂岩中的中基性岩石,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发现该深成杂岩中存在富铌辉长岩和高镁闪长岩等典型的岛弧地区岩浆岩。富铌辉长岩... 为探讨扬子陆块东南缘新元古代岩浆活动的性质,选择浙江金华罗店深成杂岩中的中基性岩石,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发现该深成杂岩中存在富铌辉长岩和高镁闪长岩等典型的岛弧地区岩浆岩。富铌辉长岩相对富P2O5、Ti O2和Nb,原始地幔标准化La/Nb〈1.3,类似于太古宙和古生代富铌玄武岩。采用LA-ICP-MS技术测得高镁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848±10Ma,相对富Mg O、低Ti O2,Mg~#〉62.5,富Cr而贫Sr、Y和重稀土元素,接近于日本Setouchi火山岩带的中新世高镁安山岩和阿留申西部的Piip型高镁安山岩。而且,二者均富集Rb、Ba、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εNd(t)〉+2.92,相应的ISr介于0.70308~0.70474之间,推测二者成因均与俯冲板片部分熔融的熔体交代地幔楔橄榄岩再熔融有关。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扬子陆块东南缘至848Ma左右仍存在明显的岛弧岩浆活动,这对认识华南前寒武纪的大地构造格局及其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铌辉长岩 高镁闪长岩 青白口纪 LA-ICP-MS锆石U-Pb年龄 金华罗店 扬子陆块东南缘
下载PDF
闽北地区中侏罗世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亚楠 邢光福 +4 位作者 邢新龙 陈世忠 段政 杨东 胡凌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27-2235,共9页
中侏罗世火山岩在东南沿海分布极少,但对区域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过程及大地构造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闽北地区大面积白垩纪火山岩区调查中,在政和铁山地区发现中侏罗世火山岩,用LA-ICP-MS同位素测试技术测得的锆石U-Pb年龄为173.... 中侏罗世火山岩在东南沿海分布极少,但对区域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过程及大地构造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闽北地区大面积白垩纪火山岩区调查中,在政和铁山地区发现中侏罗世火山岩,用LA-ICP-MS同位素测试技术测得的锆石U-Pb年龄为173.63±0.80Ma。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显示过铝质、富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其形成于陆缘弧环境,与古太平洋板块早期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世 火山岩 闽北地区 LA-ICP-MS锆石U-PB测年
下载PDF
东南沿海燕山期火山活动旋回划分及其成矿规律 被引量:8
20
作者 余明刚 洪文涛 +4 位作者 杨祝良 段政 褚平利 陈荣 曹明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5-863,共19页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火山作用强烈,在东南沿海地区形成巨型火山-侵入杂岩带。根据火山岩组合特征、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区域不整合、构造背景及其成矿作用类型,分为4个旋回:第Ⅰ旋回(200~165 Ma),为一套近EW向...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火山作用强烈,在东南沿海地区形成巨型火山-侵入杂岩带。根据火山岩组合特征、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区域不整合、构造背景及其成矿作用类型,分为4个旋回:第Ⅰ旋回(200~165 Ma),为一套近EW向的拉斑玄武岩-流纹质火山岩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其中的玄武岩主要起源于软流圈地幔,形成于印支造山后板内伸展环境,该时期成矿作用较微弱。第Ⅱ旋回(165~145 Ma),处于陆缘弧由俯冲挤压高峰期向挤压后的伸展过渡时期,零星分布钙碱性系列英安质-安山质岩石组合,伴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和叶腊石等非金属矿产。第Ⅲ旋回((145~115 Ma),华南进入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挤压后的伸展阶段,发生遍及全区的强烈火山活动,形成诸多大型火山机构和大面积高钾钙碱性系列流纹质-安山质火山岩组合,是中生代活动最强、影响范围最大的一期火山活动,伴生有丰富的金属、非金属、稀土矿产,矿床类型以浅成低温热液型为主。第Ⅳ旋回(115~85 Ma),火山活动相对微弱,并向东迁移至沿海地区,与A型花岗岩带共生,为一套后造山环境下的双峰式火山岩、过碱性流纹岩,晚期往往伴随大规模碎斑熔岩侵出,此阶段形成丰富的金属和明矾石、叶腊石等非金属矿产,以浅成低温热液型为主,斑岩型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旋回 成矿作用 燕山期 东南沿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