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程程
孙仲秀
+4 位作者
王秋兵
姜荧荧
段斯译
张永威
孙福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7-912,共16页
【目的】明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特征,为古红土健康评价提供重要的生物性状数据,并为古红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指导。【方法】以疏林荒草地、荒草地、林地、耕地第四纪古红土和附近处于同一地层的...
【目的】明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特征,为古红土健康评价提供重要的生物性状数据,并为古红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指导。【方法】以疏林荒草地、荒草地、林地、耕地第四纪古红土和附近处于同一地层的埋藏第四纪古红土为研究对象,并以埋藏古红土作为对照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变化进行分析,结合古红土理化性状,系统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特征。【结果】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间微生物α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较埋藏古红土,疏林荒草地、荒草地、林地和耕地古红土的细菌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以及真菌的丰富度指数均显著增加,耕地的真菌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②埋藏古红土出露地表后不同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发生显著变化。较埋藏古红土,其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古红土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显著增加;疏林荒草地、荒草地和林地的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疏林荒草地和耕地的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林地的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③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主坐标分析以及层次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其中,荒草地与林地的群落结构最为相近。【结论】埋藏古红土出露地表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丰富度、多样性以及群落组成都发生显著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开展古红土健康状况评价提供重要的生物性状数据,并为科学地管理与利用古红土资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第四纪古红土
土壤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群落特征
原文传递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段斯译
孙仲秀
+6 位作者
王秋兵
姜荧荧
韩春兰
张永威
吕梦菲
孙福军
陈留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8-1084,共7页
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疏林荒草地、荒草地、林地和耕地)第四纪古红土和埋藏第四纪古红土剖面为研究对象,测定古红土各发生层全土及各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剖面及团聚体的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
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疏林荒草地、荒草地、林地和耕地)第四纪古红土和埋藏第四纪古红土剖面为研究对象,测定古红土各发生层全土及各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剖面及团聚体的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埋藏古红土有机碳含量较低,随深度分布均一,各粒级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降低;(2)埋藏古红土出露地表后,由于受到人为活动影响,表层全土有机碳及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增加,呈现林地>耕地>疏林荒草地>荒草地>埋藏古红土的特征,其中,林地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说明林地是古红土分布区的一种较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3)耕地0~10 cm土层粒径>1 mm和<0.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均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逐渐增加,1~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减小逐渐降低。其余土地利用方式下古红土均呈现>0.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随着团聚体粒径减小而逐渐降低,<0.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第四纪古红土
有机碳分布
原文传递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团聚体的组成比较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段斯译
孙仲秀
+2 位作者
王秋兵
姜荧荧
孙福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7-596,共10页
以林地、疏林荒草地、荒草地、耕地、埋藏古红土等不同利用方式下的第四纪古红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剖面内扣除黏粒的粒度组成、Ti/Zr比值和野外剖面形态观察等方法分析,判定了古红土母质均一性,接着利用湿筛法筛分了供试古红土水稳性...
以林地、疏林荒草地、荒草地、耕地、埋藏古红土等不同利用方式下的第四纪古红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剖面内扣除黏粒的粒度组成、Ti/Zr比值和野外剖面形态观察等方法分析,判定了古红土母质均一性,接着利用湿筛法筛分了供试古红土水稳性团聚体,比较分析了各利用方式下古红土与未经人为利用的埋藏古红土的不同粒级团聚体组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古红土不同粒级团聚体组成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供试古红土的成土母质是均一的,埋藏于地下的古红土由于未被人为利用,受人为干扰小,因压实等影响结构性不良,主要以<0.25 mm微团聚体为主;(2)古红土被利用后土壤团聚体<0.5 mm的减少、>0.5 mm的增加,利用方式不同,古红土的团聚体(粒级)变化不同(土层深度);(3)团聚体林地以>5 mm为主,疏林荒草地、荒草地和耕地以>5 mm、5~2 mm和2~1 mm为主;(4)古红土被开发利用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加,且林地的稳定性强于耕地,是古红土分布地区一种较合理的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第四纪古红土
不同粒级团聚体组成
演变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程程
孙仲秀
王秋兵
姜荧荧
段斯译
张永威
孙福军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沈阳工学院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7-912,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7285)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LSNQN202007)
+4 种基金
辽宁地区黑土地健康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2022JH2/10130016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7002,41771245)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课题(2021FY10040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M640531)
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170520407)资助。
文摘
【目的】明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特征,为古红土健康评价提供重要的生物性状数据,并为古红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指导。【方法】以疏林荒草地、荒草地、林地、耕地第四纪古红土和附近处于同一地层的埋藏第四纪古红土为研究对象,并以埋藏古红土作为对照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变化进行分析,结合古红土理化性状,系统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特征。【结果】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间微生物α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较埋藏古红土,疏林荒草地、荒草地、林地和耕地古红土的细菌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以及真菌的丰富度指数均显著增加,耕地的真菌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②埋藏古红土出露地表后不同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发生显著变化。较埋藏古红土,其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古红土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显著增加;疏林荒草地、荒草地和林地的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疏林荒草地和耕地的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林地的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③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主坐标分析以及层次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其中,荒草地与林地的群落结构最为相近。【结论】埋藏古红土出露地表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丰富度、多样性以及群落组成都发生显著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开展古红土健康状况评价提供重要的生物性状数据,并为科学地管理与利用古红土资源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第四纪古红土
土壤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群落特征
Keywords
Land-use pattern
Quaternary Red soil
Soil microorganism
Bacteria
Fungi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段斯译
孙仲秀
王秋兵
姜荧荧
韩春兰
张永威
吕梦菲
孙福军
陈留美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8-108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7002,41771245)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LSNQN202007)
+2 种基金
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17052040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M640531)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2017]1209)资助。
文摘
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疏林荒草地、荒草地、林地和耕地)第四纪古红土和埋藏第四纪古红土剖面为研究对象,测定古红土各发生层全土及各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剖面及团聚体的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埋藏古红土有机碳含量较低,随深度分布均一,各粒级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降低;(2)埋藏古红土出露地表后,由于受到人为活动影响,表层全土有机碳及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增加,呈现林地>耕地>疏林荒草地>荒草地>埋藏古红土的特征,其中,林地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说明林地是古红土分布区的一种较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3)耕地0~10 cm土层粒径>1 mm和<0.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均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逐渐增加,1~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减小逐渐降低。其余土地利用方式下古红土均呈现>0.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随着团聚体粒径减小而逐渐降低,<0.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逐渐增加。
关键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第四纪古红土
有机碳分布
Keywords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Quaternary ancient Red soil
Soil organic carbon distribution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团聚体的组成比较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段斯译
孙仲秀
王秋兵
姜荧荧
孙福军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7-59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7002,41771245)
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170520407)
+1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M640531)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古红土质量演变)资助。
文摘
以林地、疏林荒草地、荒草地、耕地、埋藏古红土等不同利用方式下的第四纪古红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剖面内扣除黏粒的粒度组成、Ti/Zr比值和野外剖面形态观察等方法分析,判定了古红土母质均一性,接着利用湿筛法筛分了供试古红土水稳性团聚体,比较分析了各利用方式下古红土与未经人为利用的埋藏古红土的不同粒级团聚体组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古红土不同粒级团聚体组成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供试古红土的成土母质是均一的,埋藏于地下的古红土由于未被人为利用,受人为干扰小,因压实等影响结构性不良,主要以<0.25 mm微团聚体为主;(2)古红土被利用后土壤团聚体<0.5 mm的减少、>0.5 mm的增加,利用方式不同,古红土的团聚体(粒级)变化不同(土层深度);(3)团聚体林地以>5 mm为主,疏林荒草地、荒草地和耕地以>5 mm、5~2 mm和2~1 mm为主;(4)古红土被开发利用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加,且林地的稳定性强于耕地,是古红土分布地区一种较合理的利用方式。
关键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第四纪古红土
不同粒级团聚体组成
演变
Keywords
Land use pattern
Quaternary ancient Red soil
Aggregate composition
Evolution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特征
张程程
孙仲秀
王秋兵
姜荧荧
段斯译
张永威
孙福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
段斯译
孙仲秀
王秋兵
姜荧荧
韩春兰
张永威
吕梦菲
孙福军
陈留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原文传递
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团聚体的组成比较研究
段斯译
孙仲秀
王秋兵
姜荧荧
孙福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