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的两步沉淀法制备高结晶度碱式碳酸铜
1
作者 刘博帆 孟令臣 +4 位作者 李浩东 段日 吴慧玲 张思琦 袁胜华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063-1067,共5页
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_(2)(OH)_(2)CO_(3),是一种重要的铜盐产品。对两步沉淀法制备碱式碳酸铜的二段反应过程进行了优化调整,结合XRD和SEM等表征手段,对二段反应不同的酸碱液浓度、碱液组分配比、反应温度和老化条件进行了对比实验探... 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_(2)(OH)_(2)CO_(3),是一种重要的铜盐产品。对两步沉淀法制备碱式碳酸铜的二段反应过程进行了优化调整,结合XRD和SEM等表征手段,对二段反应不同的酸碱液浓度、碱液组分配比、反应温度和老化条件进行了对比实验探究,发现在使用较低的酸碱液浓度、碱液中n(Na_(2)CO_(3))∶n(NaOH)=1:2、反应温度选择较低的水浴温度、采取搅拌老化方式的条件下,产品的结晶效果最好。采用改进后的两步沉淀法成功制备出了高结晶度的碱式碳酸铜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碳酸铜 孔雀石 两步沉淀法 形貌调控 反应结晶
下载PDF
高活性醛加氢催化剂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付秋红 张宝国 +2 位作者 张艳侠 包洪洲 段日 《当代化工》 CAS 2015年第11期2569-2571,共3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镍系催化剂,应用于1,4-丁二醇生产过程中副产物环状缩醛2-(4′-羟基丁氧基)-四氢呋喃的加氢转化工艺,在小型固定床加氢装置上分别考察了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镍含量和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加氢性能的影响。800 h运转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浸渍法制备镍系催化剂,应用于1,4-丁二醇生产过程中副产物环状缩醛2-(4′-羟基丁氧基)-四氢呋喃的加氢转化工艺,在小型固定床加氢装置上分别考察了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镍含量和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加氢性能的影响。800 h运转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中活性金属镍含量在30%左右、催化剂焙烧温度为基准时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加氢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同时,催化剂有较好的抗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丁二醇 环状缩醛2-(4′-羟基丁氧基)-四氢呋喃 催化剂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铜铬催化剂酸性质的影响
3
作者 包洪洲 张艳侠 +3 位作者 汤涛 高鹏 付秋红 段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36-40,共5页
为了研究制备条件对铜铬催化剂酸性质的影响,建立了铜铬催化剂酸性质的检测方法,并采用共沉淀方法研制了不同制备条件的铜铬催化剂,通过SEM对晶貌的分析得出,催化剂的酸性质与催化剂晶貌有关。通过Thanable假说和Seiyama假说建立了铜铬... 为了研究制备条件对铜铬催化剂酸性质的影响,建立了铜铬催化剂酸性质的检测方法,并采用共沉淀方法研制了不同制备条件的铜铬催化剂,通过SEM对晶貌的分析得出,催化剂的酸性质与催化剂晶貌有关。通过Thanable假说和Seiyama假说建立了铜铬二元氧化物模型,分析得出,处于无定形状态的铜铬催化剂,其酸中心主要由一元氧化物氧化铜和氧化铬本身带来的,而处于结晶态的铜铬催化剂,其酸中心除了由一元氧化物本身带来的之外,还由于氧化铜和氧化铬混合的不均匀引起的B酸中心的增加。从而表明,铜铬二元氧化物的晶粒越小,晶粒越均匀,催化剂的酸性质越弱,B酸比例越小,相反则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 铜铬 酸性质 模型
下载PDF
三元含锆铜系催化剂的合成
4
作者 张艳侠 刘西仲 +2 位作者 段日 包洪洲 付秋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8-414,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三元含锆铜系催化剂(CuO/ZrO_2/Al_2O_3),利用正交实验法和综合平衡法考察了铜含量、锆含量、沉淀pH、沉淀温度和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理化性质的影响,并采用BET,XRD,H2-TPR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三元含锆铜系催化剂(CuO/ZrO_2/Al_2O_3),利用正交实验法和综合平衡法考察了铜含量、锆含量、沉淀pH、沉淀温度和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理化性质的影响,并采用BET,XRD,H2-TPR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O/ZrO_2/Al_2O_3催化剂,沉淀pH对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影响最显著,焙烧温度对其有一定影响,锆含量对其影响较小,铜含量和沉淀温度对其影响最小;在铜含量为65%(x)、锆含量为6%(x)、沉淀p H为7.0、沉淀温度为60℃、焙烧温度为450℃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99 m2/g和0.31cm3/g,催化剂CuO分散性较好、催化活性高、易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铜系催化剂 正交实验 综合平衡法
下载PDF
助剂硅的加入方式对钨镍催化剂的影响
5
作者 张艳侠 包洪洲 +2 位作者 付秋红 段日 乔凯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3年第9期36-39,共4页
以两种不同加入硅的方式制备了W-Ni催化剂,对其进行了拉曼光谱、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并采用微型反应器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当硅在氧化铝成胶过程中加入、且硅的加入量为基准+11.0时,八面体配... 以两种不同加入硅的方式制备了W-Ni催化剂,对其进行了拉曼光谱、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并采用微型反应器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当硅在氧化铝成胶过程中加入、且硅的加入量为基准+11.0时,八面体配位结构的钨比例最大,H2-TPR的低温还原峰温度最低,峰面积最大,镍与载体的结合能最小,催化剂的脱硫和脱氮活性也最高。当硅在载体成型过程中加入时,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催化剂中八面体配位结构的钨比例随之降低,H2-TPR的低温还原峰向高温方向偏移,钨和镍的金属分散度随之下降,钨与载体的结合能随之增大,而镍与载体的结合能却随之降低。催化剂的活性随着硅含量的增加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剂硅 加入方式 H2-TPR 拉曼光谱 催化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