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西民间文化对沈从文乡土文学影响探源
1
作者 段春娥 李外卿 《怀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101-102,共2页
“文学”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乡土”一个不变而永恒的归依。将“乡土”寓于文学之中,沈从文虽不是独创,但这确是全新的……
关键词 神巫文化 对歌求偶 崇侠尚武 城乡异同 水启文心
下载PDF
论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教师实践智慧
2
作者 黄乃祝 谭小芳 段春娥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3年第11期30-33,共4页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深入展开,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一些深层次问题如教师的课程观念落后、课程资源匮乏、缺乏专业引领等逐步呈现出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深入展开,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一些深层次问题如教师的课程观念落后、课程资源匮乏、缺乏专业引领等逐步呈现出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教师 实践智慧
下载PDF
试论《边城》的乡土特色及民族艺术
3
作者 段春娥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59-61,共3页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边城》取材于湘西农村 ,小说中的人物纯朴、自然 ,没有半点对社会人生的愤恨 ,即使有怨 ,也是怨而不怒。这就使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在同时代众多的乡土文学作品中独具一格。沈从文用一种独特的视角 ,将美融于自然之...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边城》取材于湘西农村 ,小说中的人物纯朴、自然 ,没有半点对社会人生的愤恨 ,即使有怨 ,也是怨而不怒。这就使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在同时代众多的乡土文学作品中独具一格。沈从文用一种独特的视角 ,将美融于自然之中 ,使人“见美然后悟丑”。作品在人物表现、风俗介绍、语言表达等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乡土文学 《边城》 乡土特色 民族艺术 沈从文 中篇小说 艺术风格 语言表达
下载PDF
线路型文化资源旅游竞合发展格局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以秦直道文化资源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段春娥 徐卫民 李昕蒙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0-89,共10页
基于线路型文化资源特点,借鉴文化廊道旅游开发方式,引入竞合理论,探讨文化廊道旅游竞合发展格局构建。首先,以层次分析法建立文化廊道各区段旅游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其权重结果表明资源条件(0.49)是影响其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余为区段... 基于线路型文化资源特点,借鉴文化廊道旅游开发方式,引入竞合理论,探讨文化廊道旅游竞合发展格局构建。首先,以层次分析法建立文化廊道各区段旅游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其权重结果表明资源条件(0.49)是影响其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余为区段发展能力(0.23)、区段环境条件(0.16)、区段社会条件(0.12)。其次,对秦直道文化资源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其区段旅游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结果,确立了“近期—中期—远期”的开发时序,及“一个龙头、一处基地、两个中心、三大圈层”的空间竞合策略。据此,线路型文化资源要构建文化廊道旅游竞合发展格局,应对文化廊道进行区段划分,并以各区段旅游发展能力评价结果为基础,以此明确各区段特色,构建差异化的区段旅游格局,进而确立整体空间竞合策略,助推沿线旅游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路型文化资源 文化廊道 旅游竞合 秦直道
下载PDF
碰撞、交融——秦直道文化遗产性质的认识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卫民 段春娥 李昕蒙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32,共10页
秦直道作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关于其历史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文化遗产视野下的研究成果甚少。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项交通工程来看待,它在技术以外的文化、社会等层面的价值尚未被充分认... 秦直道作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关于其历史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文化遗产视野下的研究成果甚少。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项交通工程来看待,它在技术以外的文化、社会等层面的价值尚未被充分认知,与其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形成所做的贡献不匹配,其研究视野亟待突破。鉴于此,本文以《文化线路宪章》对“文化线路”的定义及其判别标准为基础,从文化交流的视角将秦直道纳入系列遗产的范畴中,论证秦直道的文化线路遗产性质,力求更加全面地认识和阐述秦直道在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互动共享、碰撞交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对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乃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直道 文化线路 遗产性质 跨文化意义 整体价值
下载PDF
从自然教育视角谈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以广东东莞南社明清古村落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段春娥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2期29-34,共6页
古村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古村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既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古村落遗址,又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使两者处于动态平衡循环发展状态,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在古村开展自然教育,促进其保护与活化利用... 古村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古村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既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古村落遗址,又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使两者处于动态平衡循环发展状态,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在古村开展自然教育,促进其保护与活化利用。古村落蕴含的自然教育价值及其资源开发研究不仅肩负着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且可落地执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从在南社古村落开展自然教育的优势、如何开展自然教育以及自然教育对南社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的作用3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莞南社 自然教育 古村保护与活化
下载PDF
论石峁遗址的保护开发与神木地区的协同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段春娥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1期37-42,共6页
石峁遗址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保护开发理应对神木的经济转型及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文章主要分析了如何以石峁遗址为核心,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群的措施,以期促进神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
关键词 石峁遗址 神木地区 保护开发 文化产业 协同发展
下载PDF
基于文化线路理念建构随枣走廊曾随文化遗存保护利用体系
8
作者 段春娥 范檬萌 张淇馨 《中国文化遗产》 2022年第6期37-45,共9页
随着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的考古发掘,曾随遗存完整的文化序列已基本形成。新形势下的文化遗产工作要求加强遗产价值阐释和传播,发挥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基于文化线路认知视野,以曾国历史进程为线,重要... 随着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的考古发掘,曾随遗存完整的文化序列已基本形成。新形势下的文化遗产工作要求加强遗产价值阐释和传播,发挥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基于文化线路认知视野,以曾国历史进程为线,重要历史时期形成的遗址区为面,都邑、墓葬为点,建构随枣走廊曾随遗存文化线路,确立其文化线路属性,并依据“整体—共享—增值”的价值框架在更大视野内阐释曾随遗存遗产价值。基于文化线路环境特定性、丰富层次性、整体系统性、文化共塑性、互惠共享性的特点,从三方面建构随枣走廊曾随文化遗存整体保护利用体系,即调适自然环境与人文要素,实行整体保护;串联遗存要素与整体文化环境,实现系统保护;凝聚文化共识,构建“文化+”产业集群,实现区域共享发展。这一体系既是对随枣走廊南北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通道历史功能的再现,也是塑造和建构“国家记忆”的有效载体,更是对“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留住历史根脉”等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线路 随枣走廊 曾国墓地 曾随文化遗存 遗产价值 保护体系
下载PDF
省档案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暨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长举行
9
作者 段春娥 《档案时空》 1991年第4期4-4,共1页
5月13日至15日,湖南省档案学会在长沙举行了第七次学术讨论会,同时举行了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有第三届理事会全体理事及论文作者,共60余人。会议对档案学基础理论及档案科学管理问题,广泛交流了研究成果,并对全省第... 5月13日至15日,湖南省档案学会在长沙举行了第七次学术讨论会,同时举行了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有第三届理事会全体理事及论文作者,共60余人。会议对档案学基础理论及档案科学管理问题,广泛交流了研究成果,并对全省第四次优秀论文获奖者颁发了奖金和证书。在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欧阳滋理事长作了工作报告。报告除总结前段学会工作,安排了今后任务外,着重讲了如何进一步繁荣学术研究,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档案学会 学术研究 工作报告 全体理事 日至 理事会理事 学术评论 档案学理论 李明秀
下载PDF
省档案局、省档案学会召开“依法治档学术讨论会”
10
作者 段春娥 《档案时空》 1990年第5期8-8,共1页
省档案局、省档案学会于1990年8月1日至3日在南岳召开了“依法治档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部分地、州、市、县的档案局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省司法厅派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
关键词 档案学会 学术讨论会 依法治档 档案局长 刘国能 日至 南岳 学会副理事长 副局长 情况分析
下载PDF
夕阳无限好,档案情更浓
11
作者 宋源美 段春娥 《档案时空》 1998年第6期18-18,共1页
重阳佳节,曾任毛泽东秘书的原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中顾委委员李锐同志到湖南省档案馆查阅史料,并为省馆题词。 李锐同志已81岁高龄。他早年参加革命,曾先后担任《冀热辽日报》、《新湖南报》社长、毛泽东同志的秘书、中央组织部常务... 重阳佳节,曾任毛泽东秘书的原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中顾委委员李锐同志到湖南省档案馆查阅史料,并为省馆题词。 李锐同志已81岁高龄。他早年参加革命,曾先后担任《冀热辽日报》、《新湖南报》社长、毛泽东同志的秘书、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等职,是研究毛泽东和中共党史的著名专家,著有《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常务副部长 档案资料 中顾委 省档案馆 中共党史 革命活动 夕阳 组织部 中央委员
下载PDF
基于文化廊道构建秦直道整体保护利用路径——以延安段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段春娥 李留通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2-199,共8页
基于文化廊道是线性遗产区域保护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借助专家打分法、GIS缓冲区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从文化元素筛选、空间范围确定、节点选择、通道网络结构四方面对秦直道延安段文化廊道构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秦直道延安段道路... 基于文化廊道是线性遗产区域保护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借助专家打分法、GIS缓冲区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从文化元素筛选、空间范围确定、节点选择、通道网络结构四方面对秦直道延安段文化廊道构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秦直道延安段道路本体及其历史功能而产生的遗产要素是文化元素筛选来源,验证其准确性后得到46处,与秦直道道路一起形成整体,赋予廊道文化内涵。2)以46处文化元素辐射力半径为缓冲距离划缓冲区得到廊道空间范围,为廊道动态保护奠定了基础。3)廊道一级节点为黄陵和安塞,二级节点为富县,三级节点为甘泉和志丹。4)廊道通道网络结构简单,既要考虑外部通道可达性,也要确保内部通行率。文中研究对我国线性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利用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廊道 秦直道延安段 文化元素 廊道空间范围 廊道节点 通道网络
原文传递
建构随枣走廊曾随文化遗存保护利用体系
13
作者 段春娥 范檬萌 张淇馨 《新华文摘》 2023年第7期162-162,共1页
段春娥、范檬萌、张淇馨在《中国文化遗产》2022年第6期撰文指出,随着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的考古发掘,曾随遗存完整的文化序列已基本形成。新形势下的文化遗产工作要求加强遗产价值阐释和传播,发挥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区域经济社... 段春娥、范檬萌、张淇馨在《中国文化遗产》2022年第6期撰文指出,随着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的考古发掘,曾随遗存完整的文化序列已基本形成。新形势下的文化遗产工作要求加强遗产价值阐释和传播,发挥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基于文化线路认知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 文化序列 中国文化遗产 价值阐释 区域经济社会 认知视野
原文传递
秦直道研究的新进展
14
作者 段春娥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67,共6页
公元前221年,秦一统天下,蒙恬北击匈奴,将其赶往阴山以北地区。鄂尔多斯高原被纳入秦帝国版图,但匈奴隐患仍未排除,为增强鄂尔多斯高原北侧区域的防务,加强中央政府对北边区域的有效控制,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令蒙恬修建沟通秦林光宫和... 公元前221年,秦一统天下,蒙恬北击匈奴,将其赶往阴山以北地区。鄂尔多斯高原被纳入秦帝国版图,但匈奴隐患仍未排除,为增强鄂尔多斯高原北侧区域的防务,加强中央政府对北边区域的有效控制,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令蒙恬修建沟通秦林光宫和九原郡的直道,史称"秦直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直道 鄂尔多斯高原 林光宫 九原郡 秦帝国 秦始皇 匈奴 蒙恬
原文传递
论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从遗产地社区居民参与视角谈起
15
作者 段春娥 《秦汉研究》 2018年第1期218-224,共7页
长期以来,汉长安城遗址区居民为保护汉长安城遗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居民问题已成为遗址保护与开发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针对此难点,本文通过对现状和居民融入遗址意愿的分析,从遗址和社区居民两个层面提出使二者之间共融的一些建议和... 长期以来,汉长安城遗址区居民为保护汉长安城遗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居民问题已成为遗址保护与开发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针对此难点,本文通过对现状和居民融入遗址意愿的分析,从遗址和社区居民两个层面提出使二者之间共融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长安城遗址 遗产地社区 社区居民参与
原文传递
评王明珂的《边缘人群华夏化历程:吴太伯故事》
16
作者 段春娥 《闽台缘》 2020年第1期82-85,共4页
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有吴太伯奔吴的记载,吴太伯也被后世奉为东吴文化的宗祖,那么太伯究竟是不是吴国的开拓者。针对此问题,一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和宜候夨簋等出土文物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但台湾学者王... 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有吴太伯奔吴的记载,吴太伯也被后世奉为东吴文化的宗祖,那么太伯究竟是不是吴国的开拓者。针对此问题,一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和宜候夨簋等出土文物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但台湾学者王明珂先生在《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第九章《边缘人群华夏化历程:吴太伯故事》中首先对有关"太伯奔吴"的两种考古学证据提出了质疑,进而从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角度对太伯奔吴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并提出了苏南吴国曾假借华夏祖先而成为华夏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伯奔吴 宜候夨簋 族群认同 华夏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