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栝楼根腐病镰孢菌拮抗菌SJ1623发酵代谢物的抑制活性
1
作者 余利 孟祥涛 +2 位作者 陈甦 潘怀松 段海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19-121,共3页
检测了6株拮抗菌发酵上清液对栝楼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优势拮抗菌不同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的影响,测定了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上清液和脂肽粗提物对栝楼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对栝楼根腐... 检测了6株拮抗菌发酵上清液对栝楼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优势拮抗菌不同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的影响,测定了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上清液和脂肽粗提物对栝楼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对栝楼根腐病菌抑制活性最高的拮抗菌为SJ1623,种子液培养时间为10 h,0.75%(体积比)的接种量效果较好;发酵上清液稀释10倍对病菌的抑制率为87.6%,脂肽粗提物50倍稀释液对病菌的抑制率为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根腐病 拮抗菌 发酵液 抑制活性
下载PDF
Mon(n=2-13)和MonC(n=1-12)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
2
作者 杨文辉 相悦 +1 位作者 陈轩 段海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9,共8页
结合遗传算法和CALYPSO软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Mon(n=2-13)及MonC(n=1-12)团簇基态的几何结构与电子结构展开详细研究.通过计算其基态结构的平均键长、平均结合能、二阶差分能、分裂能和前线轨道能级,对基态结构的稳定性随总原子数变... 结合遗传算法和CALYPSO软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Mon(n=2-13)及MonC(n=1-12)团簇基态的几何结构与电子结构展开详细研究.通过计算其基态结构的平均键长、平均结合能、二阶差分能、分裂能和前线轨道能级,对基态结构的稳定性随总原子数变化的关系展开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Mon团簇基态结构的稳定性可通过掺杂单个C原子而提高.综合团簇的二阶差分能、分裂能可知,n=6,9时Mon团簇的稳定性较高,n=4,7,10时MonC团簇的稳定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Mon团簇 MonC团簇 基态结构 电子性质
下载PDF
二维Ag2S的电子和光电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3
作者 相悦 张川川 +1 位作者 杨文辉 段海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160,共6页
二维Ag2S是一种具有间接宽带隙的半导体材料,由其在平面内和平面外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质,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二维Ag2S的电子、光学性质的变化.二维Ag2S具有较强的方向各异性,通过... 二维Ag2S是一种具有间接宽带隙的半导体材料,由其在平面内和平面外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质,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二维Ag2S的电子、光学性质的变化.二维Ag2S具有较强的方向各异性,通过不同浓度的O取代S替换掺杂,发现随着O浓度的增加,带隙值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由于O元素的引入,使二维Ag2S结构对称性降低,引起能带及光吸收、光反射的分布离散化.y方向4.56~5.36 e V处光吸收及光反射峰随掺杂浓度增加逐渐减小,且出现明显的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换掺杂 各向异性 光学性质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普通植物病理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伟东 李静 +2 位作者 段海明 张轶辉 杜军利 《凯里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2-87,共6页
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满堂灌、互动差、时空受限、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改革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效果势在必行.以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为例,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探索基于该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灵活利用引导式、案例式... 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满堂灌、互动差、时空受限、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改革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效果势在必行.以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为例,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探索基于该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灵活利用引导式、案例式、探讨式、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式等教学手段,从课前积极引导、课中悉心指导、课后认真辅导三个环节贯穿教学全过程,对于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星学习通 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模式 复合人才
下载PDF
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与若干应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吴钊峰 沈超 +4 位作者 孙启花 翟鑫旺 王重远 张炜钰 段海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32-1250,共19页
生物质碳材料由于其原料丰富、结构多样、性能优异,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目前,热解碳化、活化、表面改性等是制备、修饰生物质碳材料常用的流程方法,与此同时更多新技术也在近几年被引入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中,取得了一系列... 生物质碳材料由于其原料丰富、结构多样、性能优异,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目前,热解碳化、活化、表面改性等是制备、修饰生物质碳材料常用的流程方法,与此同时更多新技术也在近几年被引入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从生物质废弃物的处理现状和我国“双碳”目标背景出发,阐述了生物质碳材料的含义及优势,对比总结了传统制备方法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梳理了生物质碳材料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展望了生物质碳材料的发展前景,以期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为生物质碳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碳材料 碳中和 制备方法 功能材料 碳材料应用
下载PDF
Geometrie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Zr_(n)Cu(n=2–12) clusters: A joint machine-learning potential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investigation
6
作者 王一志 崔秀花 +3 位作者 刘静 井群 段海明 曹海宾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95-602,共8页
Zr-based amorphous alloys have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large glassy formation ability, wide supercooled liquid region, high elasticity, and unique mechanical strength induced by their icosahedra... Zr-based amorphous alloys have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large glassy formation ability, wide supercooled liquid region, high elasticity, and unique mechanical strength induced by their icosahedral local structures.To determine the microstructures of Zr–Cu clusters, the stable and metastable geometry of Zr_(n)Cu(n=2–12) clusters are screened out via the CALYPSO method using machine-learning potentials, and the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are investigated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Zr_(n)Cu(n ≥ 3) clusters possess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ies, Zr_(n)Cu(n≥9) possess cage-like geometries, and the Zr_(12)Cu cluster has icosahedral geometry. The binding energy per atom gradually gets enlarg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size of the clusters, and Zr_(n)Cu(n=5,7,9,12) have relatively better stability than their neighbors. The magnetic moment of most Zr_(n)Cu clusters is just 1μB, and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s(HOMOs) in the Zr_(12)Cu cluster come from the Zr-d state. There are hardly any localized two-center bonds, and there are about 20 σ-type delocalized three-center bo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metrie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magnetic and chemical bonds machine learning potentials Zr–Cu clusters
下载PDF
解淀粉芽胞杆菌SJ1606产脂肽粗提物协同代森锰锌对2种植物病菌的抑制效果
7
作者 王猛 吴含 +2 位作者 段海明 孟祥涛 李之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23-229,共7页
为探明微生物源脂肽粗提物、代森锰锌及二者的复配剂对黄瓜枯萎病菌和葡萄白腐病菌的抑制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Horsfall法和Wadley公式法检测了脂肽粗提物和代森锰锌对2种病菌的抑制率和增效比。脂肽粗提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EC_(50)... 为探明微生物源脂肽粗提物、代森锰锌及二者的复配剂对黄瓜枯萎病菌和葡萄白腐病菌的抑制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Horsfall法和Wadley公式法检测了脂肽粗提物和代森锰锌对2种病菌的抑制率和增效比。脂肽粗提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EC_(50)为1.93μL·mL^(-1),对葡萄白腐病菌的EC_(50)为5.54μL·mL^(-1),代森锰锌对黄瓜枯萎病菌的EC_(50)为74.37 mg·L^(-1),对葡萄白腐病菌的EC_(50)为48.45 mg·L^(-1)。Horsfall法得出脂肽与代森锰锌混配体积比为8∶2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显著的增效活性,体积比为1∶9对葡萄白腐病菌具有显著增效活性。通过Wadley公式法得出混配组合对黄瓜枯萎病菌理论EC_(50)为1298.78 mg·L^(-1),实际EC_(50)达472.48 mg·L^(-1),增效比(SR)为2.75;对葡萄白腐病菌理论EC_(50)值为481.41 mg·L^(-1),实际EC_(50)值187.32 mg·L^(-1),增效比(SR)为2.57。结果为2种不同病害的持续防控、化学药剂的减施增效和抗菌脂肽的合理应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 葡萄白腐病 脂肽粗提物 代森锰锌 混配
下载PDF
3株芽孢杆菌及其混合发酵液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陈甦 段海明 +3 位作者 李帅 杨胜雨 周慧 高青海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1,共6页
为探究芽孢杆菌发酵液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提高西瓜幼苗质量,以西瓜品种早佳(8424)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3株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sj1606,贝莱斯芽孢杆菌sj1616,枯草芽孢杆菌sj1701)及其混合发酵液对西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为探究芽孢杆菌发酵液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提高西瓜幼苗质量,以西瓜品种早佳(8424)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3株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sj1606,贝莱斯芽孢杆菌sj1616,枯草芽孢杆菌sj1701)及其混合发酵液对西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芽孢杆菌发酵液均能促进西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其中混合发酵液D4(250 mL·L^(-1))处理的西瓜幼苗株高和鲜质量较对照(蒸馏水)分别提高了23.27%和21.89%,叶绿素含量相比对照提高了49.66%,解淀粉芽孢杆菌sj1606中A4(250 mL·L^(-1))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达到243.83 mg·g^(-1)·min^(-1)。通过隶属函数的综合指标分析得出,混合发酵液D4处理的西瓜幼苗生长优势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芽孢杆菌 幼苗生长 壮苗指数 生理特性
下载PDF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学分析
9
作者 吴昊 段海明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学情况,并分析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学阳性(ypN0)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西安国际医学...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学情况,并分析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学阳性(ypN0)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3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7例。根据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学分为ypN0组(n=41)和非ypN0组(n=31)。比较2组患者的绝经情况、病理类型、乳腺癌类型、新辅助化疗疗程、肿瘤最大直径、新辅助化疗前肿瘤分期、新辅助化疗前淋巴结分期、新辅助化疗后乳房影像学完全缓解(brCR)情况、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临床阴性(cN0)情况、新辅助化疗后原发肿瘤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ypN0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新辅助化疗前淋巴结分期cN0、cN1(临床淋巴结阳性)患者新辅助化疗后ypN0情况。结果ypN0组与非ypN0组患者的绝经情况、病理类型、乳腺癌类型、新辅助化疗疗程、肿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pN0组与非ypN0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前肿瘤分期、淋巴结分期及新辅助化疗后原发肿瘤影像学检查显示brCR情况、淋巴结检查显示cN0情况、原发肿瘤pCR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前淋巴结分期、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cN0、新辅助化疗后原发肿瘤pCR是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ypN0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14例新辅助化疗前淋巴结分期cN0患者,新辅助化疗后6例获得pCR、8例未获得pCR。获得pCR和未获得pCR患者的ypN0率分别为100%(6/6)、75%(6/8),获得pCR患者和未获得pCR患者的ypN0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0,P=0.186)。33例新辅助化疗前淋巴结分期为cN1患者,新辅助化疗后10例获得pCR、23例未获得pCR。获得pCR和未获得pCR患者的ypN0率分别为100.00%(10/10)、39.13%(9/23),获得pCR患者的ypN0率高于未获得pCR患者(χ^(2)=10.572,P=0.001)。结论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淋巴结分期、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cN0、新辅助化疗后原发肿瘤pCR与腋窝淋巴结病理学有关,新辅助化疗后pCR的cN0及部分cN1的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腋窝转移风险低,可考虑腋窝降阶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腋窝淋巴结
下载PDF
氢、氟原子边缘修饰β-GeSe纳米带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0
作者 程明志 代雪娇 +2 位作者 张川川 陆树伟 段海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5,共7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二维β相GeSe的电子结构,通过对二维单层β-GeSe剪切得到一维β-GeSe扶手椅型纳米带.研究不同带宽(N=1-5)β-GeSe扶手椅型纳米带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发现不同带宽纳米带能带带隙不同,带隙总体上随着带宽...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二维β相GeSe的电子结构,通过对二维单层β-GeSe剪切得到一维β-GeSe扶手椅型纳米带.研究不同带宽(N=1-5)β-GeSe扶手椅型纳米带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发现不同带宽纳米带能带带隙不同,带隙总体上随着带宽减小,而纳米带直接带隙半导体性质不受带宽影响.通过使用H、F原子对GeSe扶手椅型纳米带边缘修饰,H原子修饰纳米带导致能带类型从直接带隙向间接带隙的转变.在费米能级附近处F原子各轨道对价带和导带贡献比H原子各轨道贡献多,在边缘修饰中纳米带对F原子更加敏感.未修饰和使用H原子修饰纳米带在可见光范围内没有吸收峰,用F原子修饰纳米带在可见光范围内出现吸收峰.研究表明可以通过边缘修饰调控纳米带光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维材料 一维纳米带 边缘修饰 电子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3d过渡金属元素掺杂Al_(12)N_(12)纳米线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1
作者 王翠军 王志腾 +2 位作者 陈轩 陆树伟 段海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93,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3d过渡金属元素(Sc、Ti、V、Cr、Mn、Fe、Co和Ni)掺杂Al_(12)N_(12)纳米线的几何结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所有掺杂体系均是热力学稳定的;掺杂Ni时体系保留了原有的非磁...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3d过渡金属元素(Sc、Ti、V、Cr、Mn、Fe、Co和Ni)掺杂Al_(12)N_(12)纳米线的几何结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所有掺杂体系均是热力学稳定的;掺杂Ni时体系保留了原有的非磁性间接带隙半导体特性;当掺杂其它原子(Sc、Ti、V、Cr、Mn、Fe、Co)时体系仍然保持为半导体,但带隙明显减小.掺杂过渡金属原子对于Al_(12)N_(12)纳米线的电子结构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在能带调控和光电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12)N_(12)纳米线 过渡金属原子 半导体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Mg_(12)O_(12)纳米线掺杂3d过渡金属元素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
12
作者 王志腾 王翠军 +2 位作者 陈轩 陆树伟 段海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84,共6页
基于密度泛函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研究了Mg_(12)O_(12)笼状团簇组装一维纳米线及其掺杂3d族元素体系的几何结构与电子结构.结果表明:Mg_(12)O_(12)团簇组装一维纳米线为非磁性半导体,带隙值为3.16 eV;掺杂Sc和V后,体系由半导体转变为金... 基于密度泛函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研究了Mg_(12)O_(12)笼状团簇组装一维纳米线及其掺杂3d族元素体系的几何结构与电子结构.结果表明:Mg_(12)O_(12)团簇组装一维纳米线为非磁性半导体,带隙值为3.16 eV;掺杂Sc和V后,体系由半导体转变为金属;掺杂Ti、Cr、Mn、Fe、Co、Ni、Cu后体系仍然保持半导体特性、但带隙值明显减小,而掺杂Zn时带隙值变化不大;掺杂V、Cr、Mn、Fe、Co、Ni、Cu后纳米线具有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纳米线 过渡族原子掺杂 Mg_(12)O_(12)团簇
下载PDF
过渡金属掺杂β-GeS的电子性能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3
作者 代雪娇 程明志 +4 位作者 张川川 孙启花 陈轩 陆树伟 段海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1-158,共8页
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二维单层β-GeS中取代掺杂不同3d过渡金属原子时体系磁性、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相比于本征非磁性β-GeS,取代掺杂Ti~Cu导致β-GeS具有磁性,且磁矩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掺杂后... 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二维单层β-GeS中取代掺杂不同3d过渡金属原子时体系磁性、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相比于本征非磁性β-GeS,取代掺杂Ti~Cu导致β-GeS具有磁性,且磁矩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掺杂后体系能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分别表现出金属,半金属和半导体性质,而且导带底的位置明显向Fermi能级方向移动.相比于本征体系,非本征体系的光学性质表明:其在一定波段范围内出现蓝移现象以及光响应强度发生变化,且掺杂前后体系均表现出高的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掺杂 磁性 光学性质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棉纤维在气敏传感领域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吴钊峰 沈超 +3 位作者 张炜钰 王龙 张宇智 段海明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2023年第2期191-195,共5页
首先,介绍了棉花和气敏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其次,围绕棉纤维及其制品具有可再生、易降解、气体通透性好、成本低等优点,重点介绍了棉纤维作为气敏传感材料模板、传感基底和传感材料前体物在气敏传感领域的应用;最后,对棉纤维在气敏传感器... 首先,介绍了棉花和气敏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其次,围绕棉纤维及其制品具有可再生、易降解、气体通透性好、成本低等优点,重点介绍了棉纤维作为气敏传感材料模板、传感基底和传感材料前体物在气敏传感领域的应用;最后,对棉纤维在气敏传感器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纤维 气敏传感器 传感材料 传感基底 气敏传感材料模板
下载PDF
蜡状芽孢杆菌HY-1降解甲基对硫磷和毒死蜱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段海明 王开运 +3 位作者 王冕 姜莉莉 乔康 任学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7-443,共7页
采用富集驯化培养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的方法,从农药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筛选出1株能够降解甲基对硫磷和毒死蜱的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HY-1,并系统研究了影响其降解甲基对硫磷和毒死蜱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菌株HY-1... 采用富集驯化培养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的方法,从农药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筛选出1株能够降解甲基对硫磷和毒死蜱的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HY-1,并系统研究了影响其降解甲基对硫磷和毒死蜱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菌株HY-1能够利用甲基对硫磷和毒死蜱为唯一磷源降解农药。HY-1降解甲基对硫磷的适宜条件为:培养温度30~35℃,pH为6~8,甲基对硫磷初始浓度为10~50mg·L-1,接种量20%(体积比,菌体密度:稀释到菌悬母液(OD600=3.0)的0.8~1倍),添加葡萄糖不能促进菌株对甲基对硫磷的降解。HY-1降解毒死蜱的适宜条件为:葡萄糖浓度6g·L-1,培养温度30~35℃,pH为7.0,毒死蜱初始浓度80~200mg·L-1,接种量20%(体积比,菌体密度:稀释到菌悬母液(OD600=3.0)的0.8~1倍)。结果表明,HY-1菌株降解甲基对硫磷和毒死蜱的适宜条件相类似,只是降解所需的最适葡萄糖浓度和底物浓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状芽孢杆菌 有机磷农药 生物降解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8种化学杀菌剂及混配组合对高粱附球菌的抑制效果
16
作者 杨胜雨 段海明 +2 位作者 孟祥涛 陈甦 周慧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究化学杀菌剂单剂及其混配对高梁附球菌(E.sorghinum)的抑制活性,旨在找出抑菌效果最佳的混配组合。方法:采用Horsfall的方法设计2种化学杀菌剂的混配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求出各配比的抑菌率和毒性比率。结果:咯菌腈对高粱... 目的:探究化学杀菌剂单剂及其混配对高梁附球菌(E.sorghinum)的抑制活性,旨在找出抑菌效果最佳的混配组合。方法:采用Horsfall的方法设计2种化学杀菌剂的混配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求出各配比的抑菌率和毒性比率。结果:咯菌腈对高粱附球菌的抑制活性最高,EC_(50)达0.32 mg/L;其次为咪鲜胺和氟硅唑,EC_(50)分别为0.38、0.52 mg/L。百菌清、溴菌腈和代森锰锌对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弱,EC_(50)分别为69.24、79.51、84.40 mg/L。氟硅唑和克菌丹以6∶4的比例混配抑制效果最佳,毒性比率达1.40,以2∶8比例的混配毒性比率达1.35;咪鲜胺与咯菌腈以3∶7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达1.34;以5∶5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为1.31。溴菌腈与百菌清以8∶2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最高,为1.33,其次为7∶3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为1.30。氟硅唑与百菌清以4∶6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为1.31;溴菌腈与代森锰锌以7∶3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为1.28。结论:不同化学杀菌剂的混配对于高粱附球菌能够表现出较好的增效抑制活性,且大多为选择性杀菌剂和保护性杀菌剂混配,能够较好发挥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其中以氟硅唑和克菌丹的混配组合增效最佳,其次是咪鲜胺和咯菌腈的混配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附球菌 化学杀菌剂 混配 抑制效果 毒力测定
下载PDF
番茄灰霉病菌高效杀菌剂筛选及新型混剂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段海明 余利 +1 位作者 黄伟东 余海兵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60-2067,共8页
为了筛选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抑制活性较高的杀菌剂及新型混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化学杀菌剂、拮抗菌发酵上清液及其与化学杀菌剂的混配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咯菌腈、咪鲜胺、戊唑醇和腈菌唑... 为了筛选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抑制活性较高的杀菌剂及新型混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化学杀菌剂、拮抗菌发酵上清液及其与化学杀菌剂的混配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咯菌腈、咪鲜胺、戊唑醇和腈菌唑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较高,EC50值分别达0.031 92、0.057 18、0.185 60、0.805 30μg·m L^(-1);其次为异菌脲、嘧霉胺和百菌清,EC50值分别为4.204 90、5.949 90和8.816 30μg·m L^(-1);代森锰锌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值为103.519 40μg·m L^(-1)。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fj-4培养72 h所产发酵上清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为76.9 m L·L^(-1)。采用Horsfall的复配方法,设计发酵上清液与咪鲜胺、戊唑醇、代森锰锌、咯菌腈和异菌脲分别以体积比6∶4、4∶6、8∶2、9∶1和7∶3的比例复配,毒性比分别为1.61、1.60、1.53、1.38和1.32,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 杀菌剂 毒力 发酵上清液 混配
下载PDF
生防菌代谢产物与化学杀菌剂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活性研究
18
作者 周慧 段海明 +1 位作者 杨胜雨 张健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为更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和研制新型生物农药提供技术依据,本研究探究生防菌代谢产物与化学杀菌剂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vasinfectum)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生防菌、发酵上清液... 目的:为更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和研制新型生物农药提供技术依据,本研究探究生防菌代谢产物与化学杀菌剂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vasinfectum)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生防菌、发酵上清液、脂肽粗提物以及化学杀菌剂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特性。结果:对峙培养法得出生防菌SJ06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78.24%。发酵上清液的浓度从6.25μL/mL增至100.00μL/mL对病菌的抑制率从46.90%增至80.30%,其对病菌的EC50为7.37μL/mL;脂肽粗提物的质量浓度从673.96μg/mL增至8 120.00μg/mL对病菌的抑制率从19.90%增至77.30%,对病菌的EC50为2 720.20μg/mL。棉花枯萎病菌对多菌灵、戊唑醇的敏感性较高,戊唑醇和多菌灵对病菌的EC50分别为0.34、0.49μg/mL;其次分别为腈菌唑、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其对病菌的EC50分别为1.07、1.34、1.54μg/mL,而丙森锌对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差,EC50为63.25μg/mL。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代谢物和戊唑醇等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对棉花枯萎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枯萎病 生防菌代谢产物 化学杀菌剂
下载PDF
海藻酸钠固定化细菌对毒死蜱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段海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36-1642,共7页
毒死蜱的生产和使用日趋广泛,由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危害不容忽视。微生物是影响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降解的最主要因素,也被认为是降解有机磷农药最可靠而高效的途径。固定化技术是提高微生物降解农药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以海藻酸... 毒死蜱的生产和使用日趋广泛,由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危害不容忽视。微生物是影响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降解的最主要因素,也被认为是降解有机磷农药最可靠而高效的途径。固定化技术是提高微生物降解农药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注射器滴定法将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HY-1用海藻酸钠溶胶包埋,研究了反应时间、固定化菌接入量、pH和毒死蜱初始浓度对毒死蜱降解的影响以及固定化菌的重复使用效果。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固定化菌能够高效降解基础培养基中的毒死蜱,制备固定化小球海藻酸钠溶胶的最适浓度为2.5%(w/v),小球的平均粒径为3 mm。在培养时间为60 h时,固定化菌对100 mg·L-1毒死蜱的降解率达到最大。固定化小球接入量为160 g·L-1时,对100 mg·L-1毒死蜱的降解率最高。固定化菌对毒死蜱的降解有着较宽泛的pH适应范围,碱性环境更有利于其对毒死蜱的有效降解。当毒死蜱初始浓度为80 mg·L-1和100 mg·L-1时,固定化菌对毒死蜱的降解率较高,达90%左右。固定化菌可重复利用降解毒死蜱,当利用4次后,固定化小球虽已发生崩解,但对100 mg·L-1毒死蜱的降解率仍高达47%。因此,海藻酸钠固定化蜡状芽孢杆菌对水体中毒死蜱的降解率较高,环境适应性较强,固定化菌可在毒死蜱污染的净化去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生物降解 海藻酸钠 固定化细菌
下载PDF
蜡状芽孢杆菌不同菌株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段海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08-1613,共6页
筛选分离降解微生物解决有机磷农药残留给水体和土壤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是一项可行的生物修复技术。采用富集培养和定时取样分析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分离驯化出三株能够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菌,研究了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并对其16S... 筛选分离降解微生物解决有机磷农药残留给水体和土壤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是一项可行的生物修复技术。采用富集培养和定时取样分析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分离驯化出三株能够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菌,研究了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并对其16S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三菌株对甲基对硫磷(Methyl-parathion)、毒死蜱(Chlorpyrifos)和三唑磷(Triazophos)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通过富集培养得到10菌株具有降解甲基对硫磷和毒死蜱的能力,比较确定HY-1、HY-2和HY-4三菌株作为研究对象,经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不同菌株,三菌株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分别为:eu915687、eu915686和eu915688。在甲基对硫磷质量浓度为50 mg·L 1时,三菌株72 h的降解率分别为91.7%、87.7%与92.4%,降解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甲基对硫磷质量浓度增加到100 mg·L 1时,三菌株对甲基对硫磷的降解率有所下降,其中HY-2对甲基对硫磷的降解率下降最大达23%,且和其他两菌株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菌株72 h对100 mg·L 1毒死蜱的降解率分别达到64.8%、53.7%和56.5%,在不同的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下,HY-1和HY-4两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Y-2与HY-1、HY-4两菌株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菌株对三唑磷的降解率均较低,其中HY-2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 1三唑磷的降解率最高仅为20.7%,其余两菌株对三唑磷的降解率比HY-2低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得出本研究分离得到的蜡状芽孢杆菌不同菌株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存在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状芽孢杆菌 有机磷农药 富集培养 生物降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