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例乳腺肿块空芯针穿刺标本病理活检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段立锋 米贤军 +2 位作者 钟守军 杨伟洪 黄永霞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696-697,共2页
目的:通过40例乳腺肿块空芯针穿刺标本病理活检与肿块切除病理活检诊断的对比,探讨乳腺空芯针穿刺标本在乳腺肿物术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40例乳腺肿块患者采用美国生产Bard自动活检枪及16G活检针穿刺乳腺肿块取材,做石蜡病理检查及... 目的:通过40例乳腺肿块空芯针穿刺标本病理活检与肿块切除病理活检诊断的对比,探讨乳腺空芯针穿刺标本在乳腺肿物术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40例乳腺肿块患者采用美国生产Bard自动活检枪及16G活检针穿刺乳腺肿块取材,做石蜡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17例为良性包块,23例为乳腺恶性肿瘤,行乳腺肿块切除病理活检对照,良性符合率100%(17/17),恶性肿瘤病理类型符合率87%(20/23)。结论:乳腺空芯针穿刺活检是一种操作简单、快速、安全并具重复性的术前诊断方法,能比较准确的为临床在术前确定肿块的病理性质,并且确定为恶性肿瘤者还可以加做免疫组化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 空芯针穿刺 术前诊断 病理活检 免疫组化
下载PDF
9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段立锋 米贤军 +2 位作者 钟守军 杨伟洪 黄兆华 《黑龙江医学》 2012年第5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9例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均为年轻女性,年龄19~38岁。以乳房外周肿块就诊,临床无特殊症状,辅助检查易误诊为癌,...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9例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均为年轻女性,年龄19~38岁。以乳房外周肿块就诊,临床无特殊症状,辅助检查易误诊为癌,只能依靠病理确诊。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术前、术中确诊很重要,确诊必须依靠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乳腺 临床病理特点
下载PDF
黏液样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段立锋 米贤军 +2 位作者 钟守军 杨伟洪 陈志强 《黑龙江医学》 2012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黏液样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此病例在光镜及免疫组化下,分析其病理特点、来源、预后,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MIFS的肿瘤细胞主要有3种:梭形细胞、神经节样细胞、脂肪母细胞样细胞免疫组化表达Vi... 目的探讨黏液样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此病例在光镜及免疫组化下,分析其病理特点、来源、预后,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MIFS的肿瘤细胞主要有3种:梭形细胞、神经节样细胞、脂肪母细胞样细胞免疫组化表达Vimentin强阳性,CD68和CD34不同程度阳性,ki67及P53低表达。结论黏液样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首选局部扩大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即使复发也罕见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样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 梭形细胞 神经节样细胞 脂肪母细胞样细胞
下载PDF
聚羟基丙烯酸和Van-clear在q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志强 王莹 +9 位作者 叶才果 米贤军 陈昂 毕超 刘超凡 徐秀梅 段立锋 官燕飞 邓文同 代新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8-762,767,共6页
目的比较环保固定液聚羟基丙烯酸、环保透明脱蜡液Van-clear单独或联合替代传统固定液4%中性缓冲甲醛、传统透明脱蜡液二甲苯应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率的敏感性、特... 目的比较环保固定液聚羟基丙烯酸、环保透明脱蜡液Van-clear单独或联合替代传统固定液4%中性缓冲甲醛、传统透明脱蜡液二甲苯应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率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的差异,评估qRT-PCR法及其环保技术平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中山市中医院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手术切除的原发性NSCLC标本91例,同一肿瘤病变部位切取5个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A组使用4%中性缓冲甲醛固定、二甲苯透明脱蜡制作切片、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B组使用4%中性缓冲甲醛固定、二甲苯透明脱蜡制作切片、qRT-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C组使用聚羟基丙烯酸固定、二甲苯透明脱蜡制作切片、qRT-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D组使用4%中性缓冲甲醛固定、Van-clear透明脱蜡制作切片、qRT-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E组使用聚羟基丙烯酸固定、Van-clear透明脱蜡制作切片、qRT-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分别测定5组NSCLC中EGFR基因第18、19、20、21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1)B、C、D、E组与A组比较,EGFR基因发生突变人数百分率、基因靶位点突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B、C、D、E组与A组比较,EGFR靶位点突变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好、特异度强、符合率高。结论聚羟基丙烯酸、环保透明脱蜡液Van-clear单独或联合替代传统试剂,应用于qRT-PCR法检测NSCLC中EGFR基因突变,与以传统试剂应用于直接测序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好,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丙烯酸 环保透明脱蜡液Van-clear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蛋白酶D、c-erbB-2、P53、P16、nm2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米贤军 杨接辉 +3 位作者 李政 钟守军 段立锋 杨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4期2150-2152,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蛋白酶D(Cath-D)、c-erbB-2、P53、P16、nm23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乳腺癌Cath-D、c-erbB-2、P53、P16、nm2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ath-D、c-erbB-2、P53、P16、nm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蛋白酶D(Cath-D)、c-erbB-2、P53、P16、nm23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乳腺癌Cath-D、c-erbB-2、P53、P16、nm2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ath-D、c-erbB-2、P53、P16、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5%、60%、47%、58%。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ath-D、c-erbB-2、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1),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16、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转移者(P<0.01)。结论:Cath-D、c-erbB-2、P53的高表达与P16、nm23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促进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以上生物学指标有助于提高对乳腺癌预后评价和治疗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组织蛋白酶类 免疫组织化学 C-ERBB-2 P53 P16 nm23
下载PDF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脑损伤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邹志慧 杨冰岩 +6 位作者 王维琼 张晓敏 陈少波 赖春华 吕峻峰 杨春晖 段立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43-845,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及合并胎儿血管炎(FV)时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7例住院的出生胎龄28-32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早产儿分为HC组和对照组,HC组再根据是否合并胎儿血管炎分FV组... 目的: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及合并胎儿血管炎(FV)时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7例住院的出生胎龄28-32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早产儿分为HC组和对照组,HC组再根据是否合并胎儿血管炎分FV组及无FV组。早产儿定期行头颅B超检查,比较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并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HC组、对照组PVL发生率分别为17.9%、10.4%,PVL合并PVH-IVH发生率分别为5.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VH-IVH的发生率分别为29.0%、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C组中,FV组、无FV组的PVL发生率则分别28.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H-IVH的发生率为34.3%、24.7%,PVL合并PVH-IVH发生率分别为7.8%、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可使早产儿PVL、PVL合并PVH-IVH的发生率增加,而对PVH-IVH的影响不大,合并FV会增加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 胎儿血管炎
下载PDF
293例宫颈细胞学ASCUS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钟守军 米贤军 +4 位作者 段立锋 杨伟洪 陈志强 黄兆华 黄永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3期127-129,192,共4页
目的分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结果为未有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6月在我院接受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并报告为ASCUS的293例患者,同时进... 目的分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结果为未有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6月在我院接受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并报告为ASCUS的293例患者,同时进行13种高危型HPV-DNA检测及阴道镜评估与镜下活检。结果在293例ASCUS患者中,高危型HPV-DNA检测阳性235例(80.20%),阴性58例(19.80%);经组织病理学证实:高级别CIN24例,宫颈癌1例,湿疣19例,CIN1和宫颈炎分别为62例、187例;HPV阳性组CIN检出率高于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检查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57.62%。结论宫颈细胞学报告为ASCUS患者,其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差异大,应引起重视;HPV检测及阴道镜评估、活检可以进一步帮助明确诊断,并可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液基细胞学 ASCUS 病理学 HPV—DNA检测 阴道镜
下载PDF
绝经后阴道出血65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米贤军 万波 +3 位作者 白宝敏 段立锋 梁展图 黄泳霞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0-362,共3页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 (PMB)的临床病理特点、病因及发病机理。方法 :全面分析PM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 ,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性刮宫或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 :良性病变 5 17例 ,占 79 5 % ;恶性病变 94例 ,占 14 5 % (其中子宫内...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 (PMB)的临床病理特点、病因及发病机理。方法 :全面分析PM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 ,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性刮宫或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 :良性病变 5 17例 ,占 79 5 % ;恶性病变 94例 ,占 14 5 % (其中子宫内膜癌 5 9例 ,占恶性病变的 62 8% ) ;不典型增生 3 9例 ,占 6 0 %。宫颈病变引起出血 3 2 4例 ,占 49 8% ;宫体病变 3 0 6例 ,占 47 1% ;卵巢病变 2 0例 ,占 3 1%。结论 :PMB的病因主要是良性病变 ,但恶性肿瘤尤其是子宫内膜癌仍然是绝经后阴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PMB的病理类型与发病年龄及出血距绝经的年限有关 ,与出血量无明显关系。出血量的多少 ,在良、恶性病变中无显著差异。因此对年龄大、绝经年限长的阴道出血患者不论出血量多少都应高度重视 ,尽早进行病理检查 ,明确诊断 ,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阴道出血 病理 病因 发病机理 诊断性刮宫 宫颈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9
作者 钟守军 米贤军 +1 位作者 段立锋 杨伟洪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1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P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的VPA患者病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34岁,因性生活后阴道流血就诊,妇检宫颈见一息肉样赘生物,超声提示宫颈外口占位性病变,辅助检查1...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P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的VPA患者病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34岁,因性生活后阴道流血就诊,妇检宫颈见一息肉样赘生物,超声提示宫颈外口占位性病变,辅助检查13种高危型HPV-DNA阳性。临床行宫颈赘生物切除术。镜下观察,肿瘤由复杂的分支乳头和腺管组成绒毛腺性结构,表面被覆上皮细胞为高柱状,呈假复层或复层排列。结论 VPA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宫颈高分化腺癌,好发于年轻女性,预后良好。其常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分泌物增多或阴道排液等。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临床处理倾向于采取保守性手术或者创伤性小的手术治疗,并应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绒毛管状腺癌 病理学
下载PDF
乳头血性溢液的诊治方法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米贤军 钟守军 +4 位作者 杨接辉 金水源 段立锋 黄兆华 陈志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2406-2408,共3页
目的:探讨乳头血性溢液(NBD)的诊治方法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4年间以NBD为首发症状并经手术治疗的150例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在150例NBD病人中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瘤病92例(61.3%),乳腺癌44例(29.3%),... 目的:探讨乳头血性溢液(NBD)的诊治方法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4年间以NBD为首发症状并经手术治疗的150例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在150例NBD病人中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瘤病92例(61.3%),乳腺癌44例(29.3%),乳腺囊性增生症10例(6.7%),乳腺导管扩张症4例(2.7%),其中乳腺癌年龄大于45岁者占乳腺癌病人的81.8%(36/44),乳腺癌伴有肿块者占乳腺癌病人的88.6%(39/44),乳腺癌单侧无疼痛者占乳腺癌病人的95.5%(42/44)。结论:NBD主要为良性病变,其次为乳腺癌,年龄在45岁以上或伴有单侧乳腺无疼痛性肿块的NBD病人其乳腺癌的可能性明显增加,NBD应尽早积极地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这对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乳腺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溢 乳腺肿瘤 病理学 临床 手术治疗
下载PDF
VEGF-C表达及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与宫颈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守军 刘祥玉 +3 位作者 米贤军 段立锋 陈志强 黄永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2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和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与宫颈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多功能组织病理检测系统检测80例宫颈癌组织中VEGF-C及D2-40表达,对D2-40阳性脉管进行MLVD计数。结果宫颈癌组织中VEG...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和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与宫颈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多功能组织病理检测系统检测80例宫颈癌组织中VEGF-C及D2-40表达,对D2-40阳性脉管进行MLVD计数。结果宫颈癌组织中VEGF-C表达明显增高(49/80),而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未见VEGF-C表达;宫颈癌有淋巴结转移组(20/26)VEGF-C表达水平较无转移组(29/54)增高。宫颈癌组织中MLVD较正常黏膜组织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组MLVD高于无转移组,且宫颈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MLVD呈正相关。结论 VEGF-C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及MLVD计数增高与宫颈癌浸润、淋巴道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宫颈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VEGF-C可能促进淋巴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C 微淋巴管密度 宫颈癌 淋巴道转移
下载PDF
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钟守军 米贤军 +3 位作者 段立锋 黄兆华 陈志强 黄永霞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7期2547-2549,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对839例受检者同时行13种高危型HPV DNA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HPV阳性和细胞学结果为非典型鳞状细胞(ASC...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对839例受检者同时行13种高危型HPV DNA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HPV阳性和细胞学结果为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患者行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分析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关系。结果:HPV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ASCUS中HPV检测阳性率为75.47%,HPV阳性的ASCUS患者中病理活检47.17%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或更严重病变。结论: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可作为细胞学的辅助手段提高诊断准确性,并可指导HPV感染者的治疗及用于患者的追踪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病变 筛查
下载PDF
HER2 P53 P1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守军 米贤军 +3 位作者 段立锋 黄永霞 陈志强 黄兆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7期999-1000,共2页
目的探讨HER2、P53、P1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P53、P16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HER2表达阳性率为55%,其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P53表达阳... 目的探讨HER2、P53、P1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P53、P16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HER2表达阳性率为55%,其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P53表达阳性率为60%,其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P16表达阳性率为47%,其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结论 HER2、P53高表达与P16低表达可能促进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临床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HER2 P53 P16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839例宫颈TCT细胞学检测结果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守军 米贤军 +3 位作者 段立锋 黄永霞 黄兆华 陈志强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88-490,共3页
目的:应用Thinprep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及TBS诊断系统,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细胞学特点。方法:对839例受检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TCT检测和TBS分类诊断,将ASCUS以上病变列为细胞学阳性病例,分析不同宫颈病变及其与... 目的:应用Thinprep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及TBS诊断系统,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细胞学特点。方法:对839例受检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TCT检测和TBS分类诊断,将ASCUS以上病变列为细胞学阳性病例,分析不同宫颈病变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839例受检者TCT标本满意率为96.36%,细胞学阳性病例103例,总检出率12.28%,其中ASC-US+AGUS占6.32%;LSIL占2.74%;HSIL占3.10%;CA占0.12%;HPV感染87例(10.37%)。在103例TCT阳性病例中:宫颈光滑-轻糜组与中-重糜组分别占51.74%和48.26%;正常或轻度炎组占40.05%,中度炎组占27.53%,重度炎组占32.42%。结论:TCT和TBS系统能准确反映宫颈病变情况,HPV是宫颈CIN的重要相关因素,预防HPV感染、筛查和监测HPV感染对象、治疗及阻止CIN病变升级是防止宫颈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 TBS系统 宫颈病变 临床细胞学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宫颈细胞hTERC基因扩增及其临床意义
15
作者 钟守军 刘晓萍 +3 位作者 米贤军 段立锋 杨伟洪 陈志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6期103-104,110,共3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基因(hTERC)扩增与宫颈上皮内肿瘤(CIN)和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00例存在宫颈病变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结果 100例各类宫颈细胞病变中,hTERC基因扩增比例... 目的探讨端粒酶基因(hTERC)扩增与宫颈上皮内肿瘤(CIN)和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00例存在宫颈病变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结果 100例各类宫颈细胞病变中,hTERC基因扩增比例分别为:CIN1组13.3%(4/30),CIN2组71.0%(22/31),CIN3组和宫颈癌组均为100%(19/19,20/20),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CIN和宫颈癌细胞hTERC基因均有扩增,且扩增率随病变的进展而增加;高级别CIN和癌的扩增率明显高于低级别CIN;检测hTERC基因扩增可以作为宫颈CIN和宫颈癌筛查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肿瘤 宫颈癌 HTERC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下载PDF
不同量甲醛固定液对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原发性浸润癌HER2基因扩增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志强 王莹 +3 位作者 米贤军 段立锋 陈昂 黄华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9-444,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的体积量甲醛固定液对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乳腺原发性浸润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扩增的差异,为建立和优化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检测过程中的标本固定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的体积量甲醛固定液对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乳腺原发性浸润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扩增的差异,为建立和优化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检测过程中的标本固定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手术切除乳腺原发性浸润癌109例,同一肿瘤病变部位切取组织七块,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B、C、D、E、F、G组。使用4%中性(磷酸盐缓冲)甲醛作为固定液,从A组到G组固定液量与所浸泡组织体积的比例分别为3:1、6:1、9:1、10:1、15:1、20:1、25:1,固定15 h后制作石蜡切片。采用FISH法检测HER2基因扩增,观察各组HER2基因扩增结果的差异。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A、B、C组的组织轮廓较模糊,出现细胞碎片,部分探针定位欠佳,出现信号丢失、核发空现象,见明亮的桔红/绿色荧光信号;D、E、F、G组的组织轮廓清晰而完整、背景洁净、探针定位准确,见耀眼的桔红/绿色荧光信号。A^D组基因扩增阳性率逐渐增高(χ~2=8.601,P<0.01),D^G组基因扩增阳性保持稳定;固定液量与所浸泡组织体积的比例在10:1以下(A、B、C组)时,HER2基因扩增状态不稳定,随着固定液量的增加不断出现新的基因扩增阳性患者;固定液量与所浸泡组织体积的比例在10:1及以上(D、E、F、G组)时,HER2基因扩增阳性率稳定在24.77%;D、E、F、G组的基因扩增阳性率高于A、B、C组(均P<0.05)。结论:采用FISH法检测乳腺原发性浸润癌HER2基因扩增,固定液的量要保证至少是所浸泡组织体积的10倍以上方可获得确切而稳定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肿瘤浸润 固定剂 甲醛/投药和剂量 原位杂交 荧光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中FosB的表达与超声征象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代新珍 米贤军 +5 位作者 钟守军 段立锋 杨伟洪 刘祥玉 徐秀梅 黄兆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5-142,共8页
[目的]分析FosB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并探讨其与超声征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5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36乳腺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做为对照,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超声检测,分析FosB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的表... [目的]分析FosB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并探讨其与超声征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5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36乳腺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做为对照,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超声检测,分析FosB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的表达差异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超声征象等的关系。[结果]①FosB在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P<0.01)。②FosB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低组织学分级、ER阳性及PR阳性相关(P<0.05),与肿物直径大小、年龄、淋巴结转移、Her2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③FosB在存在微钙化或腋窝淋巴结增大的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肿块大小、纵横比、形态、边界、后方回声衰减及彩色血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 os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其差异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PR相关,有助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和指导ER/PR相关患者的个性化治疗。Fos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还与微钙化、腋窝淋巴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联合超声与FosB能够更加明确的判读浸润性乳腺癌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B 浸润性乳腺癌 超声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JunD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代新珍 米贤军 +5 位作者 钟守军 段立锋 杨伟洪 刘祥玉 徐秀梅 黄兆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6-952,共7页
【目的】分析JunD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及乳腺良性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JunD在16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191例乳腺增生组织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JunD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 【目的】分析JunD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及乳腺良性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JunD在16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191例乳腺增生组织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JunD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及乳腺增生性病变中的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①与其他分子亚型相比较,JunD在浸润性乳腺癌TNBC亚型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他亚型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Jun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乳腺增生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P<0.01)。③Jun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与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1),与肿物直径大小、年龄、淋巴结转移、ER、PR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JunD在浸润性乳腺癌TNBC亚型中显著高表达,有可能为TBNC亚型乳腺癌患者个性化靶向治疗提供一定方向;Jun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乳腺增生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有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分子亚型 免疫组织化学 JUND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颈组织p16蛋白表达的石蜡切片厚度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志强 米贤军 +3 位作者 陈昂 段立锋 代新珍 邓文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颈组织中p16蛋白表达时的石蜡切片厚度。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中山市博爱医院病理检查结果为慢性宫颈炎(150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26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96例)及宫颈癌...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颈组织中p16蛋白表达时的石蜡切片厚度。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中山市博爱医院病理检查结果为慢性宫颈炎(150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26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96例)及宫颈癌(78例)患者的子宫颈组织标本进行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石蜡切片厚度为2. 0、3. 0、4. 0、5. 0、6. 0μm的标本p16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随着切片厚度增加,病变部位所在细胞核p16蛋白染色逐渐加深。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癌患者标本不同切片厚度的p16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 817和1. 332,均P> 0. 05);而LSIL和HSIL患者标本不同切片厚度的p16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 688和10. 182,P <0. 05或P <0. 01),当标本切片厚度为3. 0~5. 0μm时可获得较为稳定而可靠的检测结果。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法行子宫颈组织p16蛋白检测推荐的标本切片厚度为3. 0~5. 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病理学 宫颈肿瘤/诊断 鳞状细胞/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 p16 石蜡包埋 显微切片术
下载PDF
FOSB与P1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各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代新珍 米贤军 +5 位作者 钟守军 段立锋 杨伟洪 刘祥玉 徐秀梅 陈志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分析原癌基因蛋白FOSB与细胞周期蛋白P1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9年3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38例患者的肿瘤组织,... 目的·分析原癌基因蛋白FOSB与细胞周期蛋白P1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9年3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38例患者的肿瘤组织,以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FOSB和P16的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中两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以及它们在Luminal A型、Luminal B型[根据是否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 receptor2,HER2)又分为HER2^-和HER2^+]、HER2阳性型及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结果·①在13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OSB与P16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181,P=0.033)。②FOSB在Luminal A型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亚型(P=0.028,P=0.033,P=0.001,P=0.010),而P16在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亚型(P=0.025,P=0.005,P=0.008,P=0.011)。③FOSB与P16的表达水平在TNBC组织中呈负相关(r=-0.566,P=0.018)。结论·FOSB与P1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FOSB在Luminal A型中表达水平较高,P16在TNBC中表达水平较高;两者在TNB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B P16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分子亚型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