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门轴侧椎板及侧块植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
1
作者 段笑宗 皮国富 +4 位作者 王丹 孙建广 潘军伟 毛克亚 刘宏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门轴侧椎板及侧块植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行C3-7单开门手术治疗的多节段CSM患者103例,将术中门轴侧未植骨者纳...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门轴侧椎板及侧块植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行C3-7单开门手术治疗的多节段CSM患者103例,将术中门轴侧未植骨者纳入对照组(53例),门轴侧椎板及侧块植骨者纳入改良组(50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术前、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颈椎失稳发生率,术后3、6个月椎体融合率,术后颈椎关节活动度(ROM)丢失角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组内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对照组患者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62.17±6.62)岁、(12.74±5.60)月、(107.25±1.18)min、(217.28±41.73)ml]与改良组[(62.72±6.72)岁、(12.76±5.81)月、(108.70±8.11)min、(216.80±45.06)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9、0.022、0.007、0.115,P>0.05)。对照组和改良组患者术后1年JOA评分[(12.79±1.12)、(12.86±1.16)分]均优于术前[(6.47±0.95)、(6.30±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22、-38.182,P<0.05)。对照组与改良组患者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60.27±9.10)%比(61.21±9.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3,P>0.05)。对照组和改良组患者术后1年VAS评分[(1.96±0.80)、(1.34±0.59)分]均优于术前[(5.89±1.25)、(5.92±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9.207、460.792,P<0.05)。对照组和改良组患者术前VAS评分[(5.89±1.25)分比(5.92±1.14)分]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3.58±1.15)分比(3.68±1.1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3、0.003,P>0.05)。术后1年VAS评分改良组(1.34±0.59)分优于对照组(1.96±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400,P<0.05)。术后1年,对照组颈椎失稳发生率(20.75%)高于改良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9,P<0.05)。改良组术后3、6个月门轴侧融合率(86.00%、93.60%)优于对照组(55.85%、7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97、6.732,P<0.05)。术后1年,对照组与改良组ROM平均丢失角度[(9.81±1.44)°、(10.36±1.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6,P>0.05)。对照组患者轴性症状发生率(28.30%)高于改良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9,P<0.05)。术后对照组门轴断裂发生率(1.89%)与改良组(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6,P>0.05)。结论门轴侧椎板及侧块植骨的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CSM临床效果满意,能较好地维持颈椎稳定性,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失稳 轴性症状
原文传递
Wiltse入路微创椎间非融合K-Rod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7
2
作者 韩钰 皮国富 +3 位作者 孙建广 李立人 段笑宗 刘宏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875-2877,共3页
目的 比较经Wiltse入路微创椎间非融合K-Rod内固定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间非融合K-Rod内固定术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短期疗效.方法 椎间盘髓核摘除+K-Rod后路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59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经Wilts... 目的 比较经Wiltse入路微创椎间非融合K-Rod内固定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间非融合K-Rod内固定术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短期疗效.方法 椎间盘髓核摘除+K-Rod后路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59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经Wiltse入路微创组26例;传统经后正中入路开放组33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按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背部及下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短期治疗效果.结果 开放组JOA评分术前为(10.70 ±3.40)分,术后为(27.45±1.00)分,下肢VAS评分术前为(7.79±0.63)分,术后为(1.28±0.32)分,背部VAS评分术前为(7.80±0.63)分,术后为(1.48±0.47)分;Wiltse组JOA评分术前为(11.77 ±4.36)分,术后为(27.92 ±0.97)分,下肢VAS评分术前为(7.66±0.68)分,术后为(1.19±0.25)分,背部VAS评分术前为(7.75±0.68)分,术后为(1.07±0.29)分,术前术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JOA改善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日,开放组分别为(91.88±4.61)%、(98.09 ±8.52) min、(241.09 ±65.33) ml、(230.15 ±65.96) ml、(12.88 ±1.38)d,Wiltse组分别为(94.08±4.78)%、(97.54±7.19) min、(103.27 ±33.16) ml、(0.00±0.00)ml、(7.08±1.46)d,两组间比较JOA改善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组背部术后VAS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日均低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后正中开放入路比较,经Wiltse入路K-Rod内固定对治疗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的近期效果更为满意,其在控制出血及缓解腰背部疼痛症状均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K-Rod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入路 微创 腰椎间盘突出
原文传递
颈后路责任节段椎管扩大减压术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段笑宗 皮国富 +4 位作者 刘宏建 孙建广 黄世磊 韩钰 嵇翔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15-2417,共3页
目的 比较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与传统C3 - C7颈后路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方法 分析在我院行颈后路手术的患者137例,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组(A组)64例,传统C3-C7颈后路减压术组(B组)73例,根据... 目的 比较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与传统C3 - C7颈后路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方法 分析在我院行颈后路手术的患者137例,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组(A组)64例,传统C3-C7颈后路减压术组(B组)73例,根据随访结果,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级法(VAS)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组JOA评分术前为(7.3±1.8)分,术后3个月为(9.3±1.8)分、末次随访为(13.1±1.1)分,VAS评分术前为(8.1±1.1)分、术后3个月为(6.1±0.9)分、末次随访为(3.3±0.9)分;传统C3-C7颈后路减压术JOA评分术前为(7.1±1.7)分,术后3个月为(9.2±1.7)分、末次随访为(13.0±1.4)分,VAS评分术前为(8.2±1.0)分、术后3个月为(6.4±0.8)分、末次随访为(2.9±0.9)分;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末次随访神经功能改善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组分别为(21.2±9.7)%、(58.4±14.5)%、(154.2 ±61.6) ml、(115.2±21.3) min,传统C3 - C7颈后路减压术组分别为(20.0±16.7)%、(58.5±16.6)%、(181.5 ±70.0) ml、(135.9 ±32.6) min,两组比较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小于传统C3- C7颈后路减压术组(P<0.05).结论 与传统的C3- C7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比较,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同样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责任节段减压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能较好地改善患者中期的主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后路 责任节段减压术
原文传递
通道下弹性棒系统与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的对比 被引量:4
4
作者 嵇翔 皮国富 +2 位作者 孙建广 段笑宗 刘宏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83-2585,共3页
目的 比较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术与通道下微创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治疗效果及邻近节段退变影响.方法 采用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单节段LDH患者26例,通道下微创椎间... 目的 比较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术与通道下微创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治疗效果及邻近节段退变影响.方法 采用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单节段LDH患者26例,通道下微创椎间融合术29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表,比较两组近期治疗效果,给予复查磁共振成像(MRI)观察邻近阶段退变,并运用Woodend评分系统比较两组对于近期邻近节段的影响.结果 弹性棒组JOA、ODI术前评分为(11.77 ±4.36)分、(44.84±10.42)%,术后评分为(27.92 ±0.97)分、(8.12±2.7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JOA、ODI术前评分为(11.20±4.10)分、(45.52±13.12)%,术后评分为(27.70±1.50)分、(8.21±2.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弹性棒组为(93.73±2.78)%,融合组为(92.69 ±0.5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及组间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Wooden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术与融合术对于单节段LDH同样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对增加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发生率的风险并无明显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融合 近期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