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鄱阳湖流域气象干旱的区域性特征及干旱过程演变
1
作者
叶许春
袁燕萍
+2 位作者
刘婷婷
段红鑫
李相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6,34,共9页
基于1960—2020年鄱阳湖流域及周边29个国家气象站的连续观测资料,通过计算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并结合游程理论,研究分析了气象干旱的区域性特征及干旱过程演变。结果表明:①鄱阳湖流域月尺度气象干旱的发生频率为31.7%~34.8%,不...
基于1960—2020年鄱阳湖流域及周边29个国家气象站的连续观测资料,通过计算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并结合游程理论,研究分析了气象干旱的区域性特征及干旱过程演变。结果表明:①鄱阳湖流域月尺度气象干旱的发生频率为31.7%~34.8%,不同等级干旱发生频率的空间格局差异明显;②春、秋季节流域尺度SPEI呈现微弱下降趋势,干旱影响范围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夏、冬季节情况与此相反;③就干旱区域性特征而言,鄱阳湖流域季节性气象干旱以全流域性干旱和局域性干旱为主(发生频率分别为29.5%和23.4%),区域性干旱和部分区域性干旱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0.7%和5.7%)相对较低;④游程理论揭示在过去的61 a间共发生50次流域尺度气象干旱事件,干旱事件的发生频次随干旱历时的增加显著减少,其中干旱历时最长的可达49个月;⑤流域尺度气象干旱事件的历时、峰值烈度以及总烈度的演变呈现较强的年代际波动特征;⑥干旱历时与总烈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与峰值烈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与平均烈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明显。这些研究结果明晰了鄱阳湖流域气象干旱的区域性特征与干旱过程演变,为合理开展流域气象干旱影响评估和制定防范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
游程理论
干旱过程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颗粒级配对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2
作者
高恺
段红鑫
+3 位作者
李华
蔡保新
安鹏
孔志岗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9-701,共13页
坡面开挖后形成的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结构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差,易受流水侵蚀,导致严重坡面侵蚀。传统治理措施效果有限,土壤改良成为提升土壤抗冲刷能力和改善物理力学性质的有效策略。以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颗...
坡面开挖后形成的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结构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差,易受流水侵蚀,导致严重坡面侵蚀。传统治理措施效果有限,土壤改良成为提升土壤抗冲刷能力和改善物理力学性质的有效策略。以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颗粒分析试验和直剪试验,在不同红黏土和砂粒质量占比条件下进行了系列重塑混合土体的抗剪强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随着红黏土和砂粒质量占比的增加,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整体表现为增大趋势。级配参数对混合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土体中粗细颗粒的比例以及颗粒间的作用关系,来影响其内摩擦角与黏聚力,其中红黏土会增加黏聚力,超过30%质量占比后会降低内摩擦角,而掺入砂粒会增加混合土体的内摩擦角,但是超过18%质量占比后其黏聚力低于回填土。此外,红黏土的掺入可以改善回填土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肥力条件,并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6%质量占比红黏土效果最佳,但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求在6%~30%范围内选择。对于砂粒,在考虑后续工程防护措施下,18%质量占比为较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级配
全风化花岗岩
回填土
抗剪强度
土体力学
改良土
云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60年以来赣江流域生态径流变异机制及生态效应研究
3
作者
段红鑫
孔志岗
+4 位作者
叶许春
袁燕萍
刘婷婷
李相虎
张增信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8-188,共11页
【目的】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科学理解流域生态径流变异机制,对优化水资源调控方案和提高抗旱减灾效果至关重要。【方法】基于赣江流域上、中、下游3个水文站1960—2018年时间序列不等的逐日径流量,结合流量过程线计算的生态赤字与生态剩...
【目的】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科学理解流域生态径流变异机制,对优化水资源调控方案和提高抗旱减灾效果至关重要。【方法】基于赣江流域上、中、下游3个水文站1960—2018年时间序列不等的逐日径流量,结合流量过程线计算的生态赤字与生态剩余指标,研究分析了赣江流域的生态径流的变异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标准化降水蒸发系数(SPEI)与生物多样性指数(SI)及其与生态径流指标的拟合关系,探讨了赣江流域生态径流变化的驱动机制和生态响应。【结果】研究显示:(1)赣江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生态适宜流量差异显著,同一站点在不同月份间的生态适宜流量也极为悬殊。(2)从上游到下游生态赤字变异程度逐渐减小,生态剩余略有增大;各站点生态赤字在较低水平上呈现“高-低-高”的年代际波动特征,生态剩余的整体变化规律则相反。(3)生态剩余与SPEI呈正相关关系,而生态赤字与SPEI呈负相关关系;万安水库修建前后,枯水期与丰水期的赣江中下游生态剩余指标有所提升,平水期生态剩余出现下降。(4)SI与河流生态剩余之间以线性正相关关系为主,而SI与河流生态赤字之间表现为指数负相关关系;各站点SI在1985年之前呈现小波动下降趋势,之后波动幅度明显增大。【结论】结果表明:赣江流域近60 a生态径流变化受气候与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干湿状况是引起河流生态剩余和生态赤字变化的关键因素,干流水库建设对提升下游河道生态剩余作用明显,河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径流变化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可为提升赣江流域生态径流变异机制认识、水资源调控措施和水生态建设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径流
水文变异
标准化降水蒸发系数
生物多样性指数
赣江流域
水库建设
人类活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鄱阳湖流域气象干旱的区域性特征及干旱过程演变
1
作者
叶许春
袁燕萍
刘婷婷
段红鑫
李相虎
机构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6,3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02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204102)。
文摘
基于1960—2020年鄱阳湖流域及周边29个国家气象站的连续观测资料,通过计算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并结合游程理论,研究分析了气象干旱的区域性特征及干旱过程演变。结果表明:①鄱阳湖流域月尺度气象干旱的发生频率为31.7%~34.8%,不同等级干旱发生频率的空间格局差异明显;②春、秋季节流域尺度SPEI呈现微弱下降趋势,干旱影响范围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夏、冬季节情况与此相反;③就干旱区域性特征而言,鄱阳湖流域季节性气象干旱以全流域性干旱和局域性干旱为主(发生频率分别为29.5%和23.4%),区域性干旱和部分区域性干旱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0.7%和5.7%)相对较低;④游程理论揭示在过去的61 a间共发生50次流域尺度气象干旱事件,干旱事件的发生频次随干旱历时的增加显著减少,其中干旱历时最长的可达49个月;⑤流域尺度气象干旱事件的历时、峰值烈度以及总烈度的演变呈现较强的年代际波动特征;⑥干旱历时与总烈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与峰值烈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与平均烈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明显。这些研究结果明晰了鄱阳湖流域气象干旱的区域性特征与干旱过程演变,为合理开展流域气象干旱影响评估和制定防范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
游程理论
干旱过程
鄱阳湖流域
Keywords
meteorological drought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run theory
drought process
Poyang Lake basin
分类号
P426.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颗粒级配对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2
作者
高恺
段红鑫
李华
蔡保新
安鹏
孔志岗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自然资源部高原山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
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出处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9-701,共13页
基金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项目(KKK0202321010)
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开发项目(KKK0201921153)。
文摘
坡面开挖后形成的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结构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差,易受流水侵蚀,导致严重坡面侵蚀。传统治理措施效果有限,土壤改良成为提升土壤抗冲刷能力和改善物理力学性质的有效策略。以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颗粒分析试验和直剪试验,在不同红黏土和砂粒质量占比条件下进行了系列重塑混合土体的抗剪强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随着红黏土和砂粒质量占比的增加,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整体表现为增大趋势。级配参数对混合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土体中粗细颗粒的比例以及颗粒间的作用关系,来影响其内摩擦角与黏聚力,其中红黏土会增加黏聚力,超过30%质量占比后会降低内摩擦角,而掺入砂粒会增加混合土体的内摩擦角,但是超过18%质量占比后其黏聚力低于回填土。此外,红黏土的掺入可以改善回填土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肥力条件,并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6%质量占比红黏土效果最佳,但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求在6%~30%范围内选择。对于砂粒,在考虑后续工程防护措施下,18%质量占比为较优选择。
关键词
颗粒级配
全风化花岗岩
回填土
抗剪强度
土体力学
改良土
云南
Keywords
particle grading
completely weathered granite
backfill soil
shearing strength
soil mechanics
improved soil
Yunnan
分类号
TU4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60年以来赣江流域生态径流变异机制及生态效应研究
3
作者
段红鑫
孔志岗
叶许春
袁燕萍
刘婷婷
李相虎
张增信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8-188,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江湖泊水文变异的复合驱动机制及洪泛湿地生态效应”(42071028)。
文摘
【目的】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科学理解流域生态径流变异机制,对优化水资源调控方案和提高抗旱减灾效果至关重要。【方法】基于赣江流域上、中、下游3个水文站1960—2018年时间序列不等的逐日径流量,结合流量过程线计算的生态赤字与生态剩余指标,研究分析了赣江流域的生态径流的变异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标准化降水蒸发系数(SPEI)与生物多样性指数(SI)及其与生态径流指标的拟合关系,探讨了赣江流域生态径流变化的驱动机制和生态响应。【结果】研究显示:(1)赣江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生态适宜流量差异显著,同一站点在不同月份间的生态适宜流量也极为悬殊。(2)从上游到下游生态赤字变异程度逐渐减小,生态剩余略有增大;各站点生态赤字在较低水平上呈现“高-低-高”的年代际波动特征,生态剩余的整体变化规律则相反。(3)生态剩余与SPEI呈正相关关系,而生态赤字与SPEI呈负相关关系;万安水库修建前后,枯水期与丰水期的赣江中下游生态剩余指标有所提升,平水期生态剩余出现下降。(4)SI与河流生态剩余之间以线性正相关关系为主,而SI与河流生态赤字之间表现为指数负相关关系;各站点SI在1985年之前呈现小波动下降趋势,之后波动幅度明显增大。【结论】结果表明:赣江流域近60 a生态径流变化受气候与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干湿状况是引起河流生态剩余和生态赤字变化的关键因素,干流水库建设对提升下游河道生态剩余作用明显,河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径流变化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可为提升赣江流域生态径流变异机制认识、水资源调控措施和水生态建设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生态径流
水文变异
标准化降水蒸发系数
生物多样性指数
赣江流域
水库建设
人类活动
Keywords
eco-flow
hydrological alterations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index(SPEI)
Shannon index(SI)
Ganjiang River Basin
reservoir construction
human activing
分类号
P333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鄱阳湖流域气象干旱的区域性特征及干旱过程演变
叶许春
袁燕萍
刘婷婷
段红鑫
李相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颗粒级配对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高恺
段红鑫
李华
蔡保新
安鹏
孔志岗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1960年以来赣江流域生态径流变异机制及生态效应研究
段红鑫
孔志岗
叶许春
袁燕萍
刘婷婷
李相虎
张增信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