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新概念:人工纯林土壤性质的极化 被引量:44
1
作者 刘增文 段而军 +2 位作者 付刚 崔芳芳 高文俊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9-1126,共8页
在综合分析人工纯林土壤退化过程和原因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土壤性质极化的新概念,即由于单一树种的长期连续生长或连栽,使土壤性质偏离原平衡态并朝某个方向非平衡或极端化发展的趋势,且认为它是造成人工纯林连栽障碍的根本原因;... 在综合分析人工纯林土壤退化过程和原因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土壤性质极化的新概念,即由于单一树种的长期连续生长或连栽,使土壤性质偏离原平衡态并朝某个方向非平衡或极端化发展的趋势,且认为它是造成人工纯林连栽障碍的根本原因;建立单指标和综合指标的土壤极化指数模型,提出人工纯林土壤极化程度的分级标准和分类体系,并应用该模型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残塬沟壑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L.)人工纯林的土壤性质极化问题,结果表明其属于旱化兼贫养化极化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退化 土壤极化 连栽障碍
下载PDF
秦岭山区人工林地枯落叶客置对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增文 段而军 +4 位作者 高文俊 张丽萍 杜红霞 付刚 崔芳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4-710,共7页
通过对秦岭山区日本落叶松、油松、灰楸和锐齿栎4种典型人工纯林2年的枯落叶客置试验,探讨了枯落叶客置对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以及不同树种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阔叶林枯落叶的年分解速率高出针叶林33.70%.当针叶林枯落叶... 通过对秦岭山区日本落叶松、油松、灰楸和锐齿栎4种典型人工纯林2年的枯落叶客置试验,探讨了枯落叶客置对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以及不同树种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阔叶林枯落叶的年分解速率高出针叶林33.70%.当针叶林枯落叶被客置到阔叶林地后,年分解速率提高8.35%-12.15%,而当阔叶林枯落叶被客置到针叶林地后,年分解速率下降5.38%-9.49%.针阔树种间的枯落叶客置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碳、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且针叶林地的增幅(8.70%-35.84%)明显大于阔叶林地(3.73%-10.44%),其中针叶林地客置灰楸枯落叶后的增幅(24.63%-35.84%)大于客置锐齿栎枯落叶(8.70%-28.15%).客置阔叶林枯落叶使针叶林地土壤由偏酸向中性方向发展,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C、N含量及其微生物数量提高,其中,客置灰楸枯落叶的增幅大于客置锐齿栎枯落叶;客置针叶林枯落叶后阔叶林地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C、N含量及其微生物数量变化因树种而异,其中锐齿栎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N含量有所提高,而灰楸林地却有所下降.客置阔叶林地枯落叶可改善针叶林地的土壤性质,而客置针叶林枯落叶后阔叶林地的效应则因树种而异.说明在人工纯林土壤退化的防治过程中,引入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或进行枯落叶客置都应注意种间关系的方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退化 枯落叶分解 种间关系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人工林碳氮分配格局及其随凋落叶分解的释放规律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增文 段而军 +2 位作者 潘开文 张丽萍 杜红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对四川西部亚高山地区连香树、糙皮桦、云南松和云杉4种主要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土壤及林木器官C、N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林木体内C的分布与器官年龄的关系不明显,而N和C/N的分布与年龄的关系较为密切.幼嫩器官中的N含量大于... 对四川西部亚高山地区连香树、糙皮桦、云南松和云杉4种主要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土壤及林木器官C、N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林木体内C的分布与器官年龄的关系不明显,而N和C/N的分布与年龄的关系较为密切.幼嫩器官中的N含量大于老化器官,老化器官中的C/N比值大于幼嫩器官,且针叶林地枯落叶中的C/N比值大于阔叶林地.C、N在土壤表层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在整个人工林生态系统(包括林木、枯落物和土壤0~40cm)中的积累量分别达176.75~228.05t·hm-2和11.06~16.54t·hm-2,在土壤-枯落物分室和林木分室中的分配比例为C(1.9~3.3)∶1,N(15.6~41.5)∶1,且针叶林的"C汇"功能大于阔叶林.阔叶林地的凋落叶分解速率一般大于针叶林地,周转期分别为2.2~3.7a和3.9~4.2a;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在所有林地均呈超速释出态势,周转期为1.9~3.4a;N在连香树和糙皮桦林地呈超速释出态势,周转期为1.9~3.2a,在云南松和云杉林地呈慢速释出态势,周转期为6.7~8.5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碳氮格局 凋落叶分解 养分循环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区不同树种纯林土壤性质极化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刘增文 段而军 +1 位作者 刘卓玛姐 冯顺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0-1120,共11页
人工或天然纯林土壤性质呈现偏离原平衡态并朝某个方向非平衡或极端化发展的现象被作者称为极化。作者提出了抗极化域(W)、抗极化度(R)、极化度(P)和极抗比(I)等土壤极化的表征指标,并采用多样地多样点混合采土法对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 人工或天然纯林土壤性质呈现偏离原平衡态并朝某个方向非平衡或极端化发展的现象被作者称为极化。作者提出了抗极化域(W)、抗极化度(R)、极化度(P)和极抗比(I)等土壤极化的表征指标,并采用多样地多样点混合采土法对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区进入成熟生长期的不同树种纯林和混交林土壤性质进行了广泛测定和极化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林地属于极强度极化(P>0.20)的土壤性质分别为:油松纯林的化学性质,侧柏、刺槐和沙棘纯林的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白榆纯林的化学、生物学性质和微量元素,白桦纯林的生物学性质,茶条槭纯林的生物学和物理性质。(2)总体而言,油松和刺槐纯林会引起土壤的严重贫养化;侧柏纯林会引起土壤的严重富养化;白榆纯林虽然会引起土壤的富养化,但却使得微量元素越来越缺乏;白桦纯林主要会引起土壤生物学性质的恶化;茶条槭纯林土壤有偏贫养化和生物学性质恶化的趋势;沙棘纯林会导致土壤严重贫养化和生物、物理性质的恶化;小叶杨纯林土壤性质尚未发生明显极化。(3)总体而言,小叶杨、油松的抗极化能力均较强,而白榆的抗极化能力最低;相对于林木抗极化能力,土壤的绝对综合极抗比属于中等以上(Ia>0.40)的性质分别为:油松纯林的化学、物理性质,侧柏、刺槐和白榆纯林的所有性质,白桦纯林的生物学、物理和化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林 土壤退化 土壤极化
下载PDF
秦岭山区几种典型森林的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13
5
作者 崔芳芳 刘增文 +2 位作者 付刚 段而军 高文俊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4,共6页
通过对秦岭山区陕西周至县厚畛子镇安沟流域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的锐齿栎、楸树、油松和日本落叶松4种典型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定位试验监测,结果表明,当地森林的土壤微生物从数量上主要以细菌为主,约为微生物总量的87.86%~97.65%,其次... 通过对秦岭山区陕西周至县厚畛子镇安沟流域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的锐齿栎、楸树、油松和日本落叶松4种典型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定位试验监测,结果表明,当地森林的土壤微生物从数量上主要以细菌为主,约为微生物总量的87.86%~97.65%,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最少。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明显,夏季高出冬季74.43%~354.05%。纯林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关系为:阔叶林纯林〉针叶林与阔叶林1∶3比例混交〉针叶林与阔叶林1∶1比例混交〉针叶林纯林。外源性C、N混合干扰使微生物数量比对照区增加了35.30%~945.88%。枯落叶客置使针叶林纯林的微生物数量增加了25.59%~73.87%,阔叶林减少了29.95%~68.12%。因此采用外源性C、N干扰,客土混合及枯落叶客置的定位模拟试验,进一步探讨不同树种的种间关系,为指导当地人工纯林的管理和更新改造提供理论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人为干扰 混交林 种间关系
下载PDF
秦岭北山几种典型人工纯林土壤性质极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增文 段而军 +1 位作者 付刚 崔芳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7-1001,共5页
由于人工纯林中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单一性、对养分吸收利用的选择性和对环境效应的特殊性,土壤性质往往呈现偏离原平衡态并朝某个方向非平衡或极端化发展的趋势被称为土壤极化,它是导致土壤退化的根本原因之一。根据对秦岭北山日本落... 由于人工纯林中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单一性、对养分吸收利用的选择性和对环境效应的特殊性,土壤性质往往呈现偏离原平衡态并朝某个方向非平衡或极端化发展的趋势被称为土壤极化,它是导致土壤退化的根本原因之一。根据对秦岭北山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灰楸(Catalpa fargesii)和锐齿栎(Quercus.aliena var.acuteserrata)等几种典型人工纯林土壤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由天然草地向针叶林地的发展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在恶化,并且有偏酸化的趋势,土壤养分发生贫瘠化,土壤微生物数量减少,但部分酶活性有所改善;而在由天然草地向阔叶林地的发展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呈改善的趋势,酸碱性偏向中性化,土壤养分出现富集化或两极分化。在由天然草地向人工林地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土壤性质的绝对综合极化程度一般表现为酶活性>微生物量>养分含量>物理性质>酸碱性的规律。其中,土壤物理性质极化程度一般表现为针叶林地大于阔叶林地,微生物量极化程度一般表现为针叶林地小于阔叶林地,而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极化程度因林地而异,并以灰楸林地为最大,锐齿栎林地为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退化 土壤极化 连栽障碍
下载PDF
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纯林土壤性质极化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增文 段而军 +1 位作者 刘卓玛姐 冯顺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696-5707,共12页
在由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内土壤性质偏离原平衡态并朝某个方向极端化发展的趋势被称为极化。采用多样地多样点混合采土法对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进入后期成熟生长期的不同树种纯林和混交林土壤性质测定结果表明:(1)几乎所有树种纯林的土... 在由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内土壤性质偏离原平衡态并朝某个方向极端化发展的趋势被称为极化。采用多样地多样点混合采土法对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进入后期成熟生长期的不同树种纯林和混交林土壤性质测定结果表明:(1)几乎所有树种纯林的土壤性质均发生了中度(P>0.10)以上的极化,其中属于极强度极化(P>0.20)的性质分别为:落叶松和白桦林地的化学、生物学性质和微量元素;侧柏林地的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华山松和辽东栎林地的化学性质和微量元素;刺槐林地的生物学性质和微量元素;小叶杨林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不同树种纯林土壤的极化趋势分别为:油松林地发生贫养化和微量元素亏损;落叶松林地发生微量元素富集但却贫养化;侧柏林地发生富C、N和生物学性质改善;华山松林地发生物理性质改善但却贫养化和生物学性质恶化;刺槐林地发生富养化、生物学性质改善但却微量元素亏损、物理性质恶化;小叶杨林地发生贫养化、微量元素亏损和物理、生物学性质恶化;白桦林地发生物理性质改善、微量元素富集但却贫养化;辽东栎林地发生微量元素富集。(3)相对林木抗极化能力,土壤的绝对综合极抗比属于中等以上(I>0.40)的性质分别为:小叶杨林地的物理性质;侧柏林地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微量元素;落叶松、刺槐和白桦林地的所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林 土壤退化 土壤极化
下载PDF
陕北半干旱风沙区人工纯林土壤性质极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增文 段而军 +1 位作者 刘卓玛姐 冯顺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共9页
在人工或天然纯林内,由于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单一性、对物质吸收利用的选择性和对环境效应的特殊性,土壤性质呈现偏离原平衡态、并朝某个方向非平衡或极端化发展的现象被作者称为极化。充分认识和了解土壤极化的方向和程度对维持森林... 在人工或天然纯林内,由于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单一性、对物质吸收利用的选择性和对环境效应的特殊性,土壤性质呈现偏离原平衡态、并朝某个方向非平衡或极端化发展的现象被作者称为极化。充分认识和了解土壤极化的方向和程度对维持森林可持续发展和防止土壤退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根据土壤极化的概念,提出了抗极化域(W)、抗极化度(R)、极化度(P)和极抗比(I)等土壤极化的表征指标,并采用多样地多样点混合采土法,对陕北半干旱风沙区进入成熟生长期的不同树种纯林和混交林土壤性质进行了广泛测定和极化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林地属于强度以上极化(|P|〉0.15)的土壤性质分别为:油松林地的生物学性质;小叶杨林地的微量元素和化学性质;刺槐、旱柳和柠条林地的生物学、化学性质;沙棘林地的微量元素和生物学性质;紫穗槐林地的化学、生物学性质和微量元素。②除了油松纯林会引起土壤的严重贫养化外,刺槐纯林会引起土壤的富养化,柠条和旱柳纯林会引起土壤的富养化和生物学性质改善,小叶杨、沙棘和紫穗槐纯林会引起土壤的严重富养化和微量元素富集。③主要树种纯林抗土壤各种性质极化能力大小顺序均为小叶杨〉油松〉刺槐;相对于林木抗极化能力,油松纯林土壤各种性质的绝对综合极抗比均在轻微之下(Ia≤0.40),小叶杨纯林均属基本稳定(Ia≤0.15),刺槐纯林土壤的微量元素极化程度严重(Ia=0.61)、生物和化学性质极化程度中等(Ia为0.47~0.54)、物理性质极化程度轻微(Ia=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风沙区 人工林 土壤退化 土壤极化
下载PDF
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人工纯林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极化现状 被引量:4
9
作者 冯顺煜 刘增文 +2 位作者 段而军 刘卓玛姐 刘兆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36,189,共6页
[目的]研究了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人工纯林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极化现状。[方法]在黄陵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油松、侧柏、刺槐和辽东栎等针、阔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采用野外抽样调查和室内分析测定的方法,测定了该地区人工纯林土... [目的]研究了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人工纯林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极化现状。[方法]在黄陵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油松、侧柏、刺槐和辽东栎等针、阔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采用野外抽样调查和室内分析测定的方法,测定了该地区人工纯林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极化现状。[结果](1)在表层土壤(0-20cm),落叶松林最有利于4种土壤有效性微量元素的积累,刺槐林最不利于有效微量元素的积累;另外,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最有利于有效微量元素的积累;(2)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随土层的增加有增加,也有降低,随土层的变化呈现非规律性的变化;(3)无论针叶林还是阔叶林,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极化大多数都是负向的,即远离平衡态向减少的方向发展,强度属于强(IV级)或者极强(V级)。[结论]不同树种纯林对土壤中有效态的微量元素的分布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是有益的,也有可能是无益的,为造林选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纯林 微量元素 极化 平衡态
下载PDF
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土壤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卓玛姐 刘增文 +1 位作者 冯顺煜 段而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31,共6页
为研究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不同树种人工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在森林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二者的关系,在黄陵地区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人工油松、侧柏、华山松、刺槐及辽东栎纯林和它们的混交林,并测定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 为研究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不同树种人工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在森林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二者的关系,在黄陵地区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人工油松、侧柏、华山松、刺槐及辽东栎纯林和它们的混交林,并测定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结果表明:(1)在O~40cm的土层范围内,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明显呈递减规律变化,即0~20cm土层〉20~40cm土层;(2)在不同树种条件下,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表现差异较大,蛋白酶活性大小依次是阔叶纯林〉天然荒草地〉混交林〉针叶纯林;其他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的大小总体规律表现为:阔叶纯林〉针阔混交林〉针叶纯林〉天然荒草地;(3)研究区土壤微生物量C与各种酶活性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蛋白酶与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微生物量C未达到显著水平;除过脱氢酶外,其余各种酶活性之间以及与微生物量C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另外,对土壤表层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10个样地分为不同的类别,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混交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最高,阔叶纯林次之,针叶纯林最小。针阔混交林能够显著性地提高土壤的生物学性质,有利于微生物的再分配;土壤微生物量C和酶活性能够及时地反映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混交林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量C 半湿润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残塬沟壑区人工纯林土壤性质极化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增文 段而军 +1 位作者 付刚 崔芳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为充分认识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残塬沟壑区主要人工纯林土壤性质的极化趋势,采用多样地多样点混合取土法,对该区进入后期成熟生长期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ia)等人工纯林,以... 为充分认识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残塬沟壑区主要人工纯林土壤性质的极化趋势,采用多样地多样点混合取土法,对该区进入后期成熟生长期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ia)等人工纯林,以及相同立地条件下植被充分覆盖、生长旺盛的天然草地(对照)土壤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油松林土壤物理性质弱度恶化(极化度Pr为-9.26%),有偏酸性发展的趋势,中度贫养化(Pr为-11.54%),部分酶活性中度恶化(Pr为-12.88%),微生物总数量有所增加;侧柏林土壤物理性质有恶化趋势,pH值保持基本稳定,弱度贫养化(Pr为-8.24%),部分酶活性尚未发生明显极化,微生物总数量保持基本稳定;刺槐林土壤物理性质呈中度恶化(Pr为-12.74%),pH值保持基本稳定,中度贫养化(Pr为-12.77%),部分酶活性弱度恶化(Pr为-8.89%),微生物总数量保持基本稳定;各种土壤性质的绝对综合极化程度表现为微生物数量组成最为敏感,酸碱性相对变化缓慢。可见,长期生长或多代连栽的人工纯林土壤性质存在极化和退化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退化 土壤极化
下载PDF
陕北半干旱风沙区人工林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增文 冯顺煜 +1 位作者 段而军 刘卓玛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9-134,共6页
【目的】研究林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为指导森林经营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地+样方法对陕北半干旱风沙区(陕西靖边)人工林下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统计并计算了林下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谱、盖度、优势度及物种多样性... 【目的】研究林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为指导森林经营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地+样方法对陕北半干旱风沙区(陕西靖边)人工林下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统计并计算了林下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谱、盖度、优势度及物种多样性。【结果】(1)林下植物一般以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种占绝对优势,所占比例为34%~88%。(2)林下植物的总盖度大小顺序为:旱柳林(26.18%)〉小叶杨×油松林、刺槐林(8.76%~11.77%)〉小叶杨林、小叶杨×柠条林(2.77%~3.16%)〉油松林、沙棘林、油松×柠条林、柠条林、天然草地(对照)(1.06%~1.57%)〉小叶杨×沙棘林、紫穗槐林(0.72%~0.77%)。除小叶杨×油凇林和小叶杨×柠条林地外,其他林地的草本层总盖度都大于灌木层。(3)林下优势植物种类差异不大,且以沙蒿(Artemisiadesertorum)、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狗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羊胡子草(Carex rigescens)、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为主。(4)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大小顺序为:旱柳林、刺槐林和小叶杨林(6.00~7.18)〉小叶杨×柠条林、小叶杨×油松林、油松林(4.87~5.38)〉沙棘林、油松×柠条林、柠条林、小叶杨×沙棘林(4.06~4.49)〉紫穗槐林、天然草地(2.15~2.76),且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大于灌木层。【结论】陕北半干旱风沙区人工林下植物群落盖度及其物种多样性普遍较低,且阔叶树种林下植物群落一般比针叶树种和灌木林丰富,在针叶林中积极引进阔叶树种形成混交林,是增加林下植物多样性、维持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半干旱风沙区 人工林 植物群落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陕西秦岭山区典型人工林地腐殖质层土壤客土混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增文 段而军 +1 位作者 付刚 崔芳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引进更新树种形成混交林是解决人工纯林连栽障碍问题的根本途径,为了了解陕西秦岭山区日本落叶松、油松、灰楸和锐齿栎4种典型人工林树种混交的可行性,本项研究尝试通过不同针阔树种林地腐殖质层土壤的原位混合培养来模拟混交造林试验,... 引进更新树种形成混交林是解决人工纯林连栽障碍问题的根本途径,为了了解陕西秦岭山区日本落叶松、油松、灰楸和锐齿栎4种典型人工林树种混交的可行性,本项研究尝试通过不同针阔树种林地腐殖质层土壤的原位混合培养来模拟混交造林试验,从土壤生物化学和枯落叶分解的角度探讨了4种树种种间关系的协词性。结果表明:(1)在针叶林地引入阔叶林树种后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和原林地枯落叶年分解速率的提高,而且随着引入阔叶树种比例的增加促进作用增强,引入树种灰楸的作用大于锐齿栎;(2)在阔叶林地适量引入针叶树种后虽然也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和原林地枯落叶年分解速率的提高。但是随着引入针叶树种比例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引入树种油松的作用大于落叶松;(3)从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和枯落叶分解的角度综合表明,4种典型人工林树种的针阔种间关系均表现为协调,而且油松与灰楸的种间协调性最好,其次为落叶松与灰楸、油松与锐齿栎,而落叶松与锐齿栎的种间协调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种间关系 土壤生物化学 枯落叶分解
下载PDF
秦岭典型人工纯林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及其对外源性C,N干扰的响应
14
作者 刘增文 段而军 +2 位作者 付刚 崔芳芳 高文俊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8-155,共8页
Unique species of tree,selective nutrients absorption and special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pure plantation may lead to soil degradation.So study on 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its reaction to external ... Unique species of tree,selective nutrients absorption and special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pure plantation may lead to soil degradation.So study on 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its reaction to external C and N disturbances of pure plantation can theoretically direct the nutrients management of forestland and control of soil degradation.According to fix-positional soil sampling,determining and field disturbance experiments in 4 typical pure plantation of larix kaempferi,Pinus tabulaeformis,Catalpa fargesii and 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 in Qinling Mountain,we can get following conclusions:Contents of organic-C,total N,enzyme activities of urease,amounts of microbes and contents of micro-biomass C and N in soil of broad-leaved forests are all more than its of needle-leaved forests except for enzyme activities of sucrase and catalase.External fertilization of C(cane sugar)can popularly raise the enzyme activities of urease,sucrase and catalase,amounts of microbes and contents of micro-biomass C and N,and rates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of planted forests(both needle-leaved forests and broad-leaved forests).External fertilization of N(urea)can raise the enzyme activities of urease,amounts of microbes and contents of micro-biomass C and N,and rates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of needle-leaved forests,but lower the involved biochemical indices of broad-leaved forests.In summary,as a whole,broad-leaved forests are conductive to soil improvement,whereas,needle-leaved forests are harmful.Both C and N are limited nutrients for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eedle-leaved forests,whereas,only C is limited for broad-leaved forests,and N is not lack,more N has no good but is harmf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生物化学 枯落叶分解 C N干扰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丘陵区不同树种林地土壤团聚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段而军 于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355-11358,11383,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树种森林植被对土壤团聚特征的影响。[方法]以地处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丘陵区的黄陵县双龙林场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树种针阔叶纯林和混交林土壤的团聚体数量特征、团聚体的水稳性特征及团聚体水稳性与腐殖质组成的关系。[结... [目的]研究不同树种森林植被对土壤团聚特征的影响。[方法]以地处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丘陵区的黄陵县双龙林场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树种针阔叶纯林和混交林土壤的团聚体数量特征、团聚体的水稳性特征及团聚体水稳性与腐殖质组成的关系。[结果]不同林地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维数为2.21~2.54,重量平均直径为2.07~4.86mm,几何平均直径为1.04~1.69mm,粒径均匀度指数为0.76~0.97,分形维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华山松×辽东栎>华北落叶松>侧柏×辽东栎>华山松>白桦和油松>侧柏>刺槐×油松>油松×辽东栎>刺槐。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指数为14.28~24.77,针阔混交林地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在0.01水平显著大于相应树种纯林土壤团聚体水稳性(侧柏除外),纯林林地土壤团聚体水稳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为侧柏>华山松>油松>华北落叶松>白桦>刺槐。土壤团聚体水稳性与有机碳质量分数相关性在0.05水平显著。通径分析表明,腐殖质中的富啡酸对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贡献最大,胡敏酸对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起了较大的制约作用。[结论]该地区营造侧柏和华山松林有利于提高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二者可以作为防护林和用材林的首选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团聚体 分形维数 团聚体稳性指数 腐殖质
下载PDF
内蒙半干旱低山丘陵区林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增文 段而军 +1 位作者 刘卓玛姐 冯顺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4-148,共5页
林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不但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其服务功能的发挥。根据对内蒙半干旱低山丘陵区(武川县东坡林区)的人工及天然林研究表明:(1)当地林下植物一般以一年生植物、隐芽植物和地面芽植... 林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不但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其服务功能的发挥。根据对内蒙半干旱低山丘陵区(武川县东坡林区)的人工及天然林研究表明:(1)当地林下植物一般以一年生植物、隐芽植物和地面芽植物种占绝对优势,3项合计占到所有植物种数的72~100%;(2)各种林地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盖度都很低,分别为0~5.02%和1.94~17.56%;林下植物(灌木层+草本层)的总盖度大小顺序为:云杉林(55.02%)〉小叶杨林(17.56%)〉白桦林、白榆林和山杨林(5.45~8.40%)〉荒草地对照(4.63%)〉油松林、落叶松林和油松+落叶松林(2.10~4.09%);(3)各种林地林下优势植物种类差异不大,灌木层优势种类以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蒙古荚蘧(Viburnum mongolicum)为主,草本层优势种类以羊胡子草(Carex rigescens)为主,其次有各种蒿类(Artemisia)、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灰藜(Chenopodium album)、苦菜(Mulgedium tataricum)和红芪(Hedysarum polybotrys)等;(4)林下灌木既少且物种多样性极低,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也不大。各林地林下植物(灌木层+草本层)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之和)大小顺序为:小叶杨林(5.83)〉白榆林、油松林、油松+落叶松林(5.03~5.50)〉白桦林、荒草地对照(4.48)〉山杨林(3.28)〉落叶松(2.89)〉云杉林(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半干旱低山丘陵区 森林植物群落 植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