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百年中国美育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7
- 1
-
-
作者
段茂南
杨留兵
段晓静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系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89-394,共6页
-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
文摘
回顾了 2 0世纪中国美育和艺术教育发展和演进的艰难历程 ,指出美育和艺术教育对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就新世纪的美育和艺术教育的意义、方法和途径、目标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关键词
20世纪
学校美育
艺术教育
中国
发展历史
社会美育
创造性人才
-
Keywords
the 20th century
aesthetic education
arts education
-
分类号
G40-01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试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
- 2
-
-
作者
段茂南
-
出处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37-42,共6页
-
文摘
嵇康,字叔夜,魏之谯郡铚(今安徽宿县)人,生约当公元二二三年,景元四年(公元二六三年)因与专擅政权的司马氏不合而被杀害。嵇康下狱时,有大学生数千人为其请愿,可见他在当时思想文化界的影响。嵇康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而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艺术家,所作四言诗“文辞壮丽”、风格“清峻”,所写草书“自然意远”,所奏《广陵散》琴曲“声调绝伦”。他的音乐论著《声无哀乐论》和《琴赋》,在我国音乐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惜乎其美学意义较少为人们所阐发。本文试图以上述两篇乐论为主,对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教。
-
关键词
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风格
声无哀乐论
美学意义
嵇康
司马氏
审美主体
欣赏者
初步探讨
音乐家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王国维美学思想评价的几个问题
- 3
-
-
作者
段茂南
-
出处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53-62,共10页
-
文摘
近年来,随着对我国美学遗产整理和研究的深入,关于王国维美学思想的评价日益引起重视,出现了一系列新的专著。笔者读后很受启发,但也有一些意见觉得可以商榷或补充,现在把它提出来,以就教于同志们。王国维与康德、叔本华王氏主要活动在清末民初。这是一个社会大变动、思想大变动的时代,新旧思潮的隆衰兴替,在他身上打下明显的印记。他企图把所受的封建教育和资产阶级学术文化思想结合起来,寻找一条新的人生道路和治学道路。但是,时代风云的变幻,使这位才华洋溢、敏感脆弱的学者,同时却又是政治上顽固保守的“遗老”感到苦闷、悲观、失望,终于在大革命的高潮中,自沉于深渊。对于王国维这个集“天才”“庸人”
-
关键词
美学思想
王国维美学
艺术美
康德
境界
古代美学
人生道路
自然美
审美主体
以美育代宗教说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我国文论中关于创作方法问题的见解
- 4
-
-
作者
段茂南
-
出处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49-56,共8页
-
文摘
当前,文艺界在关于创作方法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对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提出了疑问,理由之一就是“两结合”缺乏历史依据。因此,我们在这里探讨一下我国历代文论中关于创作原则和方法的见解,想来不是多余的事。众所周知,文学史上存在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般地说,现实主义偏重于客观事实的具体描写。
-
关键词
现实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精神
创作原则
创作方法
方法问题
文学理论批评
两结合
相结合
文论
创作特点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儒法斗争 势不两立——读韩非的《孤愤》篇
- 5
-
-
作者
董健
段茂南
-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74年第4期61-64,共4页
-
文摘
在先秦法家人物中,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他生当战国末期那个“大争之世”和“多事之时”,亲身经历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急风暴雨;他顺乎历史潮流,“观往者得失之变”,总结历史和现实儒法斗争的经验教训,集前期法家之大成,从而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地阐发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理论、路线和政策,为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创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做了舆论上的准备。
-
关键词
儒法斗争
《孤愤》
韩非
法家人物
路线斗争
阶级斗争
亲身经历
地主阶级
-
分类号
F12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