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峡水库运行下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区水情态势及相互顶托作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段蕴歆
李景保
+3 位作者
吕殿青
王丹阳
代稳
刘雯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71-2483,共13页
基于1990~2017年监利、城陵矶、螺山3站水位及流量数据,采用差值法、流量距平法、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三峡水库运行下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区的水情态势及相互顶托作用。与三峡水库运行前比较:(1)三峡水库不同调度方式运行后在不同流量、水...
基于1990~2017年监利、城陵矶、螺山3站水位及流量数据,采用差值法、流量距平法、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三峡水库运行下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区的水情态势及相互顶托作用。与三峡水库运行前比较:(1)三峡水库不同调度方式运行后在不同流量、水位下江湖交汇区的监利、城陵矶、螺山3站水位流量均有所变化,调洪期3站在不同流量下水位降幅均大于0.50 m,不同水位下流量减幅均超过2 000 m^3/s,补水期流量增加幅度均在1 000 m^3/s以上,水位上升幅度都在0.50~1.00 m之间;(2)三峡水库全程调度运行后监利、城陵矶、螺山3站之间的水位流量相关系数在0.50~0.96之间,相关系数提升0.1~0.35,表明交汇区水位流量相互顶托作用均呈减弱状态;(3)三峡水库在预泄、调洪、蓄水、补水4个调度时段中,监利、城陵矶、螺山3站调洪期和补水期相关系数变动幅度分别为0.04~0.35和0.1~0.39,预泄期和蓄水期的相关系数变动幅度分别为0.01~0.1和0.005~0.4,总体上江湖交汇区的水文相互顶托强度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情态势
相互顶托强度
三峡水库运行
原文传递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空间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
11
2
作者
王长松
段蕴歆
张然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86,共18页
研究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的空间格局演变,能够更好地理解人居环境的特点和发展脉络,对当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城镇发展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采用哈佛大学CHGIS数据库中城市时间序列数据,以及历史人口数据、流域和高程数据,通过实证分析,...
研究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的空间格局演变,能够更好地理解人居环境的特点和发展脉络,对当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城镇发展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采用哈佛大学CHGIS数据库中城市时间序列数据,以及历史人口数据、流域和高程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梳理黄河流域城市时空格局演变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城市数量变化可划分为五个阶段。(2)一级延续稳定区,以今安阳为中心的河南北部城市高密集区和以今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高密集区;以今济南、太原、洛阳为中心的次高密集区。二级延续稳定区分为五条重要的城市带,即渭河城市带、汾河城市带、鲁中山地北麓城市带、太行山东麓城市带及运河城市带。(3)城市重心迁移的平均距离为32 km,人口重心迁移的平均距离为95.78 km,城市和人口的分布有着较密切的联系。(4)气温、降水、高程、与河流的距离、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等自然因素,以及战争、都城转移和人工运河等人文因素共同影响了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的时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期
城市时空分布
城市延续稳定区
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题名
三峡水库运行下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区水情态势及相互顶托作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段蕴歆
李景保
吕殿青
王丹阳
代稳
刘雯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出处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71-2483,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00)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JJ40188)
文摘
基于1990~2017年监利、城陵矶、螺山3站水位及流量数据,采用差值法、流量距平法、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三峡水库运行下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区的水情态势及相互顶托作用。与三峡水库运行前比较:(1)三峡水库不同调度方式运行后在不同流量、水位下江湖交汇区的监利、城陵矶、螺山3站水位流量均有所变化,调洪期3站在不同流量下水位降幅均大于0.50 m,不同水位下流量减幅均超过2 000 m^3/s,补水期流量增加幅度均在1 000 m^3/s以上,水位上升幅度都在0.50~1.00 m之间;(2)三峡水库全程调度运行后监利、城陵矶、螺山3站之间的水位流量相关系数在0.50~0.96之间,相关系数提升0.1~0.35,表明交汇区水位流量相互顶托作用均呈减弱状态;(3)三峡水库在预泄、调洪、蓄水、补水4个调度时段中,监利、城陵矶、螺山3站调洪期和补水期相关系数变动幅度分别为0.04~0.35和0.1~0.39,预泄期和蓄水期的相关系数变动幅度分别为0.01~0.1和0.005~0.4,总体上江湖交汇区的水文相互顶托强度有所减弱。
关键词
水情态势
相互顶托强度
三峡水库运行
Keywords
hydrological condition
mutual support strength
operational patter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分类号
TV122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原文传递
题名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空间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
11
2
作者
王长松
段蕴歆
张然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
出处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86,共1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CZS036)。
文摘
研究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的空间格局演变,能够更好地理解人居环境的特点和发展脉络,对当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城镇发展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采用哈佛大学CHGIS数据库中城市时间序列数据,以及历史人口数据、流域和高程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梳理黄河流域城市时空格局演变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城市数量变化可划分为五个阶段。(2)一级延续稳定区,以今安阳为中心的河南北部城市高密集区和以今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高密集区;以今济南、太原、洛阳为中心的次高密集区。二级延续稳定区分为五条重要的城市带,即渭河城市带、汾河城市带、鲁中山地北麓城市带、太行山东麓城市带及运河城市带。(3)城市重心迁移的平均距离为32 km,人口重心迁移的平均距离为95.78 km,城市和人口的分布有着较密切的联系。(4)气温、降水、高程、与河流的距离、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等自然因素,以及战争、都城转移和人工运河等人文因素共同影响了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的时空格局。
关键词
历史时期
城市时空分布
城市延续稳定区
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
Keywords
historical period
cities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continous stable region of administrative cities
influencing factor
Yellow River Basin
分类号
TU984.2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峡水库运行下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区水情态势及相互顶托作用
段蕴歆
李景保
吕殿青
王丹阳
代稳
刘雯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原文传递
2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空间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
王长松
段蕴歆
张然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