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年云南省德宏州中缅吸毒人群梅毒感染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龚渝蓉 段蕾静 +8 位作者 杨跃诚 李林 王继宝 叶润华 曹艳芬 高洁 唐仁海 何纳 段松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7-308,310,共3页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显著上升[1]。由于吸毒人群中存在共用注射针具和无保护性行为等危险行为,是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丙型肝炎病毒(HCV)等多种病原体感染的高危人群[2-3]。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州)因其独特的...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显著上升[1]。由于吸毒人群中存在共用注射针具和无保护性行为等危险行为,是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丙型肝炎病毒(HCV)等多种病原体感染的高危人群[2-3]。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吸毒较为严重的地区。为加强吸毒人员梅毒的防治工作,德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6年1-12月对辖区5个县市的吸毒人群进行了TP抗体检测及其感染现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人群 梅毒 感染现状
原文传递
我国部分地区采供血机构发现HIV-1感染者的毒株基因亚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段蕾静 张志敏 +4 位作者 蒋岩 狄宇 徐晴晴 潘品良 邱茂锋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部分地区采供血机构发现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者的毒株基因亚型。方法收集2011-2015年重庆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供血机构发现的部分HIV-1感染者血浆样品,提取总核糖核酸(RNA),反转录后经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 目的分析我国部分地区采供血机构发现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者的毒株基因亚型。方法收集2011-2015年重庆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供血机构发现的部分HIV-1感染者血浆样品,提取总核糖核酸(RNA),反转录后经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IV-1 pol基因区片段。PCR产物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计算pol基因区样本间基因离散率,并做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共检测220份血浆样品,有173份经PCR扩增成功,其中60.1%(104份)来自西南地区(重庆、云南)、14.5%(25份)来自华东地区(江西、福建)、12.1%(21份)来自华北地区(天津、河北)、8.1%(14份)来自西北地区(青海、甘肃和新疆)、2.3%(4份)来自华南地区(海南)、2.3%(4份)来自东北地区(吉林、辽宁和内蒙古)、0.6%(1份)来自华中地区(湖北)。检出的基因亚型有8种,其中CRF07BC(50.9%,88份)和CRF01AE(28.9%,50份)所占比例较大,随后依次为CRF08BC(11.0%,19份)、CRF5501B(2.9%,5份)、B(2.9%,5份)、CRF85BC(0.6%,1份)、CRF6801B(0.6%,1份)和C(0.6%,1份);另有3份样品的基因亚型为未知亚型。近年在男男性行为者(MSM)中新被检出并流行的有CRF5501B和CRF6801B亚型。结论我国献血人群HIV-1感染者毒株的基因亚型分布日益多样化;主要流行于MSM的两种基因亚型在献血人群中被检出,提示采供血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对献血员的背景调查和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艾滋病病毒 基因亚型 系统进化树 献血者
原文传递
采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估算男男性行为人群HIV-1新发感染率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唐夕佳 段蕾静 +17 位作者 梁雯丽 程思 董婷丽 解祯 刘康迈 于飞 陈子煌 米国栋 梁良 闫红静 陈琳 林丽 康殿民 付笑冰 邱茂锋 江震 徐杰 吴尊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采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LAg-Avidity EIA)估算我国重点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分析估算结果的偏差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估算结果准确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群组随机化社区干预对照研究设计,根据人口规... 目的采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LAg-Avidity EIA)估算我国重点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分析估算结果的偏差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估算结果准确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群组随机化社区干预对照研究设计,根据人口规模及MSM中HIV感染者数选择20个城市作为研究现场;基于MSM中HIV-1感染率(7%),估算样本量共700例(各城市HIV-1新发感染者35人)。通过MSM手机社交软件,建立检测预约和问卷填写系统,于2019年4-11月开展基线横断面调查并对符合新发感染检测条件的样本进行LAg-Avidity EIA检测;将试验所得参数代入WHO指南中估算公式,得到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根据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校正。同时梳理样本收集及检测流程,分析影响新发感染率的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完成HIV-1初筛10650例中,阳性反应799例,样本缺失198例。实际送检621例,排除误报样本后,完成LAg-Avidity EIA检测520例,其中判定为HIV-1新发感染155例。20个城市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为4.06%(95%CI:3.27%~4.85%);校正样本缺失后,HIV-1新发感染率为5.53%(95%CI:4.45%~6.60%);同时校正缺失及误报情况后,HIV-1新发感染率为5.66%(95%CI:4.67%~6.65%)。20个城市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实际值为4.06%~5.66%。结论样本缺失及误报可能导致HIV-1新发感染率的估算偏差。确保样本均来源于调查人群并对样本收集及检测各环节进行严格质控,可减小HIV-1新发感染率的估算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 HIV-1新发感染率 男男性行为人群
原文传递
HIV-1新发感染捕获酶联免疫试验重组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狄宇 孟婷婷 +5 位作者 景滢滢 刘兴旺 段蕾静 蒋岩 潘品良 邱茂锋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2-555,558,共5页
目的构建、表达1型艾滋病病毒(HIV-1)重组蛋白,并尝试用于HIV-1新发感染捕获酶联免疫试验。方法设计、合成1种HIV-1重组蛋白(编号HIV-Ag-R03)的核酸序列,将它与pET30a-trx载体骨架连接、构建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细胞,经... 目的构建、表达1型艾滋病病毒(HIV-1)重组蛋白,并尝试用于HIV-1新发感染捕获酶联免疫试验。方法设计、合成1种HIV-1重组蛋白(编号HIV-Ag-R03)的核酸序列,将它与pET30a-trx载体骨架连接、构建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细胞,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蛋白质。用重组蛋白包被酶标板,检测48份血浆样品(其中HIV-1抗体阳性、HIV阴性各24份),分析蛋白质的抗原性。将HIV-Ag-R03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后,取代BED捕获酶联免疫试验(BED CEIA)试剂盒中的BED肽及后续组分,比较2种方法检测18份HIV-1阳性样品的结果相关性。结果成功构建了HIV-Ag-R03的重组质粒,核酸序列确认无误。获得了包涵体表达的蛋白质,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大小与预测值一致。使用包被HIV-Ag-R03的间接酶联免疫试验检测48份1∶101稀释血浆样品,结果HIV-1抗体阳性样品的吸光度(OD)值(1.513±0.991)显著高于HIV阴性样品的OD值(0.022±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6,P<0.01)。用HIV-Ag-R03-HRP取代BED CEIA试剂盒中的BED肽及后续组分,调试HIV-Ag-R03-HRP的最佳稀释度为1∶2 500,18份HIV-1阳性样品的检测结果ODn值与BED CEIA的ODn值相关性好(r=0.939,P<0.01)。结论获得了1种具有抗原性的重组蛋白并成功标记HRP,建立了检测HIV-1新发感染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 重组抗原 捕获酶联免疫试验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乙肝病毒X区基因分析
5
作者 段蕾静 施培瑶 +4 位作者 朱平安 金娴 谭杨 刘清霞 邓翠珍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274-1279,F0003,共7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组织和肝癌癌旁组织中乙肝病毒X区基因,了解其变异情况。方法采用巢式PCR对100份肝细胞癌组织和100份肝癌癌旁组织中X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扩增成功的基因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 100份肝癌组织和100份肝癌癌旁组织中X...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组织和肝癌癌旁组织中乙肝病毒X区基因,了解其变异情况。方法采用巢式PCR对100份肝细胞癌组织和100份肝癌癌旁组织中X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扩增成功的基因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 100份肝癌组织和100份肝癌癌旁组织中X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9.0%(29/100)、27.0%(27/100),所得序列与参考序列(AY518556)的一致性介于62.37%~99.14%,共发现88个位点(88/465,18.90%)发生不同频率的点突变,呈散在分布,并检出多个热点突变类型A1762T、G1764A、C1653T、C1766T和T1768A。测序成功的组织中有4份HBV X基因存在共同缺失突变,缺失位置在HBx核苷酸位置HBV nt1445-1609,缺失片段长度为165 bp,并伴有4个共同点突变G1401T/T1678C/G1686A/G1752A,将该特征性突变命名为HBx-d71。HBx核苷酸位置nt1593缺失了A,导致开放阅读框的漂移;nt1679-1708和nt1778-1798分别存在插入突变(30 bp)和缺失突变(21 bp)。检出的HBV基因型有10份B基因型和3份C基因型,与B基因型相比,C基因型有更高的点突变数(t=-16.36,P=0.000)。结论 HBV X基因的突变类型复杂且多变,新的突变类型还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与肝癌的关系及其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 X基因 缺失突变
原文传递
654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谭萍 朱平安 +4 位作者 金娴 段蕾静 刘鲜花 刘晓慧 刘璇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719-1722,1737,共5页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KPN)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差异,为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65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比较不同年份菌株的科室分布、标本...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KPN)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差异,为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65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比较不同年份菌株的科室分布、标本类型以及耐药率变迁情况。结果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654株,占本院分离病原菌第三位,标本来源以呼吸道标本、尿液、血液和分泌物为主,分别占48.3%、26.9%、10.4%、9.8%。分离菌株数量前三的科室为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占比分别为23.6%、18.3%、10.4%。各年份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KPN(ESBLs-KPN)的检出率分别为4.8%、32.8%、19.4%、22.7%、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耐碳青霉烯类KPN(CR-KPN)的检出率分别为0.0%0.9%、3.0%、3.8%、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R-KPN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KPN。结论KPN是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临床分离KPN对常用抗生素有一定的耐药性。临床应加强对KPN的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 碳青霉烯酶
原文传递
2016—2020年深圳某三级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化趋势 被引量:6
7
作者 谭萍 朱平安 +3 位作者 金娴 段蕾静 刘鲜花 刘璇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1259-1263,共5页
目的获取深圳某三级医院5年来病原菌分布和耐药变化的统计学资料,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所有临床分离菌株,菌株标本采用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 目的获取深圳某三级医院5年来病原菌分布和耐药变化的统计学资料,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所有临床分离菌株,菌株标本采用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结合细菌种类、标本来源、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碳青霉烯类耐药细菌的药敏结果,分析5年间菌株分布情况及耐药变化趋势。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共检出595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716株(28.8%),革兰阴性菌4234株(71.2%)。排名前8位为大肠埃希氏菌(25.8%)、金黄色葡萄球菌(12.0%)、肺炎克雷伯菌(11.0%)、铜绿假单胞菌(10.5%)、鲍曼不动杆菌(6.9%)、奇异变形杆菌(4.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1%)、无乳链球菌(3.0%)。菌株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31.4%)、尿液(26.5%)、分泌物/脓液(22.9%)、血液(14.6%)。呼吸道标本以铜绿假单胞菌(24.8%)为主;尿液以大肠埃希氏菌(61.2%)为主;分泌物/脓液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7.4%)为主;血液以大肠埃希氏菌(38.4%)为主。5年间检出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N)、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氏菌(CR-ECO)、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ESBL-KPN)、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ESBLECO)、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合计1237株,检出率分别为4.4%、0.9%、25.5%、43.4%、17.3%、11.1%、30.6%、0.8%。碳青霉烯类耐药细菌除对替加环素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活性外,对其他各种抗菌药物都存在不同的耐药。结论本院患者不同感染部位常见菌不尽相同,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氏菌(CR-ECO)、CR-KPN、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长期监测可充分了解该地区细菌耐药趋势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缓多重耐药菌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多重耐药 药敏试验 耐碳青霉烯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组织中乙肝病毒前S基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平安 金娴 +3 位作者 谭杨 段蕾静 刘清霞 邓翠珍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527-1532,共6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组织乙肝病毒前S基因,了解其变异情况。方法采用巢式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对100份肝细胞癌组织中乙肝病毒前S基因进行扩增和分析。选择第二轮前S基因目的片段,正反链测序,并与HBV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结果100份肝细...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组织乙肝病毒前S基因,了解其变异情况。方法采用巢式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对100份肝细胞癌组织中乙肝病毒前S基因进行扩增和分析。选择第二轮前S基因目的片段,正反链测序,并与HBV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结果100份肝细胞癌组织中乙肝病毒前S基因检出率为44%。乙肝病毒前S基因目的片段与HBV参考序列(AY518556)比对,12份存在乙肝病毒前S基因缺失突变、插入突变和点突变,缺失率12.00%(12/100),插入率2.00%(2/100),其中7份标本存在1个缺失突变占58.33%,3份标本存在2个缺失突变占25.00%,2份标本存在1个缺失突变+插入突变占16.67%,乙肝病毒pre-S35、pre-S60、pre-S64、pre-S73突变体内含终止密码因子,前S基因和氨基酸序列不一致,分别为41.95%~88.70%、13.22%~85.63%。12份肝细胞癌组织HBV基因分型分析,其中C基因型占33.33%(4/12)、B基因型占66.67%(8/12)。结论肝细胞癌组织乙肝病毒前S基因出现缺失突变和插入突变,导致截短乙肝病毒前S蛋白改变,可能与肝细胞癌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肝病毒 前S基因 缺失突变 插入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