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6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玢岩型铁矿床尾矿中磷、稀土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与综合利用研究:以安徽凹山矿田为例
1
作者 段超 张长青 +9 位作者 王丛林 杨秉阳 刘冠男 邓杰 邓善芝 康博文 侯可军 谢京佳 刘欢 秦燕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710,共4页
玢岩型铁矿床是铁矿石的重要来源,其除了赋存巨量铁矿资源外,还以产出大量磷灰石为特征,伴生大量的磷、稀土、钒等资源。20世纪,矿业开发大多只回收主要矿种铁,对伴生资源的评价和综合利用较少。文章以凹山玢岩型铁矿田尾矿库为研究对象... 玢岩型铁矿床是铁矿石的重要来源,其除了赋存巨量铁矿资源外,还以产出大量磷灰石为特征,伴生大量的磷、稀土、钒等资源。20世纪,矿业开发大多只回收主要矿种铁,对伴生资源的评价和综合利用较少。文章以凹山玢岩型铁矿田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开展伴生资源调查评价和综合利用示范研究。通过系统钻探采样、矿物组合分析、元素赋存状态和综合利用实验等研究,文章揭示出尾矿库中经济矿物为磷灰石,可综合利用资源为磷和稀土,并估算尾矿库中磷储量超过115万t、稀土5万t,社会和经济效益巨大,可作为范例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尾矿 调查评价 综合利用 玢岩型铁矿床
下载PDF
宁芜矿集区多阶段火山作用岩浆源区的转变:来自侵入岩锆石Hf-O同位素特征的记录
2
作者 段超 李延河 +8 位作者 毛景文 王丛林 杨秉阳 侯可军 万秋 施珂 蔡杨 王倩 王天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43,共17页
宁芜玢岩型铁矿矿集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铁矿矿集区之一。宁芜矿集区在早白垩世135~126 Ma间连续发育了成分和源区相似的4组火山作用旋回,并伴随有两大类侵入岩发育:一类为辉石闪长玢岩-闪长玢岩,与玢岩型铁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主要发育... 宁芜玢岩型铁矿矿集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铁矿矿集区之一。宁芜矿集区在早白垩世135~126 Ma间连续发育了成分和源区相似的4组火山作用旋回,并伴随有两大类侵入岩发育:一类为辉石闪长玢岩-闪长玢岩,与玢岩型铁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主要发育于大王山火山旋回晚期(约131 Ma);另一类为花岗岩类侵入岩,形成于铁矿化之后,成岩时代与姑山和娘娘山火山旋回相近(130~126 Ma)。两类侵入岩源区的差异与联系目前尚未揭露。本次研究通过对两类侵入岩锆石年代学、Hf-O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区分了不同侵入岩源区差异。结果表明,与成矿母岩同旋回侵入岩锆石的δ^(18)O集中于6.0‰~6.5‰,εHf(t)集中于-6.0~-5.0;成矿后形成的花岗岩类侵入岩锆石的δ18O集中于7.0‰至8.0‰,ε_(Hf)(t)分布于-8.7~-1.2。结合前人研究,区内岩浆活动存在有富集地幔、太古代地壳和新元古代地壳3个岩浆源区,4个火山作用旋回的岩浆源区在130 Ma左右发生了改变。130 Ma之前的龙王山和大王山火山旋回的岩浆岩源区主要为受太古代地壳混染的富集地幔,而130 Ma之后的姑山和娘娘山火山作用旋回的岩浆岩源区主要为受新元古代地壳混染的富集地幔。多阶段火山作用中只有大王山旋回的闪长玢岩与玢岩型铁矿的形成有关。相比较其他火山旋回,大王山旋回具有更高的富集地幔组分以及更少的新元古代地壳的混染。因而,岩浆中较高比例的富集地幔含量是控制玢岩型铁矿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HF-O同位素 岩浆源区 玢岩型铁矿床 宁芜矿集区
下载PDF
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
3
作者 段超 《湖北教育》 2024年第8期1-1,共1页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动漫、视频等数字化形式呈现的优秀传统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有力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通过数字技术生动地呈现;雕...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动漫、视频等数字化形式呈现的优秀传统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有力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通过数字技术生动地呈现;雕、染、印、绣等传统手工艺借助数字技术被记录下来;许多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等文化场馆设置了数字化体验馆,以更好地展示、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在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取得重要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手工艺 数字化传承 夸父逐日 中华民族精神 存在的不足 持续推进 文化场馆
下载PDF
NdF_(3)-LiF-Nd_(2)O_(3)-NdF_(2)熔盐体系结晶行为的研究
4
作者 姜银举 段超 +3 位作者 邓永春 辛文彬 唐家悦 樊文军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氟化物体系稀土氧化物熔盐电解过程中,熔盐的结晶析出行为显著影响电解过程,为此本文针对NdF_(3)-LiF-Nd_(2)O_(3)、NdF_(3)-LiF-NdF_(2)以及NdF_(3)-LiF-Nd_(2)O_(3)-NdF_(2)三种熔盐体系(NdF_(3)和LiF质量比固定为85∶15),采用降温黏... 氟化物体系稀土氧化物熔盐电解过程中,熔盐的结晶析出行为显著影响电解过程,为此本文针对NdF_(3)-LiF-Nd_(2)O_(3)、NdF_(3)-LiF-NdF_(2)以及NdF_(3)-LiF-Nd_(2)O_(3)-NdF_(2)三种熔盐体系(NdF_(3)和LiF质量比固定为85∶15),采用降温黏度曲线测定熔盐的结晶温度,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结晶物相。结果表明:NdF_(3)-LiF-Nd_(2)O_(3)和NdF_(3)-LiF-NdF_(2)熔盐体系中,随着熔盐中Nd_(2)O_(3)或NdF_(2)含量的增加,熔盐的结晶温度升高,熔盐的结晶物相分别为NdOF和NdF_(2);NdF_(3)-LiF-Nd_(2)O_(3)-NdF_(2)熔盐体系中,当Nd_(2)O_(3)含量为2%~3%、NdF_(2)含量为1%~3%时,熔盐结晶温度在981~988℃范围内,且NdOF与NdF_(2)共结晶。适当提高电解槽底部温度、改善底部熔盐的流动性,是抑制稀土熔盐电解过程熔盐结晶析出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电解 NdF_(3)-LiF-Nd_(2)O_(3)-NdF_(2) 黏度 结晶温度 结晶物相
下载PDF
5例治疗中进展的儿童颅内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
5
作者 赵倩 金眉 +4 位作者 赵文 王希思 段超 马晓莉 苏雁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64-367,372,共5页
目的 总结治疗中进展的颅内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进展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中进展的AT/RT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治疗中进展的AT/RT患儿,男3例,女2例,中位发病年龄21.5(18-32)个... 目的 总结治疗中进展的颅内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进展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中进展的AT/RT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治疗中进展的AT/RT患儿,男3例,女2例,中位发病年龄21.5(18-32)个月;4例病初为局限性病灶,1例伴有脊髓及脑膜受累;3例完整切除瘤灶,2例术后有残留;3例在进展后给予全脑或全中枢放疗。1例病初持续进展、脑疝并死亡,其余4例接受4-7个疗程化疗,平均进展时间5.4(2-10.5)个月,3例患儿于进展后2.8(0.5-3)个月死亡。结论 儿童ATRT预后差,即使强化疗期间仍进展迅速,完整切除及规律治疗可能改善预后,但远期生存率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 治疗中进展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膏盐层在内生金属矿床成矿中的作用研究
6
作者 李延河 段超 +5 位作者 范昌福 胡斌 侯可军 朱乔乔 王倩 郭东伟 《矿产勘查》 2024年第8期1391-1408,共18页
膏盐层是富含石膏/硬石膏的蒸发沉积岩建造。膏盐层除SO_(4)^(2-)外还富含Cl^(-)、CO_(3)^(2-)、Na^(+)、K^(+)等盐类物质和H_(2)O,且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膏盐层可以向成矿系统提供氧化剂(SO_(4)^(2-))、矿化剂(Cl^(-)、CO_(3)^(2-)、Na^... 膏盐层是富含石膏/硬石膏的蒸发沉积岩建造。膏盐层除SO_(4)^(2-)外还富含Cl^(-)、CO_(3)^(2-)、Na^(+)、K^(+)等盐类物质和H_(2)O,且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膏盐层可以向成矿系统提供氧化剂(SO_(4)^(2-))、矿化剂(Cl^(-)、CO_(3)^(2-)、Na^(+)、K^(+)等)、还原硫(S^(2-))和H_(2)O等挥发分,使金属成矿物质迁移或沉淀,是玢岩型铁矿(IOA)、矽卡岩型铁矿、MVT型铅锌矿、岩浆型Ni-Cu-PGE硫化物矿和部分热液铀矿成矿的关键因素。但膏盐层在内生金属矿床成矿中的作用一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制约了相关成矿理论的发展,影响了找矿效率的提升。与膏盐层有关的内生金属矿床空间分布明显受膏盐层控制,矿床中普遍发育石膏等硫酸盐矿物,硫酸盐和硫化物的δ^(34)S值及磁铁矿等铁氧化物的δ^(18)O值异常高。膏盐层的加入可大幅提高成矿岩浆系统的氧逸度,使铁氧化物在熔体固结线之上大量提前形成,是岩浆发生液态不混熔,形成矿浆型富铁矿的重要条件。膏盐层向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提供氧化剂(SO_(4)^(2-)),将熔/流体中Fe^(2+)氧化成Fe^(3+),富集形成铁矿床的同时,SO_(4)^(2-)自身被还原为S^(2-),S^(2-)与Fe^(2+)结合富集形成硫化物矿床,因此膏盐层-玢岩/矽卡岩铁矿-硫铁矿三者紧密共生,互为找矿标志。在MVT铅锌多金属成矿系统,膏盐层中SO_(4)^(2-)被炭质/有机质/甲烷等还原形成H_(2)S,与沿逆冲推覆构造上升的富含Pb^(2+)、Zn^(2+)的氧化性成矿溶液混合,S^(2-)与Pb^(2+)、Zn^(2+)等结合富集形成铅锌多金属矿床。膏盐层-有机质-铅锌矿三位一体,紧密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盐层 SO_(4)^(2-)氧化剂 还原硫S^(2-) 硫氧同位素 内生金属矿床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循环神经网络的联合深度推荐模型
7
作者 郭东坡 何彬 +1 位作者 张明焱 段超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为了向用户推荐符合兴趣偏好的项目,设计一种基于注意力循环神经网络的联合深度推荐模型。将双层注意力机制设置于网络中,该模型由五个部分构成,在输入层中生成联合深度推荐模型的输入矩阵,通过序列编码层对项目评论文本语义展开正向和... 为了向用户推荐符合兴趣偏好的项目,设计一种基于注意力循环神经网络的联合深度推荐模型。将双层注意力机制设置于网络中,该模型由五个部分构成,在输入层中生成联合深度推荐模型的输入矩阵,通过序列编码层对项目评论文本语义展开正向和反向编码,获得隐藏状态输出,并将其输入双层注意力机制中,提取项目特征,利用全连接层提取用户偏好特征。在预测层中建立项目与用户的交互模型,获得项目评分,为用户推荐高评分的项目。为了提高模型精度,加权融合MSE损失函数、CE损失函数和RK损失函数建立组合损失函数,对深度联合训练模型展开训练,提高模型的推荐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推荐效果,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用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注意力机制 循环神经网络 用户偏好 组合损失函数 交互模型 联合深度推荐模型
下载PDF
新型农抗N2对采后柑橘的保鲜效果研究
8
作者 段超 刘群 +3 位作者 王倩 代于琪 郝利文 彭帅英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3期415-422,共8页
【目的】研究新型抗真菌剂-农抗N2对柑橘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期为柑橘采后的防腐保鲜技术提供材料与理论参考。【方法】使用5.77 mg/L农抗N2对采摘后柑橘进行浸泡处理,晾干后使用聚乙烯薄膜进行单果包装,于25℃、相对湿度90%~95%条件... 【目的】研究新型抗真菌剂-农抗N2对柑橘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期为柑橘采后的防腐保鲜技术提供材料与理论参考。【方法】使用5.77 mg/L农抗N2对采摘后柑橘进行浸泡处理,晾干后使用聚乙烯薄膜进行单果包装,于2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储存60 d,以无菌水浸泡的柑橘为阴性对照,以200 mg/L抑霉唑浸泡处理的柑橘为阳性对照,测定柑橘的腐烂率及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以及酚类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研究农抗N2对柑橘采后的保鲜效果。【结果】农抗N2处理后的柑橘,其失重率与腐烂率显著低于无菌水处理组(CK组),且与抑霉唑处理组无显著性差异;农抗N2处理后的柑橘,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贮存40 d后显著高于CK组;果实可滴定酸与抗坏血酸含量在60 d的贮存期内与CK组无显著性差异;柑橘果皮总酚与黄酮含量在储存50 d后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农抗N2能显著降低采后柑橘的失重率以及腐烂率,有效延长采后柑橘的货架期。此外,农抗N2在60 d的贮存期内能显著提高柑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柑橘果皮的酚类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有效维持柑橘果实的品质与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真菌剂 失重率 采后腐烂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酚类与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基于内嵌物理知识卷积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陆旭 张理寅 +2 位作者 李更丰 别朝红 段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119,共13页
针对现有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暂态评估方法依赖大规模数据集且可解释性不足的问题,文中将物理知识嵌入传统数据驱动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内嵌物理知识卷积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方法。该方法考虑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电力系统,将电力... 针对现有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暂态评估方法依赖大规模数据集且可解释性不足的问题,文中将物理知识嵌入传统数据驱动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内嵌物理知识卷积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方法。该方法考虑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电力系统,将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物理方程内嵌至神经网络损失函数,通过神经网络直接逼近物理过程,使输出结果满足物理规律,提高暂态稳定评估的可靠性与可解释性。通过数据与知识双驱动,所提方法不依赖大规模训练数据集,依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与泛化能力。此外,所提方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特征提取与降维,解决拓扑数据无法直接作为神经网络输入的难题。在含风机的IEEE 9节点和IEEE 39节点测试系统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准确率、计算效率、泛化能力等方面相较现有方法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物理知识卷积神经网络 知识-数据混合驱动 功角 暂态稳定性 机器学习 可解释性
下载PDF
江西赣县大埠钨多金属矿田成岩成矿时空结构与找矿预测
10
作者 郭德银 赵正 +3 位作者 侯占德 陶建利 尹积扬 段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8-598,共21页
大埠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是于都-赣县钨多金属矿集区重要组成,区内已发现钨多金属矿床(点)五十余处,矿床类型包括石英脉型、矽卡岩型、云英岩型和细脉浸染型等,各类矿化主要围绕大埠复式花岗岩体产出。然而,大埠矿田岩浆作用具有明... 大埠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是于都-赣县钨多金属矿集区重要组成,区内已发现钨多金属矿床(点)五十余处,矿床类型包括石英脉型、矽卡岩型、云英岩型和细脉浸染型等,各类矿化主要围绕大埠复式花岗岩体产出。然而,大埠矿田岩浆作用具有明显的多期次、多阶段的特点,各期次成岩成矿时代尚缺乏系统研究,各类岩浆岩与矿化关系争议较大。文章在岩体地质和矿床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LA-(MC)-ICP-MS锆石U-Pb定年、锆石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精确厘定了大埠花岗岩的成岩时代,探讨了多期次岩浆活动对区内成矿作用的贡献。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429.1±4.7)Ma、(430.0±5.8)Ma、(431.8±4.7)Ma和(158.3±4.1)Ma,结合岩体地质填图信息,笔者认为大埠复式花岗岩基由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两部分组成。两期花岗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系列,两者均出现Eu负异常,燕山早期Eu负异常更明显。两期岩体锆石的ε_(Hf)(t)值分别为-6.3~-1.3与-11.4~-7.1,对应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49~1.82 Ga与1.66~1.93 Ga,指示其母岩浆为中元古代的地壳部分熔融形成。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两期花岗岩均为陆壳源区、具有相近的结晶温度,燕山早期花岗岩相对于加里东期有更高的结晶分异程度,有更高的氟含量,与钨成矿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大埠矿田钨多金属成矿时代集中在159~155 Ma,紧随燕山早期花岗质岩浆侵位而形成。基于大埠矿田成岩成矿时代格架研究,结合花岗岩成矿专属性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构建了区内钨多金属矿勘查模型,指明了大埠矿田细脉浸染型、云英岩型、内带石英脉型钨矿的找矿方向,预测大埠岩体东北部的燕山早期隐伏岩体具有寻找“合龙式”石英大脉型和细脉-云英岩型钨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勘查模型 大埠花岗岩 燕山期 钨多金属矿床
下载PDF
PD-L1和CD8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参数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赵甜甜 段超 +2 位作者 赵序雯 满其荣 王祥阁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9期45-49,共5页
目的通过评估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和分化群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CD8)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明确PD-L1和CD8在判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 目的通过评估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和分化群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CD8)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明确PD-L1和CD8在判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癌组织切片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PD-L1和CD8;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组织学分级、P53、KI-67、雌激素受体、孕激索受体、肿瘤淋巴结转移分类(tumor node metastasis classification,TNM)分期在内的7项与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参数。分别分析PD-L1和CD8的表达是否和上述临床病理参数相关。结果PD-L1阳性表达率为21.5%,PD-L1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0,P=0.044;χ^(2)=13.730,P=0.001);CD8阳性表达率为21.5%,CD8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3,P=0.018;χ^(2)=6.117,P=0.047)。结论PD-L1和CD8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相关,可能是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重要的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分化群8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乳腺癌 预后
下载PDF
宁芜矿集区凹山铁矿床磁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被引量:50
12
作者 段超 李延河 +5 位作者 袁顺达 胡明月 赵令浩 陈小丹 张成 刘佳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3-257,共15页
凹山铁矿床是一个典型的玢岩型铁矿床,成矿过程具有多阶段的特征,是宁芜矿集区凹山矿田成矿作用演化的典型代表。本次研究工作,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将主要矿石矿物磁铁矿的形成划分为4个世代,分别为浸染状磁铁... 凹山铁矿床是一个典型的玢岩型铁矿床,成矿过程具有多阶段的特征,是宁芜矿集区凹山矿田成矿作用演化的典型代表。本次研究工作,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将主要矿石矿物磁铁矿的形成划分为4个世代,分别为浸染状磁铁矿、角砾状磁铁矿、粗粒脉状磁铁矿和伟晶状磁铁矿,它们是四个成矿阶段的产物。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分析表明,随着成矿作用的演化,磁铁矿主量元素中Ti、Mn、V含量变化微弱,Al、Mg含量增高;微量元素中Ga、Sn及高场强元素Zr、Hf、Nd、Ta含量变化较小;从角砾状矿石到伟晶状矿石Co含量逐渐增高、Sc含量逐渐降低。根据以上成矿各阶段中磁铁矿成分的变化,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得出,凹山铁矿床作为一个高温气液充填矿床,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演化晚期形成的高温富铁流体。在成矿过程中磁铁矿具有同源连续演化的特征,其中隐爆作用诱发了大规模铁沉淀,并为成矿提供了空间,形成了早期的浸染状和角砾状矿石;成矿过程中流体成分不断变化,后期大量挥发份的累积和外源流体的逐渐加入,形成了伟晶状矿石并使得磁铁矿具有了热液成因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玢岩型铁矿床 磁铁矿 电子探针 LA-ICP-MS 凹山 宁芜矿集区
下载PDF
宁芜盆地凹山铁矿床辉长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4
13
作者 段超 毛景文 +4 位作者 李延河 侯可军 袁顺达 张成 刘佳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59-1171,共13页
宁芜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矿集区之一,是玢岩型铁矿成矿模式建模的基地。玢岩型铁矿床成矿时代的约束对区域成岩成矿作用及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凹山铁矿床是宁芜盆地玢岩型铁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选择... 宁芜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矿集区之一,是玢岩型铁矿成矿模式建模的基地。玢岩型铁矿床成矿时代的约束对区域成岩成矿作用及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凹山铁矿床是宁芜盆地玢岩型铁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选择矿区发育的两种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岩浆岩为研究对象,进行锆石LA-MC-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赋矿辉长闪长玢岩成岩年龄为131.7±0.7Ma,后期穿切矿体的花岗闪长斑岩成岩年龄为126.1±0.5Ma。凹山铁矿床成矿年龄在131.7~126.1Ma之间,属于早白垩纪。成矿作用伴随盆地早期岩浆作用而形成,受区域岩石圈伸展和减薄作用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LA-MC-ICP-MSU-Pb年龄 辉长闪长玢岩 花岗闪长斑岩 凹山铁矿床 玢岩型铁矿 宁芜盆地
下载PDF
宁芜火山岩盆地凹山铁矿床侵入岩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14
作者 段超 李延河 +2 位作者 毛景文 侯可军 袁顺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74-1884,共11页
凹山铁矿床是玢岩铁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中发育有辉石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两类侵入岩。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类岩浆岩中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型相似,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锆石较辉石闪长玢岩中锆石具有较高的U含量,较高的U/Y... 凹山铁矿床是玢岩铁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中发育有辉石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两类侵入岩。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类岩浆岩中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型相似,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锆石较辉石闪长玢岩中锆石具有较高的U含量,较高的U/Yb比值以及相似的Yb、Hf和Y含量,结合前人的研究认为,两者的源区具有一致性,均源于富集地幔,并在其上涌就位过程中混染了壳源物质,其中花岗闪长斑岩混染了更多的壳源物质。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的Ce(Ⅳ)/Ce(Ⅲ)比值集中于0~100,远低于斑岩铜矿成矿岩体Ce(Ⅳ)/Ce(Ⅲ)>300的特征,具有较弱的形成斑岩型铜金矿的特征,但在宁芜地区发育的这类花岗闪长斑岩是否具有形成铜金矿化的潜力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微量元素 Ce(Ⅳ) Ce(Ⅲ)比值 凹山 玢岩铁矿 宁芜
下载PDF
河北宣化姜家寨铁矿床串岭沟组底部碎屑锆石LA-MC-ICP-MS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5
作者 段超 李延河 +4 位作者 魏明辉 杨云 侯可军 陈小丹 邹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48,共14页
宣龙式铁矿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沉积型铁矿床。华北克拉通长城系串岭沟组底部砂页岩是宣龙式铁矿床的赋存层位,对该地层的年代学研究有助于深入完善长城系地层年代框架、认识区域成岩成矿过程并反演克拉通的演化历史。本文对河北宣化姜... 宣龙式铁矿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沉积型铁矿床。华北克拉通长城系串岭沟组底部砂页岩是宣龙式铁矿床的赋存层位,对该地层的年代学研究有助于深入完善长城系地层年代框架、认识区域成岩成矿过程并反演克拉通的演化历史。本文对河北宣化姜家寨铁矿床串岭沟组底部铁矿体顶板砂页岩中碎屑锆石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了三组主要的峰值年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774.1±7.9Ma、1849.0±7.8Ma和2453.0±7.8Ma。揭示出华北克拉通中部带经历了三期较为重要的地质构造、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事件。在串岭沟组下部砂岩中我们获得了4颗较年轻的岩浆碎屑锆石,年龄为1657.4~1694.4Ma,代表了串岭沟组底部形成的时间下限,制约了姜家寨宣龙式铁矿床的形成时代不早于1657Ma。对比研究得出,1774.1Ma的峰值年龄数据与华北克拉通内18亿年后广泛发育的基性岩墙群的形成时代一致,代表了华北克拉通的在拼合后的抬升事件时间。在1.8~1.6Ga华北克拉通拉张期间形成了大庙式等钒钛磁铁矿-磷灰石铁矿(1720Ma左右)。基于时间和区域的一致性,我们推断,遭受抬升剥蚀的富铁基性岩墙群不仅是串岭沟组的物源之一,极有可能也是宣龙式铁矿床中铁质的主要物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岭沟组 锆石U-PB年龄 宣龙式铁矿 姜家寨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太行山北段木吉村髫髻山组安山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对区域成岩成矿规律的指示 被引量:17
16
作者 段超 毛景文 +5 位作者 谢桂青 陈志宽 马国玺 王志敏 陈焘 李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0-266,共17页
太行山北段是中国东部中生代重要的成矿区带,髫髻山组火山岩记录了该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岩成矿事件发生的时代和有关岩浆作用源区的信息。髫髻山组安山岩中锆石大多具有明显的核幔结构,LA-MCICP-MS测试得出,锆石幔部年龄为144~145Ma左右... 太行山北段是中国东部中生代重要的成矿区带,髫髻山组火山岩记录了该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岩成矿事件发生的时代和有关岩浆作用源区的信息。髫髻山组安山岩中锆石大多具有明显的核幔结构,LA-MCICP-MS测试得出,锆石幔部年龄为144~145Ma左右,核部年龄为2.08~2.65Ga。两组锆石年龄中,前者代表了髫髻山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两件样品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45.28±0.44Ma和144.61±0.76Ma;后者年龄与华北克拉通在前寒武纪增生变质等演化时代一致,揭示出火山岩形成过程中华北克拉通古老地壳的参与。对应两组年龄,锆石Hf同位素特征也明显的分为两组,中生代εHf_(l)值集中于-25^-10之间,表现为壳幔混合源区特征;新太古代—古元古代εHf_(1)值集中于0~10之间,表现为地壳增生的特征,与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的演化时代相一致。结合已有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髫髻山组火山岩的形成源于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在岩浆上侵过程中同化混染(或混合)了华北克拉通的古老地壳,在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后侵位产出。髫髻山组火山岩是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构造背景转换的代表,在其形成后发育有大量与之相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床,通过总结对比中生代中国东部成岩成矿规律,我们推测太行山地区在中生代可能形成有两期重要的成矿事件,一期以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形成为特征,另一期由金矿床的产出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北段 木吉村 髫髻山组火山岩 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庐枞盆地龙桥铁矿床中菱铁矿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意义 被引量:14
17
作者 段超 周涛发 +4 位作者 范裕 袁峰 丁铭 尚世贵 张乐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3-652,共10页
龙桥铁矿床是庐枞火山岩盆地中的一个大型的铁矿床,多年来对其矿床成因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争论。文章在野外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中菱铁矿的岩矿分析鉴定和电子探针测试,确定了矿床纹层状矿石中的菱铁矿为沉积成因。通过对菱... 龙桥铁矿床是庐枞火山岩盆地中的一个大型的铁矿床,多年来对其矿床成因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争论。文章在野外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中菱铁矿的岩矿分析鉴定和电子探针测试,确定了矿床纹层状矿石中的菱铁矿为沉积成因。通过对菱铁矿的产出特征分析,并结合龙桥铁矿床的部分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认为在该矿床形成过程中,早期沉积形成了纹层状的菱铁矿层,在燕山期的岩浆热事件中,部分沉积菱铁矿被交代形成了磁铁矿和具有残余骸晶结构等一系列矿石交代组构特征的矿物。纹层状矿石既具有沉积特征,也具有热液改造特征,证实了矿床的形成存在早期(三叠纪)的沉积成矿(菱铁矿)作用和晚期(燕山期)的热液成矿(磁铁矿)作用。菱铁矿的研究为进一步确定龙桥铁矿床的成因提供了新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庐枞火山盆地 龙桥铁矿床 菱铁矿 矿床成因
下载PDF
稀有气体同位素测试技术及其在矿床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段超 刘锋 +1 位作者 韩丹 李延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08-1921,共14页
稀有气体包含He、Ne、Ar、Kr、Xe、Rn六种元素,由于其化学性质十分的稳定,一般不参与各种化学反应过程。其在地球不同圈层及地外物质中的丰度和同位素组成差别巨大,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示踪剂。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的测试方法主要有分... 稀有气体包含He、Ne、Ar、Kr、Xe、Rn六种元素,由于其化学性质十分的稳定,一般不参与各种化学反应过程。其在地球不同圈层及地外物质中的丰度和同位素组成差别巨大,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示踪剂。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的测试方法主要有分阶段加热熔融、真空压碎、激光微区熔蚀等气体采集方式,获得的气体经多级纯化后在静态稀有气体同位素质谱中进行测试。在矿床学研究中,作为灵敏示踪剂的稀有气体同位素大多用于判别成矿物质、成矿流体的来源,特别是幔源物质的贡献大小及壳幔相互作用与成矿的关系,用于揭示矿床在成矿各阶段(期)中的物质和流体源区差异,用以追踪和揭示成矿流体的演化、反演成矿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成矿流体在成矿过程中的行为。稀有气体同位素为精细成矿作用研究、不同矿种成矿作用差异分析、探寻大规模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科研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气体同位素 测试技术 物质来源 成矿过程 矿床学
下载PDF
利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问题与路径优化研究--以青海省为中心
19
作者 严冬 段超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文化遗产对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但在实际工作中尚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基础不牢,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亟待完善;现代性不足,文化遗产“双创”水平不高;目的性不明确,文化遗产蕴含的铸牢中华民族... 文化遗产对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但在实际工作中尚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基础不牢,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亟待完善;现代性不足,文化遗产“双创”水平不高;目的性不明确,文化遗产蕴含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有效彰显;广泛性受限,利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举措单一。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路径优化包括:加大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力度,助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文化遗产“双创”,促进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挖掘文化遗产蕴含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新宣传教育机制,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做好价值引领,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青海省 路径优化
下载PDF
宁芜和尚桥铁氧化物-磷灰石矿床(IOA)成矿过程研究:来自磁铁矿LA-ICP-MS原位分析的证据 被引量:7
20
作者 段超 李延河 +5 位作者 毛景文 王丛林 杨秉阳 侯可军 王倩 李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471-3483,共13页
铁氧化物-磷灰石矿床(IOA)是全球铁矿资源重要的供给矿床类型之一,受到国内外科研和矿产开采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对铁氧化物-磷灰石矿床研究的争议主要集中在矿床成因上,即岩浆成因或者热液成因。作为一类具有多阶段成矿作用的矿床,IOA... 铁氧化物-磷灰石矿床(IOA)是全球铁矿资源重要的供给矿床类型之一,受到国内外科研和矿产开采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对铁氧化物-磷灰石矿床研究的争议主要集中在矿床成因上,即岩浆成因或者热液成因。作为一类具有多阶段成矿作用的矿床,IOA型矿床很难用热液或者矿浆成因予以简单概括,需要动态地看待成矿作用。和尚桥铁矿床是一个大型的铁氧化物-磷灰石(IOA)矿床,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宁芜矿集区中。和尚桥铁矿床成矿作用含有三个清晰的磁铁矿矿化阶段,分别形成浸染状(Mt1)、角砾状(Mt2)和脉状(Mt3)矿石。对各阶段磁铁矿矿石中磁铁矿进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微区成分测试。在成矿过程中,从早到晚,磁铁矿表现出了从具有岩浆成因特征向具有热液成因特征的方向演化。磁铁矿中Mg和Al含量升高,Cr含量先降低后略微升高,Mn、Co、Ni和V含量先降低后升高,Mo和Sn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成矿过程中各阶段围岩及大气水对成矿流体的贡献不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和尚桥铁矿床中磁铁矿铁质的来源与安山质侵入岩密切相关,可能来源于岩浆不混溶作用形成的铁质富集流体(熔体),磁铁矿在高温热液环境中结晶沉淀。成矿过程具有多阶段性,推测在各成矿阶段间隙,富铁流体得到富集,同时地层物质不断的加入并导致了磁铁矿成分显示出越来越多的热液成因信息,地层物质(特别是膏盐层)对成矿过程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化物-磷灰石矿床 磁铁矿成分 LA—ICP—MS微区分析 成矿过程 和尚桥铁矿床 宁芜矿集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