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教育学院(系)课程的本土化路径
1
作者 段道焕 李盛兵 《教育史研究》 2024年第2期73-82,共10页
从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看,其本土化过程既是对当时中国的收回教育权运动的一种回应,也是为了提高教育成效而采取的措施。本土化是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发展的特征之一,课程是教会大学实现本土化转型的重要途径。中国教会... 从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看,其本土化过程既是对当时中国的收回教育权运动的一种回应,也是为了提高教育成效而采取的措施。本土化是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发展的特征之一,课程是教会大学实现本土化转型的重要途径。中国教会大学教育学院(系)的本土化主要通过三条路径实现。一是适应师资培养的需要设置专业课程;二是针对中国教育问题设置教育学科专业课程;三是开设具有中国本土色彩的通识课程,具体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史哲课程。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本土化路径反映了当时中国盛行的教育思潮,体现了一定的调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 课程本土化 教育学科史
下载PDF
农村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堂教学现状研究述评 被引量:1
2
作者 段道焕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74-177,共4页
农村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研究与城市相比处于劣势地位,被人为地边缘化。以束定芳老师的相关外语教学理论为依据,从本体论、实践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15年以来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加以评论,对现有文献中存在的一... 农村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研究与城市相比处于劣势地位,被人为地边缘化。以束定芳老师的相关外语教学理论为依据,从本体论、实践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15年以来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加以评论,对现有文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英语教学 课堂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全球化概念辨析
3
作者 段道焕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7-59,共3页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全球化是两个具有本源性区别的概念,虽然人们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但却存在着与高等教育全球化混同的现象,目前学界的观点主要有等同论、因果论、阶段论和区别论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全球化是两个具有本源性区别的概念,虽然人们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但却存在着与高等教育全球化混同的现象,目前学界的观点主要有等同论、因果论、阶段论和区别论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等教育国际化更具理性和适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国际化 全球化 区别
下载PDF
澳门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特征、问题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段道焕 李盛兵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9-105,共7页
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既是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澳门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从澳门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分析其特征后发现,国际化课程较少、学科分布不均、未形成强强... 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既是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澳门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从澳门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分析其特征后发现,国际化课程较少、学科分布不均、未形成强强联合之势等是澳门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思考优化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理念路径、制度路径和功能路径。具体而言,转变仅为澳门本地服务的人才培养理念,增强服务国家的意识;合理规划战略目标,完善质量保障制度;鼓励具有学科优势的本地高校参与协办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优化产业结构以促进多元人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 澳门 特征 问题 路径
下载PDF
我国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段道焕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59-61,共3页
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认可,而且各国也在积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以在CNKI上搜索到的2007~2016年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234篇文章为样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的学术论文涉... 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认可,而且各国也在积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以在CNKI上搜索到的2007~2016年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234篇文章为样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的学术论文涉及范围广泛、研究视角众多,但却缺乏系统性,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理解教育 综述 成就 不足
下载PDF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本土化之路——教育学科的视角
6
作者 段道焕 李盛兵 《大学教育科学》 2024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在外部环境刺激和内部高层管理人员的共同推动下,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开启了本土化之路,其教育学科的本土化则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中西”关系进行的。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教会大学的教育学科实现了从满足传教需求到适应中国社会需求的转变;... 在外部环境刺激和内部高层管理人员的共同推动下,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开启了本土化之路,其教育学科的本土化则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中西”关系进行的。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教会大学的教育学科实现了从满足传教需求到适应中国社会需求的转变;在通识课程上,教会大学教育学科的本土化表现为从“西体中用”到“扬中抑西”的过程;在专业课程上,教育学科从最初的“照搬西方”逐渐转向“西学中用”,旨在运用西方教育学理论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然而,教会大学教育学科的本土化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貌合神离,二是三民主义教育与基督教教育的理论纠葛与执行偏差,三是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摇摆。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教育学科的本土化历程凸显了摆脱西方路径依赖、扎根本土办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为我们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大学 本土化 教育学 课程 局限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