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向自我呈现:分手者在社交媒体中的自我消除行为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董晨宇 段采薏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24,共11页
在社交媒体分享文化的推动下,曾经私密的恋爱关系也被置于公开的社交媒体上,供他者观看。既有研究多基于自我呈现理论,考察情侣在社交媒体中的身份展演,少有研究聚焦这种展演的数字痕迹在分手时可能引发的自我危机。本研究对25位分手者... 在社交媒体分享文化的推动下,曾经私密的恋爱关系也被置于公开的社交媒体上,供他者观看。既有研究多基于自我呈现理论,考察情侣在社交媒体中的身份展演,少有研究聚焦这种展演的数字痕迹在分手时可能引发的自我危机。本研究对25位分手者进行了深度访谈,旨在理解他们如何运用"自我消除"来完成"公开撤展"(一对多)、"关系协调"(一对一)和"自我更替"(反身性)。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将自我消除视为一种普遍存在,却被研究者忽视的自我呈现策略,并尝试以"剪辑师"为隐喻,更为完整地描述社交媒体中的印象管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呈现 自我消除 社交媒体 生活变迁
原文传递
作为复媒体环境的社交媒体: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平台分配与文化适应 被引量:24
2
作者 董晨宇 丁依然 段采薏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4-95,共22页
社交媒体为留学生群体提供了处理多元社交关系的传播平台。既有研究大多聚焦于某一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如何影响留学生的身份建构。本研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两项思路转换:其一,从考察单一社交媒体的使用,扩充为考察不同社交媒体的"... 社交媒体为留学生群体提供了处理多元社交关系的传播平台。既有研究大多聚焦于某一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如何影响留学生的身份建构。本研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两项思路转换:其一,从考察单一社交媒体的使用,扩充为考察不同社交媒体的"分配性"使用;其二,通过引入"生活变迁"这一概念,反向考察自我身份如何影响其社交媒体使用。基于对20位中国留学生的访谈,本研究首先提炼出工具型、融入型、体验型三类留学生,并比较了三者之间对社交媒体平台的分配差异,进而将这种差异放置在生活变迁的语境中进行分析。这也在理论层面上回应并提倡了一种"去媒体中心的媒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社交媒体 文化适应 复媒体 生活变迁
原文传递
线上评分机制:网络社会的信任乌托邦?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晨宇 段采薏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48,共5页
随着网络社会的出现,"信任"这一概念也由地方性信任、机构性信任逐渐变转变为分布性信任。这种体系的代表性工具便是线上评分机制。本文对这种自下而上、去中心化的新型社会信任机制进行剖析,回溯它的文化起源与分布偏见——... 随着网络社会的出现,"信任"这一概念也由地方性信任、机构性信任逐渐变转变为分布性信任。这种体系的代表性工具便是线上评分机制。本文对这种自下而上、去中心化的新型社会信任机制进行剖析,回溯它的文化起源与分布偏见——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高度正面偏见,并对该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另外,本文还从信息接收者的角度,考察消费者面临线上评分机制时采取的决策战术。消费者并非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地从不同维度解读评分机制,评估其有用性和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性信任 线上评分 J型曲线 决策行为
原文传递
传播技术如何改变亲密关系——社交媒体时代的爱情 被引量:16
4
作者 董晨宇 段采薏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8-52,共5页
在社交媒体时代,爱情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需求,因为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巨大变迁。社交媒体的可供性,如匿名性、可及性、移动性与储存性等,在赋予"网恋"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规范性困境。不同于流... 在社交媒体时代,爱情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需求,因为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巨大变迁。社交媒体的可供性,如匿名性、可及性、移动性与储存性等,在赋予"网恋"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规范性困境。不同于流行话语中对"网恋"的乌托邦想象与反乌托邦恐慌,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梳理,从线上恋情的开始、维系与终结三个阶段出发,探讨了社交媒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可能造成的复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可供性 超个体传播 人际电子监视 网络跟踪
原文传递
我该选择哪种媒介说分手 复媒体时代的媒介意识形态与媒介转换行为 被引量:17
5
作者 董晨宇 段采薏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37,共5页
当今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给日常生活中的人际沟通和亲密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对再中介化、媒介意识形态、复媒体三个近年来被广为探讨的理论进行剖析、整合,聚焦人们在结束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时的媒介选择行为、媒介转换行... 当今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给日常生活中的人际沟通和亲密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对再中介化、媒介意识形态、复媒体三个近年来被广为探讨的理论进行剖析、整合,聚焦人们在结束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时的媒介选择行为、媒介转换行为,以及背后蕴含的情感倾向和社会共识。本文同时也为技术社会化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中介化 媒介意识形态 复媒体 亲密关系
原文传递
我的手机哪里去了 手机失联焦虑症的两种研究取向 被引量:4
6
作者 董晨宇 段采薏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44,共5页
随着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逐渐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它在为人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使一部分用户患上了"手机失联焦虑症"。本文主要介绍了西方学界对"手机失联焦虑症"的两种研究取向。其一是智能手机用户对内... 随着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逐渐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它在为人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使一部分用户患上了"手机失联焦虑症"。本文主要介绍了西方学界对"手机失联焦虑症"的两种研究取向。其一是智能手机用户对内容的依赖,此依赖源于人类对社交的渴望和恐惧的矛盾;其二是用户对技术本身的依赖,相关研究借助"自我延展"的概念,将手机看作是人们实现一种延展自我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失联焦虑症 群体性孤独 情感科技 自我延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