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视网膜电图和蓝黄视野检查联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殷孝健 刘晓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1303-1304,共2页
目的:研究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PERG)和蓝黄视野(blue-on-yellow perimetry,B/YP)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早期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5例42眼标准自动视野检查正... 目的:研究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PERG)和蓝黄视野(blue-on-yellow perimetry,B/YP)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早期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5例42眼标准自动视野检查正常的可疑开角型青光眼(SOAG)患者和25例50眼正常人PERG的P50,N95波的振幅、峰时值和B/YP的视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SOAG患者中,PERG检查19例34眼的P50,N95波振幅下降,峰时延长,B/YP检查18例32眼视野出现异常,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OAG患者PERG和B/YP的异常结果表明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已经受损,两者联合应用是POAG早期诊断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图形视网膜电图 蓝黄视野
下载PDF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硬核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殷孝健 刘晓宁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1年第3期81-81,共1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对手术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将120例无糖尿病、年龄70~91岁、IV^V级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两组,所有患者均植入硬性人工晶体,比较两组术中...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对手术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将120例无糖尿病、年龄70~91岁、IV^V级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两组,所有患者均植入硬性人工晶体,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周、1月的视力。结果:两种方法手术均在25min内完成、术后矫正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术中并发症少,其术后并发症中角膜水肿、前房反应方面明显轻于超声乳化组(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老年性硬核白内障具有损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好,且经济、安全、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小切口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下载PDF
老年性下睑内翻行改良式眼轮匝肌缩短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3
作者 姜焕荣 刘晓宁 殷孝健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76-176,共1页
老年性下睑内翻是老年人常见的外眼疾病,是由于眼睑组织的老年性退行性变化所引起,常同时伴有倒睫,睑内翻使睫毛刺激角膜而使患者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如不治疗可引起角膜炎、角膜血管翳等影响视力,更严重者可导致角膜溃疡穿... 老年性下睑内翻是老年人常见的外眼疾病,是由于眼睑组织的老年性退行性变化所引起,常同时伴有倒睫,睑内翻使睫毛刺激角膜而使患者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如不治疗可引起角膜炎、角膜血管翳等影响视力,更严重者可导致角膜溃疡穿孔,因此必须手术治疗。其手术方式多种多样。我院眼科近几年来采用改良的眼轮匝肌缩短术对老年性下睑内翻进行矫治,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下睑内翻 眼轮匝肌缩短术 改良式 疗效观察 临床 角膜溃疡穿孔 手术治疗 退行性变化
下载PDF
不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切口对糖尿病患者术后干眼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许博 石春和 殷孝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805-1807,共3页
目的:比较3.0mm和2.2mm两种白内障手术切口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选取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6例92眼,随机分组:A组48眼行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44眼行2.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术前及术后... 目的:比较3.0mm和2.2mm两种白内障手术切口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选取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6例92眼,随机分组:A组48眼行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44眼行2.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术前及术后7d,1、3mo的干眼症状、基础泪液分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结果:A组术后各时间点干眼症状明显重于B组,术后1wk,1mo角膜荧光染色检查明显多于B组,泪膜破裂时间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时,A组基础泪液分泌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2mm切口较3.0mm切口在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更轻,持续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泪膜 干眼
下载PDF
蓝/黄视野与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反应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晓宁 殷孝健 +1 位作者 周敏 王柏芳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蓝/黄视野检查(B/YP)和视网膜电图(ERG)明视负波反应(PhNR)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常规白白视野检查(W/WP)正常,眼底视乳头检查C/D≥0.5,眼压(21mmHg的可疑青光眼(SG)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B... 目的探讨蓝/黄视野检查(B/YP)和视网膜电图(ERG)明视负波反应(PhNR)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常规白白视野检查(W/WP)正常,眼底视乳头检查C/D≥0.5,眼压(21mmHg的可疑青光眼(SG)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B/YP检查和PhNR检查。采用OCTOPUS101全自动视野计G2程序进行B/YP检查,采用重庆爱达VETS-4000AD视觉电生理仪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反应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和SG组的明视ERG都有伴随b波的缓慢的负向电位,即PhNR,SG患者的a波和b波的振幅和潜伏期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而PhNR振幅20例中有15例出现较正常降低;B/YP检查在SG组中,有11例出现异常。PhNR振幅与B/YP异常的视野平均缺损(MD)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B/YP检查能发现W/WP尚不能检出的视野缺损,PhNR振幅的降低对青光眼有较高的敏感性,两者联合应用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电图 明视负波反应 蓝黄视野检查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下载PDF
氟尿嘧啶脂质体玻璃体注射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贡亦清 陈逖 +3 位作者 石春和 殷孝健 周敏 陈永东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脂质体兔眼玻璃体内注射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10只白色家兔,每只眼玻璃体内注射自体腹腔收集巨噬细胞制成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右眼为实验眼,玻璃体内注射氟尿嘧啶脂质体1次,浓度为1.6...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脂质体兔眼玻璃体内注射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10只白色家兔,每只眼玻璃体内注射自体腹腔收集巨噬细胞制成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右眼为实验眼,玻璃体内注射氟尿嘧啶脂质体1次,浓度为1.6mg/0.1mL;左眼为空白对照,注射磷酸缓冲液。每周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展程度。4周观察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结果术后28天,实验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30.00%(3/10),对照组为80.00%(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内注射氟尿嘧啶脂质体1次能有效地预防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脂质体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不同形态白内障和视觉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孟娜娜 夏磊洲 +4 位作者 赵治 贡亦清 殷孝健 许博 石春和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5期403-405,共3页
目的应用晶状体混浊分级系统(lens opac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Ⅲ,LOCSⅢ)探究分析不同形态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对客观视觉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在2019年5~11月期间从我院门诊选取75例(75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 目的应用晶状体混浊分级系统(lens opac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Ⅲ,LOCSⅢ)探究分析不同形态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对客观视觉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在2019年5~11月期间从我院门诊选取75例(75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OCSⅢ白内障分级体系进行分组,即皮质性白内障组24例、核性白内障组28例、后囊膜下白内障23例,同时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的对比敏感度及高阶相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除最佳矫正视力(BCVA)明显下降外,在年龄、柱镜度数、球镜度数上均无明显差异。对比敏感度分析显示:3组患者的对比敏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视力>0.05时,后囊下型白内障的对比敏感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且年龄越大,核性白内障的对比敏感度越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阶相差分析表明:核性白内障的全眼和眼内球差显著低于其它两组,皮质性白内障的全眼和眼内彗差显著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仅仅对白内障患者进行简单的视力检查,很难对患者的视觉质量进行了解,而通过对患眼对比敏感度和高阶相差进行检查,则可得知白内障对视觉质量产生的影响,促使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混浊分级系统 白内障 视觉质量 高阶相差 对比敏感度
下载PDF
撕囊镊预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殷孝健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6期526-528,共3页
目的评价撕囊镊预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192例(196只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预劈核组98例(99只眼)和拦截劈核组94例(97只眼)。预劈核组:不进行水分离,采用撕囊镊直... 目的评价撕囊镊预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192例(196只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预劈核组98例(99只眼)和拦截劈核组94例(97只眼)。预劈核组:不进行水分离,采用撕囊镊直接将核分成4块后直接进行超声乳化;拦截劈核组:水分离后,采用传统拦截劈核法进行劈核和超声乳化。术中设定负压和能量均相同。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术中平均超声乳化时间,术后角膜水肿和视力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预劈核组与拦截劈核组术后1周角膜内皮丢失率分别为(10.52±9.12)个/mm^2和(17.26±19.01)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平均超声乳化时间:预劈核组与拦截劈核组分别为Ⅲ级(35.45±4.9)s、Ⅳ级(47.1±9)s和Ⅲ级(46.78±5.5)s、Ⅳ级(60.21±15)s,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角膜水肿程度:预劈核组术后1 d和1周发生角膜水肿者分别为37只眼和22只眼,明显低于拦截劈核组60只眼和42只眼(P<0.05);(4)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后1 d和术后1周2组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预劈核组恢复更明显(P<0.05)。(5)术中并发症:无悬韧带断离、后囊膜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所采用的撕囊镊预劈核技术具有明显缩短超声乳化时间、操作简单方便、减少术中并发症、患者术后角膜水肿轻、角膜内皮细胞损失少和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撕囊镊 预劈核 拦截劈核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下载PDF
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20例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殷孝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5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晶体半脱位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120例(148眼)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均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术中行连续环形撕囊,部分患者囊袋张力环植入,吸出皮质后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晶体半脱位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120例(148眼)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均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术中行连续环形撕囊,部分患者囊袋张力环植入,吸出皮质后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随访3~6个月患者的视力、眼压变化、角膜浑浊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术中悬韧带断裂范围无明显扩大,术后1周时眼压(13.48±3.31)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术前的(15.68±3.4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术前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为(0.20±0.13)、(0.25±0.15);术后1 d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47±0.21)、(0.53±0.24);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52±0.21)、(0.57±0.28)。术后1 d、3个月时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术中未出现因张力环张力过大而导致晶状体囊袋撕裂的现象。术后均未出现眼压升高、玻璃体脱出或黄斑水肿、眼压升高等严重并发症。术后7例患者人工晶状体轻度偏位,无明显人工晶体移位需要手术复位的病例。结论超声乳化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对于晶体半脱位的患者采用囊袋张力环可增加晶状体位置移中固定、前房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半脱位 白内障超声乳化 囊袋张力环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手术中人工晶体的选择 被引量:1
10
作者 殷孝健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24期4599-4600,共2页
探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手术中人工晶体及度数的选择。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75例(84眼)分为3组,每组25例(28眼),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A组植入AR 40e单焦点IOL人工晶体,B组植入REZOOM折射... 探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手术中人工晶体及度数的选择。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75例(84眼)分为3组,每组25例(28眼),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A组植入AR 40e单焦点IOL人工晶体,B组植入REZOOM折射型MIOL人工晶体,C组植入TECNIS ZMA 00(AMO)衍射性MIOL人工晶体。3组UCNVA及BCDVA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C组在矫正DCNVA、UCDVA方面明显优于A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在矫正UCDVA方面优于C组,C组在矫正DCNVA方面优于B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优于传统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REZOOM、ZMA 00两种人工晶体各有优势,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人工晶体 度数
下载PDF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11
作者 殷孝健 石春和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6期519-519,521,共2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机制及治疗。方法: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浅前房发生的眼数及其程度,保守治疗无效后予手术恢复前房。结果:术后146只眼中浅前房36只眼,占24.66%,经治疗均恢复前房。结论:引起小梁...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机制及治疗。方法: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浅前房发生的眼数及其程度,保守治疗无效后予手术恢复前房。结果:术后146只眼中浅前房36只眼,占24.66%,经治疗均恢复前房。结论:引起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是复杂的,及时发现浅前房并予病因治疗,对于保护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因素及防治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新宇 殷孝健 周敏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8年第11期979-981,共3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脉络膜脱离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对274眼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的36例脉络膜脱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生脉络膜脱离患者的平均年龄(64.20±3.75)岁。发生时间为...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脉络膜脱离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对274眼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的36例脉络膜脱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生脉络膜脱离患者的平均年龄(64.20±3.75)岁。发生时间为术后1~5d,平均(3.53±1.24)d。通过散瞳,抗炎,加压包扎及高渗剂等治疗,36眼脉络膜脱离全部恢复。治疗所需的平均时间为(6.35±2.90)d。结论脉络膜脱离是青光眼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与术前眼压控制不好和眼部充血、术后眼压过低、手术操作不当、患者的年龄及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的患者,应进行仔细检查和观察,包括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滤过泡、前房深度及前节反应,测眼压,间接眼底鏡检查眼底等,及早发现脉络膜脱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滤过手术 脉络膜脱离 因素
下载PDF
医改背景下镇江市公私合营医院发展模式研究——以镇江康复眼科医院为例
13
作者 朱雯君 殷孝健 石春和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36期98-100,共3页
目前公立医院投资建设方式一直饱受争议,随着新医改推进,通过社会资该参与公立医院改造,来逐步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混合所有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的重要方式。本研究旨在探... 目前公立医院投资建设方式一直饱受争议,随着新医改推进,通过社会资该参与公立医院改造,来逐步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混合所有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的重要方式。本研究旨在探索公私合营的股份制医院的发展道路,以镇江康复眼科医院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查找文献、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建设与归纳,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总结公私合营医院的自身特点与发展优势,归纳运营中的成果与问题,总结医疗卫生新型试点产业的发展前景,为后续镇江医改的不断推进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改 公私合营 发展模式 镇江康复眼科医院 探索 应用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合并轻度干眼症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症状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博 董诺 +2 位作者 冯姝颖 殷孝健 石春和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31-533,共3页
目的比较2.2 mm和3.0 mm透明角膜切口对合并轻度干眼症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71例(80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切口长度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 目的比较2.2 mm和3.0 mm透明角膜切口对合并轻度干眼症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71例(80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切口长度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切口2.2 mm,n=35,39眼)与B组(切口3.0 mm,n=36,41眼)。采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裂隙灯显微镜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BUT)、泪河高度(TMH)、睑板腺缺失评分、睑缘形态评分。结果A组术后1周,B组术后1周、1个月的NIF⁃BUT和NIA⁃BUT均较本组术前减小,且A组术后1周、1个月的NIF⁃BUT和NIA⁃BUT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的THM数值均较术前减小,且A组术后1周的THM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1个月睑缘形态评分均较术前增加;且B组术后1周的睑缘形态评分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轻度干眼症的白内障患者,2.2 mm切口较3.0 mm切口在术后1个月内的干眼症状更轻,且两组术后3个月干眼症状均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干眼 泪膜破裂时间 睑板腺
下载PDF
两种不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角膜屈光力与散光变化研究
15
作者 许博 董诺 +3 位作者 殷孝健 石春和 孟娜娜 冯姝颖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屈光力与散光的变化。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自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9例(76眼)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切口将患者分为A组(n=29,38眼)与B组(n=30,38眼)。A...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屈光力与散光的变化。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自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9例(76眼)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切口将患者分为A组(n=29,38眼)与B组(n=30,38眼)。A组患者切口2.2 mm,B组患者切口3.0 mm。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屈光度、角膜散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后表面屈光力,角膜前表面散光、后表面散光,总屈光力,总散光。结果术后1周、术后1个月,A组患者角膜前表面屈光力高于B组,后表面屈光力绝对值、总屈光力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A组患者术后1周后表面屈光力绝对值增大,术后1周、术后1个月总屈光力均增大,前表面屈光力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B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总屈光力、后表面屈光力绝对值增大,前表面屈光力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B组患者角膜前表面散光、后表面散光、总散光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前表面散光、总散光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角膜切口导致的角膜屈光力与角膜散光变化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对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和散光影响更大,且3.0 mm较2.2 mm切口对角膜屈光力和散光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透明角膜切口 角膜屈光力 角膜散光 术源性散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