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B-4指数对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HB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
作者 殷宏娟 郜玉峰 +4 位作者 叶珺 潘高峰 饶建国 李旭 邹桂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 FIB-4指数对谷丙转氨酶( 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16例 ALT 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 HBV 感染患者进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同时检测肝穿当天患者的 ALT、... 目的:探讨 FIB-4指数对谷丙转氨酶( 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16例 ALT 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 HBV 感染患者进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同时检测肝穿当天患者的 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小板等指标。根据 FIB-4计算公式得出 FIB-4指数值,以肝穿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 FIB-4指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 FIB-4指数对显著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 FIB-4指数逐步升高,在 S1~ S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 抗原阳性与阴性患者的 FIB-4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E 抗原阳性患者诊断显著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肝硬化的 FIB-4指数截断值分别为1.283、1.283和1.449,分别对应不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而在 E 抗原阴性的患者中,其相应的截断值为2.094、2.094和2.415。结论 FIB-4指数对于 ALT 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 HBV 感染患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无创肝纤维化评价指标,可使大部分患者避免肝穿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4指数 肝纤维化 谷丙转氨酶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脏穿刺
下载PDF
IL-18在慢性HBV感染后不同转归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郜玉峰 汤磊 +4 位作者 潘高峰 殷宏娟 叶珺 邹桂舟 李旭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与慢性HBV感染后不同疾病转归患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30例慢性HBV感染后不同疾病患者肝脏组织和临床资料,采用半定量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BV感染者肝组织中IL-18的表达情况,并与患者...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与慢性HBV感染后不同疾病转归患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30例慢性HBV感染后不同疾病患者肝脏组织和临床资料,采用半定量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BV感染者肝组织中IL-18的表达情况,并与患者的临床生物化学指标、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进行比较,分析肝脏组织中IL-18表达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IL-18在肝脏组织中以肝细胞细胞质表达为主,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健康者、CHB、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癌患者肝组织中的IL-18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8在HBV感染者肝组织中的表达与ALT水平、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r=0.184、0.169、0.085,P=0.015、0.021、0.032)。结论IL-18表达强弱与HBV感染的免疫发病机制有关,IL-18参与了HBV感染的慢性化和疾病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疾病进展
下载PDF
IL-10R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郑亢 郜玉峰 +2 位作者 潘高峰 殷宏娟 邹桂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2-634,共3页
目的:探讨 IL-10R 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慢性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1例慢性HBV 感染患者和301例急性自限性 HBV 感染患者外周血标本,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地区来源均相互匹配。 Snapshot方法检测 IL-10R 两个 tag ... 目的:探讨 IL-10R 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慢性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1例慢性HBV 感染患者和301例急性自限性 HBV 感染患者外周血标本,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地区来源均相互匹配。 Snapshot方法检测 IL-10R 两个 tag SNP(rs2228055、rs2256111)的基因型;χ2检验用于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IL-10R 基因 rs2228055、rs2256111多态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均符合 Hardy-Weinberg 平衡。 IL-10R 基因 rs2228055位点 G/ G 基因型频率(7.2%)明显低于急性自限性 HBV 感染患者(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 基因型在 HBV 感染慢性化的风险是 AG + AA基因型的0.52倍(OR =0.52,95% CI:0.32-0.84)。结论IL-10R rs2228055位点 GG 基因型在 HBV 感染后的慢性化中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单核苷酸多态性 IL—10R 易感性
下载PDF
431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指标与肝脏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郜玉峰 邹桂舟 +6 位作者 叶珺 潘高峰 殷宏娟 李芳 魏艳艳 夏国美 李旭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64-967,共4页
目的探讨431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指标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431例患者分为4组,观察不同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组肝脏GS分期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各组患者GS分期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不同... 目的探讨431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指标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431例患者分为4组,观察不同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组肝脏GS分期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各组患者GS分期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不同ALT水平患者组间GS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ALT在20~40 U/L和40~80 U/L的患者中G2~4的比例分别为30.62%和35.47%,S2~4的比例则为49.24%和49.42%。不同G分级患者组间球蛋白(globulin,GLB)、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血小板(platelet,PLT)水平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不同S分期患者组间年龄、白蛋白(albumin,ALB)、AST、PLT、HBV DNA、APR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HBV DNA水平和APRI指数是肝纤维化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即使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但部分患者仍有明显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进展,这些患者必须结合年龄、AST、GGT、APRI、HBeAg状态和HBV DNA水平进行评估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必要时须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生物学标记
原文传递
安徽省六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及重症患者预警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健康 陆善荣 +1 位作者 邓项俊 殷宏娟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996-999,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分析患者发生重症的预警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3月六安市人民医院69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普通组(60例)和重症组(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Lo...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分析患者发生重症的预警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3月六安市人民医院69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普通组(60例)和重症组(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Logistic回归分析COVID-19重症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患有基础性疾病及发热持续时间>5 d,是发生重症的危险因素(P<0.05),但发热程度在普通组与重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普通组比较,重症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阴转时间长(P<0.05),出现畏寒、乏力、纳差、全身酸痛等毒血症状比例较高(P<0.05);实验室检查显示,重症组除淋巴细胞、血小板低于普通组(P<0.05);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LDH)、血糖等指标方面,重症组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若患者出现ESR≥50 mm/H,CRP≥100 mg/L,提示更容易重症化。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发热持续时间、LDH升高是导致疾病由轻症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COVID-19患者在早期病情评估时,临床医生需密切监测重症预警因素,尽早识别可能发生重症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 临床特征 预警因素
原文传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清生化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饶建国 殷宏娟 +2 位作者 余龙 高乾峰 陆善荣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38-1141,共4页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清生化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收入院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50例为观察组,50例同期住院的非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生化、炎症因子...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清生化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收入院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50例为观察组,50例同期住院的非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生化、炎症因子、病毒载量及特异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极期WBC、淋巴细胞及PLT水平分别为(4.67±2.92)×109/L、(0.95±0.73)×109/L和(52.16±34.74)×109/L,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恢复期患者WBC、淋巴细胞及PLT水平较极期显著回升(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极期ALT、AST、LDH及CK水平分别为(183.74±61.56)U/L、(186.06±164.44)U/L、(703.52±859.78)U/L和(507.13±847.04)U/L,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恢复期ALT、AST、LDH及CK水平与极期相比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极期CRP及PCT水平分别为:(81.26±72.72)mg/ml和(2.12±4.7)Ug/L,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恢复期较极期显著降低(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极期病毒载量为(3.76±0.31)×106IU/ml,恢复期为(2.38±0.23)×102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极期特异抗体IgM、IgG阳性率均为20.00%,恢复期阳性率均为8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常规及血清酶学指标显著异常,炎症因子水平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应重点监测,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血清生化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海原散记
7
作者 李皓 殷宏娟 《陕西文学》 2018年第1期128-132,112,共6页
最早知道“西海固”,是从一份环境资料中看到的.“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海原、固原、泾源、隆德5县(后加入彭阳)的代称,清代左宗棠称之为“苦瘠甲天下”之地.1972年被联合国确定为人类“最不宜生存地区”.后来在张承志先生... 最早知道“西海固”,是从一份环境资料中看到的.“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海原、固原、泾源、隆德5县(后加入彭阳)的代称,清代左宗棠称之为“苦瘠甲天下”之地.1972年被联合国确定为人类“最不宜生存地区”.后来在张承志先生《离别西海固》文中看到这样一段话:“西海固,若不是因为我,有谁知道你千山万壑的旱渴荒凉,有谁知道你刚烈苦难的内里?若不是因为你这约束之地,我怎么可能终于找到这一滴水般渺小而纯真的意义?”西海固,这个在王维名诗《使至塞上》中称为“萧关”的地方,这个有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壮丽景观的地方,充满着无穷的魅力,令我产生浓厚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回族自治区 散记 《使至塞上》 西海固 张承志 联合国 左宗棠 离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