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高龄帕金森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
1
作者 殷富裕 李博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134-1134,共1页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置换 帕金森病
下载PDF
血管收缩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健 殷富裕 彭吾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70-2271,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收缩因子(ET-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24例需服用激素治疗患者血清ET-1和VEGF蛋白表达情况。行髋关节磁共振成像(MRI)判断是否发生股骨头坏死。观察最后发展为股...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收缩因子(ET-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24例需服用激素治疗患者血清ET-1和VEGF蛋白表达情况。行髋关节磁共振成像(MRI)判断是否发生股骨头坏死。观察最后发展为股骨头坏死的情况。结果 124例需服用激素治疗患者中65例具有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倾向。只有ET-1^+VEGF^-和ET-1-VEGF^+两组患者,外周血血清ET-1和VEGF蛋白的表达与患有股骨头坏死间存在差异(P<0.05)。随后,继续观察ET-1^+VEGF^-和ET-1-VEGF^+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关临床治疗后,ET-1^+VEGF^-组最后15例患者发展为股骨头坏死,而ET-1^-VEGF^+组患者最后仅只有1例发展为股骨头坏死,两组差异显著(P=0.031 9)。结论患者高表达外周血血清ET-1和VEGF蛋白可显著预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患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血管收缩因子-1 血管生成因子
下载PDF
带股方肌蒂骨瓣移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健 殷富裕 彭吾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带股方肌蒂骨瓣移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手术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Ⅰ期、Ⅱ期、Ⅲ期3个分期,... 目的研究分析带股方肌蒂骨瓣移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手术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Ⅰ期、Ⅱ期、Ⅲ期3个分期,并分别研究对比3个分期疗效及安全性情况。结果 3个不同分期的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均要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合速度呈明显的延长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临床分期的加深,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不同分期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无明显差异,证明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较为安全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股方肌蒂骨瓣移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患者恢复时间较快,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股方肌蒂 移植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健 彭吾训 殷富裕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23期5477-5478,共2页
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治疗的92例患者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观察组患者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换药... 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治疗的92例患者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观察组患者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换药技术进行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治疗后创面面积和换药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创伤创软组织损伤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减少换药次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明显减小患者治疗之后的创面面积,是一种切实可行而且效果显著的方法,应该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传统换药技术 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4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5
作者 张健 彭吾训 殷富裕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4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40例患者分为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的康复训练,采取Harris髋关节评分方法,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关节脱...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40例患者分为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的康复训练,采取Harris髋关节评分方法,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等现象。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训练 人工关节
下载PDF
MRI诊断缺血性骨坏死及外科治疗观察
6
作者 张健 彭吾训 殷富裕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9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用于缺血性骨坏死诊断及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50例缺血性骨坏死患者资料,均在入院后安排MRI检查,及时掌握患者的具体病况;所有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2个月后回访调查。结果:MRI检查下,T1和T2加权像中均有骨质坏死...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用于缺血性骨坏死诊断及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50例缺血性骨坏死患者资料,均在入院后安排MRI检查,及时掌握患者的具体病况;所有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2个月后回访调查。结果:MRI检查下,T1和T2加权像中均有骨质坏死表现,经诊断,早期44例,晚期6例,股骨头、股骨远端、肱骨头等是主要病变部位,及时外科手术治疗,共计有效46例,有效率92%,4例由于病情严重,延迟治疗周期后均取得显效。结论:MRI是骨科诊断病变的先进技术,用于缺血性骨坏死诊断效率高,指导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骨坏死 手术治疗
下载PDF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健 彭吾训 殷富裕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34-135,共2页
目的 探讨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1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T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诊断,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股骨头坏死检出率情况及两... 目的 探讨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1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T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诊断,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股骨头坏死检出率情况及两组患者关节积液检出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85.7%,对照组为51.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关节积液检出率为60.7%,对照组为32.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都不错,两者相比,核磁共振对患者的检出率更高,安全性更高,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核磁共振 诊断 股骨头坏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单纯钽棒与钽棒联合自体骨移植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健 殷富裕 彭吾训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656-2657,2661,共3页
目的研究对比单纯钽棒与钽棒联合自体骨移植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系统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88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钽棒置入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体... 目的研究对比单纯钽棒与钽棒联合自体骨移植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系统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88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钽棒置入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5.2±1.8)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塌陷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钽棒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塌陷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钽棒 自体骨移植 早期股骨头坏死 疗效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健 赵伟 +2 位作者 董文涛 殷富裕 彭吾训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S01期138-140,144,共4页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两种术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0例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DHS组、PFNAⅡ组,记录两组术中、术后情况,...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两种术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0例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DHS组、PFNAⅡ组,记录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评定其关节功能,统计治疗及随访期间出现的并发症。结果DH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均显著高于PFNAⅡ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PFNAⅡ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Harris评分优良率85.5%,显著低于PFNAⅡ组的93.6%(P<0.05);DHS组Ⅰ、Ⅱ型骨折复位满意度100%,与PFNAⅡ组的8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Ⅲ、Ⅳ型骨折复位满意71.4%,显著低于PFNAⅡ组90.5%,(P<0.05);DHS组并发症发生率46.4%,显著高于PFNAⅡ组的7.3%(P<0.05)。结论DHS、PFNAⅡ两种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各有优缺点,前者更适于轻、中度骨折,骨折愈合快,但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后者更适于重度骨折,尤其是不稳定型骨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髋螺钉 PFNAⅡ 骨质疏松性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下载PDF
临床和病原诊断胸腰椎体手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健 殷富裕 彭吾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3021-3024,共4页
目的探究临床和病原诊断胸腰椎体手术后感染患者的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胸腰椎体手术患者14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73例;A组采用临床诊断方式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B组采用病原诊断方式... 目的探究临床和病原诊断胸腰椎体手术后感染患者的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胸腰椎体手术患者14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73例;A组采用临床诊断方式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B组采用病原诊断方式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收集两组患者资料以及B组病原培养出的感染细菌类型资料,比较A、B两组的感染临床表现以及感染发生时间、感染深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感染患者体温情况。结果 B组患者病原诊断中培养的病原菌共102种,单一细菌感染患者55例占75.3%,多细菌感染患者18例占24.7%,所有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总感染细菌最多,为37株占36.3%;A组患者诊断出深层感染20例占27.4%,B组患者诊断出深层感染34例占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有切口渗液现象22例占30.1%,B组患者有切口渗液现象54例占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白细胞数量(9.23±3.53)×109/L,体温(37.34±1.04)℃,中性粒细胞(70.72±10.57)%;B组患者白细胞数量(11.45±5.18)×109/L,体温(38.13±1.10)℃,中性粒细胞(78.36±14.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胸腰椎体术后感染的临床表现以手术切口渗液、局部开裂和体温升高为主。在临床与病原学这两种诊断方式中,病原诊断较为细致确切但较为困难,临床诊断较为容易但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诊断 病原诊断 胸腰椎体手术后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