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细胞测序的慢性静脉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内皮细胞异质性研究
1
作者 张琳杰 益西卓玛 +4 位作者 吕家颉 赵振 施慧华 陆信武 殷敏毅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12-418,446,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静脉支架再狭窄(CVISR)相关内皮细胞生物学和信号通路改变。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3例CVISR患者的支架内组织样本,基于10X Genomics平台进行单细胞测序,运用Cell Ranger... 目的探讨慢性静脉支架再狭窄(CVISR)相关内皮细胞生物学和信号通路改变。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3例CVISR患者的支架内组织样本,基于10X Genomics平台进行单细胞测序,运用Cell Ranger软件对上游测序数据进行质控归一化、数据校正及整合,然后采用Seurat等软件进行单细胞测序数据的特征基因选择、降维聚类分析。同时,根据文献检索和标记基因数据库在细胞层面对细胞簇进行注释和细胞组成分析,选取内皮细胞进行再分群分析、功能富集分析、细胞通信分析和拟时序分析,探索CVISR中内皮细胞的异质性及其与纤维化调节相关的细胞功能偏好。结果共获得17602个高质量细胞,通过注释和组成性分析后,发现内皮细胞是静脉管壁细胞中占比最多的细胞成分,随后选取被鉴定为内皮细胞的1259个高质量细胞进行异质性分析。根据经典标记基因的表达鉴定静脉、动脉和毛细血管3种主要内皮细胞亚型,拟时序分析显示部分静脉内皮细胞表现出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的特征。功能富集分析发现,3种内皮细胞亚型与细胞外基质重塑、炎症调节和血管新生均存在关联,且存在各自的功能偏好:静脉内皮细胞亚型更倾向于促进炎症,动脉内皮细胞亚型更倾向于抑制炎症。进一步亚型分析发现,EGR3^(hi)/ENPP2^(hi)/XIST^(hi)/CD53^(hi)内皮亚型和SEMA3G^(hi)内皮亚型分别存在于静脉和动脉内皮细胞中,其中EGR3^(hi)静脉内皮亚群占比最大,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增高,与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可能对细胞外基质纤维化有双重调控作用。结论本研究首次在CVISR样本中发现内皮细胞是静脉管壁3种细胞中占比最多的细胞成分,在单细胞水平上证实CVISR组织内皮细胞存在异质性,并与静脉支架再狭窄(VISR)的病理进程密切相关,其中EGR3^(hi)静脉内皮亚群数量最多,高表达HBEGF和BMP相关基因与成纤维细胞交互并可能对VISR组织纤维化有双重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支架内再狭窄 单细胞测序 内皮细胞 异质性分析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3
2
作者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下肢静脉腔内治疗专业委员会 陆信武 +2 位作者 郑月宏 殷敏毅 叶开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513-519,M0002,共8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栓塞(P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导致其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对DVT认识的不断提高,DVT的治疗理念发生了变化。国内血管外科相关专家基于目前的临床试验结果、临...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栓塞(P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导致其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对DVT认识的不断提高,DVT的治疗理念发生了变化。国内血管外科相关专家基于目前的临床试验结果、临床指南与临床经验,并结合国内现状,进行了多次深入探讨,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分型及腔内治疗方法等方面达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专家共识》,为腔内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腔内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4
3
作者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下肢静脉腔内治疗专业委员会 陆信武 +2 位作者 郑月宏 叶开创 殷敏毅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769-776,787,共9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轻者以下肢肿胀、疼痛和沉重等为表现,重者则表现为下肢经久难愈的静脉性溃疡。然而,关于其诊断与腔内治疗,国内尚缺少统一共识。国内血管外科相关专家基于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轻者以下肢肿胀、疼痛和沉重等为表现,重者则表现为下肢经久难愈的静脉性溃疡。然而,关于其诊断与腔内治疗,国内尚缺少统一共识。国内血管外科相关专家基于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临床指南与临床经验,结合国内现状,就下肢深静脉PTS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其控制、诊断措施、治疗流程、外科治疗和随访措施等方面达成共识,为腔内治疗下肢深静脉PTS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的早期疗效分析
4
作者 张琳杰 左亮 +2 位作者 王新 陆信武 殷敏毅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excimer laser atherectomy,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糖...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excimer laser atherectomy,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患者48例,接受ELA联合DCB治疗的24例患者为实验组,接受普通球囊联合DCB的24例患者对照组,Rutherford分级为2~5级。记录患者手术过程、术中并发症、踝肱指数和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年龄72.1岁,共26条患肢,49处血管病变,34处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对照组平均年龄74.1岁,共27条患肢,41处血管病变,32处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实验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穿孔、远端栓塞等并发症,有2例腓动脉和2例胫前动脉因ELA治疗后出现限流性夹层植入补救性支架;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52上升至术后0.89;19条患肢(19/20)静息痛明显减轻或消失,10例(10/11)溃疡已愈合,1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溃疡症状未明显改善再次入院介入干预。对照组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63上升至术后0.85;16条患肢(16/19)静息痛明显减轻或消失,4例(4/10)溃疡已愈合,6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溃疡症状未明显改善再次入院介入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靶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5.8%和75%。随访患者均无截肢或死亡。结论采用ELA联合DCB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早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采用球囊扩张,但仍需大样本随访观察中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膝下动脉病变 准分子激光 药物涂层球囊 腔内减容
下载PDF
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再狭窄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吕家颉 王旭辉 +5 位作者 王鹏辉 杨成昊 张琳杰 益西卓玛 陆信武 殷敏毅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370-373,共4页
髂股静脉阻塞性疾病主要包括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和血栓性髂股静脉回流障碍。随着腔内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发展,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髂股静脉阻塞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研究表明,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支架植入后的长期通畅率显著高于血栓... 髂股静脉阻塞性疾病主要包括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和血栓性髂股静脉回流障碍。随着腔内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发展,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髂股静脉阻塞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研究表明,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支架植入后的长期通畅率显著高于血栓性髂股静脉回流障碍患者[1,2];文献统计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和血栓性髂股静脉回流障碍的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发生比例约为1∶10,后者支架植入后的5年一期通畅率仅为70%~75%[1,3]。据相关文献报道,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后70%以上的患者可能会发生ISR,且5%~15%的肢体会出现严重ISR(狭窄率>50%)[2]。静脉ISR可引发腹股沟区疼痛、肢体肿胀等慢性症状加重,甚至造成血栓复发,严重影响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4,5]。尽管支架植入术在慢性髂股静脉闭塞性疾病中取得较好的初期疗效,但静脉ISR的二次干预方法目前相对有限,亟需对静脉ISR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6]。本文对静脉ISR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并对静脉ISR的预防和二次干预提出展望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障碍 髂股静脉 支架内再狭窄 髂静脉 支架植入术 阻塞性疾病 肢体肿胀 通畅率
下载PDF
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中期疗效 被引量:17
6
作者 殷敏毅 蒋米尔 +4 位作者 李维敏 陆信武 黄英 黄新天 陆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41-1745,共5页
目的观察导管溶栓术(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中期疗效。方法 33例急性下肢DVT患者接受CDT治疗,以静脉通畅改善度以及大腿和小腿健、患侧肢体周径差值(患肢周径-健肢周径)评估CDT术后早期疗效,以正常股浅静脉第一对瓣... 目的观察导管溶栓术(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中期疗效。方法 33例急性下肢DVT患者接受CDT治疗,以静脉通畅改善度以及大腿和小腿健、患侧肢体周径差值(患肢周径-健肢周径)评估CDT术后早期疗效,以正常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比例和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症状评分(VCSS)评估CDT术后中期疗效。结果 CDT手术技术成功率100%,发生出血并发症5例,平均CDT治疗时间(3.93±1.14)d。术后平均静脉通畅改善度(69.25±18.93)%,大腿和小腿健、患侧肢体周径差值显著小于术前(P<0.01,P<0.05)。成功随访29例,随访时间6~27个月。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血栓溶解Ⅱ级和Ⅲ级患者正常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比例显著高于Ⅰ级患者(P<0.05,P<0.01),VCSS显著低于Ⅰ级患者(P<0.01)。结论CDT治疗急性下肢DVT早中期疗效较好,严重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溶栓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载PDF
贝前列腺素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 被引量:8
7
作者 殷敏毅 黄新天 +7 位作者 陆民 陆信武 黄英 李维敏 刘晓兵 赵海光 施慧华 蒋米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贝前列腺素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疗效。方法选择下肢ASO患者35例,口服贝前列腺素钠24周,前4周服用60μg/d,后20周120μg/d。观察患肢服药前和服药后4、12、24周踝肱指数、初始步行距离、绝对步行距离的变化以及临... 目的观察贝前列腺素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疗效。方法选择下肢ASO患者35例,口服贝前列腺素钠24周,前4周服用60μg/d,后20周120μg/d。观察患肢服药前和服药后4、12、24周踝肱指数、初始步行距离、绝对步行距离的变化以及临床症状、行走距离、行走速度、走楼梯层数变化的主观判断,服药前和服药后24周行实验室检查,每4周检测心率和血压,记录任何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有效观察病例29例。患肢服药前和服药后4、12、24周踝肱指数、初始步行距离和绝对步行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患者自觉临床症状逐渐改善(P<0.05),行走距离、行走速度、走楼梯层数服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前后各实验室检查指标、心率和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出现的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有心律失常(n=1)、心功能衰竭(n=1)、胃肠道反应(n=2)和头痛(n=2)。结论贝前列腺素钠在治疗下肢ASO患者缺血症状的早期疗效上有一定局限性,在减少心血管意外发生中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仍待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贝前列腺素钠 疗效
下载PDF
关于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血管外科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被引量:12
8
作者 殷敏毅 刘晓兵 +3 位作者 张省 叶开创 秦金保 陆信武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467-470,488,共5页
血管外科是一门系统化、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如何使本科生更好地了解这门新兴却重要的学科,培养本科生对于血管外科的兴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在长期对本科生的血管外科教... 血管外科是一门系统化、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如何使本科生更好地了解这门新兴却重要的学科,培养本科生对于血管外科的兴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在长期对本科生的血管外科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为主,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为辅,双语结合,充实见习内容"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关于当前教学模式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教学模式 实践 反思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3
9
作者 殷敏毅 黄新天 +6 位作者 蒋米尔 刘晓兵 李维敏 黄英 陆信武 陆民 张培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105例患者,共114条患肢,其中23条行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5条行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105例患者,共114条患肢,其中23条行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5条行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4条行髂静脉介入治疗,2条行腘静脉外肌袢形成术,38条行曲张浅静脉剥脱术,部分联合交通静脉结扎和(或)溃疡清创植皮术,22条行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术,部分联合溃疡清创植皮术,17条行单纯溃疡清创植皮术,3条行溃疡清创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术。结果:患肢症状明显缓解率57.0%,部分缓解率40.4%。6条患肢溃疡未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9年,7条患肢溃疡复发,4条患肢转流桥闭塞。结论:依据准确的血流状态评价、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外科治疗
下载PDF
TASCⅡ C、D型股腘动脉闭塞腔内治疗的操作技巧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殷敏毅 黄新天 +4 位作者 陆信武 李维敏 黄英 陆民 蒋米尔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观察TASCⅡ C、D型股腘动脉闭塞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可能因素与操作技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89例(113条患肢)TASCⅡ C、D型股腘动脉闭塞患者接受腔内治疗。对患者术后3、6和12个月时的临床症状、踝肱指... 目的观察TASCⅡ C、D型股腘动脉闭塞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可能因素与操作技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89例(113条患肢)TASCⅡ C、D型股腘动脉闭塞患者接受腔内治疗。对患者术后3、6和12个月时的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BI)、并发症发生率和累计通畅率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开通病变肢体共106条,技术成功率93.8%。36条(34.0%)患肢出现并发症。75例患者(共92条下肢)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6.8%。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术后3、6和12个月时的平均ABI分别为0.74±0.39、0.68±0.38和0.66±0.31,与术前比较(0.43±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辅助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分别为64.6%、72.4%和81.5%。结论 TASCⅡ C、D型股腘动脉闭塞腔内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熟练的腔内操作技术和规范的术后指导是提高技术成功率和维持动脉早中期通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 腔内治疗
下载PDF
股腘动脉慢性长段闭塞腔内治疗13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殷敏毅 蒋米尔 +4 位作者 黄新天 陆民 陆信武 黄英 李维敏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11期776-779,共4页
目的观察TASCⅡC、D型股胭动脉慢性长段闭塞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总结腔内治疗相关并发症和防治方法。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134例(172条下肢)TASCⅡC、D型股胴动脉闭塞患者接受腔内治疗。回顾性分析技术成功率、患肢术后临床... 目的观察TASCⅡC、D型股胭动脉慢性长段闭塞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总结腔内治疗相关并发症和防治方法。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134例(172条下肢)TASCⅡC、D型股胴动脉闭塞患者接受腔内治疗。回顾性分析技术成功率、患肢术后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和通畅率。结果技术成功率90.7%。43条患肢(83条次)出现并发症(27.6%)。其中动脉夹层29条(34.9%),动脉穿孔11条(13.3%),动脉栓塞8条(9.6%),穿刺部位血肿16条(19.3%),穿刺点假性动脉瘤5条(6.0%),急性动脉血栓形成3条(3.6%),造影剂过敏反应3条(3.6%),尿路出血2条(2.4%)和心脑血管意外6条(7.2%)。平均随访13.1个月。术后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辅助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分别为61.1%、70.2%、81.7%。结论TASCⅡC、D型股胭动脉闭塞腔内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熟练的腔内操作技术,及时正确的并发症处理和规范的术后随访是提高治疗成功率和维持动脉长期通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 血管腔内治疗 通畅率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研究近况 被引量:7
12
作者 殷敏毅 黄新天 张培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下载PDF
微创治疗肢体血管畸形4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殷敏毅 黄新天 +6 位作者 施慧华 刘光 陆民 陆信武 黄英 李维敏 蒋米尔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治疗肢体血管畸形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421例肢体血管畸形患者接受微创治疗,其中单纯腔内激光治疗165例,无水乙醇栓塞联合腔内激光治疗71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栓塞治疗58例,弹簧圈联合... 目的观察微创治疗肢体血管畸形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421例肢体血管畸形患者接受微创治疗,其中单纯腔内激光治疗165例,无水乙醇栓塞联合腔内激光治疗71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栓塞治疗58例,弹簧圈联合无水乙醇栓塞治疗127例。对421例肢体血管畸形患者的病变预后、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技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时间15.4个月。术后3、6和12个月时病灶直径分别为(8.65±2.98)cm,(8.42±3.01)cm和(8.21±2.78)cm,与术前[(18.39±6.76)c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为16.6%(70/421);显效率为45.2%(154/421);有效率为20.2%(85/421);无效率为2.4%(10/421),总体有效率为73.4%(309/421)。围手术期7例患者出现心率加快伴氧饱和度下降,21例出现病灶表皮烧灼伤或坏死,肢体严重肿胀、疼痛56例,低热35例。结论根据病灶大小、深浅和血液流量等情况合理选择微创方法治疗肢体血管畸形,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肢体血管畸形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微创治疗 激光 栓塞术
下载PDF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急性闭塞的腔内溶栓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殷敏毅 蒋米尔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2期72-74,共3页
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PA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在男、女人群中的发生率分别为2.5%和5%。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行走后腿部的抽筋、疼痛(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
关键词 溶栓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 出血并发症 溶栓药物 导管溶栓 腔内治疗 手术治疗 发生率 超声溶栓 肢体缺血
下载PDF
静脉倒流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殷敏毅 黄新天 《临床外科杂志》 2006年第11期735-736,共2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下肢静脉系统常见疾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长期困扰患者和医生的难题。早期超声研究表明,静脉倒流与PTS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部分学者甚至将其作为PTS的诊断标准之一,但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下肢静脉系统常见疾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长期困扰患者和医生的难题。早期超声研究表明,静脉倒流与PTS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部分学者甚至将其作为PTS的诊断标准之一,但血栓形成后静脉倒流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就静脉倒流发生及其与PTS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静脉倒流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抽吸术后髂股静脉支架植入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心蕊 刘光 +4 位作者 李维敏 刘晓兵 殷敏毅 黄新天 陆信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50-753,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髂股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AngioJet吸栓治疗后行静脉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因髂股静脉DVT行AngioJet吸栓治疗... 目的·分析急性髂股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AngioJet吸栓治疗后行静脉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因髂股静脉DVT行AngioJet吸栓治疗后接受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分析技术成功率、1年通畅率及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发生率,并比较吸栓术后直接支架植入术和吸栓后分期支架植入术的疗效。结果·共纳入97例患者,其中直接支架植入组50例,分期支架植入组47例。溶栓吸栓治疗后植入支架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即时临床缓解率前者为92.0%,明显高于后者(68.1%,P=0.000)。12个月随访直接支架植入组通畅率为93.6%,分期支架植入组为97.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3)。Villalta评分直接支架组高于分期支架组(4.21±2.37vs2.11±1.82,P=0.000)。结论·髂股静脉支架植入对于DVT后髂股静脉压迫/狭窄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支架植入的时机需根据患者基础情况和病变情况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抽吸术 静脉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208例报告 被引量:34
17
作者 黄英 李维敏 +8 位作者 陆信武 朱雯霞 刘哓兵 殷敏毅 田卓平 黄新天 陆民 张培华 蒋米尔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评价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方法:208例病人,男93例,女115例,共230条患肢均行激光或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主要有4种手术治疗方式:①单纯激光治疗15例,19条肢体;②激光治疗联合高位大隐静脉结扎术76例,94... 目的:评价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方法:208例病人,男93例,女115例,共230条患肢均行激光或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主要有4种手术治疗方式:①单纯激光治疗15例,19条肢体;②激光治疗联合高位大隐静脉结扎术76例,94条肢体;③激光治疗联合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共112例,112条肢体;④激光治疗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交通支结扎术5例,5条肢体。结果:随访2~27个月,平均6.12个月,208例病人均疗效满意恢复正常的生活自理或工作,无局部复发。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微创、疗效好、操作简便和不遗留手术疤痕等优势.联合手术治疗时,可扩大治疗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疗法 联合治疗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腔内激光疗法 手术方式
下载PDF
DIOMED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被引量:35
18
作者 蒋米尔 黄英 +8 位作者 李维敏 陆信武 朱雯霞 刘晓兵 殷敏毅 田卓平 黄新天 陆民 张培华 《临床外科杂志》 2003年第5期317-319,共3页
目的 评价DIOMED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应用。方法 42例患者,共49条患肢均行激光或激光结合手术治疗。主要有四种手术治疗方式:(1)单纯激光治疗,共9例11条肢体;(2)激光治疗结合高位大隐静脉结扎术,共14例19条肢体;(3)激光治疗结合股浅... 目的 评价DIOMED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应用。方法 42例患者,共49条患肢均行激光或激光结合手术治疗。主要有四种手术治疗方式:(1)单纯激光治疗,共9例11条肢体;(2)激光治疗结合高位大隐静脉结扎术,共14例19条肢体;(3)激光治疗结合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共14例14条肢体;(4)激光治疗结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交通支结扎术,共5例5条肢体。结果 所有的患者已随访1~20个月,平均5.66个月,都恢复正常的生活自理或工作,也无局部复发的临床表现,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疗效好、操作简便和不遗留手术瘢痕等优势,还可联合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治疗 下肢 静脉曲张
下载PDF
不同护理方式对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及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田晓丽 卞薇薇 +4 位作者 刘明 成咏 蒋米尔 陆民 殷敏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8期5-7,1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深静脉血液回流及舒适度的影响,以预防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后并发症。方法将180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择期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采用平卧...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深静脉血液回流及舒适度的影响,以预防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后并发症。方法将180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择期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采用平卧静息、下肢抬高10°、下肢抬高20°、下肢抬高30°、足踝主动背屈、主动环转等6种不同护理方式,采用西门子ACUSON CV-70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状态,包括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和血流量。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检测人体舒适度(逆向评分)。结果深静脉血液回流的分值由低到高依次为:平卧静息组、下肢抬高10°组、下肢抬高20°组、下肢抬高30°组、足踝主动背屈组与足踝主动环转组,得分越高,回流速度越快。舒适度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下肢抬高30°组、下肢抬高20°组、足踝主动背屈组、足踝主动环转组与平卧静息组,得分越低,舒适度越高。进一步分析显示,下肢抬高20°、足踝主动背屈、足踝主动环转的患者其舒适度最高、静脉回流速度最快(P〈0.01)。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后患者下肢抬高20°,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足踝主动背屈、环转运动为最有效及舒适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 血流动力学 舒适度 下肢抬高 主动运动
下载PDF
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8
20
作者 蒋米尔 陆民 +6 位作者 黄新天 黄英 陆信武 李维敏 刘晓兵 殷敏毅 张培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创伤和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13例患者术前均行CTA、MRA或彩超特殊检查,测定和了解主动脉弓部、重要分支的直径和受累情况;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例... 目的探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创伤和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13例患者术前均行CTA、MRA或彩超特殊检查,测定和了解主动脉弓部、重要分支的直径和受累情况;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例(均属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峡部外伤后裂口伴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肾下腹主动脉瘤2例.结果手术治疗均获成功.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第3 d发生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死亡;另1例腹主动脉瘤应用连体带膜支架植入腔内修复术者,术后出现左下肢供血不足现象,1周后又行股一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术后恢复良好.12例患者随访1~10个月,平均4.5月,疗效满意,生活状态良好,有的已恢复工作.结论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创伤和动脉瘤成功率高,创伤小,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瘤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