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 被引量:5
1
作者 殷晓璐 朱建善 +1 位作者 沈艳莹 许雁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K)的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3例MESTK,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MESTK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0岁。大体检查示肿瘤边界清,切面呈囊实性。光镜下显...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K)的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3例MESTK,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MESTK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0岁。大体检查示肿瘤边界清,切面呈囊实性。光镜下显示肿瘤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混合而成,两种细胞成分均分化良好,无明显异型性及病理性核分裂相。免疫组化检测示上皮样细胞呈CK阳性反应。梭形细胞呈Vimentin、SMA、actin、PgR或ER及WT-1阳性反应。随访25-29个月,3例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MESTK是一种罕见的肾混合性肿瘤,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髓母细胞瘤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及ERBB-2异常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殷晓璐 许雁萍 吴浩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0-394,共5页
目的研究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异常,探讨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在髓母细胞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CGH)技术检测14例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改变;同时,在扩... 目的研究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异常,探讨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在髓母细胞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CGH)技术检测14例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改变;同时,在扩大系列的29例髓母细胞瘤中,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ERBB2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CGH结果显示,在所有14例髓母细胞瘤标本中,每一条染色体臂上都检测到了染色体的失衡(获得或丢失),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17q(85.7%)和7q(35.7%)的获得,以及8p(50%)、16q(28.6%)和17p(35.7%)的丢失;(2)FISH检测中,44.5%(13/29例)的肿瘤细胞有ERBB2基因的异常表达;(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7.9%(11/29例)的病例有抗体cerbB2的阳性表达;(4)在预后较差的16例患者中,56%(9/16例)的病例有ERBB2的过度表达。结论CGH研究发现了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染色体失衡。在染色体17q特异性位点上ERBB2基因的异常改变很可能在髓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过度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比较基因组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 ERBB-2基因
下载PDF
髓母细胞瘤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回顾及新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殷晓璐 吴浩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27-431,共5页
关键词 脑肿瘤 成神经管细胞瘤 遗传学 文献综述
下载PDF
髓母细胞瘤10号染色体的杂合性丢失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殷晓璐 许雁萍 吴浩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3-645,共3页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遗传学异常及其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微卫星分析(m icrosatellite analysis)方法,应用7个分别位于10号染色体长臂上PTEN(10q23)和DMBT1(10q25)基因位点的特异性标记物,分析18例髓母细胞瘤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遗传学异常及其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微卫星分析(m icrosatellite analysis)方法,应用7个分别位于10号染色体长臂上PTEN(10q23)和DMBT1(10q25)基因位点的特异性标记物,分析18例髓母细胞瘤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结果18例髓母细胞瘤中,位于10q23上的LOH比率为24%(9/37可分析标记);位于10q25上的LOH比率为47%(9/19可分析标记)。结论在髓母细胞瘤中,染色体10q25上高比率的杂合性丢失提示,位于该位点上DMBT1基因的遗传学改变可能在髓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髓母细胞瘤 10号染色体 DMBT1 杂合子丢失
下载PDF
中枢神经细胞瘤全基因组的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殷晓璐 朱建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2-454,共3页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异常,探讨该肿瘤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研究10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遗传学改变。结果10例中枢神经细胞瘤中,6例发现有染色体的失衡,主要表现为遗传物质在染色体2p(4/10)、10 q(4...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异常,探讨该肿瘤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研究10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遗传学改变。结果10例中枢神经细胞瘤中,6例发现有染色体的失衡,主要表现为遗传物质在染色体2p(4/10)、10 q(4/10)和18 q(3/10)上的获得。结论染色体2p、10 q和18 q的遗传学改变很可能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比较基因组杂交 遗传学异常
下载PDF
七例下呼吸道软骨瘤性错构瘤病理学观察
6
作者 殷晓璐 郑文钧 郑忠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82-84,共3页
七例下呼吸道软骨瘤性错构瘤病理学观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病理科(200025)殷晓璐,郑文钧,郑忠华下呼吸道软骨瘤性错构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临床上易误诊为肺癌,本文对7例软骨瘤性错构瘤进行报道和分... 七例下呼吸道软骨瘤性错构瘤病理学观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病理科(200025)殷晓璐,郑文钧,郑忠华下呼吸道软骨瘤性错构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临床上易误诊为肺癌,本文对7例软骨瘤性错构瘤进行报道和分析。材料与方法材料本院19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构瘤 软骨瘤 下呼吸道 病理学观察 支气管镜检查 肺组织 恶性肿瘤细胞 纤毛柱状上皮 纤维组织 良性肿瘤
下载PDF
髓母细胞瘤11号染色体的杂合性丢失分析
7
作者 殷晓璐 许雁萍 朱建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B11期31-33,共3页
目的研究髓母细胞瘤的遗传学异常 ,以探讨该肿瘤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微卫星灶分析方法 ,研究髓母细胞瘤 11号染色体的杂合性丢失 (LOH)。结果收集 2 0例髓母细胞瘤 ,应用 2 0个特异性标记物对 11号染色体的杂合性丢失进行了分析。结果... 目的研究髓母细胞瘤的遗传学异常 ,以探讨该肿瘤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微卫星灶分析方法 ,研究髓母细胞瘤 11号染色体的杂合性丢失 (LOH)。结果收集 2 0例髓母细胞瘤 ,应用 2 0个特异性标记物对 11号染色体的杂合性丢失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6 7%的可分析病例具有等位基因的丢失。染色体短臂 (11p)和长臂 (11q)上的杂合性丢失率分别为 2 7%和 13%。同时 ,在 11p13 15 .1上发现了一个共同丢失位点。结论 11p13 15 .1上很可能存在重要的抑癌基因 ,该基因的丢失可能与髓母细胞瘤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杂合性丢失 11号染色体 肿瘤 LOH 特异性标记物 抑癌基因 位点 短臂 微卫星
下载PDF
髓母细胞瘤8号染色体短臂的杂合性丢失
8
作者 殷晓璐 沈艳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2-444,449,共4页
目的研究髓母细胞瘤8号染色体的遗传学异常,寻找与该肿瘤发病机制有关的杂合性丢失位点。方法通过微卫星分析(microsatellite analysis)方法,应用19个位于8号染色体短臂(8p)上的多态性标记物,检测髓母细胞瘤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 目的研究髓母细胞瘤8号染色体的遗传学异常,寻找与该肿瘤发病机制有关的杂合性丢失位点。方法通过微卫星分析(microsatellite analysis)方法,应用19个位于8号染色体短臂(8p)上的多态性标记物,检测髓母细胞瘤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结果在所检测的23例髓母细胞瘤中,21例为原发肿瘤,2例为复发肿瘤。染色体8p总的LOH比率为51%(124个LOH/243个可分析位点)。我们在8p22-23.2之间发现了一个高比率的共同丢失区,其长度为18.14 cM。结论染色体8p22-23.1上很可能存在重要的抑癌基因,该基因的丢失可能与髓母细胞瘤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8号染色体短臂 杂合子丢失
下载PDF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改变 被引量:11
9
作者 沈艳莹 刘强 +1 位作者 许雁萍 殷晓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9-202,206,共5页
目的研究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及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它们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目的研究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及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它们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7例MTSCC及10例PRCC中vimentin、RCC、CK7、CK19、34βE12、AMACR、CD10及CD117的表达,同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两种肿瘤中7号染色体的遗传学改变。结果(1)vimentin、RCC、CK7、CK19、AMACR、CD117及34βE12在两种肿瘤中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别;CD10在50%(5/10例)的PRCC中呈阳性表达,而在MTSCC中均呈阴性反应。(2)FISH结果显示:10例PRCC均存在7号染色体三倍体,而在MTSCC中未检测到这一遗传学改变。结论MTSCC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肿瘤,其某些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与PRCC相似,极易误诊。7号染色体的异常改变对MTSCC和PRCC的鉴别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瘤内注射紫杉醇PLGA微球对人喉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明 周梁 +1 位作者 殷晓璐 姚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评估紫杉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aclitaxel-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TAX-PLGA]微球行瘤内直接注射对裸鼠Hep-2喉鳞癌移植瘤的疗效。方法:建立荷Hep-2喉鳞癌裸鼠实体瘤模型,分别对模型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通过观察各实... 目的:评估紫杉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aclitaxel-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TAX-PLGA]微球行瘤内直接注射对裸鼠Hep-2喉鳞癌移植瘤的疗效。方法:建立荷Hep-2喉鳞癌裸鼠实体瘤模型,分别对模型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通过观察各实验组肿瘤体积和质量的改变,计算抑瘤率和肿瘤体积三倍增时间(tripling time,TT)。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用药21d后,与0.9%氯化钠溶液瘤内注射(intratumoral injec-tion,i.t.)组相比,TAX治疗各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均明显下降(P<0.05),TT均明显延长(P<0.01);低剂量TAX-PLGA微球i.t.组的TT明显大于TAX针剂i.t.组和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i.p.)组(P<0.05);高剂量TAX-PLGA微球i.t.组的TT明显大于其他TAX治疗各组(P<0.01)。TAX针剂i.p.组、TAX针剂i.t.组、低剂量和高剂量TAX-PLGA微球i.t.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5.99%、39.37%、47.83%和59.90%,PLGA空白微球不影响肿瘤的生长。实验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TAX治疗各组的MVD计数、bFGF和VEGF表达较氯化钠溶液对照组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其中TAX-PLGA微球i.t.给药对bFGF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具有更强的抗肿瘤血管新生作用。结论:在肿瘤局部直接注射多聚物缓释系统药物对喉鳞癌的治疗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紫杉醇 生物聚合物 注射 病灶内 动物 实验 小鼠
下载PDF
臀部冬眠瘤一例报道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玉平 朱建善 +3 位作者 刘强 殷晓璐 郑璐滢 高润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冬眠瘤 棕色脂肪 S-100蛋白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四例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子臻 倪醒之 殷晓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5-437,443,共4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SAN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特征和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4例SANT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学检查示病...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SAN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特征和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4例SANT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学检查示病灶呈灰白色结节,边界不清;镜下见多发性血管瘤样结节,结节中央可见裂隙样或窦样血管腔,血管腔隙周围散在卵圆形的组织细胞,结节周围围绕着致密的向心性分布的平滑肌或胶原纤维。免疫组化检测示部分结节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呈CD34和F8阳性反应,但不表达CD8,而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呈CD8阳性反应,但不表达CD34;血窦周围散在少量CD68阳性的组织细胞;结节周围梭形细胞呈Vimentin、SMA、Actin及Collage IV阳性反应;CD21、Desmin和NSE均阴性。术后随访,患者均未发现病变复发和转移。结论SAN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易与脾脏恶性肿瘤相混淆,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特点。行脾切除术可治愈,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瘤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后纵膈恶性蝾螈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沈艳莹 殷晓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蝾螈瘤的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特点和遗传学改变。方法回顾分析1例罕见恶性蝾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胸片和CT检查均示胸腔内巨大占位。手术发现肿块位于后纵膈。病理学检查发现,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 目的探讨恶性蝾螈瘤的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特点和遗传学改变。方法回顾分析1例罕见恶性蝾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胸片和CT检查均示胸腔内巨大占位。手术发现肿块位于后纵膈。病理学检查发现,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异型性明显,部分细胞胞浆丰富,嗜伊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呈myoglobin、desmin和S-100阳性反应。病理诊断为后纵隔恶性蝾螈瘤。结论发生于纵膈的恶性蝾螈瘤十分罕见,其缺乏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膈 恶性蝾螈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复合铸造铝合金接头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腾 王渠东 +3 位作者 刘平 孙景旺 殷晓璐 王启贵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064-1072,共9页
通过复合铸造的方法将液态A356铝合金与固态6101铝合金连接在一起,研究复合接头的显微组织、元素分布、硬度及拉伸性能,并分析其界面形成机理和断裂行为。结果表明:通过在固态6101铝合金表面电镀锌的方法并精确控制实验参数的条件下,可... 通过复合铸造的方法将液态A356铝合金与固态6101铝合金连接在一起,研究复合接头的显微组织、元素分布、硬度及拉伸性能,并分析其界面形成机理和断裂行为。结果表明:通过在固态6101铝合金表面电镀锌的方法并精确控制实验参数的条件下,可以使A356铝合金和6101铝合金之间形成冶金结合。在2种铝合金之间会形成过渡区,由于固态6101铝合金表面熔体的高过冷度,过渡区呈致密的等轴晶组织。在拉伸性能测试中,断裂位置总是在A356铸态合金内部,说明接头连接强度高于A356铸态合金的强度(14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复合铸造 界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雁萍 沈艳莹 殷晓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在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TTF-1在8种临床常见肿瘤中的表达,选用来自两家公司的TTF-1抗体,其克隆号分别为8G7G3/1(Dako)和SPT24(Novocas...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在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TTF-1在8种临床常见肿瘤中的表达,选用来自两家公司的TTF-1抗体,其克隆号分别为8G7G3/1(Dako)和SPT24(Novocastra)。结果收集临床常见肿瘤标本160例,包括肺、甲状腺、肝脏、胃、结直肠、肾、乳腺及卵巢癌各20例。(1)在甲状腺和肺腺癌中,克隆号为8G7G3/1(Dako)的TTF-1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4/20)和80%(16/20),克隆号为SPT24(Novocastra)的TTF-1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19/20)和100%(20/20)。TTF-1的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核。(2)在肝细胞性肝癌中,8G7G3/1的阳性表达率为80%(16/20),而周围正常或良性病变(包括肝硬化、炎症及腺瘤)的肝细胞呈100%(20/20)阳性表达。其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质。相反,SPT24均呈阴性反应。(3)在胃、结直肠及卵巢癌中,8G7G3/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2/20)、5%(1/20)和20%(4/20),信号定位于细胞质;而SPT24的阳性表达率为分别为40%(8/20)、10%(2/20)和10%(2/20),信号定位于细胞核。(4)在乳腺癌中,两种不同来源的TTF-1抗体在细胞核及细胞质都呈浅黄色均一性的非特异性表达。(5)TTF-1在肾细胞癌中不表达。结论(1)TTF-1(8G7G3/1及SPT24)在细胞核的阳性表达是肺及甲状腺癌的重要特征。(2)TTF-1(8G7G3/1)可作为肝细胞性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标记物之一。(3)克隆号分别为8G7G3/1(Dako)和SPT24(Novocastra)的TTF-1在本质上是两种具有不同分子量及长短的蛋白多肽,在免疫组化检测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临床实际应用时需注意抗体来源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转录因子-1 肿瘤/病理学 诊断 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结核菌素对肝癌和肺癌肿瘤细胞生长和凋亡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子臻 沈艳莹 +1 位作者 倪醒之 殷晓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83-986,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菌素对肝癌和肺癌肿瘤细胞生长和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结核菌上清液(TB-SN),分别与肿瘤细胞株HePG2(肝癌)和A549(肺癌)进行反应。应用特异性荧光探针LIVE/DEAD Viability/Cytotoxicity试剂盒检测肿瘤细胞的... 目的探讨结核菌素对肝癌和肺癌肿瘤细胞生长和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结核菌上清液(TB-SN),分别与肿瘤细胞株HePG2(肝癌)和A549(肺癌)进行反应。应用特异性荧光探针LIVE/DEAD Viability/Cytotoxicity试剂盒检测肿瘤细胞的生长情况,应用Vybrant凋亡试剂盒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5%TB-SN反应5 d后,HePG2和A549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与TB-SN反应后,HePG2和A549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结论结核菌素可以介导肝癌和肺癌肿瘤细胞的凋亡,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菌素 肿瘤细胞 细胞生长 细胞凋亡
下载PDF
8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学分析及临床诊治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晖 倪醒之 +6 位作者 汪明 凌伟 庄捷 沈志勇 吴志勇 陈治平 殷晓璐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5期419-424,共6页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学分析和临床诊疗经验。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确诊87例GIST并分析其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位于胃者59例(67.8%),小肠23例(26.4%),结肠1例(1.1%),其他部位(系膜...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学分析和临床诊疗经验。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确诊87例GIST并分析其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位于胃者59例(67.8%),小肠23例(26.4%),结肠1例(1.1%),其他部位(系膜、网膜及后腹膜)4例(4.6%)。87例GIST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波形蛋白阳性者为87例(100%),CD117 87例(100%),CD34 75例(86.2%),SMA 11例(12.6%),结蛋白8例(9.2%),S-10017例(19.5%),NSE 13例(14.9%)。诊断为良性GIST者11例(12.6%),潜在恶性18例(20.7%),低度恶性28例(32.2%),高度恶性30例(34.5%)。总的随访率为76/87(87.4%)。通过病史及随访发现复发或转移的病例共12例(13.8%)。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3例有术后复发/转移的病人接受了格列卫治疗。结论:GIST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CD117是诊断GIST的重要标记物。肿瘤大小和细胞核分裂数是判断良、恶性GIST的重要指标。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GIST的关键;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治疗无法切除或者复发/转移的恶性GIST能取得一定的疗效。对GIST病人术后的长期随访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预后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2例报道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曙光 殷志强 殷晓璐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582-583,共2页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临床较少见 ,易误诊误治。本文总结了两例患者诊治中的临床经验教训 ,强调细针穿刺在甲状腺疾病诊治中的作用 ,并指出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主要依靠非手术的综合治疗 ,外科手术在甲状腺淋巴瘤治疗中起组织学诊断的...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临床较少见 ,易误诊误治。本文总结了两例患者诊治中的临床经验教训 ,强调细针穿刺在甲状腺疾病诊治中的作用 ,并指出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主要依靠非手术的综合治疗 ,外科手术在甲状腺淋巴瘤治疗中起组织学诊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淋巴瘤 治疗
下载PDF
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之t(14;18)染色体易位及Bcl-2基因扩增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子臻 倪醒之 +1 位作者 沈艳滢 殷晓璐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之染色体t(14;18)(q32;q21)易位及Bcl-2基因扩增与DLBCL亚型分类及病人预后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胃肠道DLBCL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 目的:探讨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之染色体t(14;18)(q32;q21)易位及Bcl-2基因扩增与DLBCL亚型分类及病人预后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胃肠道DLBCL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45例胃肠道DLBCL组织中之t(14;18)(q32;q21)染色体易位及Bcl-2基因扩增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该45例胃肠道DLBCL中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在45例胃肠道DLBCL病人中,10例(22%)存在t(14;18)(q32;q21)易位,10例(22%)存在Bcl-2基因扩增。t(14;18)(q32;q21)易位阳性者与阴性者间的亚型分类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基因扩增阳性者与阴性者间之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14;18)(q32;q21)染色体易位及Bcl-2基因扩增与Bcl-2蛋白表达间均属无关(P>0.05)。结论:t(14;18)(q32;q21)染色体易位与胃肠道DLBCL的免疫表型分类相关,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 cell-like,GCB)型与非GCB型间存在分子遗传学差异。而检测Bcl-2基因扩增对判断胃肠道DLBCL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荧光原位杂交 预后
下载PDF
T_3期胃癌CD34与新生血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龚圣济 郭竹英 +2 位作者 董胜翔 殷晓璐 朱长青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研究T_3期胃癌CD34与胃癌新生血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胃癌手术标本41例,其中T_3N_0M_020例,T_3N_1M_021例,分别进行特异性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并采用Image Pro Plus5.0图像软件分析数据,计算胃癌组织CD34微血管密度... 目的研究T_3期胃癌CD34与胃癌新生血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胃癌手术标本41例,其中T_3N_0M_020例,T_3N_1M_021例,分别进行特异性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并采用Image Pro Plus5.0图像软件分析数据,计算胃癌组织CD34微血管密度(MVD)和其他相关抗体(CD44、Ⅳ型胶原、层黏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34MVD计数(CD34表达强度),在T_3N_0M_0和T_3N_1M_0肿瘤组分别为43.10±18.22和56.24±28.3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D44、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的表达强度,T_3N_0M_0和T_3N_1M_0肿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D34与T_3期胃癌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密切,可作为诊断T3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3期胃癌 CD34 淋巴结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新生血管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