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辅助诊断Q热脊柱感染1例报道
1
作者 王志超 张伟 +4 位作者 王月磊 殷楚强 沈峰 曹振鲁 王亭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72-274,共3页
Q热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发生的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为贝纳特柯克斯体即Q热立克次体(Coxiellaburnetii),以急性疾病为主。其中,2%~7%的急性Q热患者可发展为慢性Q热[1],包括心内膜炎(60%~70%)、血管移植物感染、非典型肺部感染,极少数是脊柱... Q热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发生的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为贝纳特柯克斯体即Q热立克次体(Coxiellaburnetii),以急性疾病为主。其中,2%~7%的急性Q热患者可发展为慢性Q热[1],包括心内膜炎(60%~70%)、血管移植物感染、非典型肺部感染,极少数是脊柱感染[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感染 Q热立克次体 人畜共患病 急性疾病 心内膜炎 辅助诊断 宏基因组 肺部感染
下载PDF
以胸脊髓受压为突出表现的神经皮肤黑变病1例报道
2
作者 韩增帅 王月磊 +2 位作者 殷楚强 沈峰 王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神经皮肤黑变病(neurocutaneous melanosis,NCM)是由波希米亚病理学家Rokitansky在1861年首次提出的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综合征,该病由于神经外胚层的成黑色素细胞发育异常所致,以巨大黑色素细胞痣和中枢神经系统大量的黑色素细胞增殖为特... 神经皮肤黑变病(neurocutaneous melanosis,NCM)是由波希米亚病理学家Rokitansky在1861年首次提出的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综合征,该病由于神经外胚层的成黑色素细胞发育异常所致,以巨大黑色素细胞痣和中枢神经系统大量的黑色素细胞增殖为特征,多发生于婴幼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家 神经外胚层 神经皮肤黑变病 脊髓受压 中枢神经系统 黑色素细胞 发育异常 波希米亚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脊柱感染病原微生物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殷楚强 王海龙 +3 位作者 任宪锋 王月磊 沈峰 王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1-148,共8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在脊柱感染疾病中诊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和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6例疑似脊柱感染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26~77岁(50.4±...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在脊柱感染疾病中诊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和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6例疑似脊柱感染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26~77岁(50.4±15.7岁)。获取患者的血液和病灶组织或脓液标本(CT引导下穿刺活检21例,开放手术25例),行微生物培养、血清学检测、病理检查和mNGS检测后进行结果的比较分析。结果:46例标本均在48h内获得了mNGS结果,微生物培养、血清学检测、病理检查等传统实验室检测时间1~12d不等。经临床最终诊断共35例为脊柱感染,11例为非脊柱感染。35例脊柱感染患者中,化脓性细菌感染14例,结核感染5例,布鲁菌属感染4例,未明确病原微生物感染12例;11例非脊柱感染患者中,脊柱肿瘤3例,终板Modic改变4例,终板骨折1例,DISH病合并假关节1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假关节2例。通过mNGS检测发现了脆弱拟杆菌、微小微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贝纳柯克斯体等少见病原微生物。mNGS在种水平与临床最终诊断的一致性为82.61%(19/23),在属水平的一致性为95.65%(22/23)。微生物培养阳性率为42.86%(15/35),mNGS检测阳性率为94.29%(33/35),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mNGS检测的敏感度为91.43%,特异度为90.91%,阳性预测值96.97%,阴性预测值76.92%。结论: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快速、高效、准确,在脊柱感染疾病的诊疗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感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病原微生物
下载PDF
脊柱真菌感染的诊断:11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杜春艳 李其一 +5 位作者 王志超 王亭 殷楚强 李书忠 孙元亮 王杰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819-824,共6页
背景:脊柱真菌感染十分罕见,临床和影像学无特征性表现,容易误诊。目的:分析脊柱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断过程,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11例脊柱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及症状持... 背景:脊柱真菌感染十分罕见,临床和影像学无特征性表现,容易误诊。目的:分析脊柱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断过程,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11例脊柱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及症状持续时间,有无发热以及引起免疫力降低的前置性因素;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1,3-β-D葡聚糖抗原(G试验)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GM试验)等实验室检查;脊柱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通过CT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手术获取组织进行真菌培养或(和)病理学检查明确致病菌。结果:全部患者表现为病变节段的疼痛,病史1~16周。1例合并高热,4例合并根性刺激痛,4例合并前置性因素。所有患者的ESR明显升高;CRP和PCT轻度升高;白细胞计数无升高。1例GM试验阳性、2例G试验阳性;G试验和GM试验可疑阳性各1例。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累及胸椎2例,腰椎9例。致病菌包括曲霉菌6例,念珠菌4例,隐球菌1例。结论:对存在免疫功能受损并表现为慢性脊柱感染的患者,应考虑真菌感染可能。获取病变组织进行培养和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脊柱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为防止诊断和治疗的延误,应争取尽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深部真菌感染 诊断
下载PDF
节段性椎管后壁整块切除术治疗结节型黄韧带骨化症所致胸椎脊髓病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殷楚强 刘伟波 +3 位作者 王月磊 柳翔云 李田米 王亭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节段性椎管后壁整块切除术治疗结节型黄韧带骨化症所致胸椎脊髓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节段性椎管后壁整块切除术治疗结节性黄韧带骨化所致胸椎脊髓病病人28例。术中对每个病变节段行椎板、部分... 目的探讨节段性椎管后壁整块切除术治疗结节型黄韧带骨化症所致胸椎脊髓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节段性椎管后壁整块切除术治疗结节性黄韧带骨化所致胸椎脊髓病病人28例。术中对每个病变节段行椎板、部分关节突关节、骨化黄韧带的整块切除,硬膜发生骨化时,则以尖刀片进行锐性分离。术后随访观察病人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25.9±93.6)min,术中出血量(571.3±443.3)mL。28例病人共切除48个骨化节段,其中单节段11例,双节段14例,三节段3例。除2例病人于术后21d症状改善、1例病人术后出现短暂脊髓病症状加重外,余25例病人术后即刻症状得到改善。本组4例病人发生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本组病人术后随访时间24~42个月,平均30.6个月,随访结束时病人的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为(7.9±1.2)分,与术前mJOA评分(3.8±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26,P<0.01)。随访结束时疗效为优2例,良20例,可6例,优良率为78.6%。结论节段性椎管后壁整块切除术治疗结节型黄韧带骨化症所致胸椎脊髓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胸椎 黄韧带骨化 脊髓压迫症 椎板切除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真菌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探讨(附6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杰 李书忠 +3 位作者 孙元亮 殷楚强 强炜 王亭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真菌性脊柱炎(FS)的诊断、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月—2019年6月确诊的6例FS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致病菌为烟曲霉菌4例,热带假丝酵母菌1例,白假丝酵母菌1例。2例行抗真菌药物保守治疗,其... 目的探讨真菌性脊柱炎(FS)的诊断、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月—2019年6月确诊的6例FS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致病菌为烟曲霉菌4例,热带假丝酵母菌1例,白假丝酵母菌1例。2例行抗真菌药物保守治疗,其中1例效果可,1例因感染严重死亡。4例采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其中3例效果可,1例确诊烟曲霉菌感染但拒绝抗真菌治疗,3个月后失访。结论FS缺乏特异性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易误诊,组织病理活检是诊断FS的金标准。抗真菌药物治疗是必需基础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病人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脊柱炎 念珠菌属 曲霉菌属
下载PDF
我院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临床特点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宸境 胡川 +3 位作者 王湘达 孙元亮 殷楚强 王亭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4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特征及趋势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05—2018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每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数量、性别比例、年龄构成、手术适应证、总住院日及术后住院日等资料,分析14年间行全髋关节置...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特征及趋势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05—2018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每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数量、性别比例、年龄构成、手术适应证、总住院日及术后住院日等资料,分析14年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2005—2018年我院共行全髋关节置换术4522例,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比例差异无显著性;男性病人年龄多集中于56~60岁,女性病人年龄多集中于61~65岁。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786例,占61.6%;髋部骨折878例,占19.4%;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329例,占7.3%;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07例,占6.8%;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髋关节38例,占0.8%;创伤性关节炎10例,占0.2%。病人总住院日和术后住院日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我院2005—2018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部骨折、髋关节骨关节炎以及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为全髋关节置换术主要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疾病特征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经硬膜入路环形减压胸椎管狭窄前方致压物1例报告
8
作者 王志超 李书忠 +5 位作者 孙元亮 殷楚强 王杰 刘辰镜 曹振鲁 王亭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7期669-672,共4页
从脊髓前方压迫引起的胸椎管狭窄(thoracic spinal stenosis,TSS)的原因有胸椎间盘突出(thoracic disc herniation,TDH)、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胸椎后缘骨赘等,临床症状凶险... 从脊髓前方压迫引起的胸椎管狭窄(thoracic spinal stenosis,TSS)的原因有胸椎间盘突出(thoracic disc herniation,TDH)、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胸椎后缘骨赘等,临床症状凶险且呈进行性加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目前认为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2],但因操作难度大,易出现脊髓损伤甚至瘫痪等严重术后并发症[3],尽管治疗TSS的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标准手术方式仍未有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管狭窄 进行性加重 致压物 胸椎间盘突出 骨赘 脊髓损伤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脊柱受累的SAPHO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9
作者 曹振鲁 丛亚男 +5 位作者 刘斌 殷楚强 王月磊 王志超 刘宸境 王亭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41-247,共7页
目的:探讨脊柱受累的SAPHO综合征(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质增生-骨炎)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住院诊治的48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脊柱受累与否分为脊柱型和非脊柱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特点、... 目的:探讨脊柱受累的SAPHO综合征(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质增生-骨炎)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住院诊治的48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脊柱受累与否分为脊柱型和非脊柱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及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48例SAPHO综合征患者中脊柱型32例(66.7%)、非脊柱型16例(33.3%);与非脊柱型相比,脊柱型患者年龄偏大[(54.5±10.8)vs.(48.6±10.3)岁,P<0.05]、更多出现椎体部位疼痛(84.4%vs.18.8%,P=0.001)、C反应蛋白较高[9.8(3.2,20.5)mg/L vs.3.1(1.2,7.6)mg/L,P=0.024]。腰椎受累概率最高,其次为胸椎、颈椎(26.3%、19.3%、3.1%,P<0.01)。影像学检查提示患者总受累椎体数为123个,连续型共90个,胸椎病变椎体数最多,其次为腰椎、颈椎(74、42、7个,P<0.01)。结论:脊柱型SAPHO综合征常见,此类患者年龄偏大,多出现病变椎体部位疼痛,炎症反应更强烈,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椎体病变多分布于胸腰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HO综合征 脊柱 诊断 鉴别诊断 影像学
下载PDF
培养阴性的成人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
10
作者 戴国华 李书忠 +6 位作者 殷楚强 孙元亮 侯建文 栾梁芮 王志超 曹振鲁 王亭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6期646-649,653,共5页
目的旨在分析培养阴性的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3例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患者,按照细菌培养结果分为两组:培养阴性组(A组)、培养阳性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旨在分析培养阴性的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3例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患者,按照细菌培养结果分为两组:培养阴性组(A组)、培养阳性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培养阳性率为47.83%(11/23),培养阳性组以葡萄球菌最多,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入院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VAS)、临床症状、体征、脊柱受累节段、脊柱脓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阴性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均低于培养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阴性组病程长于培养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治疗后,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情况及感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培养阴性组出院时的ESR、CRP、ESR水平低于培养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阳性组CRP下降值大于培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SR下降值均小于CRP下降值。结论在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诊疗中,细菌培养阴性患者的ESR、CRP和WBC基础值均显著低于阳性患者;但两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周期和预后情况均较为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阴性 原发性 化脓性脊柱炎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C_(3-4)神经根转位修复C_(5-6)神经后颈髓神经元及轴突的可塑性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解维峰 王小艳 +3 位作者 王琳 殷楚强 纪翔 何旭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510-513,共4页
目的研究颈3-4(C_(3-4))神经根转位修复颈5-6(C_(5-6))神经后,颈段脊髓神经元及轴突的可塑性变化。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正常组不进行手术;对照组将右侧C_(3-4)神经根在根干交界处切断,C_(... 目的研究颈3-4(C_(3-4))神经根转位修复颈5-6(C_(5-6))神经后,颈段脊髓神经元及轴突的可塑性变化。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正常组不进行手术;对照组将右侧C_(3-4)神经根在根干交界处切断,C_(5-6)神经根在出椎间孔处切断,不进行吻合;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C3神经根与C5神经根吻合,C4神经根与C6神经根吻合。分别饲养1、3、6个月进行取材,对颈段脊髓和神经纤维进行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脊髓HE染色显示,术后6个月时前角运动神经元计数为正常组(35.11±1.53)>实验组(27.45±1.86)>对照组(25.36±1.87)(F=4.73,P<0.05)。脊髓前角染色显示,实验组(23.56±3.18)与对照组(23.08±2.86)术后的免疫阳性运动神经元计数均减少,至术后6个月时逐渐增多并趋于稳定,均略低于正常组(25.53±3.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3,P>0.05)。吻合口以近神经纤维染色显示,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运动纤维计数(45.97±7.76)高于正常组(38.15±5.65)和对照组(37.36±6.10)(F=5.92,P<0.05)。结论 C_(3-4)神经根转位修复C_(5-6)神经后,C_(3-4)节段发生可塑性变化,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大量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神经功能得到较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病 颈髓 脊神经根切断术 神经元可塑性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PHPT病人8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曹振鲁 殷楚强 +3 位作者 王志超 刘宸境 张修塨 王亭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2期302-305,共4页
目的 探讨以腰腿痛首诊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病人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减少其误诊误治。方法 分析以腰腿痛就诊的8例PHPT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结果 8例病人主要症状为腰背部或下肢疼痛;4例病人表现为... 目的 探讨以腰腿痛首诊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病人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减少其误诊误治。方法 分析以腰腿痛就诊的8例PHPT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结果 8例病人主要症状为腰背部或下肢疼痛;4例病人表现为腰痛伴肢体乏力,3例病人表现为腰痛伴下肢疼痛,1例病人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合并下肢疼痛。初诊误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例,腰椎椎管狭窄症2例。结论 PHPT可以腰腿痛为首发表现就诊于脊柱外科,诊断椎体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应警惕PHPT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原发性 腰腿痛 诊断 鉴别 误诊
下载PDF
C3、4神经根转位修复C5、6神经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观察
13
作者 解维峰 王亭 +4 位作者 纪翔 赵大龙 边洪琳 殷楚强 何旭 《精准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65-267,272,共4页
目的观察C3、4神经根转位修复C5、6神经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取健康成年 SD 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将C3神经根与C5神经根吻合,C4神经根与C6神经根吻合。对照组将右侧C5、6神经根离断,不进行吻合。正... 目的观察C3、4神经根转位修复C5、6神经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取健康成年 SD 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将C3神经根与C5神经根吻合,C4神经根与C6神经根吻合。对照组将右侧C5、6神经根离断,不进行吻合。正常组不进行手术。饲养1、3个月后进行取材,采用电生理、组织学、免疫染色方法观察大鼠神经纤维及靶器官的改变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3个月C5、6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对照组术后3个月肱二头肌肌湿质量、肌纤维横截面积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5.72、7.54, P <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C5、6有髓神经纤维计数、运动神经纤维计数均较正常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74~4.61, P <0.05)。结论 C3、4神经根转位修复C5、6神经后,受损臂丛神经出现再神经化,上肢运动功能可得到部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病 脊神经根离断术 神经移位 神经再生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原发性脊柱感染保守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晓伟 殷楚强 +7 位作者 丛亚男 王德春 王海龙 杨希重 汪学松 陈龙伟 王月磊 王亭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433-438,共6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指导下的原发性脊柱感染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47例疑似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完善相关病原学实验室检查,并由脊柱外科医师对感染病灶核心行C...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指导下的原发性脊柱感染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47例疑似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完善相关病原学实验室检查,并由脊柱外科医师对感染病灶核心行C型臂X线机引导下的穿刺活检。穿刺标本行病原微生物培养、病理学检查及mNGS检测。穿刺后给予患者经验性感染治疗,并根据各项检测结果及病情变化调整抗生素和治疗方案。观察患者病情转归并对其随访1年。结果:47例患者均临床确诊脊柱感染。胸椎感染17例,腰椎感染30例;化脓性细菌感染30例,布鲁氏菌感染10例,脊柱结核6例,真菌感染1例。微生物培养结果耗时5~7 d,阳性率48.9%;mNGS结果均在48 h内获得,阳性率93.8%;mNGS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病原微生物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7.9%(46/47)患者行保守治疗,2.1%(1/47)患者行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原发性脊柱感染保守治疗中,mNGS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和较快的诊断效能,结合常规实验室检测并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可获得较高的保守治疗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感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致病微生物 保守治疗
下载PDF
3D打印聚己内酯/β-磷酸三钙/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及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宸境 宋涛 +5 位作者 殷楚强 王月磊 王志超 曹振鲁 刘晓伟 王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68-968,共1页
随着组织工程再生技术的迅猛发展,构建理想的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来代替传统骨移植物修复骨缺损成为骨再生领域的研究新方向,而作为研究热点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和生物陶瓷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 随着组织工程再生技术的迅猛发展,构建理想的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来代替传统骨移植物修复骨缺损成为骨再生领域的研究新方向,而作为研究热点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和生物陶瓷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却存在着机械强度差及生物活性差的缺陷[1,2],本实验将利用生物性材料增强剂碳纳米管[3]结合3D打印熔融沉积建模技术制备PCL/β-TCP/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以改善其物理性能及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聚己内酯 生物相容性 熔融沉积 生物陶瓷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 物理性能 增强剂
原文传递
骨延长技术治疗手外伤后掌指骨缺损 被引量:4
16
作者 解维峰 王亭 +1 位作者 殷楚强 何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914-1917,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骨延长技术治疗手部创伤致掌指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12例手外伤后手指短缩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7指掌指骨缺损。男8例,女4例;年龄25~45岁,平均(33.67±5.14)岁。于手外伤术后3个月... [目的]回顾性研究骨延长技术治疗手部创伤致掌指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12例手外伤后手指短缩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7指掌指骨缺损。男8例,女4例;年龄25~45岁,平均(33.67±5.14)岁。于手外伤术后3个月行掌指骨延长术。术后随访以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部关节活动范围。[结果] 1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57±5.21)个月(12~24个月)。17处掌指骨缺损均获得延长,延长节段完全钙化成骨,平均延长(1.72±0.50) cm (1.2~2.5 cm),TAM评分优8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3%。[结论]掌、指骨延长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可以很好的恢复手指长度,并保留指端感觉,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延长 掌指骨 骨缺损 外固定
原文传递
介入栓塞术联合锁定钢板骨水泥填充治疗长骨转移癌病理性骨折 被引量:1
17
作者 曲成明 殷楚强 +1 位作者 李利平 解维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670-1674,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下骨水泥填充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7年1月,对本院收治的32例骨转移癌伴长骨病理性骨折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术下锁定接骨板联合骨水泥填充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下骨水泥填充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7年1月,对本院收治的32例骨转移癌伴长骨病理性骨折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术下锁定接骨板联合骨水泥填充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分别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Enneking评分、Kanofsky评分评定术前、术后疼痛、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6个月,平均(32.54±9.76)个月。术后即刻92.86%(26/28)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VAS评分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5,P<0.05)。术后3个月Enneking评分(t=2.981,P<0.05)和Kanof sky评分(t=3.147,P<0.05)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优良率85.71%(24/28),改善率为68.73%;Kanofsky评分改善率65.23%。末次随访生存率60.71%(17/28),死亡原因均为原发肿瘤。末次随访时,17例生存患者X线未出现骨水泥、内固定断裂和松动,骨端位置维持良好。[结论]动脉介入栓塞术下采用锁定钢板+骨水泥填充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伴四肢病理性骨折可明显减轻患处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骨水泥 病理性骨折 介入栓塞 骨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