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维菌素浇泼剂防治牦牛皮蝇蛆病 被引量:2
1
作者 殷满才 蔡进忠 +4 位作者 孙延生 刘生财 李春花 彭毛 李春生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伊维菌素浇泼剂 防治 牦牛 皮蝇蛆病
下载PDF
大通牦牛的培育——18月龄横交一世代牦牛产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陆仲璘 王敏强 +6 位作者 柏家林 贾永红 芦志刚 阎萍 杨宗涛 赵龙泉 殷满才 《中国草食动物》 2005年第z2期48-50,共3页
将现代动物育种方法和经典选育方法相结合,在获得大量F1代(野♂×家♀)牦牛的基础上,组织F1代横交育种群(命为0世代),繁育一世代牦牛.于1994.11.10~15日对一世代18月龄牦牛进行了比较屠宰实验.结果表明,一世代牦牛宰前重较同等饲... 将现代动物育种方法和经典选育方法相结合,在获得大量F1代(野♂×家♀)牦牛的基础上,组织F1代横交育种群(命为0世代),繁育一世代牦牛.于1994.11.10~15日对一世代18月龄牦牛进行了比较屠宰实验.结果表明,一世代牦牛宰前重较同等饲管条件下的同龄非育种群牦牛重32.77 kg,胴体重、净肉重和优质肉切块重前者较后者分别重14.89、13.86和4.36 kg,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屠宰率为47.30%.表明牦牛育种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育种 屠宰实验 产肉性能
下载PDF
影响牦牛繁殖率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敏强 陆仲璘 +5 位作者 闫萍 乔存来 殷满才 芦志刚 贾永红 潘丽贞 《畜牧兽医杂志》 1994年第2期51-53,共3页
影响牦牛繁殖率的因素分析王敏强,陆仲U,闫萍,乔存来,殷满才,芦志刚,贾永红潘丽贞(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所730050)(青海省大通牛场)繁殖率是肉牛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在高寒牧区,饲养一头空怀母牦牛的成本费... 影响牦牛繁殖率的因素分析王敏强,陆仲U,闫萍,乔存来,殷满才,芦志刚,贾永红潘丽贞(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所730050)(青海省大通牛场)繁殖率是肉牛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在高寒牧区,饲养一头空怀母牦牛的成本费与饲养一头带犊母牦牛几乎相同,只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繁殖率 因素分析
下载PDF
牦犊牛肉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的研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敏强 陆仲璘 +5 位作者 阎萍 芦志刚 贾永红 乔存来 殷满才 潘丽贞 《中国牦牛》 1992年第4期28-35,56,共9页
开展耗犊牛肉生产是高寒牧区提高畜牧业经营效益的有力措施。本研究从连产率角度讨论了牦母牛的繁殖效率这一与牦犊牛肉生产密切相关的技术环节。结果表明,泌乳期母畜有≤1/4时间挤奶(为1分时)连产率较高,为66.67%,而有≥3/4时间挤奶(为... 开展耗犊牛肉生产是高寒牧区提高畜牧业经营效益的有力措施。本研究从连产率角度讨论了牦母牛的繁殖效率这一与牦犊牛肉生产密切相关的技术环节。结果表明,泌乳期母畜有≤1/4时间挤奶(为1分时)连产率较高,为66.67%,而有≥3/4时间挤奶(为3分时)连产率较低,为36.71%。三、四胎(约7~9岁)是母畜繁殖能力顶盛时期,连产率达56.3%、63.3%,而一胎母牛(约4岁)连产率只有23.5%。并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方法,对影响牦犊牛肉生产的另一关键技术环节——出栏犊牛个体胴体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犊牛哺乳水平——即对母畜的挤奶强度、犊牛从出生至屠宰时的生长日龄(以出生月份表示)是影响犊牛屠宰胴体重的最重要的因素。哺乳水平为1分时,犊牛胴体重LSM为38.239±1.125kg,为3分时,只有23.526±0.924kg。三月份出生的犊牛,其胴体重LSM最大,为41.822±1.313kg,而七月份出生的,仅为21.934±1.573kg。由此可见,要提高犊牛肉生产,加强对牛群的科学管理,增加连产母牛比例,使犊牛多出生在3~5月份,在暧季抓膘季节,少挤奶,多放牧,这样就能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出栏犊牛总胴体直的年收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肉牛 犊牛
下载PDF
大通牦牛的培育——一世代牦牛生长模型的研究
5
作者 陆仲璘 王敏强 +2 位作者 柏家林 李继业 殷满才 《中国草食动物》 2005年第z2期58-59,共2页
采用"黄金分割法"对一世代肉乳兼用新品群牦牛初生到24月龄体重生长资料进行了Blogistic、Brody、Bertalanffy和Gomportz四种生长模型参数拟合.最后选定用Brody模型描述一定世代新品群牦牛体重生长发育最好.公、母牦牛体重生... 采用"黄金分割法"对一世代肉乳兼用新品群牦牛初生到24月龄体重生长资料进行了Blogistic、Brody、Bertalanffy和Gomportz四种生长模型参数拟合.最后选定用Brody模型描述一定世代新品群牦牛体重生长发育最好.公、母牦牛体重生长模型分别为W=162.424(1-0.9067 e.)-0.2807 m和W=155.603(1-0.9547 e.).这些模型对指导牦牛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群牦牛 生长模型 黄金分割法
下载PDF
肉乳兼用牦牛新品群的培育——18月龄F_2代牦牛产肉性能研究(Ⅱ报)
6
作者 陆仲璘 王敏强 +6 位作者 柏家林 贾永红 芦志刚 阎萍 杨宗涛 赵龙泉 殷满才 《草与畜杂志》 1996年第1期11-14,共4页
将现代动物育种方法和经典选育方法相结合,在获得大量 F_1代(野♂×家♀)牦牛的基础上,组织 F_1代横交育种群,繁育 F_2代牦牛。于1994.11.10~15对 F_2代18月龄牦牛进行了比较屠宰实验。结果表明.F_2牦牛宰前重较同等饲管条件下的... 将现代动物育种方法和经典选育方法相结合,在获得大量 F_1代(野♂×家♀)牦牛的基础上,组织 F_1代横交育种群,繁育 F_2代牦牛。于1994.11.10~15对 F_2代18月龄牦牛进行了比较屠宰实验。结果表明.F_2牦牛宰前重较同等饲管条件下的同龄非育种群托牛重32.77kg,胴体重,净肉重和优质肉切块重前者较后者分别重16.89、13.86和4.36kg,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屠宰率为47.30%,表明托牛育种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育种 屠宰实验 产肉性能
下载PDF
半血野、家牦公牛产肉性能及肉质比较
7
作者 陆仲璘 郭刚 +6 位作者 卢鸿计 王敏强 芦志刚 李孔亮 乔存来 殷满才 潘丽贞 《中国草食动物》 2005年第z2期186-187,共2页
研究对青海省大通牛场试验基点2.5岁的半血野牦公牛与家牦公牛的产肉性能及背最长肌中18种氨基酸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屠宰测定.研究结果表明:2.5岁牛血野牦公牛宰前活重为328.33 kg±18.93 kg,胴体重为159.67 kg±9.29 kg,肉骨比... 研究对青海省大通牛场试验基点2.5岁的半血野牦公牛与家牦公牛的产肉性能及背最长肌中18种氨基酸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屠宰测定.研究结果表明:2.5岁牛血野牦公牛宰前活重为328.33 kg±18.93 kg,胴体重为159.67 kg±9.29 kg,肉骨比为3.17:1,屠宰率为48.63%±0.41%,净肉重为120.33 kg±13.65 kg,同龄家牦公牛相同性别分别为273.83 kg±9.67 kg,120.33 kg±4.04 kg,2.55±1,44.00%±2.62%,96.53 kg±7.39 kg.各项分别相差54.5 kg,39.3 kg,0.62,4.63%,23.76 kg两类型公牛在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净肉率、骨重、肉骨比,眼肌面积等性能上,经统计检验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家牦牛 公野牦牛 屠宰试验
下载PDF
牦牛MEF2C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兴东 吴晓云 +3 位作者 郭宪 马进寿 殷满才 阎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05-1512,共8页
本试验旨在分析牦牛(Bos grunniens)肌细胞增强因子2C (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C, MEF2C)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达规律,探索其影响牦牛肌肉发育的作用机制。试验以大通牦牛肌肉组织c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技术扩增牦牛MEF2C基因,用DNASt... 本试验旨在分析牦牛(Bos grunniens)肌细胞增强因子2C (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C, MEF2C)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达规律,探索其影响牦牛肌肉发育的作用机制。试验以大通牦牛肌肉组织c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技术扩增牦牛MEF2C基因,用DNAStar,ExPASy,ABCpred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MEF2C基因序列和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检测了MEF2C基因的表达情况。试验克隆获得的牦牛MEF2C基因编码区全长1 302 bp,编码433个氨基酸;蛋白质结构预测结果显示,MEF2C蛋白具有30 h的半衰期,为亲水性碱性蛋白,没有信号肽但拥有跨膜结构。系统关系中牦牛与普通牛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与小鼠亲缘关系较远。组织表达谱结果显示,MEF2C基因在牦牛7个组织中都有表达且在臀二头肌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不同时期MEF2C基因表达情况为胎牛>成年牛>6月龄牛。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讨MEF2C基因在牦牛肌肉发育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解析牦牛肌肉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F2C RT-QPCR 大通牦牛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