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继代移殖对球孢白僵菌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及与毒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
作者 殷红福 林海萍 +2 位作者 李芬 张立钦 毛胜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94,共5页
为探讨继代移殖对球孢白僵菌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及与毒力的相关性,以筛选得到的高毒力菌株B5、BXS与低毒力菌株B11、BZ为出发菌株,通过连续接种松墨天牛幼虫获得H1、H2、H3、H4继代移殖菌株,而连续在PPDA培养基上转接,... 为探讨继代移殖对球孢白僵菌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及与毒力的相关性,以筛选得到的高毒力菌株B5、BXS与低毒力菌株B11、BZ为出发菌株,通过连续接种松墨天牛幼虫获得H1、H2、H3、H4继代移殖菌株,而连续在PPDA培养基上转接,获得R1、R2、R3和R4继代移殖菌株。分别对各原始菌株与继代移殖菌株进行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与毒力测定,并将每种酶活性与相应菌株对松墨天牛的半致死时间(LT50)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毒力菌株B5、BXS与低毒力菌株B11、BZ在PPDA培养基上继代移殖,随着各菌株对松墨天牛的毒力逐代下降,其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也逐代降低;来源于松墨天牛的B5、BXS、B11菌株通过松墨天牛幼虫继代移殖后随着毒力逐代提高,3种酶活性也逐代上升,但来源于松毛虫的BZ菌株逐代之间3种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原始菌株与继代移殖菌株彼此间的LT50与3种酶活性间均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继代移殖 酶活性 毒力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经不同基质继代移殖后对松墨天牛毒力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海萍 殷红福 +2 位作者 毛胜凤 胡加付 张昕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9-153,共5页
以筛选得到的分离自松墨天牛的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B5、Bxs、低毒力菌株B11和分离自松毛虫的球孢白僵菌低毒力菌株BZ为出发菌株,记为B0。通过连续接种松墨天牛幼虫分别获得H1、H2、H3、H4;连续在PPDA培养基上继代移殖,分别获得R1、R2... 以筛选得到的分离自松墨天牛的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B5、Bxs、低毒力菌株B11和分离自松毛虫的球孢白僵菌低毒力菌株BZ为出发菌株,记为B0。通过连续接种松墨天牛幼虫分别获得H1、H2、H3、H4;连续在PPDA培养基上继代移殖,分别获得R1、R2、R3和R4,对各原始菌株与继代移殖菌株分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高毒力菌株B5、Bxs与低毒力菌株B11、BZ在PPDA培养基上继代移殖,各菌株毒力均逐代下降,原始菌株、各继代移殖菌株彼此间的LT50差异显著。分离自松墨天牛的B5、Bxs、B11菌株通过松墨天牛幼虫继代移殖后毒力逐代提高,逐代之间的LT50差异显著;但来源于松毛虫的Bz菌株逐代之间的LT50差异不显著,这可能跟球孢白僵菌对寄主的专化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松墨天牛 继代移殖 毒力
下载PDF
黄连汤有效部位对鸭疫里氏杆菌的抑菌率 被引量:2
3
作者 纪丽莎 殷红福 +1 位作者 汪丽芬 张先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5-749,共5页
测定了黄连汤有效部位对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的抑菌率。将组成黄连汤的黄连Coptis chinensis,黄柏Phellodendrion amurense和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3味中草药按规定比例混合,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有效部位,制成含生... 测定了黄连汤有效部位对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的抑菌率。将组成黄连汤的黄连Coptis chinensis,黄柏Phellodendrion amurense和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3味中草药按规定比例混合,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有效部位,制成含生药为229.9g·L-1的黄连汤水提醇沉浓缩物。首先测定鸭疫里氏杆菌生长的标准质量浓度曲线,其次在不同药物质量浓度下分别加入振荡培养12h的鸭疫里氏杆菌20,50,120,190和250μL,测定鸭疫里氏杆菌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关系式,计算出药物作用后细菌的浓度,进而得出各种质量浓度下药物对细菌的抑菌率,并对抑菌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当药物质量浓度是38.0g·L-1,菌量为20和50μL时,对应的显著性抑菌率为99.99%和99.98%;药物质量浓度为46.0g·L-1,菌量为120,190和250μL时,对应的显著性抑菌率分别为99.99%,99.98%和99.98%。抑菌率都在99.98%以上。用紫外分光法研究药物抑菌率,准确、方便、重复性好;药物最优抑菌的临界浓度为29.0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黄连汤 鸭疫里氏杆菌 抑菌率
下载PDF
竹红菌甲素及其环糊精包合物稳定性与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朋举 张媚 +4 位作者 殷红福 赵学 朱旭伟 朱齐超 林海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1-806,共6页
为解决竹红菌甲素(HA)做为光活化农药易降解与难溶于水的瓶颈问题,本文通过振荡培养法制备竹红菌甲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水溶液(HA-HP-β-CD),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HA乙醇水溶液(HA-E-W)与HA-HP-β-CD中HA的稳定性;菌丝生长速率... 为解决竹红菌甲素(HA)做为光活化农药易降解与难溶于水的瓶颈问题,本文通过振荡培养法制备竹红菌甲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水溶液(HA-HP-β-CD),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HA乙醇水溶液(HA-E-W)与HA-HP-β-CD中HA的稳定性;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两者抑菌率。结果表明,水、氧气和光照均能促进HA降解,环糊精包合能显著提高HA的抑菌率与光热稳定性。26℃、12000 Lx光照处理10 h,HA乙醇溶液(HA-E)、HA-E-W与HA-HP-β-CD中HA保留率分别为92.1%、39.0%与83.6%;HA-E-W去除氧气后HA保留率达99.6%。黑暗条件下26与50℃处理10 h后,HA-E-W中HA保留率分别为94.9%与57.1%,而50℃处理10 h后,HA-HP-β-CD中HA保留率可达95.3%。26℃、12000 Lx处理6 d,浓度10 mg/L的HA-HP-β-CD对苹果腐烂病菌和山核桃干腐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3.1%和37.3%,均极显著高于HA-E-W对两种病原菌的抑菌率68.7%和25.4%。可见,环糊精包合是HA绿色农药制备的一种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红菌甲素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抑菌率 稳定性 保留率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产孢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忠 乐峰松 +1 位作者 殷红福 刘华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1937-1938,共2页
[目的]探讨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的最优产孢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枯草芽孢杆菌的优化培养基为:葡萄糖1.500%,淀粉1.000%,花生饼1.500%,MnSO4.H2O 0.005%,无水Mg... [目的]探讨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的最优产孢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枯草芽孢杆菌的优化培养基为:葡萄糖1.500%,淀粉1.000%,花生饼1.500%,MnSO4.H2O 0.005%,无水MgSO40.050%,KH2PO40.150%,K2HPO4.3H2O 0.300%,CaCO30.050%;最适培养条件为:最佳移种时间18~20 h,温度37℃,pH7.5,转速250 r/min,接种量10%。[结论]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产量及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培养基 发酵条件 优化
下载PDF
井冈羟胺抑菌活性初测
6
作者 李忠 乐峰松 殷红福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3年第1期23-24,57,共3页
以立枯丝核菌等植物病原菌为靶标,通过含毒介质法测定了井冈羟胺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井冈羟胺对水稻纹枯病和白术白绢病病原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效果,对其它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较弱。井冈羟胺对水稻纹枯病和白术白绢病病原菌EC50分别... 以立枯丝核菌等植物病原菌为靶标,通过含毒介质法测定了井冈羟胺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井冈羟胺对水稻纹枯病和白术白绢病病原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效果,对其它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较弱。井冈羟胺对水稻纹枯病和白术白绢病病原菌EC50分别为37.15、85.64μg/mL,研究结果表明,井冈羟胺具有开发为高效生物杀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羟胺 杀菌剂 水稻纹枯病 白术白绢病
下载PDF
不同来源竹黄中多糖量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林海萍 殷红福 +2 位作者 黄小波 毛胜凤 刘洪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49-1552,共4页
目的对不同来源竹黄中多糖的量进行分析比较,可为竹黄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寄主的16个竹黄样品中多糖量的变化。结果竹黄中多糖的量与单个竹黄含多糖的量均在5月上中旬达到最大;... 目的对不同来源竹黄中多糖的量进行分析比较,可为竹黄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寄主的16个竹黄样品中多糖量的变化。结果竹黄中多糖的量与单个竹黄含多糖的量均在5月上中旬达到最大;临近地点短穗竹上寄生的竹黄多糖的量以湿度较高采样点的较高;大多数不同采样点短穗竹上寄生的竹黄中多糖的量有极显著差异,单个子座中的竹黄多糖与竹红菌甲素的量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5月上中旬是竹黄采收的最佳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菌 多糖 竹红菌甲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