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茨海默病的细胞及基因疗法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
作者 孔迪 殷香宇 +1 位作者 申龙健 王建秀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8期3299-3301,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尽管过去对AD治疗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缺乏长期有效的治疗办法。目前,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仅起到缓解AD症状的作用,仍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或者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而细胞替代疗法和...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尽管过去对AD治疗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缺乏长期有效的治疗办法。目前,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仅起到缓解AD症状的作用,仍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或者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而细胞替代疗法和基因疗法治疗AD成为可能,并逐渐成为AD治疗的研究热点,同时也为AD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血栓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殷香宇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血栓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哈尔滨市第四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 目的:探究与分析血栓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哈尔滨市第四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同时给予二级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M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MMP-9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心慌,观察组出现1例咽干,均未经过任何特殊处理即自行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应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中可有效地调节血脂指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稳定并消退斑块,改善炎症反应,且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胶囊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 二级预防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与细胞死亡 被引量:16
3
作者 申龙健 殷香宇 +1 位作者 孔迪 王建秀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3期230-232,共3页
内质网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目前的研究发现诸多因素可引起内质网应激的级联反应,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钙超载、高同型半胱氨酸等破坏了内质网腔内的氧化环境均可以引起。内质网应激主要激活三条信号通路,激活通路的结果引起蛋白质... 内质网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目前的研究发现诸多因素可引起内质网应激的级联反应,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钙超载、高同型半胱氨酸等破坏了内质网腔内的氧化环境均可以引起。内质网应激主要激活三条信号通路,激活通路的结果引起蛋白质合成的暂停、整合应激反应的出现,从而通过Caspase-12、CHOP、JNK等信号通路介导细胞死亡,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凋亡 未折叠蛋白反应
下载PDF
血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姚祥巍 殷香宇 邱晓恬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5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炎症因子、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 目的:探讨血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炎症因子、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使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hs-CRP、IL-6、HCT、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s-CRP、IL-6、H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IL-6、H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缺失量表(MES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MES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峰值流速(Vmax)、平均流速(Vmean)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RI、P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Vmax、Vmea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血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应用于IS患者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神经损伤,有利于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胶囊 丁苯酞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与空肠弯曲菌感染 被引量:5
5
作者 殷香宇 杨珊珊 +1 位作者 申龙健 王建秀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9期1788-1790,共3页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周围神经组织小血管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神经纤维脱髓鞘,严重病例可继发轴索损害。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易感人群感染病原菌后,机体针对病原菌抗原成分产生相...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周围神经组织小血管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神经纤维脱髓鞘,严重病例可继发轴索损害。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易感人群感染病原菌后,机体针对病原菌抗原成分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与人体神经节苷脂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同时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下,影响神经传导功能,最终产生不同程度的髓鞘脱失,严重者可导致轴索变性。空肠弯曲菌是其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本文就吉兰—巴雷综合征与空肠弯曲菌感染的关系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空肠弯曲菌 感染 自身免疫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