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考验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比尔.鲍威尔
-
机构
<时代>周刊
-
出处
《中国城市经济》
2008年第9期17-17,共1页
-
文摘
中国近乎奇迹般的经济发展一直建立在像陈伟伦这样的人的聪明才智和他所雇用的800名工人的辛勤汗水之上。他经营的木制品生产厂每年出口价值1000万美元的玩具和儿童家具。他和其他成千上万的小型制造商一起,支撑起了中国强大的出口制造业。
-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出口价值
经济发展
儿童家具
生产厂
木制品
制造商
雇用
-
分类号
F426.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746.18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低价买入澳大利亚
- 2
-
-
作者
比尔.鲍威尔
何乐
-
出处
《中国市场》
2009年第16期72-72,共1页
-
文摘
中国人在几年前就开始了他们的“走出去”(Go Out)策略。各行各业的国有企业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收购外国企业的股份。他们资金充裕,而且十分乐观。
-
关键词
澳大利亚
低价
“走出去”
外国企业
企业计划
中国人
股份
收购
-
分类号
F752.7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F426.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买美国货?——经济国家主义还魂
- 3
-
-
作者
比尔.鲍威尔
何乐
-
出处
《中国市场》
2009年第11期68-69,共2页
-
文摘
该主义致力于将就业机会与资本限制在本国之内,一旦得逞,将会把经济上的危机扩散到政治层面,整个世界都会陷入萧条。
-
关键词
国家主义
经济
国货
就业机会
政治层面
危机扩散
资本
萧条
-
分类号
F114.41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中国想从俄罗斯那里得到什么?
- 4
-
-
作者
比尔.鲍威尔
何乐
-
出处
《中国市场》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68-68,共1页
-
文摘
俄罗斯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刚刚完成他的第一次国事访问。他有目的地选择:北京。这并不奇怪。在访问期间,媒体标题是不难预测的:梅德韦杰夫和中国主席胡锦涛指责美国在欧洲和东亚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美国说这些系统是为了帮助它的盟友免受伊朗和朝鲜的可能袭击。莫斯科和北京并不这么认为,但事实上,箭已离弦。两国将不得不决定如何应对。
-
关键词
俄罗斯
中国
导弹防御系统
目的地选择
国事访问
胡锦涛
莫斯科
杰夫
-
分类号
F125.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为什么会是比亚迪?
- 5
-
-
作者
比尔.鲍威尔
何乐
-
出处
《中国市场》
2009年第33期43-43,共1页
-
文摘
一名来自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的高级主管说,他相信在2012年或2013年之前,电动力汽车将稳稳地扎根于中国大陆。
-
关键词
比亚迪
汽车市场
汽车展
全世界
汽车业
高管
-
分类号
F426.47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724.7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找寻新的中国奇迹
- 6
-
-
作者
比尔.鲍威尔
-
出处
《中国市场》
2009年第7期69-69,共1页
-
文摘
在这个时代节点,全球经济兴衰可能正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再创奇迹。王女士生长在中国东南部的贫苦家庭。她7岁的时候,正是30年前中国开始实行改革时。当年12月,中国领导人觉得该是实行对外开放的时候了。
-
关键词
中国奇迹
中国领导人
全球经济
对外开放
女士
-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克格勃手中的俄罗斯经济
- 7
-
-
作者
比尔.鲍威尔
何乐
-
出处
《中国市场》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6期75-75,共1页
-
文摘
尽管普京自豪地承认了他的克格勃生涯,其他人却没有,而他们的个人简历上满是前克格勃官员将其作为情报机构普通封面的各项委派任命。
-
关键词
克格勃
俄罗斯经济
情报机构
个人简历
委派
-
分类号
F151.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E87
[军事—军事情报学]
-
-
题名取代美元蓝图
- 8
-
-
作者
迈克尔.舒曼
比尔.鲍威尔
-
出处
《中国市场》
2009年第37期62-62,共1页
-
文摘
汇丰银行的经济学家屈洪斌相信,到2012年人民币将成为世界三种最主要货币之一,到时中国每年的贸易结算中有价值2万亿美元的交易将采用人民币结算。
-
关键词
美元
人民币结算
经济学家
汇丰银行
贸易结算
货币
交易
-
分类号
F832.6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