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细胞样Sweet综合征1例
1
作者 张福霖 曲岩磊 +3 位作者 黄博 王艾琳 曲才杰 毕健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51-352,共2页
病历摘要 患者女,33岁。因四肢及躯干红色丘疹、斑块伴瘙痒半个月,于2017年10月7日来青岛市立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半个月前左下肢出现红色丘疹、斑块,瘙痒明显,曾于外院诊断为多形红斑,给予抗组胺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症状无改善。10d... 病历摘要 患者女,33岁。因四肢及躯干红色丘疹、斑块伴瘙痒半个月,于2017年10月7日来青岛市立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半个月前左下肢出现红色丘疹、斑块,瘙痒明显,曾于外院诊断为多形红斑,给予抗组胺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症状无改善。10d前患者病情加重,皮损波及四肢和躯干,部分皮损伴疼痛。患者近5d反复发热,体温最高39.3℃。追问病史,患者发疹前1周曾有咽痛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样Sweet综合征
下载PDF
石膏样毛癣菌致皮肤深在感染2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毕健平 王大方 岳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癣菌 石膏样毛癣菌 皮肤感染
下载PDF
40例汗疱疹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3
作者 毕健平 王大方 曲才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52-352,共1页
关键词 汗疱疹 斑贴试验 病因 金属过敏
下载PDF
三叉神经区域带状疱疹43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毕健平 滕蔚 曲才杰 《青岛医药卫生》 1999年第3期187-188,共2页
我科自1987年3月~1996年11月共收住院治疗发生于三叉神经区域的带状疱疹43例,占同期收住院带状疱疹病人的45.7%,因其病情相对较重且常伴发其它并发症,故分析总结如下。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三叉神经 临床分析 并发症 RAMSAY-HUNT综合征 受累者 市立医院 后遗神经痛 干扰素疗效 虹膜睫状体炎
下载PDF
石膏样毛癣菌致须部深在感染1例
5
作者 毕健平 赵旭传 徐跃林 《青岛医药卫生》 1994年第3期53-54,共2页
皮肤癣菌引起的皮肤深部感染长期被忽略,近年来已日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兹报告1例由石膏样毛癣菌所致须部深在感染如下。 患者男、40岁,高密县人。左下颌及颈部起红斑、丘疹、肿块2月。2月前以剃刀刮须,4天后,自觉左下颌部皮肤痒感,局部... 皮肤癣菌引起的皮肤深部感染长期被忽略,近年来已日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兹报告1例由石膏样毛癣菌所致须部深在感染如下。 患者男、40岁,高密县人。左下颌及颈部起红斑、丘疹、肿块2月。2月前以剃刀刮须,4天后,自觉左下颌部皮肤痒感,局部肤色淡白,有脱屑。外搽肤轻松及皮炎平霜1周,无改善,并逐渐出现粟粒大小的红丘疹及环形红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癣菌 皮肤癣菌 环形红斑 下颌部 深部感染 皮炎平霜 高密县 真菌培养 面部肉芽肿 痒感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18,干扰素γ和IL-10水平检测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春霞 尉莉 +2 位作者 毕健平 张建明 李永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4-285,共2页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42例CA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未复发时血清IL-18...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42例CA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未复发时血清IL-18,IFN-γ和IL-10的水平,并与35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 CA患者治疗前血清IFN-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L-10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3个月末血清IL-18,IFN-γ和IL-10的水平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8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1)。结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造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IL-18,IFN-γ和IL-10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8
下载PDF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产生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永喜 毕健平 曲才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产生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各检测30例来源于正常对照组、银屑病组及卡介菌多糖核酸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的量。结果...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产生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各检测30例来源于正常对照组、银屑病组及卡介菌多糖核酸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的量。结果卡介菌多糖核酸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银屑病组而高于正常对照(P<0.05),IL-4水平在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通过降低IFN-γ的水平而对银屑病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菌多糖核酸 银屑病 寻常型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下载PDF
光线性角化病76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曲才杰 毕健平 +2 位作者 李永喜 李春霞 史同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探讨光线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减少其误诊率和漏诊率。方法对76例经过活检确诊为光线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患者中,平均年龄(75.22±11.37)岁;平均病程(3.53±6.25)年;男∶女发病比例... 目的探讨光线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减少其误诊率和漏诊率。方法对76例经过活检确诊为光线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患者中,平均年龄(75.22±11.37)岁;平均病程(3.53±6.25)年;男∶女发病比例为1∶1.24;皮损发生于面部的患者最多(73例,96.05%);临床表现:淡红色斑片10例(13.16%),淡褐色斑片3例(3.95%),角化性丘疹26例(34.21%),角化性斑块32例(42.11%),溃疡2例(2.63%),皮角3例(3.95%);组织病理分型:肥厚型25例(32.89%),萎缩型17例(22.37%),棘层松解型8例(10.53%),色素型4例(5.26%),苔藓样型和鲍恩样型各11例(14.47%)。其中4例(5.26%)发展为侵袭性鳞癌。76例的真皮浅层均可见明显日光弹性纤维变性,并可见不同程度的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结论光线性角化病好发于老年人的曝光部位,以面部多见,临床表现多样,病理亚型以肥厚型和萎缩型多见,可发展为侵袭性鳞癌,需要临床医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病 光线性
下载PDF
白芍总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评价及对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星宇 王小艳 +2 位作者 张洪英 毕健平 谢少梅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583-585,共3页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TGP)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32例患者给予口服白芍总苷胶囊0.6 g,日3次,治疗8周。ELISA检测患者TGP治疗前后外周血IL-17、IL-22、IL-23和IL-35的浓度。计...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TGP)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32例患者给予口服白芍总苷胶囊0.6 g,日3次,治疗8周。ELISA检测患者TGP治疗前后外周血IL-17、IL-22、IL-23和IL-35的浓度。计算治疗前后患者PASI,分析其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PASI评分为10.82±7.75,治疗8周后为2.46±2.24(P<0.05)。治疗8周后患者IL-17、IL-22和IL-23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IL-35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17、IL-22、IL-23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TGP对寻常型银屑病治疗有效,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芍总苷 IL-17 IL-22 IL-23 IL-35
下载PDF
Livin和Smac在日光性角化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曲才杰 史同新 +3 位作者 毕健平 李永喜 魏红军 李春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7,29,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活素)和促凋亡因子Smac(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激活剂)在日光性角化病(AK)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AK组织中Livin和Smac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Livin在AK组织...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活素)和促凋亡因子Smac(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激活剂)在日光性角化病(AK)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AK组织中Livin和Smac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Livin在AK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26%,在正常对照组为3.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ivin在不同病理亚型AK(肥厚型、萎缩型、苔藓样型和鲍恩样型)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00%,52.94%,45.45%和72.73%,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ac在AK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58%,在正常对照组为10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mac在不同病理亚型AK(肥厚型、萎缩型、苔藓样型和鲍恩样型)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00%,64.71%,63.64%和45.45%,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vin和Smac在AK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68,P<0.01)。结论肥厚型、萎缩型、苔藓样型和鲍恩样型AK中Livin和Smac的表达与病理亚型无关,Livin的过表达和Smac的低表达可能在AK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性角化病 活素 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激活剂
下载PDF
438例表皮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郜玉玲 曲才杰 +2 位作者 毕健平 李民 李春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年第10期634-636,共3页
目的:分析表皮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组织病理确诊为表皮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438例患者病历资料,重新阅片确认肿瘤诊断和病理分型,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基底细胞癌、Bowen病和鳞状细胞癌多... 目的:分析表皮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组织病理确诊为表皮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438例患者病历资料,重新阅片确认肿瘤诊断和病理分型,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基底细胞癌、Bowen病和鳞状细胞癌多见,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5.4%、16.2%和12.3%。癌前病变日光性角化病所占比率较高,占31.5%。438例患者中,发病年龄〉60岁者占54.7%,35—59岁者占35.2%,青少年患者比例为10.1%。Paget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接近87.9%。结论:在表皮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中,头面部皮肤肿瘤及癌前病变病例明显多于其他部位,紫外线照射是发病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多发,但中青年患者在上皮来源的表皮恶性肿瘤病例中占有显著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癌前病变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咬伤后硬下疳1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永喜 曲才杰 +1 位作者 毕健平 林桂铭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10期822-822,共1页
关键词 咬伤 硬下疳 临床资料 门诊就诊 女服务员 洗浴中心 特殊处理 患者 创面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辅助药物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洪英 毕健平 逄明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7期574-575,共2页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辅助药物治疗 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神经痛 局部照射治疗 阿昔洛韦
下载PDF
青岛市9~10岁儿童特应性皮炎状况调查 被引量:2
14
作者 尉莉 郜玉玲 毕健平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726-727,共2页
目的调查青岛市9-10岁儿童特应性皮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4年5—10月,对青岛市市内四区小学三年级9-10岁学生特应性皮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2 800份,回收2 579份,回收率为92.1%,有效问卷2 224份。青岛市9-10岁儿... 目的调查青岛市9-10岁儿童特应性皮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4年5—10月,对青岛市市内四区小学三年级9-10岁学生特应性皮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2 800份,回收2 579份,回收率为92.1%,有效问卷2 224份。青岛市9-10岁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为4.41%(98/2 224),其中男为4.46%(48/1 076),女为4.36%(50/1 148),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因疾病影响学习的病儿占11.22%(11/98),导致睡眠障碍的病儿占13.26%(13/98);33.67%病儿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肠炎等。结论青岛市市内四区内9-10岁儿童特应性皮炎发病率较高,其中部分病儿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对该病应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流行病学研究 数据收集 儿童 青岛
下载PDF
苯丙胺类兴奋剂对梅毒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15
作者 李永喜 毕健平 +2 位作者 张建明 曲才杰 李春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观察苯丙胺类兴奋剂对梅毒患者治疗后2年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55例吸食苯丙胺类毒品的梅毒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对其定期随访,于治疗后2年时取患者外周血检测RPR滴度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和IL-4的水平... 目的观察苯丙胺类兴奋剂对梅毒患者治疗后2年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55例吸食苯丙胺类毒品的梅毒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对其定期随访,于治疗后2年时取患者外周血检测RPR滴度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和IL-4的水平,并与55例梅毒患者和30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后2年内RPR阴转率为69.1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PR未转阴的梅毒患者,无论是否吸毒,IFN-r水平均低于已转阴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免疫球蛋白和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R已转阴的梅毒患者,无论是否吸毒,免疫球蛋白、IFN-γ和IL-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苯丙胺类兴奋剂降低了梅毒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甲基苯丙胺 N-甲基-3 4-亚甲二氧苯丙胺 免疫球蛋白类 预后
下载PDF
泛昔洛韦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16
作者 滕蔚 毕健平 曲才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泛昔洛韦 治疗 扁平疣
下载PDF
综合治疗反常性痤疮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吕亚 朱志军 +1 位作者 曲才杰 毕健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1-185,共5页
报告综合治疗HurleyⅢ级反常性痤疮1例。患者男,20岁。因头面部、躯干及会阴部出现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2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头部、面部、胸部及背部可见散在分布的绿豆大褐色色素沉着;腰骶部、双臀部、腹股沟及右侧阴囊可见散在分... 报告综合治疗HurleyⅢ级反常性痤疮1例。患者男,20岁。因头面部、躯干及会阴部出现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2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头部、面部、胸部及背部可见散在分布的绿豆大褐色色素沉着;腰骶部、双臀部、腹股沟及右侧阴囊可见散在分布花生米大的红色结节、囊肿、脓肿及溃疡,部分融合成片,伴有窦道形成,溃疡面可见脓、血性分泌物。诊断:HurleyⅢ级反常性痤疮。患者经过长时间内科治疗及外科换药,病情控制不佳,并出现低蛋白血症及中度贫血,后经外科行皮肤和皮下坏死组织切除清创术联合局部皮瓣移植术及窦道切除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性痤疮 清创 植皮
下载PDF
Kimura病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艳菊 楚蔚琳 +2 位作者 曲才杰 李春霞 毕健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第7期393-393,420,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7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上臂内侧和腹股沟出现肿块,伴瘙痒,肿块逐渐增大,同时双上肢、耳后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并渐加重。曾多次诊断为"湿疹",予口服抗组胺药及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红斑颜色逐渐变暗,丘疹逐渐变平... 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7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上臂内侧和腹股沟出现肿块,伴瘙痒,肿块逐渐增大,同时双上肢、耳后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并渐加重。曾多次诊断为"湿疹",予口服抗组胺药及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红斑颜色逐渐变暗,丘疹逐渐变平,但肿块变化不明显。4年前,发现双侧腮腺区、右眼睑出现类似肿块,未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MURA病 激素治疗 临床资料 上臂内侧 抗组胺药 肿块 腹股沟 双上肢
下载PDF
硬化性脂膜炎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熊娟娟 毕健平 +4 位作者 曲才杰 孙德祥 张吕亚 邓琪 王艳菊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00-201,206,共3页
患者女,74岁,左小腿反复水肿性红斑伴疼痛10个月,边界清,伴色素沉着,有触痛,皮温稍高。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毛细血管增生,含铁血黄素沉积,皮下脂肪小叶内可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泡沫细胞等混合性炎症浸润,局部可见膜性脂肪坏死,胶原... 患者女,74岁,左小腿反复水肿性红斑伴疼痛10个月,边界清,伴色素沉着,有触痛,皮温稍高。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毛细血管增生,含铁血黄素沉积,皮下脂肪小叶内可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泡沫细胞等混合性炎症浸润,局部可见膜性脂肪坏死,胶原纤维增生。诊断为硬化性脂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膜炎 硬化性
下载PDF
10例肿胀性红斑狼疮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颜晓波 曲才杰 毕健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第3期159-161,共3页
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确诊的10例肿胀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均为多发性皮损,累及面、颈、胸背部和上肢,表现为红色荨麻疹样丘疹或斑块,表面光滑,其中6例有光敏感。组织病理: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 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确诊的10例肿胀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均为多发性皮损,累及面、颈、胸背部和上肢,表现为红色荨麻疹样丘疹或斑块,表面光滑,其中6例有光敏感。组织病理: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胶原束间可见黏蛋白沉积,7例有轻度表皮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胀性 红斑狼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