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
1
作者 吴青松 王飞 +4 位作者 段来宝 毕宏政 谭新欢 李琳琳 孙滨 《中医正骨》 2024年第3期46-50,58,共6页
目的:观察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22年8月,采用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3例。... 目的:观察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22年8月,采用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2~61岁,中位数40岁。均为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按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标准,Ⅳ型4例、Ⅴ型9例、Ⅵ型10例。按照罗从风三柱分型方法,双柱骨折7例、三柱骨折16例。均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4例,后交叉韧带损伤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6 d,中位数7 d。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术后6个月,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1个月,中位数17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1周,中位数17周。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后即刻12.6°±1.8°、术后6个月11.8°±1.2°;胫骨平台内翻角,术后即刻3.6°±1.2°、术后6个月3.3°±1.1°。术后6个月,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5.8±2.2)分,优13例、良8例、差2例。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88.1±6.6)分,优10例、良12例、可1例;膝关节屈曲133.6°±7.2°,膝关节伸直均可达0°。均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骨折复位和愈合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膝损伤 骨折固定术 骨伤复原汤
下载PDF
钳持端提回旋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6
2
作者 毕宏政 杨茂清 +1 位作者 谭远超 付松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7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钳持端提回旋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随机将201例锁骨骨折分为治疗组101例,应用钳持端提回旋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 目的:探讨钳持端提回旋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随机将201例锁骨骨折分为治疗组101例,应用钳持端提回旋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所有病例进行4~21个月(平均10.6个月)随访观察,并采用SPSS软件对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肩关节功能优良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8~49d,平均(34.5±2.7)d,肩关节功能优良率100%;对照组4例骨折未愈合,96例骨折愈合时间36~92d,平均(55.3±4.8)d,肩关节功能优良率83%。分别采用t检验及$2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钳持端提回旋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适用于各种类型锁骨干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固定准确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短、肩关节功能恢复好、无手术切口瘢痕影响美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科手法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桡偏复位外侧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1
3
作者 毕宏政 黄明利 杨茂清 《中医正骨》 2006年第9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肱骨骨折/治疗 骨折固定术 桡偏复位外侧穿针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经皮缝合治疗髌骨骨折 被引量:3
4
作者 毕宏政 王晓光 杨茂清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探讨髌股固定缝合法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克氏针经皮行髌骨上极与股骨髁部固定,再经皮穿针及经皮缝合固定骨折断端的方法治疗髌骨骨折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8~73岁,平均32.4岁。采用B@stman临床评分标准对其疗效... 目的:探讨髌股固定缝合法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克氏针经皮行髌骨上极与股骨髁部固定,再经皮穿针及经皮缝合固定骨折断端的方法治疗髌骨骨折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8~73岁,平均32.4岁。采用B@stman临床评分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3例获得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骨折均达解剖或近解剖复位并骨性愈合,按BBstman疗效标准:优秀20例,良好3例。结论:采用髌股固定缝合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对位准确、关节功能恢复好、无手术瘢痕影响美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缝合技术
下载PDF
矫枉过正治疗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8
5
作者 毕宏政 杨茂清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9期516-518,共3页
目的:评定桡偏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213例(男183例,女30例;年龄1~15岁,平均6.4岁),伸直型211例,屈曲型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达桡偏约10°,配合经皮穿针... 目的:评定桡偏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213例(男183例,女30例;年龄1~15岁,平均6.4岁),伸直型211例,屈曲型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达桡偏约10°,配合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3周去除内外固定,4~6周肘关节功能恢复,随访2~5年,参照Flynn标准,自拟评价标准,本组优132例,良77例,可4例,优良率达98.1%.结论:矫枉过正配合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与固定操作简便,患肢功能恢复好,可有效预防肘内翻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儿童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轴位穿针经皮缝合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 被引量:12
6
作者 毕宏政 杨茂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3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胸锁关节脱位 轴位穿针 经皮缝合
下载PDF
反馈法与经验法促进胫腓骨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毕宏政 杨茂清 +4 位作者 张峻玮 侯金永 孙磊 于满秋 李嘉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比较微动测控系统与患者自主控制相结合的反馈控制法及经验法控制胫腓骨干骨折断端微动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对外固定支架固定的胫腓骨干骨折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微动测控系统与患者自主控制相结合的... 目的比较微动测控系统与患者自主控制相结合的反馈控制法及经验法控制胫腓骨干骨折断端微动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对外固定支架固定的胫腓骨干骨折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微动测控系统与患者自主控制相结合的反馈方法控制患者负重行走,对照组采用医生指导患者踩踏体重计获得适宜踩踏力值的感觉后自主控制负重力度行走。对两组12周内达临床愈合的病例数及因治疗失败再次手术治疗的病例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12周内达临床愈合病例8例,占80%,无再次手术病例;对照组12周内达临床愈合病例4例,占40%,再次手术治疗病例2例,占20%。两组患者12周内达临床愈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手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促进胫腓骨干骨折早期愈合方面,微动测控系统与患者自主控制相结合的反馈法优于经验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式控制 骨折愈合 微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Colles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体位的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毕宏政 杨茂清 《实用骨科杂志》 2004年第5期460-461,共2页
关键词 外固定方法 体位 Colles骨折 闭合复位 腕关节 生物力学特点 临床 治疗 克雷氏骨折 小夹板外固定
下载PDF
轴位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内侧端骨折 被引量:1
9
作者 毕宏政 杨茂清 +1 位作者 张峻玮 于满秋 《中医正骨》 2013年第10期52-53,56,共3页
目的:观察轴位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内侧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5月至2011年4月,采用轴位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内侧端骨折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37~61岁,中位数47岁。4例合并同侧肋骨骨折,3例合并同侧肩胛骨... 目的:观察轴位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内侧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5月至2011年4月,采用轴位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内侧端骨折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37~61岁,中位数47岁。4例合并同侧肋骨骨折,3例合并同侧肩胛骨体部骨折。按照锁骨骨折的Robinson分型,ⅠA1型6例、ⅠB1型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7 d,中位数3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7个月,中位数21个月。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均获得骨性愈合。均无克氏针松动或断裂、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按Rockwood标准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优20例、良1例、可1例。结论:轴位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内侧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准确、骨折愈合好、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助于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小针刀治疗肱桡关节创伤性滑囊炎20例报告 被引量:5
10
作者 毕宏政 隋进德 《中医正骨》 2000年第5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小针刀 治疗 肱桡关节 创伤性骨囊炎
下载PDF
手法复位自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早期负重训练治疗股骨干再次骨折 被引量:1
11
作者 毕宏政 杨茂清 隋文 《中医正骨》 2007年第5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骨折/治疗骨折固定术 自锁髓内钉 负重训练临床研究
下载PDF
骨折端微动数字化测控系统的研制与测试 被引量:2
12
作者 毕宏政 杨茂清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9期176-177,共2页
目的测试骨折端数字化测控系统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方法将胫骨骨折模型采用外固定支架弹性固定,在加载过程中用数显千分表直接测量骨折端的微动大小,与系统监测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采用5种大小不同的加载值分别进行10次测试,获得数显千... 目的测试骨折端数字化测控系统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方法将胫骨骨折模型采用外固定支架弹性固定,在加载过程中用数显千分表直接测量骨折端的微动大小,与系统监测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采用5种大小不同的加载值分别进行10次测试,获得数显千分表数值100个,相对应的系统测量数值100个。经统计学分析,相对应的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骨折端数字化测控系统在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骨折受到纵向力加载过程中对骨折端微动范围的测量是准确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治疗 微动 测量与控制 数字化系统
下载PDF
体外张力带治疗胫骨髁间前棘撕脱骨折的研究
13
作者 毕宏政 杨茂清 于兰先 《中医正骨》 2005年第10期10-11,13,共3页
为了总结与分析体外张力带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前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将4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体外张力带及切开复位钢丝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平均随访13.5个月(11~25个月),按Lysholm的方法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体外... 为了总结与分析体外张力带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前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将4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体外张力带及切开复位钢丝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平均随访13.5个月(11~25个月),按Lysholm的方法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体外张力带组优17例,占81.0%,良14.3%,切开复位钢丝内固定组优7例,占26.0%,良4例,占14.8%,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0.01),表明体外张力带经皮内固定是治疗胫骨髁间前棘撕脱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胫骨骨折/治疗 骨折内固定术 体外张力带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肩锁关节Ⅲ°脱位比较
14
作者 毕宏政 杨茂清 孙磊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经皮穿针 经皮缝合 内固定
下载PDF
手法整复经皮导入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 被引量:7
15
作者 谭远超 杨茂清 +5 位作者 刘峻 毕宏政 孙献武 戴振国 黄明利 李健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7期388-390,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新鲜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闭合整复和半开放手术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43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应用反“?”手法整复骨折,经皮导入空心螺纹钉内固定后按单纯肩关节前脱位整复治疗。术后2年进行...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新鲜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闭合整复和半开放手术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43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应用反“?”手法整复骨折,经皮导入空心螺纹钉内固定后按单纯肩关节前脱位整复治疗。术后2年进行肩关节Neer评分。结果:术后针眼无感染,均Ⅰ期愈合。螺纹钉无折断。骨折均在术后2个月内愈合。经24~52个月的随访,无肱骨头坏死发生。疗效优35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7.7%。结论:反“?”手法设计合理,复位率高。经皮导入内固定可靠,无须外固定,术后可早期活动肩关节,有效预防了关节粘连,较好地保护了肱骨头的血供,避免了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脱位 正骨手法 骨折固定术 空心加压螺纹钉 肱骨近端骨折 内固定治疗 骨折脱位 经皮导入 手法整复
下载PDF
经皮穿针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 被引量:19
16
作者 于满秋 毕宏政 侯仁平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8期575-576,共2页
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病,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6。多系跌倒后手部撑地所致,成年人桡骨远端骨折多为粉碎性,常伴有明显嵌插短缩、侧移及向掌(或背侧)成角畸形,并且较多的病例为累及桡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采用传统手法复位结合... 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病,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6。多系跌倒后手部撑地所致,成年人桡骨远端骨折多为粉碎性,常伴有明显嵌插短缩、侧移及向掌(或背侧)成角畸形,并且较多的病例为累及桡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采用传统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常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后期腕部遗留的严重畸形常需行矫形手术治疗。自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我院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35例,取得良好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 粉碎性
下载PDF
经皮导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茂清 谭远超 +4 位作者 毕宏政 孙献武 戴振国 黄明利 李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通过力学分析研究经皮导入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分二部分进行:一是用尾部加压调角空心螺纹钉按手术操作进行拉脱试验,测定将螺纹钉从肱骨头内拉出所需最小力(Pmin);二是利用生物力学测试... 目的通过力学分析研究经皮导入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分二部分进行:一是用尾部加压调角空心螺纹钉按手术操作进行拉脱试验,测定将螺纹钉从肱骨头内拉出所需最小力(Pmin);二是利用生物力学测试机测定志愿者单纯肩关节前脱位麻醉下牵引复位所需的最大力(Pmax)。实验按年龄分为A、B两组,A组25~45岁,B组>45岁。对两组测试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当尾部加压调角空心螺纹钉拧入肱骨头20mm时,螺钉自肱骨头内拉出所需最小拉力PminA=284N,PminB=198N,牵引复位单纯肩关节前脱位所需最大拉力PmaxA=206N,PmaxB=195N,通过比较极值,得出Pmin>Pmax,即牵引复位单纯肩关节前脱位所需最大拉力小于螺钉自肱骨头内拉出的最小拉力。结论尾部加压调角空心螺纹钉对肱骨头的固定作用可满足经皮导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过程中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肩关节前脱位 生物力学 治疗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髓内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卫国 李健 +2 位作者 黄明利 孙磊 毕宏政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6期514-515,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股骨干 骨折 闭合 髓内穿针
下载PDF
经皮导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茂清 谭远超 +4 位作者 毕宏政 孙献武 戴振国 黄明利 李健 《中医正骨》 2005年第6期7-9,i001,共4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尾部加压调角空心螺纹钉经皮导入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62例,从疼痛、功能、活动度、解剖位置四个方面评分,优良率达96.8%。表明经皮导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复位成功率高,骨折复位与... 采用自行设计的尾部加压调角空心螺纹钉经皮导入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62例,从疼痛、功能、活动度、解剖位置四个方面评分,优良率达96.8%。表明经皮导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复位成功率高,骨折复位与固定可靠,术后不需复杂外固定,可早期活动肩关节,有效防止关节粘连,达到了骨折愈合、关节稳定与功能恢复并进的目的。是目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的创新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治疗 外科手术 手法复位 骨折固定术 经皮导入内固定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骨折端微动数字化测控系统在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后早期负重锻炼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于满秋 侯仁平 毕宏政 《中医正骨》 2016年第8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骨折端微动数字化测控系统在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早期负重锻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266例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男196例,女70例;年龄22-65岁,中位数47岁;病程1 h 至13 d,... 目的:探讨骨折端微动数字化测控系统在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早期负重锻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266例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男196例,女70例;年龄22-65岁,中位数47岁;病程1 h 至13 d,中位数3 d;开放性骨折110例,闭合性骨折156例。所有患者的胫骨骨折均为不稳定性骨折,均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术后7 d 内患肢制动,仅进行踝关节活动,术后第8天开始应用骨折端微动数字化测控系统进行负重锻炼,设定骨折端微动范围为0.1-2 mm。术后6周开始对患肢进行 X 线检查,2周1次,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除49例因设备故障或未按时复诊等原因未获得完整数据外,其余217例患者均获得完整数据。212例患者的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其中6周23例、8周81例、10周85例、12周10例、14周5例、16周4例、18周2例、22周2例,5例骨折不愈合或愈合不良,经再次手术内固定后愈合。结论: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应用骨折端微动数字化测控系统进行早期负重锻炼,可精确控制骨折端微动范围,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胫骨骨折 腓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负重锻炼 微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