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腹腔镜腹膜前间隙修补术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青年腹股沟疝的短期康复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蔡轩 毕敬涛 +2 位作者 刘亚奇 郑志学 柏楠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4期2908-2912,共5页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腹膜前间隙修补术(TAPP)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青年腹股沟疝的短期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37例青年(年龄18~44岁)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腹膜前间隙修补术(TAPP)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青年腹股沟疝的短期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37例青年(年龄18~44岁)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TAPP组(57例)和Lichtenstein组(80例)。TAPP组采用经腹腔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Lichtenstein组采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术后患者活动状态下的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APP组手术时间长于Lichtenstein组[(104.2±29.3)min比(84.8±29.0)min](P<0.01),恢复正常生活时间短于Lichtenstein组[2(1,3)d比4(3,7)d](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7天,TAPP组NRS评分均低于Lichtenstein组[2(2,2)分比3(2,4)分、1(0,1)分比2(1,2)分、0(0,0)分比1(0,1)分](P<0.01)。TAPP组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02%(4/57),Lichtenstein组为5.00%(4/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结果显示,TAPP组出现慢性疼痛10例(17.54%),Lichtenstein组为16例(2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均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TAPP较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恢复时间更短和NRS评分更低,这对处于工作年龄的青年患者而言,可以更迅速地返回工作岗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青年患者 腹腔镜 术后康复
下载PDF
经腹腔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中应用“三针法”缝合固定补片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蔡轩 刘亚奇 +2 位作者 郑志学 荀晓冬 毕敬涛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 通过与无创胶水固定方式的比对,观察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TAPP)中缝合固定补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招募120例单侧腹股沟疝和股疝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 目的 通过与无创胶水固定方式的比对,观察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TAPP)中缝合固定补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招募120例单侧腹股沟疝和股疝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经腹腔镜下TAPP治疗,观察组术中应用“三针法”缝合固定补片,对照组使用医用胶水固定补片。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至少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和术后治疗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缝合固定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4、7天的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慢性疼痛发生率及血清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且均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 腹腔镜下TAPP术中采用“三针法”缝合固定补片是一种安全可靠且便于实施的操作方法,与医用胶水固定相比不增加术后疼痛和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缝合固定 补片 腹腔镜
下载PDF
粪石性结肠穿孔临床特点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毕敬涛 郭晏同 +5 位作者 赵景明 伊新 王欣 胡琳 刘亚奇 侯晓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478-2482,共5页
目的:对粪石性结肠穿孔(SPC)的临床特点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电子文献数据库和网络引擎两种方法,检索关于SPC的病例报道,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后共纳入54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5篇,英文文献39篇,共包括91例病例,其中男44例,... 目的:对粪石性结肠穿孔(SPC)的临床特点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电子文献数据库和网络引擎两种方法,检索关于SPC的病例报道,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后共纳入54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5篇,英文文献39篇,共包括91例病例,其中男44例,女47例;年龄4~106岁,平均63.9岁,>60岁者占63.7%(58/91)。71例病例有排便情况的描述,其中有慢性便秘史者62例(87.3%)。80例病例有腹痛起始部位的描述,其中全腹部30例(37.5%),下腹部26例(32.5%)。63例病例有是否发热的描述,其中发热31例(49.2%)。62例病例术前行立位腹部平片检查,其中6例术前明确诊断,术前诊断率为9.7%;29例病例术前行腹部CT检查,其中16例术前明确诊断,术前诊断率为55.2%。结论 SPC虽然少见,但在急腹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应常规考虑,对于合并慢性便秘等的老年病例,出现不明原因腹痛时要警惕SPC的可能;腹部CT可作为首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穿孔 粪便嵌顿 便秘 急腹症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影像及骨代谢指标特点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毕敬涛 张自琴 +1 位作者 柏楠 史争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78-79,共2页
对37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37例患者中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36例(97.3%),血钙升高33例(89.2%),血磷降低26例(70.3%),28例尿羟脯氨酸与肌酐比高于正常值。X线检查有骨质疏松者35例(94.6%),纤维... 对37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37例患者中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36例(97.3%),血钙升高33例(89.2%),血磷降低26例(70.3%),28例尿羟脯氨酸与肌酐比高于正常值。X线检查有骨质疏松者35例(94.6%),纤维囊性骨炎21例,骨膜下骨吸收30例,病理性骨折14例;27例行骨密度测定,26例(96.3%)有腰椎和左髋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所有病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提示重视病史的采集,常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钙磷结果分析并结合骨病X线特点,可大大提高PHPT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肿瘤 骨吸收 骨密度
下载PDF
腹膜后血管瘤1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毕敬涛 张自琴 +1 位作者 柏楠 史争鸣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腹膜后血管瘤 慢性阑尾炎 囊性肿物 头孢呋辛钠 肿瘤标志物 腹膜后肿物 下腹隐痛 常规检查
下载PDF
腹部创伤150例急救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胡琳 赵景明 +2 位作者 李文东 毕敬涛 郭晏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3055-3057,共3页
目的总结腹部创伤急救的经验,提高急救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150例,总结分析其损伤情况、临床救治、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本组150例腹部创伤患者致伤原因主要有交通事故75例、坠落伤25例、锐... 目的总结腹部创伤急救的经验,提高急救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150例,总结分析其损伤情况、临床救治、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本组150例腹部创伤患者致伤原因主要有交通事故75例、坠落伤25例、锐器伤21例、挤压伤18例等。损伤部位以脾脏57例、小肠43例、肾脏28例、肝脏24例为主。同时合并胸部损伤58例、骨盆骨折38例、颅脑损伤19例、脊柱骨折19例、四肢骨折及全身软组织损伤73例。腹腔2个及以上脏器损伤53例。损伤严重度(ISS)评分:6~50分,平均21分,其中ISS评分16~24分(重伤)26例,ISS评分≥25分(危重伤)26例。快速行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监测,完善相关检查后,行非手术治疗53例,手术治疗97例。术后并发症:感染中毒性休克5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3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腹腔感染3例;切口感染6例、切口脂肪液化4例、切口裂开2例;胸腔积液3例、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2例;肠瘘1例。7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7%。3例自动出院。结论腹部创伤患者病情复杂、危重,救治应争分夺秒,选择敏感检查方法,早期制定治疗方案,随病情变化修订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创伤和损伤 急救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效果观察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欣 吴全 +1 位作者 刘亚奇 毕敬涛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62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开腹组各31例。开腹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62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开腹组各31例。开腹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联合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 d血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肾上腺素(E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IL-6、CRP、CO和EP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联合组IL-6、CRP、CO和EP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ALT、AST、TBIL及WBC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但两组间ALT、AST、TBIL及WB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术后出血、残石及胆漏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可缓解患者炎性应激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 腹腔镜 胆道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右下入路和中间入路在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鹏 毕敬涛 胡昌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比较右下入路和中间入路在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右下入路者45例,纳入... 目的比较右下入路和中间入路在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右下入路者45例,纳入观察组;采用中间入路者5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安全性和围术期手术指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出现肠系膜上静脉(SMV)损伤出血5例,SMV损伤出血的发生率为9. 09%,以上5例均予中转开腹手术;而观察组患者均未发生SMV损伤出血。两组SMV损伤出血和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中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78±17) min vs (199±14) min]、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01±16) m L vs (118±20) 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肠损伤、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右下入路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数、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临床上常用的中间入路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无明显差异;但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下入路 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 围术期 操作性损伤
下载PDF
骶尾部窦道7例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欣 毕敬涛 +1 位作者 郭晏同 赵景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目的分析骶尾部窦道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 7例骶尾部窦道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22~59岁。采用手术治疗,术式依病灶而定。比较其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及其预后。结果 7例患者均行单纯一期切除缝合,术中亚甲蓝染色保证... 目的分析骶尾部窦道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 7例骶尾部窦道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22~59岁。采用手术治疗,术式依病灶而定。比较其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及其预后。结果 7例患者均行单纯一期切除缝合,术中亚甲蓝染色保证完整切除。2例术后病理学诊断为表皮样囊肿,均为中年女性;5例为藏毛窦,年龄22~28岁(男性3例,女性2例),其中1例术后复发。结论骶尾部窦道病因不同,可依据年龄、分泌物性状、有无局部外伤及手术史等给予诊断,表皮样囊肿或畸胎瘤等保守治疗无效,需及时手术,对于多窦口或手术失败的藏毛窦,建议行off-midline手术,目前认为"裂上提"效果较佳,单窦口藏毛窦及其他病因可根据情况采取单纯一期切除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窦道 藏毛窦 表皮样囊肿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胶质瘤的疗效与机制研究
10
作者 黄培成 程小耕 +2 位作者 杨强 毕敬涛 曹姗姗 《西部医学》 2018年第10期1479-1483,共5页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胶质瘤的疗效与相关机制。方法以胶质瘤原代细胞为模型,分别用生理盐水、贝伐单抗和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处理胶质瘤细胞,并分为生理盐水组、贝伐单抗组和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组。采用MTS法及克隆形...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胶质瘤的疗效与相关机制。方法以胶质瘤原代细胞为模型,分别用生理盐水、贝伐单抗和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处理胶质瘤细胞,并分为生理盐水组、贝伐单抗组和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组。采用MTS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处理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利用划痕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并在裸鼠皮下注射胶质瘤原代细胞,15天后分别用生理盐水、贝伐单抗和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进行治疗处理,观察移植瘤大小、重量差异,并进一步通过免疫组化法验证各组移植瘤中CD34及Ki67的差异。结果贝伐单抗组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组抑制效果更显著且与贝伐单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伐单抗组处理后移植瘤的大小、重量和体积均抑制明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组抑制更为明显,与贝伐单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贝伐单抗组的CD34及Ki67表达较生理盐水组下降(P<0.01),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组下降更明显,与贝伐单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胶质瘤,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药物产生叠加效应显著增强抗肿瘤作用,可减少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抑制胶质瘤的生长、重量和体积,为临床治疗胶质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贝伐单抗 多西环素 联合治疗
下载PDF
腹部创伤后腹壁大切口疝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轩 吴全 +3 位作者 崔爱民 刘亚奇 毕敬涛 柏楠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4期429-431,共3页
目的总结腹部创伤后形成腹壁大切口疝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006-2013年腹部创伤后出现腹壁大切口疝并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治疗的43例病例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疾病成因、腹腔镜中转开腹情况、术后复发情况、并发症及应对措施。结... 目的总结腹部创伤后形成腹壁大切口疝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006-2013年腹部创伤后出现腹壁大切口疝并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治疗的43例病例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疾病成因、腹腔镜中转开腹情况、术后复发情况、并发症及应对措施。结果①所有病例均采用人工补片修补,其中39例经腹膜前间隙放置补片(Sublay)方式行腹壁缺损修补,4例以经腹腔镜辅助腹腔内放置补片(IPOM)方式修补;7例尝试经腹腔镜疝修补的病例中3例中转开腹,成功率约为57.14%。②术后并发症:全部病例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共有8例出现并发症,术后切口感染3例(6.98%),其中2例合并肠瘘2例;出现皮下血肿和脂肪液化5例(11.63%)。③复发情况:随访平均时间81个月(50~103个月)。有2例病例分别于出院后第9个月和第12个月再次发现切口疝,复发占比约为4.65%。结论有腹部创伤急诊手术史的患者常合并多项切口疝形成因素,是腹壁切口疝的高风险人群。在此类患者中,合并腹腔内脏器损伤患者常存在严重的腹腔内粘连,因此不推荐腹腔镜辅助的IPOM作为首选术式,而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人工补片经Sublay方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切口疝 腹部创伤 疝修补 腹腔镜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病理性骨折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志学 柏楠 +5 位作者 张自琴 毕敬涛 崔爱民 刘亚奇 蔡轩 谭屾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合并病理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PHPT合并病理性骨折并接受甲状旁腺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的...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合并病理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PHPT合并病理性骨折并接受甲状旁腺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8例PHPT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升高,术前大多数患者出现血钙、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血碱性磷酸酶、尿钙、尿Ca/Cr升高,血磷、25-(OH)D3水平下降。术后1年患者甲状旁腺激素、血钙、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尿钙、尿Ca/Cr逐渐下降,血磷、25-(OH)D3水平逐渐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1年复查X线、CT、骨扫描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恢复良好。结论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为PHPT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正确诊治和术后随访提供了重要依据,尽早发现并手术切除原发病灶是治疗PHPT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病理性骨折 甲状旁腺肿瘤 甲状旁腺激素 骨转化标志物
下载PDF
不同压力控制通气模式经面罩给氧的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疝修补术非肥胖患者胃进气量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鄢文佳 许莉 +1 位作者 毕敬涛 王庚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3期47-50,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不同压力控制通气模式经面罩给氧的全麻诱导期间使用肌松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疝修补术非肥胖患者的胃进气量。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疝修补术的非肥胖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10组、P12组、P15...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不同压力控制通气模式经面罩给氧的全麻诱导期间使用肌松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疝修补术非肥胖患者的胃进气量。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疝修补术的非肥胖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10组、P12组、P15组,每组25例。全麻诱导后置入口咽通气道并用双手托下颌法扣面罩,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行面罩通气2 min,P10组、P12组、P15组通气压力分别预设为10、12和15 cmH_(2)O。采用超声测量面罩通气前、气管插管后胃窦部横截面积(CSA)和在腹腔镜直视下进行胃胀气评分两种方法评估患者胃进气量。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面罩通气30 s、60 s、90 s、120 s时的潮气量,观察并记录面罩通气120 s时的血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结果P10组患者面罩通气前和气管插管后胃窦部CSA相比,P>0.05。P12组、P15组患者面罩通气前和气管插管后胃窦部CSA相比,P均<0.05。P15组患者胃胀气评分显著高于P10组(P<0.05)。P10组在面罩通气60 s~120 s时,潮气量>6 mL/kg且<10 mL/kg;P12组在面罩通气120 s内,潮气量均>6 mL/kg且<10 mL/kg;P15组在面罩通气120 s内,潮气量均>10 mL/kg。三组患者面罩通气30 s、60 s、90 s、120 s时的潮气量均随着通气压力的增高而明显升高(P均<0.05);三组患者面罩通气120 s时的P_(ET)CO_(2)随着通气压力的增高而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对于全麻诱导期间使用肌松剂的非肥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疝修补术患者,采用不同压力控制通气模式经面罩给氧的通气压力预设为10 cmH_(2)O可减少胃进气量,同时提供适宜的肺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进气量 机械通气 压力控制通气模式 全身麻醉 肌松剂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疝修补术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全身软组织感染疗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志学 毕敬涛 +1 位作者 蔡轩 刘亚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43-447,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全身软组织感染效果的因素。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98例全身软组织感染行VSD技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疗效显著组(n=69)和疗效欠佳组(n=29)。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临床疗效为... 目的探讨影响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全身软组织感染效果的因素。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98例全身软组织感染行VSD技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疗效显著组(n=69)和疗效欠佳组(n=29)。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临床疗效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XGBoost算法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的重要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XGBoost算法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并验证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糖尿病史、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白细胞计数(WBC)、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WBC≥12.35×10^(9)/L、抗菌药物使用时间≥9 d、PDW≥12.38%、PLT≥132.27×10^(9)/L、BMI≥24.62 kg·m^(-2)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XGBoost算法模型中影响因素排序依次为糖尿病史、WBC、抗菌药物使用时间、PDW、PLT、BMI。XGBoost算法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789,灵敏度分别为79.9%、77.6%,特异度分别为78.2%、79.5%,约登指数分别为0.581、0.571。模型校准度方面,疗效欠佳组两个模型比较校准度的Hosmer and Lemeshow Testχ^(2)=0.225,P=0.367;疗效显著组两个模型比较校准度的Hosmer and Lemeshow Testχ^(2)=0.216,P=0.381。结论使用VSD技术治疗全身软组织感染时,若患者有糖尿病史、WBC≥12.35×10^(9)/L、抗菌药物使用时间≥9 d、PDW≥12.38%、PLT≥132.27×10^(9)/L、BMI≥24.62 kg·m^(-2),临床应给予重点关注,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患者应控制饮食,增强体质,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全身软组织感染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干扰血红素加氧酶-1改善黑色素瘤细胞对顺铂耐药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小耕 王梓乐 +2 位作者 毕敬涛 汪琳 董志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8年第1期7-12,70,共7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皮肤黑色素瘤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并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载体介导RNA干扰HO-1稳定低表达的恶性皮肤黑色素瘤细胞A375(KD组),用RT-PCR和Western印迹验证其干扰效率;CCK-8法检测HO-1敲减后细胞...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皮肤黑色素瘤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并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载体介导RNA干扰HO-1稳定低表达的恶性皮肤黑色素瘤细胞A375(KD组),用RT-PCR和Western印迹验证其干扰效率;CCK-8法检测HO-1敲减后细胞的增殖情况及对药物顺铂的敏感性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顺铂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顺铂处理的HO-1稳定敲减细胞系中凋亡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构建了HO-1稳定低表达的A375细胞株,敲低HO-1明显抑制细胞增殖;敲低HO-1后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加,在低浓度顺铂(0.25~6μg/m L)处理的情况下,A375-sh HO-1细胞抑制率比正常A375细胞高8倍以上;顺铂处理后,在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A375-sh HO-1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Bax、active Caspase-3显著增加,并降低Bcl-2的表达。结论:RNA干扰抑制HO-1基因表达能够增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A375对顺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RNA干扰 顺铂 耐药性
下载PDF
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后纤维素窦道形成因素分析
16
作者 刘亚奇 贾伟 +5 位作者 蔡轩 郑志学 许方婧伟 吴全 高鹏骥 毕敬涛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目的分析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后纤维素窦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4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3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手术录像,通过观察腹腔内腹壁与肝/胆囊间隙的引流管周是否形... 目的分析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后纤维素窦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4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3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手术录像,通过观察腹腔内腹壁与肝/胆囊间隙的引流管周是否形成纤维窦道,将患者分为形成窦道组(n=31)与未形成窦道组(n=8)。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穿刺距手术时间、穿刺部位(肝组织或胆囊底),以及急性炎症期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定量、D-二聚体水平等指标。结果39例急性期经皮经肝胆囊引流术患者均实施延迟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均恢复顺利,未出现中转开腹、胆漏等相关并发症。形成窦道组患者的急性炎症期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定量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形成窦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急性炎症期的白细胞计数、白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D-二聚体水平,以及年龄、BMI、穿刺距手术时间、穿刺点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炎症期C反应蛋白水平、纤维蛋白原定量可能是影响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后纤维素窦道形成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窦道形成 胆囊穿刺置管引流 急性胆囊炎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紫杉醇耐药基因、血小板反应蛋白及生存素在胃癌组织表达关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毕敬涛 白志刚 +2 位作者 郭晏同 赵景明 张忠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9-653,共5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耐药基因(TXR1)、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以及生存素(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关系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经病理确诊的95例经根治性手术和规范化疗的Ⅱ、Ⅲ期胃癌病人... 目的探讨紫杉醇耐药基因(TXR1)、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以及生存素(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关系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经病理确诊的95例经根治性手术和规范化疗的Ⅱ、Ⅲ期胃癌病人临床资料及肿瘤标本,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TXR1、TSP1、survivin在胃癌组织的表达。结果入组胃癌病例中,3年无病生存组病例的TXR1、survivin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复发转移组(P<0.05);与性别、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型无明显相关性。TXR1与survivin呈正相关,而与TSP1负相关。结论 TXR1和survivi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TXR1、survivin、TSP1三者在胃癌中表达具有相关性,可能共同影响着胃癌的化疗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紫杉醇耐药基因 生存素 血小板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急性期胆囊穿刺引流后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亚奇 许方婧伟 +6 位作者 王欣 吴全 蔡轩 郑志学 柏楠 赵景明 毕敬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期经皮肝穿刺胆囊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后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困难程度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择期腹腔... 目的分析急性期经皮肝穿刺胆囊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后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困难程度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且在急性发作期达到TG18指南GradeⅡ级(中度)标准的病例共64例。根据急性期时是否曾接受PTGBD治疗,将病例分为急性期PTGBD后择期LC手术组21例,急性期未行PTGBD治疗后择期LC手术者43例。对比分析PTGBD治疗后择期LC的手术难度及效果。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长、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难度评分等指标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期曾行PTGBD的LC病例住院时间(中位数7 d)和手术时间长(中位时间97 min),术中出血量多(中位数50 ml),手术难度较高(中位数13分)。PTGBD组的中转开腹率(4.8%)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未能显示PTGBD作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前治疗的手段,对患者围手术期恢复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穿刺术 胆囊穿刺引流
原文传递
食管裂孔疝修补及抗反流手术规范微共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阿力木江·麦斯依提 李义亮 +17 位作者 刘殿刚 毕敬涛 张伟 赵文星 杨慧琪 吴瑜 李俊生 王知非 胡志伟 汪忠镐 仇明 嵇振岭 吴继敏 姚琪远 伍冀湘 杨福全 陈杰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3期255-257,共3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2006、2007和2014年我国发布了GERD的内科诊治指南[2-4],2020年发布了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对指导GERD的临床诊治发挥了...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2006、2007和2014年我国发布了GERD的内科诊治指南[2-4],2020年发布了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对指导GERD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由于外科手术干预在GERD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的应用,迫切需要国内外科诊疗共识意见来规范治疗,为从事本专业的临床医师提供诊疗纲领,指导相关学科专业医师正确认识和处理此类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专业医师 外科诊疗 消化系统疾病 内科诊治 临床医师 抗反流手术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肠造瘘术治疗单纯性肠穿孔较肠吻合术具有较好的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鹏 毕敬涛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05-1410,共6页
为探讨单纯性肠穿孔患者实施肠造瘘术和肠吻合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异,本研究选取单纯性肠穿孔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造瘘组(肠造瘘术治疗, 43例)和吻合组(肠吻合术治疗,3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近期疗效、... 为探讨单纯性肠穿孔患者实施肠造瘘术和肠吻合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异,本研究选取单纯性肠穿孔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造瘘组(肠造瘘术治疗, 43例)和吻合组(肠吻合术治疗,3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近期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发病到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吻合组患者(p<0.05);造瘘组患者术后肠梗阻、二次手术、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吻合组患者(p<0.05);然而,造瘘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吻合组患者(p<0.05)。因此,本研究的初步结论为,肠造瘘术治疗单纯肠穿孔,相对肠吻合术治疗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可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穿孔 肠造瘘术 肠吻合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