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2021年广州市荔湾区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海 王敏 +3 位作者 许少君 李紫珊 毕文溢 王大虎 《医学动物防制》 2024年第4期353-358,共6页
目的分析2016—2021年广州市荔湾区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应对学校聚集性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 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占比对分类变量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 目的分析2016—2021年广州市荔湾区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应对学校聚集性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 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占比对分类变量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016—2021年广州市荔湾区共报告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269起,病例数3575例。按疾病种类分为流行性感冒(33.46%)、手足口病(28.62%)、疱疹性咽峡炎(17.47%)、其他感染性腹泻(15.61%)、水痘(4.83%),不同病种聚集性疫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900,P<0.001)。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每年的高发月为5月和12月,托幼机构报告136起(50.56%)、小学95起(35.32%),不同学校类型的聚集性疫情的发生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52,P<0.001)。结论荔湾区要加强托幼机构和小学,高发月份为5月和12月,以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的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要持续加强全区学校师生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个人防护意识,持续推动疫苗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聚集性疫情 流行特征 中小学 托幼机构 分析
原文传递
2011—2020年广州市荔湾区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海 蔡明伟 +7 位作者 杨丽莉 王敏 许少君 李紫珊 毕文溢 景钦隆 李美霞 王大虎 《医学动物防制》 2021年第9期894-897,共4页
目的了解2011—2020年广州市荔湾区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1—2020年广州市荔湾区登革热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 目的了解2011—2020年广州市荔湾区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1—2020年广州市荔湾区登革热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广州市荔湾区共报告登革热病例6 063例,其中本地病例6 021例、输入病例4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6.62/10万。最早报告的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病例,报告高峰为6—8月,占40.48%(17/42);本地病例报告高峰为9—10月,占85.20%(5 130/6 021)。男女病例比为1∶1.07;年龄分布以20~岁组为主,共4 213例,占69.49%;职业分布为家务及待业1 275例(占21.03%)、商业服务1 189例(占19.61%)、离退人员891例(占14.70%)、其他2 708例(占44.66%)。42例输入病例中来源于东南亚国家34例,其他地区国家8例。输入病例中均检出4个型别的登革病毒,本地病例中检出3个型别的登革病毒,未检出Ⅳ型。结论 2011—2020年广州市荔湾区登革热仍属于输入疫情引发本地传播的流行模式。输入病例早期及时发现、核酸排查、隔离治疗,为减少登革热本地病例发生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流行病学特征 输入病例 东南亚 发病率 发热 病原监测 本地传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