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白蛋白在预测神经危重症患者急性期肌容积减少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焦泽玉 袁方 +3 位作者 杨西爱 闫凤 毕立杰 江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对神经危重症患者急性期肌容积减少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9月~2017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收住的急性期神经危重症患者,依据入院时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前白蛋白正常组(...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对神经危重症患者急性期肌容积减少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9月~2017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收住的急性期神经危重症患者,依据入院时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前白蛋白正常组(前白蛋白≥0.2 g/L)和前白蛋白低下组(前白蛋白<0.2 g/L),测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 d、第3 d、第7 d的大腿和小腿周径变化情况。结果最终纳入93例患者进行研究,前白蛋白正常组48例,前白蛋白低下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及干预措施等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入院第1 d大腿周径、小腿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第3d和第7 d,前白蛋白低下组下肢周径减少明显大于前蛋白正常组(均P<0.01)。结论入院时血清前白蛋白低下的神经危重症患者急性期肌容积减少显著,应给予针对性的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白蛋白 肌肉容积减少 神经危重症
下载PDF
施维群教授运用补肾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经验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芳 倪伟 +1 位作者 毕立杰 施维群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93-293,316,共2页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中医归属于“胁痛”、“黄疸”等范畴。施维群教授以肝的生理功能为出发点,从健脾和补肾两方面人手,治疗CHB取得较好疗效,详述如下。1补先天之肾气。以利肝藏血 施教授认为CHB病程迁延日久,为本虚标实之...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中医归属于“胁痛”、“黄疸”等范畴。施维群教授以肝的生理功能为出发点,从健脾和补肾两方面人手,治疗CHB取得较好疗效,详述如下。1补先天之肾气。以利肝藏血 施教授认为CHB病程迁延日久,为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多用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清利湿热、清热解毒等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补肾健脾法 临床经验 治疗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生理功能 病程迁延 本虚标实
下载PDF
逐瘀降浊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云 毕立杰 白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30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逐瘀降浊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16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 目的探讨逐瘀降浊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16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给予逐瘀降浊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9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水平均显著下降,HDL水平显著升高,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逐瘀降浊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脑梗塞患者血脂水平,提升临床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瘀降浊汤 阿托伐他汀 脑梗塞 血脂水平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干预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肌容积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焦泽玉 李雯 +3 位作者 闫凤 毕立杰 袁方 江文 《中国康复》 2018年第6期490-492,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急性期重症脑梗死患者下肢肌肉容积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8例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20例和肌电生物反馈组18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脑梗死疾病的规范化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组在常规...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急性期重症脑梗死患者下肢肌肉容积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8例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20例和肌电生物反馈组18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脑梗死疾病的规范化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与外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进行人体学下肢周径测量。结果:治疗7d后,2组患者大腿周径减少值肌电生物反馈组明显小于常规康复组(P<0.05)。结论:神经肌电生物反馈在重症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能有效防止骨骼肌容积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脑梗死
下载PDF
银杏酮酯滴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印 邓媛 毕立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33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滴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银杏...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滴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银杏酮酯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临床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耳鸣、头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银杏酮酯滴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对于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够起到明显的良性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桂利嗪 银杏酮酯滴丸 慢性脑供血不足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穴位贴敷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马亮 毕立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5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穴位贴敷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温针灸)和观察组(48例,温针灸+穴位贴敷)。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穴位贴敷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温针灸)和观察组(48例,温针灸+穴位贴敷)。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平均血流速度(Vm)、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穴位贴敷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穴位贴敷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被引量:7
7
作者 马亮 毕立杰 李伟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6期79-80,共2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血管病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式。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6例,按诊疗方式将其分为血管造影组(血管造影术)和介入治疗组(血管造影术+介入治... 目的分析缺血性血管病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式。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6例,按诊疗方式将其分为血管造影组(血管造影术)和介入治疗组(血管造影术+介入治疗术),各63例。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介入治疗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52%,血管造影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9%;介入治疗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血管造影组(P<0.05)。结论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的检查方法,但是在其基础上行介入治疗术会相对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在行介入治疗术时,应严格筛选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苗利 毕立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7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DV、ESV、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患者的EDV、ESV和LVEF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减少EDV、ESV和升高LVEF,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血塞通注射液 冠心病 心功能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马亮 毕立杰 陈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3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我科收治的50例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我科收治的50例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改良后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高于对照组,谷氨酸(GLU)、门冬氨酸(AS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电图(EEG)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低于对照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意识状态、神经功能改善,下调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损伤 意识障碍 意识状态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通督醒脑针法治疗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对意识状态、神经因子的影响
10
作者 马亮 毕立杰 +1 位作者 赵莉莎 郝珊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0期120-124,共5页
目的 探讨通督醒脑针法治疗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对意识状态、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与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 目的 探讨通督醒脑针法治疗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对意识状态、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与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促醒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通督醒脑针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清醒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醒脑针法治疗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可显著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其意识状态,调节神经因子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醒脑针法 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意识状态 神经因子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流分流信号在急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中的预后预测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毕立杰 袁方 +4 位作者 杨方 杨西爱 李雯 康晓刚 江文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13-818,共6页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探测脑血流分流信号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的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large hemispheric infarction,LHI)患者预后的早期判别价值.方法 基...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探测脑血流分流信号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的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large hemispheric infarction,LHI)患者预后的早期判别价值.方法 基于西京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神经重症病例前瞻性登记数据库,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所有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LHI患者的短期及长期预后.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早期接受TCD检查,根据是否存在脑血流分流(flow diversion,FD)现象将其分为FD+组和F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病死率以及发病3、6、12个月的预后,运用卡普兰-迈耶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FD现象对MCAO LHI患者发病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最终共73例急性MCAO LHI患者入组,其中45例(61.64%)纳入FD-组,28例(38.36%)纳入FD+组.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FD-组的脑疝发生率、机械通气应用率、院内病死率以及3个月、6个月、12个月不良结局发生率[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3分]均明显高于FD+组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FD现象存在与否是脑疝(OR=28.943,95%CI 1.922~435.918,P=0.0 15)、机械通气应用(OR=1 1.151,95%CI 1.614~77.018,P=0.014)以及患者3个月(OR=20.163,95%CI 3.048~133.362,P=0.002)、6个月(OR=3.525,95%CI.153~10.773,P=0.027)及12个月(OR=4.400,95%CI 1.387~13.960,P=0.012)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存在FD现象可能可以预测MCAOLHI患者发病3个月时的预后情况.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TCD检测中的FD现象可用于早期判别MCA0LHI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 脑梗死 超声检查 多普勒超声 经颅 侧支循环 预后
原文传递
Prognostic value of transcranial Dopplerultrasound flow diversion in patients with large hemi-spheric infarction
12
作者 毕立杰 《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 2018年第4期235-236,共2页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flow diversion(FD)presented on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in patients with large hemispheric infarction(LHI)caused by the uni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MAC)occ...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flow diversion(FD)presented on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in patients with large hemispheric infarction(LHI)caused by the uni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MAC)occlusion.Methods Seventy-three consecutive LHI patients who had occlusion in M1 segment of MAC were admitted to 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of Xijing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une 2016 and reviewed.All the participants had TCD examination after admission,and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FD into FD + and FD-.Three-month,six-month,and twelve-month functional outcomes of all the participant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Long-term survival rates were compared using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was used to examine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FD in patients with LHI.Results Among 73 LHI patients,28(38.36%)patients presented FD.The incidence rates of cerebral herniation,usag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mortality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nd incidence rates of three-month,six-month and twelve-month poor outcomes were much higher in patients without FD than those with FD.Multivariate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FD wa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herniation(OR=28.943,95% CI 1.922-435.918,P=0.015),usag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OR=11.151,95% CI 1.614-77.018,P=0.014),three-month(OR=20.163,95% CI 3.048-133.362,P=0.002),six-month(OR=3.525,95% CI 1.153-10.773,P=0.027),and twelve-month(OR=4.400,95% CI 1.387-13.960,P=0.012)poor outcomes.FD yielded an area under the ROC of 0.756,allowing for prediction of three-month outcomes of LHI.Conclusion FD presented on TCD is an early predictor of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L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ne 2016 reviewed twelve-month FUNCTIONA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