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时和计数的相似与差异 被引量:6
1
作者 毕翠华 黄希庭 +1 位作者 陈有国 刘霞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3-411,共9页
计时指判断时距的长短,计数指辨别刺激呈现数目的多少。研究者发现计时和计数具有相似性,表现在类似的基本原理,对时间和数目的记忆都受到时间延迟的影响,跨通道效应类似,而且药物对它们的影响一致。模式控制模型认为计时和计数共享同... 计时指判断时距的长短,计数指辨别刺激呈现数目的多少。研究者发现计时和计数具有相似性,表现在类似的基本原理,对时间和数目的记忆都受到时间延迟的影响,跨通道效应类似,而且药物对它们的影响一致。模式控制模型认为计时和计数共享同一机制,量值理论的观点是时间和数目等不同维度具有部分重叠的同一表征形式。计时和计数都激活了前额、顶叶、小脑等区域,但两者在行为结果和激活的脑区上也有部分差异。计时和计数具有同一表征还是两者独立加工,只在对比反应阶段存在共同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时 计数 模式控制模型 量值理论 顶内沟 顶叶后皮层
下载PDF
非语言情境中时间加工与空间距离加工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毕翠华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6-354,共9页
时间加工与空间距离加工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空距离–空时距以及动物的研究中,时间加工影响空间距离加工,空间距离加工影响时间加工,两者相互影响,存在对称的干扰,这种关系与注意和记忆有关。另一种是在实距离–实时距中,空间距... 时间加工与空间距离加工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空距离–空时距以及动物的研究中,时间加工影响空间距离加工,空间距离加工影响时间加工,两者相互影响,存在对称的干扰,这种关系与注意和记忆有关。另一种是在实距离–实时距中,空间距离加工影响时间加工,而时间加工不受空间距离加工的影响,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之间具有不对称的干扰。时空关系的不对称与隐喻理论、人们的感知运动经验和时空信息的显著性有关。神经机制上,右顶叶皮质、侧顶内区、左顶叶皮质、小脑、前额等参与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但两种加工涉及到的神经机制也有部分差异。未来可以从时间加工的分段性、不同条件下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的心理机制以及脑机制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距离–空时距 实距离–实时距 量值理论 隐喻理论 顶叶
下载PDF
工作记忆对时间加工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毕翠华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52-1961,共10页
非时间信息加工与时间加工的关系是复杂的,存在双向干扰或单向干扰,结果的不一致与任务所需的注意资源及工作记忆都有关。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在时间加工中起主要作用,同时进行的非时间任务对中央执行功能的需求越多,两种任务之间的... 非时间信息加工与时间加工的关系是复杂的,存在双向干扰或单向干扰,结果的不一致与任务所需的注意资源及工作记忆都有关。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在时间加工中起主要作用,同时进行的非时间任务对中央执行功能的需求越多,两种任务之间的干扰程度越大。语言环和视空间模板对时间加工的影响与非时间信息的类型有关。工作记忆作为一个整体以工作记忆容量为指标,计时成绩也表现出与工作记忆容量有关的年龄、智力等方面的差异。时间加工和工作记忆在额叶、顶叶、基底神经节等皮质存在共同的神经机制。未来应该丰富工作记忆的研究内容,结合时间加工的分段性探讨工作记忆影响时间加工的具体进程及神经机制,并力求在应用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 时间加工 中央执行系统 语音环 视空间模板
下载PDF
工作记忆的存储时间及目标时距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毕翠华 黄希庭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1-806,共6页
本研究操作记忆项消失到时间判断任务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ISI)和目标时距,探讨工作记忆影响时间判断的灵活性。短的ISI和长的ISI分别在实验1和实验2中完成。被试首先记忆一个客体,然后在每个trial的最后判断探测刺激与记忆项是否相同;... 本研究操作记忆项消失到时间判断任务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ISI)和目标时距,探讨工作记忆影响时间判断的灵活性。短的ISI和长的ISI分别在实验1和实验2中完成。被试首先记忆一个客体,然后在每个trial的最后判断探测刺激与记忆项是否相同;在延迟阶段,被试完成时间判断任务,即判断相继出现的两个刺激的时距哪个更长(或更短)。时间任务中的一个刺激与记忆内容完全相同,相应的另一个刺激与记忆内容在形状和颜色上都不同。知觉重复作为控制条件,被试忽略第一个刺激,仅完成时间判断任务。结果发现,时间间隔(ISI)短时,记忆匹配条件下的准确率更高,匹配刺激延长了知觉的时间;但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加,工作记忆匹配对时间判断的影响消失。并且,目标时距长时,记忆匹配反而缩短了知觉的时间,这与ISI的长短以及是否有记忆任务无关。研究说明工作记忆对时间判断的影响具有灵活性,与注意的聚焦及注意资源的分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 保持过程 时间知觉 注意定向
下载PDF
客体工作记忆的保持对时距知觉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毕翠华 黄希庭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41,共7页
初步探讨客体信息的保持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实验1采用工作记忆和时间判断(采用两分法)的双任务范式,操纵记忆负荷、记忆任务与时间任务之间的时间间隔(ISI),结果发现ISI越短,主观相等点右移,知觉的时间变长;ISI短时,低负荷的反应时低于... 初步探讨客体信息的保持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实验1采用工作记忆和时间判断(采用两分法)的双任务范式,操纵记忆负荷、记忆任务与时间任务之间的时间间隔(ISI),结果发现ISI越短,主观相等点右移,知觉的时间变长;ISI短时,低负荷的反应时低于高负荷的反应时。实验2仅要求完成时间判断任务,并增加了更短的ISI,发现主观相等点和反应时间都受到知觉负荷和ISI交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说明,时间知觉受到记忆负荷和信息保持时间的共同影响,这种影响与工作记忆资源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图形 保持过程 时间知觉 工作记忆
下载PDF
数目和呈现方式对时距估计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毕翠华 陈有国 黄希庭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采用口头估计的方法,考察刺激的数目和呈现方式对时距估计的影响。以时距估计的平均值、准确性和变异性为指标,结果表明:(1)数目多少影响时距估计的平均值和准确性,数目少引起低估,数目多导致高估,数目多少与时距长度一致时,准确性高。... 采用口头估计的方法,考察刺激的数目和呈现方式对时距估计的影响。以时距估计的平均值、准确性和变异性为指标,结果表明:(1)数目多少影响时距估计的平均值和准确性,数目少引起低估,数目多导致高估,数目多少与时距长度一致时,准确性高。(2)呈现方式影响时距估计的变异性,同时呈现时变异性最大;(3)数目和呈现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固定频率和变化频率呈现时,数目影响时距估计。(4)随着时距的增加,时距估计的平均值由高估向低估,准确性由低向高发展。这表明时距和数目在心理表征上存在连接,数目和呈现方式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影响时间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目 同时呈现 固定频率 变化频率 时距估计
下载PDF
数目及其呈现方式在不同范围内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毕翠华 黄希庭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16-23,共8页
采用时间比较法,考察数目及其呈现方式对时间知觉的影响。任务中,首先呈现标准时距,此时变化刺激的数目或呈现方式,然后呈现比较时距,被试的任务是判断比较时距比标准时距长还是短。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1秒内和1秒以上的时间,结果发现:... 采用时间比较法,考察数目及其呈现方式对时间知觉的影响。任务中,首先呈现标准时距,此时变化刺激的数目或呈现方式,然后呈现比较时距,被试的任务是判断比较时距比标准时距长还是短。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1秒内和1秒以上的时间,结果发现:1秒内的时间加工中,刺激一个一个连续呈现时,小数引起标准时距的低估,大数导致标准时距的高估,而同时呈现时,刺激的数目对知觉到的时间无影响;数目及其呈现方式影响计时的准确性,而对计时的变异性和敏感性无影响。时间在1秒以上,同时呈现和连续呈现条件下,刺激的数目影响知觉到的时间;计时的变异性和敏感性还受到数目及其呈现方式交互作用的影响,表现为连续呈现时,数目越多,变异性小,敏感性高。研究说明,数目及其呈现方式对计时的影响与不同范围内时间加工的特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目 呈现方式 时间范围 时间知觉 数量理论
下载PDF
Müller-Lyer图形中长度加工与时距估计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毕翠华 黄希庭 袁祥勇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4-520,共7页
研究采用复制法,考察Müller-Lyer错觉条件下,长度加工与时距估计的关系。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实线段和空线段,结果发现,图形的客观长度越长,估计的时距越长;箭头朝向造成的主观长度错觉对时距估计无影响;时距对长度估计的影响较... 研究采用复制法,考察Müller-Lyer错觉条件下,长度加工与时距估计的关系。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实线段和空线段,结果发现,图形的客观长度越长,估计的时距越长;箭头朝向造成的主观长度错觉对时距估计无影响;时距对长度估计的影响较小。实验3进一步操作线段长度和箭杆方向,发现长度错觉不影响时距估计,这一结果不是由错觉量太小造成的。研究表明刺激的客观长度与时间在心理表征上存在自动化的联结,但这种关系也受到长度信息显著性、实验方法和时距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ler—Lyer图形 长度加工 时距估计 隐喻理论注意分配
下载PDF
基于客体工作记忆的保持对时间判断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毕翠华 黄希庭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7-785,共9页
本研究探讨工作记忆内容的保持能否影响时间判断,采用难以用言语编码和保持的抽象客体作为刺激材料,操作记忆内容与时间任务中刺激的关联程度。实验1将工作记忆中的变化觉察范式和时间判断任务结合,具体来讲,要求被试首先记忆一个客体,... 本研究探讨工作记忆内容的保持能否影响时间判断,采用难以用言语编码和保持的抽象客体作为刺激材料,操作记忆内容与时间任务中刺激的关联程度。实验1将工作记忆中的变化觉察范式和时间判断任务结合,具体来讲,要求被试首先记忆一个客体,然后在每个trial的最后判断测试刺激是否与记忆项相同;在延迟阶段,被试完成时间判断任务,即判断相继出现的两个刺激的时距哪个更长(或更短)。记忆匹配条件下,时间任务中的一个刺激与记忆内容完全相同,相应的另一个刺激与记忆内容在形状和颜色上都不同,记忆匹配和记忆不匹配各占一半。匹配刺激先短后长、先长后短的顺序在被试内充分平衡;记忆不匹配条件下,时间任务中的两个刺激均与记忆项无关。结果发现,记忆匹配刺激不存在顺序效应;相比无记忆匹配条件,记忆匹配延长了时间判断的时间;进一步分析发现记忆匹配刺激与长时距对应时,正确率更低,反应时更长。为了进一步探讨实验1的结果是由对记忆内容的保持造成的,还是由刺激的重复出现造成的,实验2要求被试忽略第一个刺激,仅完成时间判断任务。结果发现,知觉匹配和知觉不匹配条件在时间判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上都无显著差异。研究说明记忆内容的保持引起了注意定向,影响了人们对时间信息的判断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 保持 时间知觉 注意定向
下载PDF
工作记忆在时间和空间心理联结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毕翠华 黄希庭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1-185,共5页
探讨时间的空间表征是否受到工作记忆的调节。实验将时间比较任务和工作记忆中的延迟匹配范式相结合。结果发现,记忆匹配条件下,刺激的空间位置不影响时间判断,而记忆不匹配条件下,当左侧刺激呈现的时间短,右侧刺激呈现的时间长时,时间... 探讨时间的空间表征是否受到工作记忆的调节。实验将时间比较任务和工作记忆中的延迟匹配范式相结合。结果发现,记忆匹配条件下,刺激的空间位置不影响时间判断,而记忆不匹配条件下,当左侧刺激呈现的时间短,右侧刺激呈现的时间长时,时间判断的反应时更短。结果表明,时间的空间表征具有灵活性,受到工作记忆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 心理时间线 数量理论 调节作用
下载PDF
言语工作记忆的保持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毕翠华 黄希庭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289-293,共5页
采用工作记忆和时间判断的双任务范式,探讨了言语工作记忆的保持过程对时间知觉的影响。研究中操作记忆负荷和任务之间的时间间隔(ISI:记忆刺激消失到时间判断任务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结果发现,记忆负荷越大,知觉到的时间越短,韦伯比... 采用工作记忆和时间判断的双任务范式,探讨了言语工作记忆的保持过程对时间知觉的影响。研究中操作记忆负荷和任务之间的时间间隔(ISI:记忆刺激消失到时间判断任务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结果发现,记忆负荷越大,知觉到的时间越短,韦伯比例越低,反应时间越长;ISI越短,知觉到的时间变短,反应时间越长,这表明知觉时间和反应决策是一致的,不存在累加时间和反应判断之间的trade-off。但是记忆负荷和ISI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记忆负荷和ISI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时间判断,言语工作记忆的保持和时间加工共享工作记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工作记忆 保持过程 时间知觉 工作记忆资源.
下载PDF
时间感知在跨期决策中的作用——时间决策模型的新探索 被引量:2
12
作者 毕翠华 齐怀远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6-1118,共13页
“时间”是跨期决策的“必需品”,人们感知到的延迟时间决定跨期决策的结果。近年来,研究者发现“时间长度感知”、“时间资源感知”和“时间框架感知”是时间感知作用于跨期决策的主要方式。时间感知的神经作用机制包含微观层面和宏观... “时间”是跨期决策的“必需品”,人们感知到的延迟时间决定跨期决策的结果。近年来,研究者发现“时间长度感知”、“时间资源感知”和“时间框架感知”是时间感知作用于跨期决策的主要方式。时间感知的神经作用机制包含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两种。“对数/指数时间折扣模型”、“感知时间基础模型”及“多模态漂移扩散模型”解释了时间感知的作用方式。然而,现有理论模型还存在诸多局限,主要包括“长短时距预测偏差”和“实际决策与预期决策偏差”两个方面。因此,深入探讨时间感知影响跨期决策的基本方式,分析现有理论模型的局限性并提出整合的机制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研究亟需进一步整合时间感知的理论模型,开展脑机制与应用方面的研究,从深层揭露时间感知的作用本质,帮助个人与社会更理性地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感知 跨期决策 时间决策模型 动态时间感知视角
下载PDF
拖延的分类、理论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毕翠华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6期82-87,共6页
拖延是个体在执行任务和决策时推迟或者延期的一种行为倾向及特点。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对拖延进行了分类,并编制了相应的研究工具。时间动机理论将主观期望、拖延时间和个体因素综合起来,解释了拖延的本质。拖延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体... 拖延是个体在执行任务和决策时推迟或者延期的一种行为倾向及特点。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对拖延进行了分类,并编制了相应的研究工具。时间动机理论将主观期望、拖延时间和个体因素综合起来,解释了拖延的本质。拖延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内部、任务性质和情境3个方面。未来研究仍需完善拖延的操作性定义,开发有效的测量工具,拓展拖延的研究领域,并深入探讨影响拖延的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延 拖延类型 时间动机理论 人格 自我管理
下载PDF
延迟引起的时距选择偏差
14
作者 毕翠华 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38,共6页
用延迟匹配样本任务来考察时距记忆,在实验中相继呈现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操纵标准和比较刺激的延迟时间,发现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加,更多被试作出选择短时距或选择长时距的反应,出现选择短现象或选择长现象。对选择偏差的理论解释目前主... 用延迟匹配样本任务来考察时距记忆,在实验中相继呈现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操纵标准和比较刺激的延迟时间,发现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加,更多被试作出选择短时距或选择长时距的反应,出现选择短现象或选择长现象。对选择偏差的理论解释目前主要有主观缩短假设、相对时距假设、模糊假设和觉察假说。训练与呈现形式、实时距和空时距、不同种群、不同通道以及计时策略等是影响时距选择偏差的主要因素。今后应根据时间分段综合模型,结合脑机制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 选择短 主观缩短假说 相对时距假说 混淆假说 觉察解说
下载PDF
感知运动经验在心理时间线形成中的作用—来自盲生的证据
15
作者 毕翠华 郭璐露 王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64-1072,共9页
本研究考察视觉和读写习惯有关的感知运动经验是如何影响心理时间形成的。实验1和实验2以短时间和长时间距离的词语或短句为材料,以小学三年级的普生和盲生为被试,结果发现两种时间距离中,普生对早的刺激按左键,晚的刺激按右键反应更快... 本研究考察视觉和读写习惯有关的感知运动经验是如何影响心理时间形成的。实验1和实验2以短时间和长时间距离的词语或短句为材料,以小学三年级的普生和盲生为被试,结果发现两种时间距离中,普生对早的刺激按左键,晚的刺激按右键反应更快,而盲生未出现早左晚右的心理时间线。实验3和实验4分别以短时间和长时间距离的时间词为材料,以初一盲生和普生为被试,发现普生和盲生都是对过去的时间按左键,未来的时间按右键反应快;而且在长的时间距离内,盲生的反应时长于普生。研究表明阅读和书写经验在盲生心理时间线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时间线 先天盲 纵向比较 感知运动经验
下载PDF
未来取向研究概述 被引量:75
16
作者 刘霞 黄希庭 +1 位作者 普彬 毕翠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5-393,共9页
未来取向是指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偏好未来的方向,同时也是个体对于未来的思考和规划过程。未来取向心理结构的代表性观点有要素观、过程观和动机-认知-行为观。主要测量方式包括问卷法、投射法、圆环测验、讲故事技术和完成故事技术。个... 未来取向是指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偏好未来的方向,同时也是个体对于未来的思考和规划过程。未来取向心理结构的代表性观点有要素观、过程观和动机-认知-行为观。主要测量方式包括问卷法、投射法、圆环测验、讲故事技术和完成故事技术。个体的年龄、性别、人格和情绪等是未来取向的主要影响因素。未来取向在健康行为、物质滥用和学业成绩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明确未来取向的功能机制、完善测量工具、采用精巧的实验设计并进一步探讨未来取向的脑机制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取向 未来时间洞察力 时间取向
下载PDF
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的编制 被引量:43
17
作者 刘霞 黄希庭 毕翠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2,201,共6页
通过文献查阅、访谈与问卷调查确定问卷的主要维度,对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实施问卷的预测和实测,运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形成了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的结构。该问卷包括了三个维度六个因素:未来认知(广度、密度)、未来情感... 通过文献查阅、访谈与问卷调查确定问卷的主要维度,对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实施问卷的预测和实测,运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形成了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的结构。该问卷包括了三个维度六个因素:未来认知(广度、密度)、未来情感(乐观性、思虑性)和未来意志行动(计划性、执行性)。编制的中国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未来取向 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
下载PDF
视听时间再校准:适应空间与适应客体的联合及独立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祥勇 黄希庭 +1 位作者 毕翠华 袁宏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3-153,共11页
同一事件的视听成分即使同时发生,由于两种信息的物理传播与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大脑知觉到它们的时刻仍会存在一定的延迟。时间再校准指大脑可以最小化并适应这段时间延迟的现象。本研究采用"适应—测验"范式,在适应阶段连... 同一事件的视听成分即使同时发生,由于两种信息的物理传播与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大脑知觉到它们的时刻仍会存在一定的延迟。时间再校准指大脑可以最小化并适应这段时间延迟的现象。本研究采用"适应—测验"范式,在适应阶段连续给被试呈现视觉先于听觉或听觉先于视觉128ms的刺激对,在测验阶段以时序判断任务来测量被试此时主观同时点的变化。通过操纵适应及新异视听刺激对(即适应客体与新异客体)在测验阶段出现的空间位置,探索空间与客体因素对视听时间再校准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适应客体出现于适应空间时,主观同时点显著偏向了时间延迟的方向;同样显著或边缘显著的主观同时点偏移还发生于适应客体出现于未适应空间时,以及新异客体出现于适应空间时。研究表明,视听时间再校准在不同空间中的表现取决于适应空间与适应客体的联合或独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时间再校准 适应空间 适应客体 主观同时点 适应后效
下载PDF
时距知觉的扭曲:新异刺激效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宝林 黄希庭 +1 位作者 毕翠华 陈有国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6-1094,共9页
时距知觉会受到刺激新异性的影响,新异刺激的呈现时间往往被认为长于等时距重复出现的标准刺激的呈现时间。已有研究在解释这种主观的时距扩张现象时主要涉及三种假设:注意假设、唤醒假设和神经编码效能假设。研究中的变量混淆问题、跨... 时距知觉会受到刺激新异性的影响,新异刺激的呈现时间往往被认为长于等时距重复出现的标准刺激的呈现时间。已有研究在解释这种主观的时距扩张现象时主要涉及三种假设:注意假设、唤醒假设和神经编码效能假设。研究中的变量混淆问题、跨通道效应和时间因素是今后研究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对于新异刺激效应产生的心理和神经机制,研究者们还存在着较大分歧。进一步探讨其心理和神经机制对理解时距知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距知觉 新异刺激 注意 唤醒 神经编码效能
下载PDF
时间期待的认知与神经机制
20
作者 邱俊杰 毕翠华 +1 位作者 袁祥勇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5-393,共9页
时间期待是指个体利用环境中的时间信息预测目标刺激何时出现的能力。相关的认知模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于解释时间期待的形成过程,如痕迹条件反射模型、双加工模型、动态注意模型、时间定向理论等;另一类侧重于解释时间期待的更新过... 时间期待是指个体利用环境中的时间信息预测目标刺激何时出现的能力。相关的认知模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于解释时间期待的形成过程,如痕迹条件反射模型、双加工模型、动态注意模型、时间定向理论等;另一类侧重于解释时间期待的更新过程,如策略模型和时间再定位模型等。不同类型的时间期待激活的脑区不同,表明时间期待的产生和更新过程存在分离:期待的产生激活与运动有关的左侧脑区,而期待的更新激活与控制有关的右侧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期待 变化先期时间 节律性时间期待 时间定向 神经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