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镜和间接眼底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毕苏欣 刘文 +5 位作者 钟丘 吴宇平 苏定旺 岑志敏 刘浇艺 刘水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413-415,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和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40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显微镜下(显微组)和间接眼底镜下(经典组)行巩膜加压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和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40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显微镜下(显微组)和间接眼底镜下(经典组)行巩膜加压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冷凝反应和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视网膜复位率、术后视力及冷凝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和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比较,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显微外路手术具有易掌握、效果良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显微外科手术 间接眼底镜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对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毕苏欣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986-987,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后早期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EGF)对泪膜的影响。方法 94例94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7例。A组术后仅用典必殊眼液,B组术后联合使用EGF,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后早期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EGF)对泪膜的影响。方法 94例94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7例。A组术后仅用典必殊眼液,B组术后联合使用EGF,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7 d、14 d、30 d,分别进行角膜染色评分(CFS)、泪膜破裂试验(BUT)和泪液分泌量试验(SIt)。结果术后1 d,A、B两组BUT时间较术前缩短,泪液分泌量增多,角膜染色评分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7 d、14 d、30 d,B组BUT时间均长于A组,角膜染色评分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泪液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使用EGF滴眼液,可以加速角膜上皮的修复,从而促进泪膜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泪膜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眼液
下载PDF
眼内铁质异物误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毕苏欣 吴宇平 苏定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32期4016-4017,共2页
目的探讨眼内金属异物继发开角型青光眼而误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07年6月入院的单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情况。结果5例首次诊断均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其中1例术中发现球壁金... 目的探讨眼内金属异物继发开角型青光眼而误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07年6月入院的单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情况。结果5例首次诊断均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其中1例术中发现球壁金属异物,其余4例行X线检查发现眼内金属异物。5例患者穿通口均非常隐蔽。结论对于隐蔽伤口的眼内铁质异物所致的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易误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建议临床眼科医生要养成一种思维模式,对于年轻的单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应高度怀疑眼内异物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金属异物 继发性青光眼 误诊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对翼状胬肉患者泪液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岑志敏 钟丘 +5 位作者 王青 吴宇平 毕苏欣 苏定旺 刘浇艺 刘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翼状胬肉患者泪液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翼状胬肉患者50例50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3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B组20例2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翼状胬肉患者泪液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翼状胬肉患者50例50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3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B组20例2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mo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I试验、角结膜荧光素染色(CFS)、泪液羊齿状物试验(TFT),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价胬肉及胬肉切除术后泪液功能变化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moBUT缩短、CFS增多、OSDI变高、泪液羊齿结晶形成较差,和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术后1moSchirmerI和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术后3moBUT,SchirmerI,CFS,OSDI,TFT和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1moB组BUT较A组长,CFS较A组少,OSDI较A组高,泪液羊齿结晶形成较A组良好,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术后1mo两组SchirmerI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术后3mo两组BUT,SchirmerI,CFS,OSDI,TF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早期对泪膜功能有影响,术后3mo泪膜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早期对泪膜功能的影响小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泪膜 胬肉切除术
下载PDF
逆向切除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探讨
5
作者 毕苏欣 《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1期35-36,共2页
作者对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对63例翼状胬肉进行逆向切除并带蒂球结膜瓣转移手术,术后随访一年,2(3.2%)例复发,3(4.8%)例发生转移球结膜瓣破裂。证明逆向切除并带蒂球结膜瓣转移术不失为控制胬肉术后复... 作者对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对63例翼状胬肉进行逆向切除并带蒂球结膜瓣转移手术,术后随访一年,2(3.2%)例复发,3(4.8%)例发生转移球结膜瓣破裂。证明逆向切除并带蒂球结膜瓣转移术不失为控制胬肉术后复发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逆向切除 复发率 治疗 临床
下载PDF
不同类型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囊袋旋转稳定性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苏定旺 钟丘 +2 位作者 岑志敏 刘水 毕苏欣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丙烯酸酯折叠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后的囊袋旋转稳定性。方法将79例(83只眼)随机分为4组,A组25例(26只眼),选择植入Alcon公司SA60AT一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IOL;B组22例(22只眼),选择Amo公司AR40e三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丙烯酸酯折叠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后的囊袋旋转稳定性。方法将79例(83只眼)随机分为4组,A组25例(26只眼),选择植入Alcon公司SA60AT一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IOL;B组22例(22只眼),选择Amo公司AR40e三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IOL;C组21例(21只眼),选择Canon Staar公司的KS-X丙烯酸酯预装式折叠IOL;D组13例(14只眼),选择Bausch&Lomb公司的Akreos-ADAPT一片式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IOL,记录术后IOL襻的位置,计算并比较IOL襻的旋转角数。结果术后3个月时旋转角度小于或者等于5°者A组为84.6%,B组为86.4%,C组为100%,D组为92.9%;术后第1周、1个月、3个月的IOL平均旋转角数A组分别为(2.04±2.32)°、(2.27±2.13)°和(2.62±2.71)°,B组分别为(2.18±2.11)°、(2.41±2.40)°和(2.73±2.57)°,C组分别为(2.00±1.95)°、(2.05±1.50)°和(2.14±1.71)°,D组分别为(1.29±2.09)°、(1.43±2.34)°和(1.50±2.31)°,各组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人工晶状体的旋转度数3个月内均出现逐渐增加趋势,但平均增加不到1°。结论四种型号的丙烯酸酯折叠人工晶状体均具有良好的囊袋旋转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囊袋稳定性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钟丘 朱白蕾 +2 位作者 毕苏欣 谭石锋 苏定旺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Nonperforatingtrabecularsurgery ,NPTS)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open angleglauco ma ,POAG)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5例 ( 2 3眼 )POAG患者施行NPTS。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手术并发...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Nonperforatingtrabecularsurgery ,NPTS)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open angleglauco ma ,POAG)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5例 ( 2 3眼 )POAG患者施行NPTS。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手术并发症等 ,并做前房角镜检查。术后随访 6~ 12个月 ,平均 7 8个月。结果 :NPTS术后视力 95 6%维持不变或提高 ,眼压由术前平均 3 7 62± 10 67mmHg降至术后半年平均 14 12± 6 0 0mmHg ,差异有显著性 (t =11 972 ,P <0 0 0 1)。最近一次随访眼压≤ 2 1mmHg者 2 0眼 ( 86 0 % ) ,其中 16眼形成弥散性滤过泡。术中微穿孔 5眼、虹膜嵌顿 3眼 ,术后前房少量积血 4眼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前房角镜检查 ,术区小梁膜菲薄隐见透明间腔 19眼 ,4眼小梁膜菲薄区不明显。结论 :NPTS能有效降低眼压 ,手术并发症少且轻微 ,术后视力稳定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治疗 开角型青光眼 临床研究 疗效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