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人权公约中的缔约国报告程序
1
作者 毕道俊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8-21,共4页
缔约国报告程序是国际人权监督中至为重要的支柱,同时也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唯一的强制性程序。《公约》第40条规定的报告程序主要包含报告的内容、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和对报告的处理这三大部分。报告程序能否充分发挥作... 缔约国报告程序是国际人权监督中至为重要的支柱,同时也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唯一的强制性程序。《公约》第40条规定的报告程序主要包含报告的内容、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和对报告的处理这三大部分。报告程序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取决于各缔约国是否采取合作的态度并自愿地、忠实地履行其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公约 即时义务 缔约国的意见 合作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下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长江沿岸中心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宋德勇 毕道俊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7,共9页
采用长江沿岸中心城市2006—2018年面板数据,在综合测算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影响和具体作用路径,并运用门槛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 采用长江沿岸中心城市2006—2018年面板数据,在综合测算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影响和具体作用路径,并运用门槛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并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之间存在U形曲线关系;在不同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门槛区间内,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逐步由抑制转变为促进;较弱的环境规制强度为技术引进、模仿创新提供了可能性,进而有助于提升技术创新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效应,而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则需要适度提高环境标准,同时应促使企业强化自主创新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并打破产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引进 自主创新 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
下载PDF
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是否存在政治风险偏好——基于扩展投资引力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4
3
作者 罗良文 毕道俊 《财会月刊(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0,共8页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沿线国家政治风险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关系进行分析,重点就我国在沿线国家的OFDI是否存在政治风险偏好做出说明。运用OFDI集中的35个沿线国家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扩展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沿线国家政治风险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关系进行分析,重点就我国在沿线国家的OFDI是否存在政治风险偏好做出说明。运用OFDI集中的35个沿线国家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扩展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并不存在政治风险偏好;自然资源丰裕的沿线国家的法制水平对我国OFDI有着显著影响;非自然资源丰裕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有效性水平对我国OFDI有着显著的影响;我国对沿线国家整体的直接投资同时表现出了资源寻求动机和市场寻求动机,而地理距离成本已经不再是限制OFDI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战略 政治风险偏好 OFDI 引力模型 自然资源
下载PDF
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毕道俊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3-28,共6页
利用"一带一路"沿线的35个国家2007-2014年面板数据,结合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具体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偏好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自然资源丰富、政府较为稳定的国家或地区... 利用"一带一路"沿线的35个国家2007-2014年面板数据,结合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具体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偏好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自然资源丰富、政府较为稳定的国家或地区,同时偏好于政府有效性较弱的沿线经济体。通过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为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提出了对策建议:提高风险意识,做好风险评估,加强政府间沟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政府管理水平 对外直接投资 风险意识
下载PDF
收入增长、收入分配与居民幸福感研究综述
5
作者 毕道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7年第5期40-45,共6页
文章将收入增长、收入差距、收入分配置于同一体系下,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了居民幸福感的经济学含义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收入增长、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居民主观幸福感的... 文章将收入增长、收入差距、收入分配置于同一体系下,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了居民幸福感的经济学含义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收入增长、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同步增长;其次,收入差距过大将对人们的幸福感造成损害,而公平的收入分配将调节收入与幸福之间存在的矛盾,提升居民的整体幸福感,并在文末进行了述评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增长 伊斯特林悖论 收入分配 幸福感
下载PDF
惟进取也故日新——访财政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叶青教授
6
作者 李启睿 毕道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7年第4期5-8,共4页
六月初夏,我们如约采访到了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我校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叶青教授。叶教授自称为"另类的官员、另类的学者",中国网民则称之为"中国最具个性官员"。在官场上以亲历者的身份与言行一致的原则参与改革,... 六月初夏,我们如约采访到了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我校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叶青教授。叶教授自称为"另类的官员、另类的学者",中国网民则称之为"中国最具个性官员"。在官场上以亲历者的身份与言行一致的原则参与改革,在高校以一位友善的导师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改革的路上,他似苦行僧一样,坚持"一个人的车改";在研究的路上,他似彼岸鲜艳的格桑花,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导师 财政学专业 教授 叶青 学生探究能力 进取 言行一致 专业知识
下载PDF
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环保与就业的“双重红利”——基于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9
7
作者 宋德勇 毕道俊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5-66,共12页
本文采用我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首先对环境规制与就业的非线性关系进行验证,其次借助面板门槛模型说明不同技术创新水平以及创新路径选择下环境规制就业效应的变动情况,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技术创新的具体作用进行说明。研究显示:(1... 本文采用我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首先对环境规制与就业的非线性关系进行验证,其次借助面板门槛模型说明不同技术创新水平以及创新路径选择下环境规制就业效应的变动情况,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技术创新的具体作用进行说明。研究显示:(1)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当环境规制与就业同处于上升阶段时环保与就业的"双重红利"能够实现。(2)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具有技术创新门槛,当技术创新水平跨越一定门槛值并不断提高时,环境标准的提升方能带动就业增长。(3)技术创新在环境保护与就业增长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但环境规制下不同的技术创新路径对就业的影响具有差异。技术引进对就业的创造效应影响甚微,而自主创新能够有效实现环保与就业的"双重红利"。因此,为实现环境保护与就业增长双赢,需在适度提升环境规制强度的同时,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尤其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就业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劳动力就业 技术引进 自主创新
原文传递
环境规制对我国城市就业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宋德勇 毕道俊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38,共10页
从理论层面构建了劳动力需求模型,通过对环境规制的就业效应进行分解,说明了环境规制作用于就业的具体机制。基于我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结合门槛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与就业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验证了环境规制影响就业的各项途径。结... 从理论层面构建了劳动力需求模型,通过对环境规制的就业效应进行分解,说明了环境规制作用于就业的具体机制。基于我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结合门槛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与就业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验证了环境规制影响就业的各项途径。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关系,环境规制对就业的作用整体上可分解为负向的需求效应、正向的成本效应以及要素匹配效应;在不同环境规制门槛区间内,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由抑制逐渐转变为推动,环境规制与就业的"双重红利"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环境规制对不同收入水平地区就业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尤其是在低收入地区,工资水平、教育等对就业的影响相对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就业增长 效应分解 政策协同
原文传递
国家高新区建设对属地城市劳动力就业的作用——基于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层面的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德勇 毕道俊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1-51,共11页
依据2003—2018年我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国家高新区建设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梳理和验证。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建设能够有效作用于劳动力就业,显著提升属地城市就业规模,优化技能层面就业结构... 依据2003—2018年我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国家高新区建设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梳理和验证。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建设能够有效作用于劳动力就业,显著提升属地城市就业规模,优化技能层面就业结构,并带动产业层面就业结构升级。国家高新区建设政策实施的作用机制在于产生了经济集聚效应并提升了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国家高新区建设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存在发展阶段、所属城市规模和分布区域异质性,"成熟型"国家高新区整体的就业效应优于"成长型"高新区,政策实施在改善东部中小规模城市劳动力就业方面的效果更为明显。此外,从高新区建设政策应用、产业结构调整及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就业规模 就业结构 准自然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