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近10年非侵入性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相关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方法检索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关于非侵入性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3对作者、机构、国家和关键词等...目的分析近10年非侵入性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相关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方法检索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关于非侵入性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3对作者、机构、国家和关键词等绘制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1351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意大利和中国是高产国家,伦敦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发文最多的作者是Alfredo Berardelli。热点关键词有深部脑刺激、运动皮质、基底神经节等,近两年出现的突现词有治疗、非侵入性脑刺激、辅助运动区和运动障碍等。结论近10年非侵入性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非侵入性脑刺激对帕金森病运动皮质区的研究、非侵入性脑刺激与深部脑刺激、非侵入性脑刺激与脑电图和功能成像等非侵入性神经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未来可进一步探究非侵入性脑刺激辅助运动区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with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MRI表现特点。方法对24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56.29±13.05...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with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MRI表现特点。方法对24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56.29±13.05)岁。(1)临床表现:同时有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的表现者占41.67%(10/24),有脊髓后索及侧索表现者占29.17%(7/24),有脊髓侧索及周围神经表现者占12.50%(3/24),有脊髓后索及周围神经表现者占12.50%(3/24),只有脊髓后索表现者占4.17%(1/24)。既往有胃部疾病史者占41.67%(10/24)。(2)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降低者占20.83%(5/20),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升高者占41.67%(10/2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升高者占40.91%(9/2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升高者占9.11%(2/22)。内因子抗体阳性5例(5/6)。(3)影像学检查:可见髓内异常信号者占21.05%(4/19),其中病灶位于胸髓1例,颈髓3例,病变均在脊髓后索及侧索。头颅MRI检查显示50%(8/16)有脑白质脱髓鞘改变。结论 SCD患者可以出现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的合并受累或者单独受累。维生素B12正常并不能排除SCD诊断,MCV指标的升高可以作为维生素B12缺乏的诊断指标之一,内因子抗体检测有助于查找病因。发病半年内脊髓MRI显示病灶阳性率更高,约半数患者头颅MRI可出现脑白质病变。展开更多
目的:明确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目的:明确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有关于SDS干预LDH的随机对照研究,建库时限自建库以来至2023年8月21日。由至少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提取资料,利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和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结果分析,stata14.0进行偏倚风险评价。结果:纳入16篇文献,总计965例患者。结果显示,在疼痛改善方面,SDS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疼痛评分(95%CI[-1.05~-0.75];SMD=-0.90,P<0.001);在腰椎功能改善方面,SDS干预能增加患者竖脊肌平均肌电值(95%CI[6.49~19.51];MD=13.00;P<0.001)、多裂肌平均肌电(95%CI[6.62~19.97];MD=13.30;P<0.001)、竖脊肌平均功率频率斜率(95%CI[0.05~0.09];MD=0.07;P<0.001)、多裂肌平均功率频率斜率(95%CI[0.05~0.10];MD=0.07;P<0.001),降低患者ODI评分(95%CI[-1.27~-0.71];SMD=-0.99;P<0.001);在椎间盘突出程度改善上,SDS干预能明显降低椎间盘突出指数(95%CI[-2.87~-0.77];SMD=-1.82;P<0.001),椎体后缘至突出物顶点的距离(95%CI[-1.11~-0.79];MD=-0.95;P<0.001),但在椎间盘高度干预效果不显著(95%CI[-0.38~1.19];MD=0.41;P=0.31);在有效率方面,SDS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95%CI[1.16~1.42];RR=1.28;P<0.001)。结论:SDS或联合治疗能够减轻LDH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障碍、提高椎旁肌肌肉功能、缓解椎间盘突出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但在改善椎间盘高度上的效果并不明显。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近10年非侵入性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相关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方法检索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关于非侵入性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3对作者、机构、国家和关键词等绘制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1351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意大利和中国是高产国家,伦敦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发文最多的作者是Alfredo Berardelli。热点关键词有深部脑刺激、运动皮质、基底神经节等,近两年出现的突现词有治疗、非侵入性脑刺激、辅助运动区和运动障碍等。结论近10年非侵入性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非侵入性脑刺激对帕金森病运动皮质区的研究、非侵入性脑刺激与深部脑刺激、非侵入性脑刺激与脑电图和功能成像等非侵入性神经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未来可进一步探究非侵入性脑刺激辅助运动区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
文摘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with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MRI表现特点。方法对24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56.29±13.05)岁。(1)临床表现:同时有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的表现者占41.67%(10/24),有脊髓后索及侧索表现者占29.17%(7/24),有脊髓侧索及周围神经表现者占12.50%(3/24),有脊髓后索及周围神经表现者占12.50%(3/24),只有脊髓后索表现者占4.17%(1/24)。既往有胃部疾病史者占41.67%(10/24)。(2)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降低者占20.83%(5/20),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升高者占41.67%(10/2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升高者占40.91%(9/2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升高者占9.11%(2/22)。内因子抗体阳性5例(5/6)。(3)影像学检查:可见髓内异常信号者占21.05%(4/19),其中病灶位于胸髓1例,颈髓3例,病变均在脊髓后索及侧索。头颅MRI检查显示50%(8/16)有脑白质脱髓鞘改变。结论 SCD患者可以出现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的合并受累或者单独受累。维生素B12正常并不能排除SCD诊断,MCV指标的升高可以作为维生素B12缺乏的诊断指标之一,内因子抗体检测有助于查找病因。发病半年内脊髓MRI显示病灶阳性率更高,约半数患者头颅MRI可出现脑白质病变。
文摘目的:明确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有关于SDS干预LDH的随机对照研究,建库时限自建库以来至2023年8月21日。由至少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提取资料,利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和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结果分析,stata14.0进行偏倚风险评价。结果:纳入16篇文献,总计965例患者。结果显示,在疼痛改善方面,SDS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疼痛评分(95%CI[-1.05~-0.75];SMD=-0.90,P<0.001);在腰椎功能改善方面,SDS干预能增加患者竖脊肌平均肌电值(95%CI[6.49~19.51];MD=13.00;P<0.001)、多裂肌平均肌电(95%CI[6.62~19.97];MD=13.30;P<0.001)、竖脊肌平均功率频率斜率(95%CI[0.05~0.09];MD=0.07;P<0.001)、多裂肌平均功率频率斜率(95%CI[0.05~0.10];MD=0.07;P<0.001),降低患者ODI评分(95%CI[-1.27~-0.71];SMD=-0.99;P<0.001);在椎间盘突出程度改善上,SDS干预能明显降低椎间盘突出指数(95%CI[-2.87~-0.77];SMD=-1.82;P<0.001),椎体后缘至突出物顶点的距离(95%CI[-1.11~-0.79];MD=-0.95;P<0.001),但在椎间盘高度干预效果不显著(95%CI[-0.38~1.19];MD=0.41;P=0.31);在有效率方面,SDS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95%CI[1.16~1.42];RR=1.28;P<0.001)。结论:SDS或联合治疗能够减轻LDH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障碍、提高椎旁肌肌肉功能、缓解椎间盘突出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但在改善椎间盘高度上的效果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