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炎治疗促进脑梗死后脑内神经发生和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晓巍 孟庆敏 +3 位作者 张晓芳 毛今明 李常新 李新果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4期602-606,共5页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潜在的促神经发生作用。方法电凝法制备MCAO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及抗炎组后分别给予相应处理,于2周行转子杆、爬梯实验以及水迷宫测试评价运动及认...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潜在的促神经发生作用。方法电凝法制备MCAO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及抗炎组后分别给予相应处理,于2周行转子杆、爬梯实验以及水迷宫测试评价运动及认知功能,并通过病理学处理及免疫组化检测对比各组各时间点梗死灶周5-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计数。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t检验。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急性期米诺环素短期治疗并不能明显减小梗死面积,但运动功能、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均有所恢复(P<0.05)。抗炎组BrdU、Nestin以及GFAP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P<0.05),BrdU、GFAP阳性细胞呈增加趋势,2周时增加最为明显;Nestin阳性细胞1周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米诺环素治疗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发生过程补偿、修复局部病灶的功能损伤与缺失,从而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 神经前体细胞 5-溴脱氧核苷尿嘧啶 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 胶原纤维酸性蛋白 抗炎治疗
原文传递
中国太原地区不同性别和年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差异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状状 李常新 +7 位作者 毛今明 张晓芳 李羚 郭婉蓉 吴晓巍 王婧 王少帅 赵晓霞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6期519-52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发病并入住太原市3所三甲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卒中史、冠状...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发病并入住太原市3所三甲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卒中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当前吸烟和酒精摄入在内的可干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 924例患者,年龄19~94岁,男性2 024例(69.2%)。在所有可干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的构成比最高(71.3%)。女性高血压(78.0%对68.4%;P〈0.001)、高脂血症(48.8%对39.5%;P〈0.001)和心房颤动(11.3%对4.6%;P〈0.001)的构成比显著高于男性;男性当前吸烟(37.3%对4.2%;P〈0.001)和酒精摄入(26.1%对0.7%;P〈0.001)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女性,而且平均危险因素暴露数量(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显著更多[2(2~3)对2(1~3);P〈0.001]。高脂血症构成比随年龄增长而降低,60岁以上年龄段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心房颤动构成比在5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增高,60岁以上年龄段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当前吸烟和酒精摄入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男性在各年龄段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结论男性危险因素多于女性,高脂血症和心房颤动的构成比在老年女性中显著高于男性,而当前吸烟和酒精摄入则以中青年男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危险因素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