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LD3在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盛涛 张少华 +1 位作者 毛兴波 赵国刚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DNA聚合酶δ3(POLD3)在肝细胞癌(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拟行手术治疗的HCC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术中收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先进行HE染色复核病理诊断和分期,然... 目的研究DNA聚合酶δ3(POLD3)在肝细胞癌(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拟行手术治疗的HCC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术中收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先进行HE染色复核病理诊断和分期,然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免疫组化反应评分(IRS)评估癌组织和癌旁组织POLD3表达水平,并分析癌组织POLD3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关系。结果POLD3阳性定位于细胞核,颜色自浅棕色至棕黑色不等,癌组织POLD3高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POLD3低表达的HCC患者肿瘤单发数量、直径、TNM分期及合并门静脉癌栓比例均高于高表达者,分化程度低于高表达者(P<0.05);术后随访5年显示POLD3高表达者和低表达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LD3在HC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在HCC发病和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HCC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DNA聚合酶δ3 肿瘤分期 门静脉癌栓 预后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误诊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2
作者 杜川 唐晓平 毛兴波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7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误诊为功能性胃肠病的1例SMA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青年男性,因反复上腹部胀痛2年余入院。多次...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误诊为功能性胃肠病的1例SMA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青年男性,因反复上腹部胀痛2年余入院。多次就诊外院及我院,行胃镜检查、肠镜检查诊断为功能性胃肠病,予相应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后行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及部分水平段管腔轻度扩张;上腹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示: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肠系膜上动脉走行陡直,其后方十二指肠受压。确诊SMAS。行肠系膜上血管松解、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术后症状缓解。结论 SMAS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对青年瘦长体型,餐后腹胀、恶心、呕吐、腹痛者应考虑本病可能,行上消化道造影及MRA检查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肠系膜动脉综合征 误诊 胃肠疾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延迟性肠麻痹发生风险的简易预测评分系统构建与初步验证 被引量:6
3
作者 毛兴波 魏一儒 +1 位作者 庄丽萍 邬长康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7期654-657,共4页
目的构建一项胃癌根治术后延迟性肠麻痹(PPOI)发生风险的简易预测评分系统,并对其预测效能进行初步验证。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病人296例。根据是否发生PPOI,将病人分为PPOI组与非PPOI组,分析可能的危... 目的构建一项胃癌根治术后延迟性肠麻痹(PPOI)发生风险的简易预测评分系统,并对其预测效能进行初步验证。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病人296例。根据是否发生PPOI,将病人分为PPOI组与非PPOI组,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根据相关危险因素权重,构建风险评分系统并进行验证。结果296例病人中,出现PPOI 92例,发生率为31.1%。年龄≥65岁、手术持续时间≥4小时、手术方式为开腹或中转开腹、TNM分期=Ⅲ、术后总阿片类药物使用量(TOP)≥0.3 mg/kg是影响病人PPOI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以回归系数=1.5及2.5为界值进行赋值,年龄≥65岁、手术持续时间≥4小时、手术方式为开腹或中转开腹、TNM分期=Ⅲ、TOP≥0.3 mg/Kg分别被赋值1.5分、1.0分、1.5分、1.5分、2.5分。赋值后风险评分系统的总分为8分。根据得分不同,分为低风险组、中等风险组、高风险组。低风险组、中等风险组、高风险组的PPOI发生率分别为10.4%、26.8%、72.5%。利用ROC曲线检验预测效能,ROC曲线下面积为0.731,灵敏度为0.74,特异度为0.6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1.526,P=0.93。模型拟合效度好,预测价值高。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了PPOI的发生过程,构建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的评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性肠麻痹 胃肿瘤 危险因素 受试者工作曲线
下载PDF
槐耳颗粒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少华 唐盈 +4 位作者 岳瀚 毛兴波 黄深巧 武国 李敬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855-86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槐耳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知网、维普数据库中有关槐耳颗粒联合TACE治疗(槐耳颗粒+TACE组)与单独使用TACE(TACE... 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槐耳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知网、维普数据库中有关槐耳颗粒联合TACE治疗(槐耳颗粒+TACE组)与单独使用TACE(TACE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提取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6和12个月生存率、免疫功能变化、不良反应等指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1 781例患者,其中槐耳颗粒+TACE组876例,TACE组9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槐耳颗粒+TACE组患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6和12个月生存率均明显高于TACE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槐耳颗粒+TACE组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TACE组(P<0.05)。结论从本meta分析结果看,槐耳颗粒联合TACE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槐耳颗粒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胰腺癌组织miRNA let-7a与HMGA2的表达及血清miRNA let-7a水平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毛兴波 盛涛 +2 位作者 庄丽萍 邬长康 赵国刚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0-545,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miRNA let-7a、高迁移率族蛋白2(high mobility group A2,HMGA2)的表达情况及血清miRNA let-7a水平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2014年1月-2019月1月行手术治疗的60例胰腺癌患者术中获得的新鲜胰腺导...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miRNA let-7a、高迁移率族蛋白2(high mobility group A2,HMGA2)的表达情况及血清miRNA let-7a水平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2014年1月-2019月1月行手术治疗的60例胰腺癌患者术中获得的新鲜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同时收集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标本,并收集同期于我院体检的60例体检结果正常者的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健康体检者及患者血清标本miRNA let-7a表达,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miRNA let-7a和HMGA 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患者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HMGA2蛋白的表达。分析血清miRNA let-7a水平,癌组织miRNA let-7a、HMGA2 mRNA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术前血清miRNA let-7a水平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胰腺癌组织中miRNA let-7a表达水平下降(t=20.291,P<0.01),HMGA2 mRNA表达上升(t=46.681,P<0.01);癌组织HMGA2蛋白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增高(t=22.973,P<0.01)。miRNA let-7a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较健康对照者降低(t=24.854,P<0.01);在胰腺癌患者术后1周血清中miRNA let-7a相对表达量较术前下降(t=6.885,P<0.01);癌组织与术前血清中miRNA let-7a表达量呈正相关(r=0.411,P=0.000)。胰腺癌中miRNA let-7a、HMGA2 mRNA水平在不同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前血清miRNA let-7a诊断胰腺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23,95%置信区间为0.665~0.917,取0.614为最佳临界值,对应的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74.1%。结论胰腺癌组织和血清miRNA let-7a均出现下调,可能通过调控HMGA2的表达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血清miRNA let-7a水平可为胰腺癌的诊断及术后病情监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miRNA let-7a HMGA2 mRNA 血清 标志物
原文传递
精准右半肝联合肝尾状叶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被引量:4
6
作者 石刚 李敬东 +1 位作者 王小飞 毛兴波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79-982,共4页
扩大肝切除可提高部分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2013年5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为1例Ⅲa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运用精准肝脏外科的现代理念与临床精细的手术操作完成右半肝联合全尾状叶切除术.术中间断阻断第一肝门3次,手术历时8h,术中... 扩大肝切除可提高部分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2013年5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为1例Ⅲa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运用精准肝脏外科的现代理念与临床精细的手术操作完成右半肝联合全尾状叶切除术.术中间断阻断第一肝门3次,手术历时8h,术中出血量约600 mL,患者于术后第14天出院.病理检查结果示右半肝肝门部胆管中高度分化腺癌,浸润管壁全层,切缘无癌残留.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该手术是在综合应用三维立体重建技术、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术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以及精细肝切除操作技术下进行,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肝门部 精准肝切除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成人先天性右侧大网膜及肝圆韧带膈疝1例报道
7
作者 陈辉 赵国刚 +2 位作者 盛涛 毛兴波 付欢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29-129,共1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61岁,因“突发中上腹疼痛伴呼吸困难、发热1+d”由当地医院拟诊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期”转入笔者所在医院。患者有5年慢支炎肺气肿病史。入院时,患者心率110次/min,呼吸29次/min... 病例资料患者,女,61岁,因“突发中上腹疼痛伴呼吸困难、发热1+d”由当地医院拟诊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期”转入笔者所在医院。患者有5年慢支炎肺气肿病史。入院时,患者心率110次/min,呼吸29次/min,血氧饱和度为90%(吸氧3L/min),血压正常;满月脸,口唇微绀,巩膜未见明确黄染,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未闻及哮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圆韧带 大网膜 先天性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慢性阻塞性肺炎 膈疝 右侧 成人
原文传递
3D与2D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3
8
作者 邬长康 李敬东 +2 位作者 毛兴波 李伟男 权刚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的胆道结石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3D腹腔镜组(3D组)和2D腹腔镜组(2D组),采用SPSS20. 0软件...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的胆道结石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3D腹腔镜组(3D组)和2D腹腔镜组(2D组),采用SPSS20.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3个月术后生活质量等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情况等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2D组相比,3D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减少(P <0. 05),两组在术后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生总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3~12个月,2D组有1例患者出现结石复发,3D组无结石残留病例;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水平3D组显著优于2D组(P <0. 05)。结论 3D腹腔镜技术提高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成功率,有助于手术操作的精确,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原文传递
胆管癌术后腹腔感染影响因素
9
作者 邬长康 毛兴波 +1 位作者 李伟男 权刚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究胆管癌术后腹腔感染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CD_(4)^(+)/CD_(8)^(+) T细胞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5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胆管癌术的患者共70例,根据其术后腹... 目的探究胆管癌术后腹腔感染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CD_(4)^(+)/CD_(8)^(+) T细胞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5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胆管癌术的患者共70例,根据其术后腹腔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各35例。采用全自动微生物检定仪和细菌测定系统对胆管癌术后腹腔感染的患者进行植株鉴定;采用ELISA法对血清中TNF-α、IL-1β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对CD_(4)^(+)/CD_(8)^(+ )T细胞进行检测;分析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白蛋白、白细胞等资料,归纳胆管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在35例腹腔感染患者的血液标本中共检测出83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2株占62.65%;感染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132.22±34.64)μg/L、(36.42±4.94)pg/L高于对照组(P<0.05),CD_(4)^(+)/CD_(8)^(+) T细胞水平(0.60±0.12)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肠功能障碍时间是胆管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胆管癌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当胆管癌术后患者发生腹腔感染时,血清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CD_(4)^(+)/CD_(8)^(+)T细胞水平明显降低,临床中应加强对影响因素的针对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T淋巴细胞亚群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