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垂体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分化
1
作者 岳婷婷 朱婷 +2 位作者 毛剑男 李伟 杭春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942-3946,共5页
背景:脑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多种疾病可引起脑垂体损伤,如脑垂体瘤、垂体功能减退症等。垂体干细胞因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力的特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修复受损的垂体。目的:采用悬浮细胞球培养法分离培养垂体干细... 背景:脑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多种疾病可引起脑垂体损伤,如脑垂体瘤、垂体功能减退症等。垂体干细胞因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力的特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修复受损的垂体。目的:采用悬浮细胞球培养法分离培养垂体干细胞,鉴定其增殖及分化能力。方法:采用悬浮细胞球培养法从新生新西兰白兔垂体中分离培养垂体干细胞,观察其形态特征;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检测垂体干细胞标志蛋白SOX2及Nestin的表达;采用EdU标记法检测垂体干细胞增殖能力;经贴壁及诱导分化后,通过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的激素水平。结果与结论:通过悬浮细胞球培养法可成功分离得到垂体干细胞球,且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SOX2和Nestin阳性表达;经诱导分化后培养基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生长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促卵泡素、催乳素水平显著升高(P<0.001),具有较强的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干细胞 垂体 悬浮细胞球培养 鉴定 分化
下载PDF
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伴额叶血肿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斌 许天助 +2 位作者 周路 毛剑男 杨咏波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15-417,423,共4页
目的探讨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引起前额叶血肿的诊断和显微手术策略。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的4例前额叶血肿患者术前行CTA和DSA检查证实为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采用开颅手术电凝切断瘘口与引流静脉起始端,并... 目的探讨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引起前额叶血肿的诊断和显微手术策略。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的4例前额叶血肿患者术前行CTA和DSA检查证实为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采用开颅手术电凝切断瘘口与引流静脉起始端,并清除额叶血肿。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术中均顺利切断瘘口及引流静脉起始端;术后无再出血、脑挫伤、癫痫、脑脊液漏,DSA复查无瘘口复发。结论开颅手术治疗几乎适合所有的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尤其是合并额叶血肿者,开颅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优势在于治愈率高、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前颅窝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垂体瘤卒中个体化治疗与多学科协作的临床转归 被引量:1
3
作者 毛剑男 张倩 +2 位作者 阎朝龙 杭春华 金伟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6期683-688,共6页
目的探讨垂体瘤卒中的临床表现、手术时机及最优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30例垂体瘤卒中患者,治疗方法因病情而异,对于病情稳定者采取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由内分泌科根据患... 目的探讨垂体瘤卒中的临床表现、手术时机及最优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30例垂体瘤卒中患者,治疗方法因病情而异,对于病情稳定者采取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由内分泌科根据患者激素检查水平制定出详细激素调节补充方案,力求达到正常水平范围内,同时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影像学检查同期进行,待所有检查结果回报后进行多学科讨论会,内分泌科给出围手术期激素调整方案,影像科根据磁共振检查结果指导阅片,而后由神经外科提出手术治疗方案。对于急性发病视力出现急剧下降、急性脑积水致意识障碍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急诊行影像学检查并经验性给予补充激素一剂(氢化可的松100 mg静脉滴注),同时行急诊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均为经鼻蝶神经内镜鞍区占位切除术,术后标本均经HE染色确定为肿瘤组织合并缺血坏死组织。结果30例患者中,出现1例术后鼻腔延迟出血,余29例预后良好,所有术前表现为头痛者术后均不同程度好转;术前视力视野障碍患者,术后视力视野情况均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术前表现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者,术后经过激素替代治疗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根据垂体瘤卒中患者不同分型、不同分期需采取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治疗方案。除非失明或急性脑积水致意识障碍者采取急诊手术外,其余均需先内分泌科调整激素,纠正电解质紊乱,同时内分泌科、影像科及神经外科多学科讨论患者实际临床表现,个体化确定具体手术时机,所以多学科协作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极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卒中 多学科协作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Chiari畸形Ⅰ型硬脑膜重建术后脑脊液漏原因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3
4
作者 毛剑男 徐武 +2 位作者 金伟 梁维邦 赵寅涛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8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寻Chiari畸形Ⅰ型硬脑膜重建术后脑脊液漏可能原因及相应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Chiari畸形Ⅰ型硬脑膜重建术后脑脊液切口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及临床经验进行... 目的探寻Chiari畸形Ⅰ型硬脑膜重建术后脑脊液漏可能原因及相应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Chiari畸形Ⅰ型硬脑膜重建术后脑脊液切口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及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本组25例Chiari畸形Ⅰ型患者,硬脑膜重建术后脑脊液漏最早发生于术后1 d,最晚发生于术后15 d,平均为8 d;18例患者脑脊液切口漏位于枕骨粗隆附近,7例位于上颈椎附近,本组无引流管口漏患者。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包扎敷料渗湿,手术切口或缝线针孔渗出清亮无色或淡红色液体,伤口附近多次抽出淡红色液体且每次抽取量未见明显减少。其中,较严重的6例患者行脑脊液漏修补术,预后较好;其余19例行伤口清创换药、抽取皮下积液、敷料加压包扎、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变换体位等方法加以治疗,15例获得较好预后,另4例经过上述治疗方法后仍存在少量皮下积液,长期随访积液无明显增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手术改变硬脑膜周围生理解剖结构使硬脑膜完整性遭到破坏,同时,硬脑膜缝合方式、硬脑膜扩大修补应用修补材料种类、手术显露时间、是否逐层致密缝合伤口、术后伤口敷料包扎松紧度、患者体位是否使伤口一直受压、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换药伤口渗漏是否能早发现早治疗等是Chiari畸形Ⅰ型硬脑膜重建术后脑脊液漏发生、发展最直接影响因素;如硬脑膜重建术后脑脊液漏较严重,经过相应非手术处理后仍未明显好转者应尽快积极二次手术修补漏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Ⅰ型 硬脑膜重建术 脑脊液漏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团队联合PBL+CBL教学法在垂体腺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闫惠颖 张顶顶 +3 位作者 张华升 金伟 杭春华 毛剑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7期71-75,共5页
目的 探索在垂体腺瘤临床教学中多学科协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联合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年9月—2022年1月于南京... 目的 探索在垂体腺瘤临床教学中多学科协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联合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年9月—2022年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轮转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简称住培生),共纳入住培生64名,为了深入分析MDT联合PBL+CBL模式的应用效果,将学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学员32名。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采用MDT联合CBL+PBL教学模式。比较两组住培生的临床水平(理论考核、操作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和教学满意度。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采用MDT联合PBL+CBL教学模式后,住培生的临床水平及教学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在垂体腺瘤的临床教学中采用MDT联合PBL+CBL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住培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团队 问题为基础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垂体腺瘤 临床教学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复合手术在经半椎板入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斌 许天助 +4 位作者 杨咏波 毛剑男 那世杰 刘涛 杭春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0-192,共3页
探讨复合手术在经半椎板入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中的应用价值。8例经脊髓MRI和血管造影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在复合手术室采用术中造影定位,并经半椎板入路手术夹闭瘘口。8例患者术中造影均确认瘘口及异常引流静脉消失;术后复查脊... 探讨复合手术在经半椎板入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中的应用价值。8例经脊髓MRI和血管造影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在复合手术室采用术中造影定位,并经半椎板入路手术夹闭瘘口。8例患者术中造影均确认瘘口及异常引流静脉消失;术后复查脊髓MRI显示脊髓周边血管流空影消失。复合手术经半椎板入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安全、微创、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半椎板入路 复合手术 治疗 脊髓MRI 血管造影 术中造影 手术夹闭
原文传递
烟雾病合并豆纹动脉动脉瘤破裂:临床特征、治疗和转归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毅 那世杰 +3 位作者 刘涛 许天助 毛剑男 杨咏波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750-755,共6页
目的 探讨烟雾病合并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y,LSA)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和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烟雾病合并LSA动脉瘤破裂患者.随访1年,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 目的 探讨烟雾病合并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y,LSA)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和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烟雾病合并LSA动脉瘤破裂患者.随访1年,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进行转归评价,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总结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影像解剖学特征、治疗方案和转归.应用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其他类似研究,并结合本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0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29~72岁,平均43.6岁.所有病例均为颅内出血,其中3例为脑叶出血,6例为脑室出血,1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时7例存在意识障碍,3例进行急诊脑室外引流手术.其中,5例接受血管内栓塞,4例转归良好,1例残留轻度神经功能缺损(mRS评分3分);2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均转归良好;3例保守治疗,均发生再次出血,2例死亡,1例重度残疾(mRS评分4分).纳入符合要求文献14篇,总共18例患者纳入分析:外科治疗7例,血管内治疗6例,保守治疗5例(自愈1例).综合本组病例及文献报道数据,早期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治疗患者转归良好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患者(70.6% 对22.2%;P=0.038).结论 烟雾病合并LSA动脉瘤破裂患者保守治疗存在一定风险,需要积极治疗.介入栓塞载瘤动脉和外科夹闭动脉瘤均可有效改善该类患者的临床转归.载瘤血管条件允许时可选择同时介入栓塞载瘤动脉和动脉瘤,载瘤血管条件差且动脉瘤位于浅部时可选择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烟雾病 脑出血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痉挛性斜颈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毛剑男 梁维邦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700-1702,共3页
痉挛性斜颈(ST)是指颈部肌肉阵发性或强直性收缩而使头颈部倾斜或旋转的一种异常姿态,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方法有:肉毒素治疗,口服药物,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副神经切断术,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脑深部电刺激术,鞘内注射巴氯芬法,脑... 痉挛性斜颈(ST)是指颈部肌肉阵发性或强直性收缩而使头颈部倾斜或旋转的一种异常姿态,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方法有:肉毒素治疗,口服药物,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副神经切断术,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脑深部电刺激术,鞘内注射巴氯芬法,脑室内巴氯芬给药法,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三联术。本文对ST目前各种治疗方法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治疗方法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 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 Dandy手术 强直性收缩 颈部肌肉
原文传递
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20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毛剑男 杨咏波 +2 位作者 那世杰 刘涛 刘志坚 《江苏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697-699,共3页
目的总结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20例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和意识障碍症状者17例,体检发现无症状者3例。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5例,... 目的总结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20例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和意识障碍症状者17例,体检发现无症状者3例。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5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3例,大脑中动脉8例。20例均行手术治疗,包括血管内治疗和/或显微手术。结果依据GOS评分,评定预后好17例,预后差(包括死亡)3例。结论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需依据具体病变情况行个体化治疗方案,例如显微手术、血管内治疗或两者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