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彤 毛向莹 +5 位作者 刘艳霞 袁彬 刘平 吉四辈 王玉梅 卢淑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0-281,共2页
关键词 SAH 头痛 地塞米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鞘内注射 治疗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院内死亡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多中心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凯 王伊龙 +18 位作者 李子孝 张心邈 高远 何明峰 郭学芳 赵艳艳 韩新生 赵明枝 岳建华 张平 赵建华 闫红光 毛向莹 刘金峰 徐雅芳 陶永丽 王拥军 许予明 宋波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0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5月河南省11家市级、县级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发病6 h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5月河南省11家市级、县级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发病6 h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院内全因死亡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444例患者,平均年龄60.19±11.61岁,男性296例(66.7%),院内死亡25例(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3~6 h(OR 3.006,95%CI 1.120~8.071,P=0.029)、溶栓前NI HSS评分(OR 1.130,95%CI 1.079~1.183,P<0.001)及心房颤动病史(OR 3.671,95%CI 1.282~10.511,P=0.015)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发病至溶栓时间3~6 h、严重神经功能损害、心房颤动病史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缺血性卒中 死亡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剂量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 被引量:2
3
作者 毛向莹 李彤 魏树亭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性头痛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病例选择意识清醒、能主诉头痛SAH患者 2 5例 ,随机分为 2组。观察组在甘露醇应用的基础上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 2 0mg ;对照组单纯应用甘露醇。 结果 根据疗效判定标...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性头痛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病例选择意识清醒、能主诉头痛SAH患者 2 5例 ,随机分为 2组。观察组在甘露醇应用的基础上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 2 0mg ;对照组单纯应用甘露醇。 结果 根据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组总有效率 10 0 % ,对照组 5 0 .0 % ,两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0 5 ,χ2 =15 .2 )。结论 鞘内注射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头痛 鞘内注射 地塞米松
下载PDF
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管病39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敏 毛向莹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95-396,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成,康复组39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病情稳定后予综合康复治疗,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电疗、皮肤刺激。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成,康复组39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病情稳定后予综合康复治疗,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电疗、皮肤刺激。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康复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废用综合症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降低患者依赖程度,提高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急性脑血管病 功能状况
下载PDF
高温和香烟对鼠早期胚胎脑HSP70及蛋白质的影响
5
作者 丰慧根 毛向莹 +3 位作者 李延兰 徐振平 杨保胜 张艳芬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探讨高温、香烟及其联合对鼠胎脑热休克蛋白 70 (HSP 70 )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方法 孕d 10的大鼠给予高温 (4 0~ 42℃ )和香烟烟雾水溶物 (0~ 2支 /只鼠 )处理 ,取胎鼠全脑 ,用Westerndotblot和Lowrey方法测量HSP 70和蛋白质... 目的 探讨高温、香烟及其联合对鼠胎脑热休克蛋白 70 (HSP 70 )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方法 孕d 10的大鼠给予高温 (4 0~ 42℃ )和香烟烟雾水溶物 (0~ 2支 /只鼠 )处理 ,取胎鼠全脑 ,用Westerndotblot和Lowrey方法测量HSP 70和蛋白质含量。结果 高温 (4 0~ 41℃ )、高浓度的香烟烟雾 (1.5支 /只鼠和 2 .0支 /只鼠 )及其联合与对照组比较胎脑蛋白质明显减少 ,与温度、温度持续时间及香烟浓度明显相关 ,并且高温与香烟具有联合作用 ;结果还显示高温和高浓度香烟均使胎脑HSP 70明显升高 ,高温与香烟联合其胎脑HSP70合成量与单独高温组相比HSP 70变化不明显。结论 高温、香烟烟雾及其联合可引起胎脑蛋白质含量减少 ,并诱导胎脑HSP 70合成 ,但香烟的诱导作用较高温弱 ,与高温联合胎脑HSP70的合成表现出交叉适应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香烟烟雾水溶物 热休克蛋白 蛋白质 联合作用
下载PDF
高温与电离辐射联合对鼠胎脑热休克蛋白及蛋白质的影响
6
作者 丰慧根 毛向莹 +3 位作者 刘慧娟 李延兰 杨保胜 刘明林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 探讨高温与电离辐射联合对鼠胎脑热休克蛋白 (HSP70 )和蛋白质的影响。方法 孕d1 0的小鼠给予 4 2℃和 1 .0Gy( 6 0 Co)处理 ,取胎鼠全脑 ,用Westerndotblot和Lowrey方法测量HSP70和蛋白质含量。结果  1 .0Gy照射组、照射联合高... 目的 探讨高温与电离辐射联合对鼠胎脑热休克蛋白 (HSP70 )和蛋白质的影响。方法 孕d1 0的小鼠给予 4 2℃和 1 .0Gy( 6 0 Co)处理 ,取胎鼠全脑 ,用Westerndotblot和Lowrey方法测量HSP70和蛋白质含量。结果  1 .0Gy照射组、照射联合高温 ( 42℃ )组与对照组比较胎脑蛋白质明显减少 ,并诱导HSP70合成。高温 ( 42℃ )联合照射组与 4 2℃组相比胎脑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 ,但二组诱导HSP70合成能力强。结论 高温诱导合成HSP70能力较辐射强 ,辐射引起胎脑蛋白质含量减少 ,预先高温处理孕鼠 ,然后再给电离辐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电离辐射 脑蛋白质 热休克蛋白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毛向莹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250 mL生理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250 mL生理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250 mL生理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采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治疗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7 d,2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28 d,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62.86%)(P<0.05)。治疗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丹参注射液
下载PDF
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毛向莹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88-490,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每日1次,每次20 mg.d-1,晨起口服。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 目的观察盐酸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每日1次,每次20 mg.d-1,晨起口服。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治疗第8周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评定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9例,无效3例,有效率90%;对照组显著进步5例,进步7例,无效18例,有效率4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χ=17.526,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2χ=23.64,P<0.05)。结论盐酸帕罗西汀能较好地改善脑卒中后的抑郁情绪,是治疗PSD的理想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脑卒中 抑郁
下载PDF
氟乙酰胺中毒27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毛向莹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9-559,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氟乙酰胺中毒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毛向莹 谭静 +1 位作者 高磊 谢敏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657-659,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长垣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长垣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EPO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估治疗前后患者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S)及日常生活状况,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0%,81/90)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70/90)(χ~2=4.57,P<0.05)。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脑梗死面积分别为(8.96±0.35)、(9.01±0.23)cm^2,治疗后分别为(5.47±0.12)、(4.03±0.48)cm^2,2组患者治疗前脑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脑梗死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且治疗组患者脑梗死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AS、巴氏指数(BI)评分及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AS评分及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S评分及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BI评分较对照组增加更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0.00%,病死率8.89%;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11%,病死率为6.67%,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3、0.31,P>0.05)。结论 EPO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且神经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梗死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无症状性脑梗死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毛向莹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56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CI好发于50~70岁,临床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灶直径在0.4~1.6em。腔隙性脑梗死53例...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56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CI好发于50~70岁,临床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灶直径在0.4~1.6em。腔隙性脑梗死53例(94.64%),大病灶性脑梗死3例(5.36%);病灶位于内囊26例,基底节15例,放射冠区7例,丘脑3例,脑干2例。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18例(32.14%),糖尿病、高脂血症18例(32.14%),冠心病、心房颤动5例(8.93%)。结论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均为SCI的危险因素。SCI无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确诊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死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毛向莹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13-514,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中,治愈21例,中残1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中,治愈21例,中残1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凝血酶蛛网膜下腔注射对大鼠软脑膜胶原纤维厚度的影响
13
作者 毛向莹 李彤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3-695,共3页
目的:观察凝血酶蛛网膜下腔注射对大鼠软脑膜胶原纤维厚度的影响,以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机制。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18),2组又分为1、10、20d3个时点。实验组大鼠给予凝血酶蛛网膜下腔注射,对照... 目的:观察凝血酶蛛网膜下腔注射对大鼠软脑膜胶原纤维厚度的影响,以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机制。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18),2组又分为1、10、20d3个时点。实验组大鼠给予凝血酶蛛网膜下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取脑组织染色后采用显微图像采集分析系统分析测量软脑膜胶原纤维厚度。结果:实验组大鼠10、20d时点软脑膜胶原纤维厚度均大于同时点对照组(P均<0.05),且实验组20d时软脑膜胶原纤维厚度大于10d时厚度(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内注入一定量凝血酶,可导致形态学上软脑膜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软脑膜 胶原纤维厚度 大鼠
下载PDF
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20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毛向莹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43-94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儿童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预后。方法对20例ADEM患儿的前驱症状、起病形式、病程、累及各系统及非特异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对患儿行脑脊液、免疫学、影像学及脑电图检查。均使用甲泼尼龙等药物及对...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儿童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预后。方法对20例ADEM患儿的前驱症状、起病形式、病程、累及各系统及非特异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对患儿行脑脊液、免疫学、影像学及脑电图检查。均使用甲泼尼龙等药物及对症、康复治疗。结果患儿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均有感染及接种疫苗史。临床表现:脑、脊髓(包括脑干)可同时或相继受累,脑部症状表现为意识障碍20例、惊厥5例;颅神经受累10例,表现为动眼神经麻痹8例、吞咽困难7例、面瘫5例、呼吸困难4例;脊髓受累表现为四肢瘫痪20例、括约肌功能障碍18例。脑脊液检查细胞数轻度增高10例,蛋白增高2例;免疫学检查示IgG升高7例,IgA升高2例,IgM升高8例。12例CT检查中8例见多灶性软化灶,4例正常;MRI检查示1例为单病灶,其他均为不对称多病灶;3例作脊髓MRI检查,均正常。脑电图检查示14例表现为弥散性慢波活动,3例表现为性放电,3例正常。治愈5例,临床明显好转12例,3例转院治疗。2个月后随访6例MRI正常。2例留有运动障碍、继发性癫、语言障碍等后遗症。结论对有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为广泛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特别是意识障碍或惊厥,MRI检查提示脑白质多发性病灶者,应考虑诊断ADEM。尽早应用激素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诊断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毛向莹 谢敏 高磊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2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人组患者均采用激素治疗,维持1a~2a,同时给予抗炎、抑制脑水肿、改善脑血流循环及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应用。结果本组患者有...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2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人组患者均采用激素治疗,维持1a~2a,同时给予抗炎、抑制脑水肿、改善脑血流循环及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应用。结果本组患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者4例,发热20例,头痛19例,精神异常13例,癫痫发作12例,意识障碍10例,偏瘫2例;所有患者血免疫学检查均提示处于狼疮活动期,均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其中17例可见单发或多发局灶性病灶,表现为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无占位效应,增强后无强化,治疗后病灶可缩小或消失。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精神异常、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常见,头颅磁共振结合血免疫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脑病 早期诊断 激素治疗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毛向莹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19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脑出血患者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脑出血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25例,采用ELISA法检测发病第1、2、3、4、7、14d的血清NSE变化。结果脑出血组各时间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脑出血患者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脑出血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25例,采用ELISA法检测发病第1、2、3、4、7、14d的血清NSE变化。结果脑出血组各时间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NSE与脑出血量呈正相关(r=0.56,P<0.01)。结论血清NSE变化对判断脑出血量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出血 预后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25例
17
作者 毛向莹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25-826,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肝素 药物治疗 儿童
下载PDF
非癫性发作35例
18
作者 毛向莹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433-1434,共2页
目的对儿童非癫性发作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方法非癫性发作患儿20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1个月~16岁。对患儿的临床表现结合脑电图、头颅CT、MRI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儿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无异常放电,证实为非癫性发作,以... 目的对儿童非癫性发作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方法非癫性发作患儿20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1个月~16岁。对患儿的临床表现结合脑电图、头颅CT、MRI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儿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无异常放电,证实为非癫性发作,以生理性发作最多(18例),其平均年龄最小(3.5岁)。结论儿童时期存在多种形式的非癫性发作,易被误诊为癫及其他疾病。动态脑电图监测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均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癫痫性发作 动态脑电图 儿童
下载PDF
左旋千金藤立定碱治疗神经衰弱双盲对照研究
19
作者 毛向莹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380-381,共2页
目的 探讨左旋千金藤立定碱 (SPD)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方法  14例神经衰弱患者口服SPD 50mg·d-1,与安慰剂双盲对照治疗 5周 ,以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为评定工具评判SPD临床效果。结果 SPD... 目的 探讨左旋千金藤立定碱 (SPD)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方法  14例神经衰弱患者口服SPD 50mg·d-1,与安慰剂双盲对照治疗 5周 ,以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为评定工具评判SPD临床效果。结果 SPD治疗神经衰弱有效率 ( 6 6 .7% )明显高于安慰剂组 ( 2 8.6 % ,P <0 .0 5)。有效的靶症状以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心烦易怒疗效显著 (P <0 .0 1) ,对多梦、注意力下降、头昏、疲乏无力也有效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千金藤立定碱 神经衰弱 疗效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颅外颈动脉狭窄临床特点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磊 毛向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期85-86,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探究治疗措施及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3—2016-03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严密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探究治疗措施及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3—2016-03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严密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血压变化多样,血糖异常者多,卒中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偏多,合并颅内主干血管狭窄居多,影像学上显示分水岭梗死和多发性梗死发生率偏高,易发生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简易智能评分较差。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是较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临床期间应密切观察症状的临床特点,强调调个体化治疗,积极调控血压、血糖水平,控制斑块,以利疾病尽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颅外颈动脉狭窄 临床表现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