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方 唐铭 +5 位作者 王宏宇 陈耀武 毛和明 徐平 李方军 安友仲 《中国民康医学》 2006年第9期371-374,共4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后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 临床观察 心肌缺血事件 心电图表现 血液动力学 早期干预治疗 心肌坏死 早期发现
下载PDF
18例产ESBLs大肠杆菌感染致脓毒性休克并大出血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毛和明 陈耀武 冯双云 《当代医学》 2012年第30期97-98,共2页
目的分析产ESBLs大肠杆菌感染引起脓毒性休克与出血。方法回顾1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导致大出血救治体会及临床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均为产ESBLs大肠杆菌感染,均有不同程度的大出血,经抢救治疗,死亡2例,16例抢救成功。结论产ESBLs大肠杆... 目的分析产ESBLs大肠杆菌感染引起脓毒性休克与出血。方法回顾1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导致大出血救治体会及临床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均为产ESBLs大肠杆菌感染,均有不同程度的大出血,经抢救治疗,死亡2例,16例抢救成功。结论产ESBLs大肠杆菌感染引起脓毒性休克更易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早期积极干预治疗、早期病原学监测,尽早目标性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感染,以及病情危重时避免手术的扩大化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ESBLs大肠杆菌 致脓毒性休克 大出血 临床分析
下载PDF
11例脂肪栓塞并呼吸衰竭的救治体会
3
作者 毛和明 冯双云 《当代医学》 2013年第33期86-87,共2页
目的分析脂肪栓塞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其效果。方法总结11例脂肪栓塞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资料、诊断及综合抢救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结果 11例患者中,有9例治愈出院,随访至今效果满意,1例患者因意识恢复差转院行高压氧治疗... 目的分析脂肪栓塞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其效果。方法总结11例脂肪栓塞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资料、诊断及综合抢救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结果 11例患者中,有9例治愈出院,随访至今效果满意,1例患者因意识恢复差转院行高压氧治疗恢复良好,1例患者因基础疾病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早期识别脂肪栓塞的临床特点、合并呼吸衰竭综合抢救治疗提高重症脂肪栓塞的救治成功率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栓塞 救治体会
下载PDF
床旁超声监测颈总动脉峰流速随正压通气的周期性变异率评估外科ICU病人容量状态的可行性 被引量:9
4
作者 陈耀武 陈一峰 +4 位作者 毛和明 和耀武 杨洪梅 吴忠艳 周朝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68-70,75,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监测颈总动脉峰流速随正压通气的周期性变异率(ΔVpeak-CCA)用于评估外科ICU病人容量状态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外科ICU病人50例为观察对象,对所有病人实施容量负荷试验,根据评估容量反应...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监测颈总动脉峰流速随正压通气的周期性变异率(ΔVpeak-CCA)用于评估外科ICU病人容量状态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外科ICU病人50例为观察对象,对所有病人实施容量负荷试验,根据评估容量反应性金标准每搏量增加值(ΔSV)分为反应组28例(补液扩容有反应,ΔSV≥15%)和无反应组22例(补液扩容无反应,ΔSV<15%)。对所有病人实施床旁超声监测,比较2组病人ΔVpeak-CCA,并分析ΔVpeak-CCA与ΔSV的相关性。结果:2组病人扩容前后每搏输出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组病人ΔSV、ΔVpeak-CCA均明显高于无反应组(P<0.01),一个呼吸周期内颈总动脉峰流速的最大值、最小值均低于无反应组(P<0.05)。外科ICU病人ΔSV与ΔVpeak-CCA呈正相关关系(r=0.862,P<0.05)。ΔVpeak-CC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ΔVpeak-CCA的诊断阈值为12.36%,敏感度为93.48%,特异度为81.09%。结论:床旁超声监测ΔVpeak-CCA应用于外科ICU病人容量状态评估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可为临床准确分析病人病情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监测 颈总动脉峰流速 重症监护病房 容量负荷试验 机械通气
下载PDF
降钙素原(PCT)检测指导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耀武 陈一峰 +4 位作者 毛和明 杨松生 杨利 冯双云 杨洪梅 《当代医学》 2015年第13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检测指导细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丽江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普外科、儿科住院患者共200例为研究对象,各科分别50例。将临床怀疑为细菌感染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检测指导细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丽江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普外科、儿科住院患者共200例为研究对象,各科分别50例。将临床怀疑为细菌感染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100)。2组患者均行入院时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相对于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评分〈15分、15~25分、≥25分三种不同危重程度的亚组。观察组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降钙素原(PCT),PCT≥0.5 ng/m L为阳性值,开始应用抗菌药物,在治疗开始的72 h内每天进行1次PCT测定以评估治疗效果,经过3~7 d的抗菌药物治疗后再次进行PCT测定,PCT〈0.25 ng/m L则停用抗生素,如果PCT〉0.25 ng/m L但水平较初始值下降90%以上,也停止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则依据临床感染征象、外周血WBC升高、发热≥38.5℃等开始应用抗菌药物,临床感染征象消失、体温正常、外周血WBC均恢复正常后停用抗菌药物;2组在开始应用抗菌药物前均进行细菌学培养(血或尿、痰等)。观察2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细菌培养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依据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2组间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无差别,临床培养出耐药菌情况较少。结论观察组患者应用血浆降钙素原(PCT)指导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缩短了抗菌疗程,降低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应用抗菌药 PCT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耀武 陈一峰 +2 位作者 毛和明 冯双云 杨洪梅 《临床肺科杂志》 2015年第3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及其对机体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30名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患者选择不同剂量Dex(0.5、1.0及1.5μg/kg)静脉注射,观察Dex的临床效应及这种效应是否为浓度依赖性。结果注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及其对机体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30名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患者选择不同剂量Dex(0.5、1.0及1.5μg/kg)静脉注射,观察Dex的临床效应及这种效应是否为浓度依赖性。结果注射后即产生明显的镇静效应,表现为警觉/镇静评分明显降低(P<0.05),并伴随心率下降(P<0.05),15 min后受试者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P<0.05)。同时亦可降低三组受试者的血压(P<0.05),但三组起效的起始时间不同。剂量因素、时间和剂量的交互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0.5-1.5 ug/kg Dex,出现明显的镇静效应,且在15 min内完成检查最佳,同时Dex能有效降低受试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这种效应非药物浓度依赖性,但随着药物量的增加,其恢复时间随之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定 镇静 剂量
下载PDF
乙酰谷胺酰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耀武 陈一峰 +2 位作者 毛和明 冯双云 杨洪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8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乙酰谷酰胺联合依达拉奉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度颅脑损伤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乙酰谷酰胺0.6g溶于250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d和依达拉... 目的探讨乙酰谷酰胺联合依达拉奉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度颅脑损伤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乙酰谷酰胺0.6g溶于250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d和依达拉奉30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2次/d,联合治疗14d。观察2组患者接受治疗2周时,觉醒人数、GCS评分、总体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时,实验组觉醒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GCS评分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乙酰谷酰胺联合依达拉奉在重度颅脑损伤中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谷酰胺 依达拉奉 重度颅脑损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对危重症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一峰 毛和明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6期108-109,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危重症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在ICU24H之内测定65例危重症患者体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对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做相客观的记录,采用对比研究方式,对其序贯器官衰竭情况进行估... 目的分析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危重症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在ICU24H之内测定65例危重症患者体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对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做相客观的记录,采用对比研究方式,对其序贯器官衰竭情况进行估计、评分,比较血清降钙素原异常组、正常组的分值,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两组分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清降钙素原异常组(≥0.5μg/L)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II评分(20.6±8.7),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μg/L)(P<0.05)。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序贯器官衰竭程度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II评分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准确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对预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经尿道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20例疗效观察
9
作者 朱勇 毛和明 杨福鹏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经尿道 等离子体电切 前列腺增生症
下载PDF
林可霉素联合肝素钠封管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耀武 陈一峰 +1 位作者 毛和明 冯双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9-351,共3页
目的研究林可霉素联合肝素钠封管对于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应用,以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1月ICU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林可霉素联合肝... 目的研究林可霉素联合肝素钠封管对于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应用,以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1月ICU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林可霉素联合肝素钠封管,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与肝素钠封管,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置管部位及置管后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心静脉导管术以股静脉置管为主,感染率与置管部位有关,其中股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概率最高,股静脉置管感染率试验组为11.76%、对照组感染率为36.11%,两组不同置管部位的感染率及总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阳性菌,试验组导管血培养阳性率为16.67%、对照组为6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对照组为1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林可霉素联合肝素钠封管对于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可霉素 肝素钠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原文传递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耀武 陈一峰 +2 位作者 毛和明 周朝勇 杨洪梅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在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电解质等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探讨其主要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对象治疗期间均给予CBP...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在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电解质等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探讨其主要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对象治疗期间均给予CBP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CBP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K+、Cl-、Na+和肌酐、尿素氮水平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II(APACHEⅡ)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CBP治疗后,68例患者外周血中K+、Cl-、Na+水平[(2.74±1.17)mmol/L vs(4.03±1.15)mmol/L;(96.38±6.24)mmol/L vs(105.44±7.72)mmol/L;(124.60±12.18)mmol/L vs(139.65±10.23)mmol/L]及肌酐[(175.64±82.60)mmol/L vs(329.69±147.13)mmol/L]、尿素氮[(13.04±7.25)mmol/L vs(24.55±9.18)mmol/L]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TNF-α[(1 094.34±206.14)pg/ml vs(1 235.69±198.25)pg/ml]、IL-6[(2 180.02±316.27)pg/ml vs(2 530.18±187.55)pg/ml]、IL-10[(316.85±134.26)pg/ml vs(514.87±108.77)pg/ml]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APACHEⅡ评分也明显降低(24.21±2.59 vs 29.82±3.47,P<0.01)。结论采用CBP辅助治疗危重症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中炎症介质含量、改善其免疫功能,并降低患者体内中分子物质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连续性 危重症 酸碱平衡 炎症细胞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在VAP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耀武 陈一峰 +2 位作者 毛和明 冯双云 杨洪梅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住重症监护室(ICU)连续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达48 h或以上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机械通气7 d内...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住重症监护室(ICU)连续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达48 h或以上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机械通气7 d内是否引起VAP分为VAP组46例和非VAP组36例。监测两组患者通气前和通气7 d后(非VAP组)或确诊VAP时(VAP组)的血清PCT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VAP组确诊时和非VAP组机械通气后血清PCT水平分别为(2.86±1.78)ng/ml和(0.36±0.17)ng/ml,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机械通气后不同血清PCT水平分布情况比较,也显示VAP组PCT水平升高者比率显著高于非VAP组。血清PCT诊断VA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截断值:PCT=0.5 ng/ml)分别为87.0%和75.0%,比数积为20,约登指数为0.62。结论 PCT在VAP的诊断中灵敏度较高,通过监测PCT能够在早期更迅速地对VAP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重症监护室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