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治体会(附7例报道) 被引量:1
1
作者 毛天巍 邓家强 李学超 《中国伤残医学》 2011年第5期45-45,共1页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7例医源性胆道损伤进行分析总结。行了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3例,Roux-en-Y胆肠吻合术4例。结果:1例因梗阻性胆管炎并发肝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术后恢复良...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7例医源性胆道损伤进行分析总结。行了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3例,Roux-en-Y胆肠吻合术4例。结果:1例因梗阻性胆管炎并发肝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早发现及正确处理对提高疗效和预防术后胆管狭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术中发现胆管损伤立即行端端吻合加T管引流;术后数天发现或多次胆道修补术失败者,则宜行规范的Roux-en-Y胆肠吻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损伤 医源性 胆囊切除术 胆肠吻合术
下载PDF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术后再出血的治疗
2
作者 毛天巍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1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术后再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990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2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术后再出血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非手术治疗,24例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中,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16例...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术后再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990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2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术后再出血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非手术治疗,24例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中,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16例。非手术治疗组死亡率43%;手术组总死亡率16.6%,其中急诊手术死亡率37.5%(3/8),择期手术死亡率6.2%(1/16,P<0.05)。16例获随访0.5~8年,再出血率22.6%,肝功能维持和改善率90.3%,食管静脉曲张好转率56.7%,脑病出现率6.4%,劳动力恢复正常83.9%。结论:对出血量大,反复多次出血或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进行性加重者均应手术治疗,手术尽可能择期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手术后并发症 出血 胃肠
下载PDF
胃转流术后远端肠黏膜形态及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
3
作者 毛天巍 陈郁希 +2 位作者 李强 李学超 阚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8期3446-3448,3484,共4页
目的:探讨胃转流术后远端肠管黏膜的适应性变化及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将8周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胃转流术组,术后8周取吻合口远端肠管行常规病理切片检查,测量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肠粘... 目的:探讨胃转流术后远端肠管黏膜的适应性变化及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将8周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胃转流术组,术后8周取吻合口远端肠管行常规病理切片检查,测量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肠粘膜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结果:胃转流术组黏膜厚度(672±39与500±31μm,P<0.01)和绒毛高度(445±19与342±15μm,P<0.01)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与假手术组比较,胃转流术组肠粘膜中EGF和IGF-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胃转流术后远端肠管粘膜发生适应性增生,同时伴随着EGF和IGF-1表达水平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转流术 表皮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肠粘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