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伐沙班治疗不同D-D表达水平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
1
作者 胡廷雪 胡筱 +1 位作者 胡海钦 毛婷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5期112-116,共5页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治疗不同D-二聚体(D-dimer,D-D)表达水平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松滋市人民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以D-D水平0.6 mg/L为临界值,将D-D>0.6 mg/L的49例患...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治疗不同D-二聚体(D-dimer,D-D)表达水平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松滋市人民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以D-D水平0.6 mg/L为临界值,将D-D>0.6 mg/L的49例患者作为高表达组,D-D≤0.6 mg/L的51例患者作为低表达组。两组均采用利伐沙班治疗。检测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内皮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低表达组均高于高表达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内皮素(endothelin,ET)、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1α,MIP-1α)、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低表达组均低于高表达组(P<0.05)。与高表达组相比,低表达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0.6 mg/L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改善,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减轻较为明显,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