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无差拍预测控制研究
1
作者 毛学宇 《今日制造与升级》 2024年第7期4-6,共3页
文章针对无速度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无差拍预测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引入扰动观测器,实现对电机转子角度和速度的在线估计,避免对速度传感器的依赖;其次基于角度和速度估计结果,提出一种改进的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方法,以提高... 文章针对无速度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无差拍预测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引入扰动观测器,实现对电机转子角度和速度的在线估计,避免对速度传感器的依赖;其次基于角度和速度估计结果,提出一种改进的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方法,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和应用测试,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对PMSM的精确控制,同时降低了系统成本和复杂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速度传感器 无差拍预测控制
下载PDF
基于电动汽车的无刷直流电机低扭矩脉动混合矢量驱动控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立伟 毛学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71-81,共11页
由于实际工艺问题,无刷直流电机(BLDCM)的相反电动势并不是理想的120°梯形波分布,其平顶宽度和波形畸变都会造成换向时刻的转矩脉动。通过分析非理想反电动势对换向转矩脉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霍尔开关信号的低扭矩脉动混合矢... 由于实际工艺问题,无刷直流电机(BLDCM)的相反电动势并不是理想的120°梯形波分布,其平顶宽度和波形畸变都会造成换向时刻的转矩脉动。通过分析非理想反电动势对换向转矩脉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霍尔开关信号的低扭矩脉动混合矢量驱动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矢量驱动下的BLDCM以方波大转矩顺利起动,再平滑切换至正弦波矢量运行,转矩脉动大大降低,弥补了以往BLDCM在电动汽车坡起及转矩噪声等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无刷直流电机 非理想反电动势 混合矢量控制 MATLAB/SIMULINK
下载PDF
心脏粘液瘤引起脑梗死合并颅内多发微动脉瘤1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秋义 徐庶 +2 位作者 曹丽丹 毛学宇 曹勇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78-479,共2页
心房粘液瘤是最常见的心脏肿瘤,占心脏良性肿瘤的40%,约75%~90%发生在左心房,具有易碎脱落风险,可引起脑梗死和其他栓塞事件[1],青年患者多见[2]。心房粘液瘤合并颅内多发动脉瘤在国内少有报道。现报道1例如下。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心房粘液瘤 颅内多发动脉瘤 心脏粘液瘤 微动脉瘤 左心房 青年患者 栓塞事件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异步电机的基于Laguerre函数的模型预测控制电流调节器
4
作者 郝文美 张立伟 +2 位作者 毛学宇 孙铭壑 修三木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24-130,共7页
电动汽车用异步电机复杂的运行工况,造成电机参数改变,传统同步PI控制性能不甚理想。基于复矢量比例积分(PI)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MPC)的电流调节器,使得其控制效果得到一定改善,但仍然存在响应时间长和超调大的问题。针对电动汽车用异... 电动汽车用异步电机复杂的运行工况,造成电机参数改变,传统同步PI控制性能不甚理想。基于复矢量比例积分(PI)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MPC)的电流调节器,使得其控制效果得到一定改善,但仍然存在响应时间长和超调大的问题。针对电动汽车用异步电机控制器,设计一种基于Laguerre函数的模型预测控制(LMPC)电流调节器,该电流控制器根据过去和现在的信息,对系统的状态量进行多步预测,并综合考虑控制对象的预期值和控制量的变化等评价指标,得到最优的控制律。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调节器相比于复矢量PI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具有更快的动态响应和更好的参数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电机 模型预测控制 基于Laguerre函数的模型预测控制 动态响应 参数鲁棒性
下载PDF
血压与血管狭窄对静脉溶栓卒中患者的影响
5
作者 郑进 王德龙 +4 位作者 夏诗亮 魏世栋 吴雪纯 曹勇军 毛学宇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2年第5期1048-1053,共6页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后血压与缺血性卒中的预后关系,责任血管狭窄是否影响这种关系。方法 本研究自2012年1月—2018年12月共纳入336例来自于苏州卒中注册系统的年龄≥60岁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后血压与缺血性卒中的预后关系,责任血管狭窄是否影响这种关系。方法 本研究自2012年1月—2018年12月共纳入336例来自于苏州卒中注册系统的年龄≥60岁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内的收缩压。对溶栓后24 h的平均血压值进行分层,将溶栓患者是否存在责任血管≥70%分为2组。结局是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的死亡,预后不良(死亡和重大残疾的复合结局)和颅内出血性转化。结果 静脉溶栓治疗24 h后血压整体呈下降趋势。在合并责任血管狭窄≥70%的患者中,rt-PA治疗24 h内平均收缩压与脑卒中3个月功能预后(死亡和重大残疾的复合结局)关系为“J”型,预后不良比例最低的收缩压范围为130~140 mmHg;血压低分位组患者(<130 mmHg)的3月不良预后风险升高4.57倍(OR=5.57;95%CI=0.79~39.10;P=0.084),血压高组患者(≥150 mmHg)升高24.24倍(OR=25.24,95%CI=2.56~248.35,P=0.006)。在无责任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静脉溶栓治疗24 h后平均收缩压和脑梗死3个月功能预后无关(P=0.379)。结论 在合并责任血管狭窄≥70%且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中,rt-PA治疗24 h内平均收缩压与脑卒中3个月功能预后关系为“J”型,预后不良比例最低的收缩压范围为130~140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RT-PA 静脉溶栓 平均收缩压 脑动脉狭窄 交互
下载PDF
基于嵌入式控制系统的采样滤波优化算法
6
作者 张超 谢战洪 毛学宇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第4期115-123,共9页
针对嵌入式控制系统信号采样精度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软件进行数字滤波,从而解决大范围电流传感器在小电流采样工况下精度不足的问题。并根据算法原理和内存结构做了算法优化,一共提出了三种滤波算法。通过引入新静态变量的方式,极... 针对嵌入式控制系统信号采样精度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软件进行数字滤波,从而解决大范围电流传感器在小电流采样工况下精度不足的问题。并根据算法原理和内存结构做了算法优化,一共提出了三种滤波算法。通过引入新静态变量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算法的运算速度,进而减小了滤波算法在采样和运算周期中占用的时间,为提高控制器的控制频率提供了可能。本文从问题分析入手,分析算法原理和优化方向,同时对三个算法进行了横向比较,罗列优缺点。同时通过DSP作为主控芯片,验证了三种滤波算法的可行性和运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滤波 信号采样 嵌入式控制系统 算法优化 时间复杂度 移位寄存器 空间复杂度
下载PDF
一种基于电流修正的SVPWM死区效应补偿算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玉华 毛学宇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8年第18期13-18,31,共7页
在分析驱动器死区效应产生机理的基础上,首先指出死区效应是永磁同步电机(PMSM)产生电流过零钳位及转矩脉动主要原因;其次完成SVPWM控制算法下因死区效应导致的误差电压矢量描述程式推导,给出了基于d-q坐标系下基于电流修正的死区效应... 在分析驱动器死区效应产生机理的基础上,首先指出死区效应是永磁同步电机(PMSM)产生电流过零钳位及转矩脉动主要原因;其次完成SVPWM控制算法下因死区效应导致的误差电压矢量描述程式推导,给出了基于d-q坐标系下基于电流修正的死区效应补偿方案。最后,通过电流环试验验证了补偿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区效应 SVPWM 误差电压矢量 电流修正
下载PDF
一种基于CVT启动的改进型MPPT优化算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玉华 毛学宇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8年第16期21-25,共5页
在CVT、P&O MPPT算法研究的基础上,针对CVT效率低及P&O MPPT跟踪速度慢、易振荡的特点,设计出一种改进的扰动型MPPT算法。算法基于CVT算法启动后跟踪速度快且可调、最大功率点处振荡现象小的特点,经PSIM仿真软件进行了对比仿真... 在CVT、P&O MPPT算法研究的基础上,针对CVT效率低及P&O MPPT跟踪速度慢、易振荡的特点,设计出一种改进的扰动型MPPT算法。算法基于CVT算法启动后跟踪速度快且可调、最大功率点处振荡现象小的特点,经PSIM仿真软件进行了对比仿真试验,并在500 k W光伏并网逆变器样机中进行了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算法是正确的、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系统 扰动观察 步长 跟踪速度
下载PDF
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尤寿江 仲崇科 +5 位作者 毛学宇 欧志杰 汪莉璇 徐加平 张霞 曹勇军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29-836,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CBM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 目的系统评价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CBM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2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3个RCT,包括4 7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蚓激酶组治疗有效率[RR=3.51,95%CI(2.29,5.39),P<0.001]、神经功能改善[SMD=-0.55,95%CI(-0.72,-0.38),P<0.001]和治疗后纤维蛋白原降低程度[SMD=-0.93,95%CI(-1.41,-0.44),P<0.001]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报告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等,未报告有死亡发生。结论当前证据表明,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且能够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蚓激酶胶囊 急性缺血性卒中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近端保护技术下颈动脉重度狭窄伴颅外段严重迂曲支架成形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欧志杰 黄志超 +6 位作者 陈菊萍 徐加平 毛学宇 尤寿江 刘春风 曹勇军 肖国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5期3568-3573,共6页
目的探讨近端保护技术下血管内重建颈动脉重度狭窄伴颅外段严重迂曲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8月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1例颈动脉重度狭窄伴颅外段严重迂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患者为症状性,采... 目的探讨近端保护技术下血管内重建颈动脉重度狭窄伴颅外段严重迂曲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8月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1例颈动脉重度狭窄伴颅外段严重迂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患者为症状性,采用近端保护技术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入组患者术前及出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病情.术后定期对患者的临床预后和血管形态学进行随访.结果21例患者全程在近端保护技术下成功完成CAS操作,平均封堵时间为241.0(232.5-261.0)s.其中9例封堵1次,6例封堵2次,6例封堵3次.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均为术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最长发作时间10 min.16例症状性狭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成形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为(13±6)%,与术前(87±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48,P<0.05);21例患者随访期间无心肌梗死、再发缺血性卒中及死亡等不良事件,其中6例患者在随访期间行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成像检查,支架处无再狭窄.结论近端保护技术下血管内重建颈动脉重度狭窄伴颅外段严重迂曲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近端保护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