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非物质文化保护语境下的控拜苗族银匠调查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毛家艳
-
机构
贵州省博物馆
-
出处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0年第2期119-124,共6页
-
基金
国际福特基金环境与发展研究项目"中国西部各民族地方性生态知识发掘
传承
推广及利用研究"(RLER1075-0877)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白银首饰的制作工艺是苗族非物质文化的标志性项目。国内外对传承和保护此项工艺呼声很高,但提出的保护对策却常常照搬国外的做法。通过对控拜村的田野调查获知,苗族的此项传统工艺本身是多元文化互动运行的产物,也是特定时代背景的产物,但苗族文化在其中始终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与此同时,此项工艺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剧变,从业人员及其从业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变化的结果具有多重性。只要能够放大有利的一面,抑制不利的一面,此项传统工艺的保护工作就可以做得十分理想,关键是要尊重从业人员的主体地位。但也要引导他们顺应市场的变化,适应社会环境的变迁,紧扣时代的变化。
-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银饰制作工艺
传承与保护
-
Keywords
intangible culture
silver jewelry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heritate and protection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论民族伦理观对湘黔边区发展畜牧业的制约作用
- 2
-
-
作者
毛家艳
杨安华
-
机构
吉首大学
-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67,共4页
-
基金
本文系2005年湖南省社科基金立项课题<湘西发展畜牧业经济瓶颈的伦理解析>(编号:05ZC93)的成果之一
-
文摘
湘黔边区畜牧业的制约因素主要不在于自然条件或经济原因,而是受制于当地各民族的传统伦理观。因此只要通过诱导重构的办法,对民族传统伦理观稍加改进,湘黔边区的畜牧业便有可能顺利发展。
-
关键词
伦理观
湘黔边区
畜牧业
制约作用
-
分类号
F127.8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银光熠熠之蕴涵——贵州省博物馆藏银饰
- 3
-
-
作者
毛家艳
-
出处
《文物天地》
2015年第5期55-57,共3页
-
文摘
苗族是一个苦难深重、坚忍不拔的民族。由于各种缘由,苗族无奈放弃了自己曾经生息的东部平原水乡,一路逶迤迁徙到以高原山地为主的西南腹地。顽强的苗族同胞在这里繁衍生息,凭借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叹为观止的就是穿在苗族姑娘身上华美端庄、绚丽多彩的服饰及银饰。苗族有一句俗语叫做"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穿戴银饰成了美丽苗族姑娘锦上添花的首选,略施粉黛的俊俏脸庞在光华熠熠的银饰装点下,更显得华美典雅。银装上颈饰和衣摆等吊饰"汆汆汆"的撞击声如清泉般流淌,亦如玉石落地般清脆,使人赏心悦目,耳目一新。苗族如此钟爱银饰,并非偶然。苗族认为,银是无毒的。
-
关键词
西南腹地
苦难深重
高原山地
博物馆藏
撞击声
姜央
使人
东部平原
张布
巴拉河
-
分类号
G894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鸭
- 4
-
-
作者
毛家艳
龚静
潘永荣
-
出处
《人与生物圈》
2008年第5期32-35,共4页
-
文摘
黄岗人所养育的鸭不是一般的鸭种,而是经过世代选育驯化而来的小种麻鸭。这种鸭其成鸭个体很小,每只成鸭的体重不超过三斤,但是从出壳到成熟,只需要五十天,就可以作为肉鸭食用。这是一种肉卵兼用型的鸭种,不仅肉味鲜美,而且产卵率也很高,一个产卵期产十枚到十五枚,但间隔十天后,又能再次产卵。这种鸭还有另一个好处,
-
关键词
鸭种
世代选育
产卵率
兼用型
产卵期
成鸭
种鸭
肉鸭
-
分类号
S834
[农业科学—畜牧学]
S828.2
[农业科学—畜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