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杠板归的超临界萃取和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龚平 崔志刚 +2 位作者 毛德奎 杨磊 张慧娟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2-37,共6页
杠板归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中药,对于带状疱疹和大面积烧伤有明显疗效。实验研究了用CO2超临界萃取杠板归过程中萃取温度、压力、时间、夹带剂类型及夹带剂剂量5种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并对部分条件的萃取物进行红外光... 杠板归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中药,对于带状疱疹和大面积烧伤有明显疗效。实验研究了用CO2超临界萃取杠板归过程中萃取温度、压力、时间、夹带剂类型及夹带剂剂量5种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并对部分条件的萃取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本试验确定的最佳条件为:萃取釜的压力为45 MPa,萃取釜的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180 min,萃取剂为乙酸乙酯,萃取剂剂量40%。本工作开发了一种杠板归的新型分离方法,并为其科学研究积累了重要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板归 超临界萃取 红外光谱 萃取率
下载PDF
蛋白酶活化受体1在凝血酶介导的肺癌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2
作者 何子阳 朱凌云 +3 位作者 毛德奎 王秀冬 于爱平 吴祖泽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2年第4期497-502,共6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在凝血酶促进肺癌细胞迁移、黏附、克隆形成及胶原收缩中的作用。方法:将本实验室已构建的重组干扰载体pSilence-shPAR1和过表达载体pIRES-EGFP-PAR1分别转入人肺癌细胞PLA-801D和PLA-801C中,采用反转录... 目的:探讨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在凝血酶促进肺癌细胞迁移、黏附、克隆形成及胶原收缩中的作用。方法:将本实验室已构建的重组干扰载体pSilence-shPAR1和过表达载体pIRES-EGFP-PAR1分别转入人肺癌细胞PLA-801D和PLA-801C中,采用反转录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中PAR1的表达量,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黏附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胶原收缩实验评价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重塑能力。结果:PAR1高表达(PLA-801C-pIRES-EGFP-PAR1)可明显增强PLA-801C细胞的迁移、黏附和胶原收缩能力(P<0.05,P<0.001),而PAR1被有效干扰后(PLA-801D-pSi lence-shPAR1),PLA-801D细胞的迁移、黏附和胶原收缩能力显著减弱(P<0.05,P<0.001),而且PAR1的表达量直接与PLA-801D和PLA-801C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呈正相关。结论:PAR1在凝血酶促进肺癌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和细胞外基质重塑等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以PAR1为靶的抗肿瘤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活化受体1 凝血酶 肺癌 迁移 黏附 克隆形成 胶原收缩
下载PDF
对凝血酶诱导血小板活化分子机制的研究
3
作者 孙海燕 毛德奎 +1 位作者 董俏言 于爱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0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诱导血小板活化分子的机制。方法:对36例健康人的血液标本的实验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36例健康人的血液标本均使用Western blot(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进行蛋白免疫实验。然后,观察这些健康人的血小板经凝血酶活化后其... 目的:探讨凝血酶诱导血小板活化分子的机制。方法:对36例健康人的血液标本的实验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36例健康人的血液标本均使用Western blot(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进行蛋白免疫实验。然后,观察这些健康人的血小板经凝血酶活化后其关键蛋白表达变化的情况。结果:与未进行活化的血小板相比,经凝血酶活化后血小板内Akt蛋白磷酸化的水平显著升高,其关键蛋白PTEN蛋白、p27蛋白和p21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下调。在一定范围内,凝血酶对血小板内关键蛋白的作用效应具有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结论:凝血酶可通过激活血小板内的PTEN/PI3K/Akt的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并可通过调控血小板内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诱导血小板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诱导 血小板 活化 分子机制
下载PDF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5
4
作者 毛德奎 秦海峰 +4 位作者 于爱平 刘晋 王沙沙 高红军 吴祖泽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浆蛋白C(PC...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浆蛋白C(PC)、游离蛋白S(FPS)、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Ⅰ(PAI-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浆FIB、D-D、PAI-Ⅰ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浆PC、FPS含量明显降低(P<0.05),PLT、PCT、MPV明显升高(P<0.05);肺癌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血浆PT、TT、APTT明显缩短(P<0.01),血浆FIB、D-D含量降低(P<0.05或P<0.01)、PAI-Ⅰ含量升高(P<0.01),PC、FPS含量降低(P<0.05),PLT、PCT、MPV下降(P<0.01);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前凝血、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各项指标明显不同于正常人,总体处于高凝、抗凝功能降低、继发纤溶亢进的状态下,化疗可进一步加剧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凝血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计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