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酪氨酸磷酸化抑制剂AG490抑制Jurkat T细胞增殖 被引量:2
1
作者 毛成全 邢飞跃 +1 位作者 郭中峰 方志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通过AG490对Jurkat T细胞活化、增殖、周期、凋亡及ICBP90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以抑制Jurkat T细胞生长的可能性及其初步机制。方法:以Jurkat T细胞为模型,应用双荧光抗体标记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AG490对Jurkat ... 目的:通过AG490对Jurkat T细胞活化、增殖、周期、凋亡及ICBP90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以抑制Jurkat T细胞生长的可能性及其初步机制。方法:以Jurkat T细胞为模型,应用双荧光抗体标记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AG490对Jurkat T细胞表面分子CD69和CD25表达的影响;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AG490对Jurkat T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碘化丙锭(PI)染色检测AG490对Jur-kat T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Annexin V-FITC和PI双染色检测AG490对Jurkat T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AG490对Jurkat T细胞中ICBP90蛋白表达的影响以确定其与AG490抑制Jurkat T细胞增殖的关系。结果:随着AG490浓度从1 mmol/L增至30 mmol/L,细胞停滞于G0/G1期,阻止其进入S期和G2/M期,导致Jurkat T细胞ICBP90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AG490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于24 h最为明显,抑制率可达27.37%,呈剂量依赖关系;AG490不能明显抑制Jurkat T细胞的活化或促进其凋亡。结论:AG490能明显抑制Jurkat T细胞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可能通过下调Jurkat T细胞ICBP90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周期阻滞有关,而不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490 JURKAT T细胞 增殖 周期 ICBP90
下载PDF
人工湿地净化海水养殖外排水效果与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加鹏 崔正国 +3 位作者 周强 马绍赛 曲克明 毛成全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共9页
利用实验室规模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来处理海水养殖外排水,探讨了人工湿地对外排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氨氮、磷酸盐和COD的去除效果,并利用变形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分析了人工湿地内部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结构特点。结果显示,人工... 利用实验室规模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来处理海水养殖外排水,探讨了人工湿地对外排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氨氮、磷酸盐和COD的去除效果,并利用变形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分析了人工湿地内部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结构特点。结果显示,人工湿地对海水养殖外排水中的氨氮、磷酸盐和COD去除效果显著,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82±3.27)%、(72.53±2.31)%、(66.04±8.23)%;人工湿地系统内微生物组成较为丰富,且不同位置存在着种属相同、数量不同的生态幅广泛的优势种;人工湿地下行流池微生物多样性指数(H′)比上行流池高,且沿水流方向呈下降趋势;人工湿地系统中距离越远相似性系数越小;海水养殖外排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微生物种群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主要的优势菌群属于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微生物 海水养殖外排水 净化效果 PCR-DGGE技术
下载PDF
海水人工湿地脱氮效果与系统内基质酶、微生物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强 崔正国 +3 位作者 王加鹏 曲克明 马绍赛 毛成全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7,共8页
利用人工湿地系统探讨了海水养殖外排水中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果,分析了系统内部微生物空间分布、基质酶活性对氮去除效率的影响,深入研究了系统内部各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基质酶活性与微生物空间分布关系。选择互花米草为人工湿地植物,... 利用人工湿地系统探讨了海水养殖外排水中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果,分析了系统内部微生物空间分布、基质酶活性对氮去除效率的影响,深入研究了系统内部各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基质酶活性与微生物空间分布关系。选择互花米草为人工湿地植物,种植密度为64株/m2;基质填料选择细纱、高炉矿渣和珊瑚石。在3种不同工况条件下,研究人工湿地系统中氮的去除效果、微生物数量和基质酶活性。结果显示,系统对TN、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5.02±12.69)%、(82.91±17.51)%;系统中不同基质层次的微生物数量和脲酶、脱氢酶活性不同,基质中、上层好氧微生物数量和脲酶、脱氢酶活性显著大于下层,系统下行池中、上层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显著高于下层,中、上层反硝化细菌数量明显低于下层;细菌总数与TN(R2=0.50)和NH4-N(R2=0.61)去除率存在一定正相关性,基质脲酶与TN去除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2=0.86)。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理解海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氮的迁移转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脱氮 去除率 酶活性 微生物
下载PDF
半滑舌鳎生长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及优势基因型 被引量:2
4
作者 鲁翠云 李超 +5 位作者 郑先虎 曹顶臣 程磊 崔恒全 毛成全 孙效文 《水产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本研究利用SPSS 19.0的GLM模型分析28个微卫星标记与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获得14个与半滑舌鳎体质量(BWe)、体长(BL)或体宽(BWi)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与雄性个体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7个标记中,cse56与... 本研究利用SPSS 19.0的GLM模型分析28个微卫星标记与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获得14个与半滑舌鳎体质量(BWe)、体长(BL)或体宽(BWi)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与雄性个体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7个标记中,cse56与体质量、体长和体宽3个性状均显著相关(P<0.05);csou24、hncyse68、hncyse147和hncyse148与体质量和体宽显著相关(P<0.05)。与雌性个体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10个标记中,cse151和csou56与3个性状均显著相关(P<0.05);csou33、csou39和hncyse108等5个标记与其中2个性状显著相关(P<0.05)。csou24、hncyse147和hncyse148在雄、雌群体中均表现出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共筛选出17个对雄性个体生长具有显著正面影响的优势基因型,29个雌性个体的优势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微卫星标记 优势基因型
下载PDF
基于Cyt b、ND1及ND2的DNA条形码在属鱼类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开杰 徐永江 +6 位作者 崔爱君 姜燕 王滨 柳学周 方璐 薛志勇 毛成全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101,共13页
为建立我国属(Seriola)鱼类快速有效的分子鉴别技术,从DNA条形码角度出发,分析了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 b)、NADH脱氢酶(ND1和ND2)基因在黄条(Seriola lalandi)、高体(Seriola dumerili)和五条(Seriola quinqueradiata)等属鱼... 为建立我国属(Seriola)鱼类快速有效的分子鉴别技术,从DNA条形码角度出发,分析了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 b)、NADH脱氢酶(ND1和ND2)基因在黄条(Seriola lalandi)、高体(Seriola dumerili)和五条(Seriola quinqueradiata)等属鱼类物种鉴定和系统进化以及地理区域鉴别中的适用性。结果显示,Cyt b基因表现出明显的A+T偏倚性,ND2基因序列突变速率较高,变异率为20.52%,ND2基因(H_(d)=0.900,P_(i)=0.082)的遗传多样性高于ND1 (H_(d)=0.874,P_(i)=0.077)和Cyt b(H_(d)=0.814,P_(i)=0.061)。比较了属鱼类3种基因序列的结构特征,基于ND1和ND2基因计算的属鱼类种间遗传距离都为种内遗传距离的10倍以上,但Cyt b基因对高体和几内亚(Seriola carpenteri)辨识力不足。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每个物种都形成单系分支,3个基因均能对我国3种属鱼类进行鉴别,且都可有效区别来自全球3个不同水域的黄条种群。因此,Cyt b、ND1和ND2基因不仅可作为属鱼类物种鉴定的有效DNA条形码,还可作为不同地理种群划分和种质资源科学保护的依据,为我国鱼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鱼类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系统进化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