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进口塔吉克斯坦苹果上截获重要害虫橄榄片盾蚧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艳俊 王文正 +6 位作者 李惠萍 吴福中 裴雪静 李春鑫 毛本前 高浩 张燕 《生物安全学报》 2017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明确橄榄片盾蚧的形态特征并编制与近似种的检索表,收集整理橄榄片盾蚧的分布范围、寄主、天敌、生物学特性、经济重要性,为该蚧虫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显微特征的观察和测量进行种类鉴定,研究橄榄片盾蚧的生物学... 【目的】明确橄榄片盾蚧的形态特征并编制与近似种的检索表,收集整理橄榄片盾蚧的分布范围、寄主、天敌、生物学特性、经济重要性,为该蚧虫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显微特征的观察和测量进行种类鉴定,研究橄榄片盾蚧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相关资料。【结果】橄榄片盾蚧雌介壳长0.77 mm左右,雌成虫体长0.55 mm左右,体紫色,臀板黄色,触角瘤小且有一个弯曲的长毛,前气门有4个盘状孔,后气门无,有3对发达的臀叶,中臀叶最大,第二臀叶和第三臀叶相似,第四臀叶呈齿状凸起,围阴腺5群。【结论】橄榄片盾蚧繁殖能力强,寄主种类多,一旦入侵到未发生区,会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加强检验检疫是防治该虫的主要措施之一,生物、化学防治是治理该虫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片盾蚧 形态特征 防控措施 检验 检疫
下载PDF
山西口岸全国首次截获危险性蚧虫并蛎蚧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艳俊 李惠萍 +3 位作者 吴福中 付海滨 奚国华 毛本前 《生物安全学报》 2017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并蛎蚧属盾蚧科并蛎蚧属,该虫食性杂,危害植物种类多,极易随水果、苗木、景观花卉植物等寄主传播入境。并蛎蚧分布于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在我国大陆地区尚未见该虫的发生报道。2016年5月山西口岸从来自台北的水果释迦上截... 【目的】并蛎蚧属盾蚧科并蛎蚧属,该虫食性杂,危害植物种类多,极易随水果、苗木、景观花卉植物等寄主传播入境。并蛎蚧分布于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在我国大陆地区尚未见该虫的发生报道。2016年5月山西口岸从来自台北的水果释迦上截获了并蛎蚧,为我国大陆首次截获。【方法】通过显微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测量进行种类鉴定,并研究并蛎蚧的生物学、生态学相关资料,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并蛎蚧与近似种的主要区别:中臀叶与第二臀叶愈合中间有腺刺,有第三对臀叶,中臀叶有向内延伸的硬化区。通过风险评估认为,来自我国台湾、日本的并蛎蚧入侵我国大陆的风险较大。并蛎蚧在大陆亚热带地区的定殖和扩散风险很大。【结论】我国大陆地区的气候条件、植物种类可为并蛎蚧的定殖提供可能的适生条件,各口岸应对进境的并蛎蚧寄主植物加强检验检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口岸 截获 并蛎蚧 台北 释迦
下载PDF
我国口岸检疫预防菝葜黑盾蚧的意义及对策——以山西口岸首次截获菝葜黑盾蚧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艳俊 李惠萍 +4 位作者 吴福中 赵志国 付海滨 毛本前 高浩 《山西科技》 2017年第4期81-83,共3页
结合2013年9月太原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首次截获菝葜黑盾蚧经济害虫的情况,从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寄主和分布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菝葜黑盾蚧的情况,以期为各口岸检疫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菝葜黑盾蚧 台湾地区 太原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下载PDF
全国首次截获危险性有害生物菲律宾粉蚧
4
作者 毛本前 李惠萍 +4 位作者 刘晓琳 吴福中 刘艳俊 奚国华 付海滨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85,共3页
2015年12月,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首次从岘港到太原VN458航班旅客携带山竹上检出菲律宾粉蚧(Pseudococcus philippinicus Williams)。本文对该虫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其分布、寄主及国内外截获情况进行了相应介绍,同时列出了该... 2015年12月,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首次从岘港到太原VN458航班旅客携带山竹上检出菲律宾粉蚧(Pseudococcus philippinicus Williams)。本文对该虫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其分布、寄主及国内外截获情况进行了相应介绍,同时列出了该种与其近似种的主要鉴别特征,提供了该虫取食寄主图片、重要显微特征图片,供口岸及科研机构鉴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粉蚧 形态特征 分布 寄主 截获
原文传递
基于分子标记COI、28S和18S对新菠萝灰粉蚧与菠萝灰粉蚧的识别鉴定 被引量:8
5
作者 石晶晶 李惠萍 +3 位作者 谢映平 林彦伯 刘艳俊 毛本前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2,共5页
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 Beardsley)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与近似种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brevipes(Cockerell))从形态上很难区分,给口岸快速准确鉴定带来了困难。本研究尝试采用快速、易于操作的DNA条形码技... 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 Beardsley)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与近似种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brevipes(Cockerell))从形态上很难区分,给口岸快速准确鉴定带来了困难。本研究尝试采用快速、易于操作的DNA条形码技术对两种粉蚧识别鉴定。实验选择两种粉蚧的不同地理种群共65个样本,选用3个分子标记(COI、28S和18S)进行引物筛选、基因扩增、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物(18S_2880_F/18S_B_R;28S_S3660_F/28S_A335_R;Pco_F/C1-12342_R)能够成功扩增所有测试样品;3个分子标记都存在条形码间隔,COI最大,28S次之,18S最小;结合Gen Bank数据库中的同源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28S的NJ树图与COI相似,均以高支持率(97%和100%)将所有样本分成2个独立分支,分析结果与形态鉴定结果一致。与28S和COI相比,18S基因序列矩阵构建的聚类树含低支持率分支。本研究扩增的COI及28S基因区段均可作为快速准确鉴定新菠萝灰粉蚧与菠萝灰粉蚧的有效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DNA条形码 新菠萝灰粉蚧 菠萝灰粉蚧 COI 28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