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特深刻的女性问题思考——张爱玲“女性书写”的人性观念 被引量:3
1
作者 毛正天 冉小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62-65,共4页
人性的关注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征。从女性视角出发,张爱玲的人性关注主要体现为对于女性问题的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在张爱玲的笔下,女人们一方面为旧的生活所拘束,另一方面又为新的生活所威慑。新旧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 人性的关注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征。从女性视角出发,张爱玲的人性关注主要体现为对于女性问题的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在张爱玲的笔下,女人们一方面为旧的生活所拘束,另一方面又为新的生活所威慑。新旧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们陷入了一种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为难处境。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将自己作为人的内涵一点一点地散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 女性视角 人性观念
下载PDF
消费时代的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毛正天 徐燕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58-160,共3页
由湖北省文艺学学会与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消费时代的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于2005年7月23日至25日在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召开,来自湖北省十多所高校的30... 由湖北省文艺学学会与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消费时代的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于2005年7月23日至25日在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召开,来自湖北省十多所高校的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消费时代的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两个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旨在展现对消费时代的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寻找、探讨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最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教学 改革与创新 文学研究 消费时代 学术年会 湖北省 文艺学 第二届 年会综述 学会
下载PDF
当下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嬗变 被引量:2
3
作者 毛正天 史红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11-114,共4页
21世纪,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已介入人类生活,人类几乎为大众传媒所控制。而属于象牙塔的文艺也不能例外,当代社会的文化艺术在整体上已经与传媒紧密相关。传媒直接地或间接地介入文艺的制作、传播、倡导、普及和推广。谁也... 21世纪,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已介入人类生活,人类几乎为大众传媒所控制。而属于象牙塔的文艺也不能例外,当代社会的文化艺术在整体上已经与传媒紧密相关。传媒直接地或间接地介入文艺的制作、传播、倡导、普及和推广。谁也无法不考虑文艺的传播接受,而做藏之名山的创作了。大众传媒改变了文艺的价值观,改变了文艺的创作方式、表现形式和接受方式。当代文学走向了与传统文学背离的路,经典文学转型为时尚文学,审美性的精神文学转型为娱乐性的消费文学。当下的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开始呈现出这样三个明显特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从深度模式到平面化;文学作品表现的内容从教化到娱乐化;文学作品的表现方式表现为好看与类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下 大众传媒 文学特征
下载PDF
中国现代性爱文学性爱分离的文化选择——精神分析学与中国20世纪性爱文学研究之五 被引量:5
4
作者 毛正天 《求索》 CSSCI 2003年第3期187-190,共4页
性爱分离作为中国现代性爱文学的文化选择 ,以宣示人性复苏和反叛旧礼教的“深刻的片面性”标示着对西方以精神分析为代表的人学思潮的接纳 ,标示着文学性深度探索的勇毅与执著 ,不仅具有深刻的批判意义 。
关键词 现代性爱文学 性爱 人性 物神分析学
下载PDF
“言不尽意”:中国古代诗学本体论的重要命题 被引量:4
5
作者 毛正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62-67,共6页
在中国古代诗学本体论里,“言意”是其重要范畴,从“言意之辨”出发,“意”是诗所追求表现的本体,而“言”则是为表意服务的,“言不尽意”因此而成为诗本体命题。它既抓住了诗美的特质,又开发了“意在言外”的美学疆域,使诗的艺... 在中国古代诗学本体论里,“言意”是其重要范畴,从“言意之辨”出发,“意”是诗所追求表现的本体,而“言”则是为表意服务的,“言不尽意”因此而成为诗本体命题。它既抓住了诗美的特质,又开发了“意在言外”的美学疆域,使诗的艺术内涵和诗学的理论内涵得到丰富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学 言意之辨 言不尽意 诗学意义 本体命题
下载PDF
古代诗学“应物斯感”论的建构历程——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毛正天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8-170,188,共4页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从主体与客体微妙的审美联系中探寻诗生成之源,从先秦《乐记》开始,经汉魏,一直到明清,建构了“物—心(感)—乐”的艺术生成论,是谓“应物斯感”,成为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重要的本体论命题。这一理论无论其形成过程,还...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从主体与客体微妙的审美联系中探寻诗生成之源,从先秦《乐记》开始,经汉魏,一直到明清,建构了“物—心(感)—乐”的艺术生成论,是谓“应物斯感”,成为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重要的本体论命题。这一理论无论其形成过程,还是理论内涵都深得中华文化智慧,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物斯感 建构历程 民族特色 中国 古代心理诗学
下载PDF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毛正天 冉小平 《职业时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56-57,共2页
人文素质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理性觉识.它包括对人立身处世的现实规范,也包括对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理论升华.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 人文素质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理性觉识.它包括对人立身处世的现实规范,也包括对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理论升华.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理工科大学生 问题与对策 理论升华 价值追求 人的精神 知识传授 文化成果 受教育者 环境熏陶 内在品质 相对稳定 为人 个人 人格 气质 修养 综合 内化
下载PDF
神思:中国古代艺术构思论的独特表述——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研究札记(12) 被引量:2
8
作者 毛正天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8-142,118,共6页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艺术构思论表述中,“神思”是一个极富民族特色的理论范畴,它继“虚静”而展开,通过“游心内运”到“神游象外”的创造机制,实现情与象的深层融构,完成艺术构思。其意与西方“艺术想象”相通,但中国古代心理诗学却从...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艺术构思论表述中,“神思”是一个极富民族特色的理论范畴,它继“虚静”而展开,通过“游心内运”到“神游象外”的创造机制,实现情与象的深层融构,完成艺术构思。其意与西方“艺术想象”相通,但中国古代心理诗学却从“神”的极度微妙内涵命名,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有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思 艺术构思 游心内运 神游象外 民族特质
下载PDF
古代诗学“物感”论的心理内涵——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毛正天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91,共5页
以“应物斯感”表述的中国古代诗学“物感”论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从心物联结角度,探寻诗文生成之源,富有心理内涵。它从博大精深的《易》中拈出“感”字作为联结,强调二者的谐和互生,在召唤与期待的应答中实现同构互通。与西方诗... 以“应物斯感”表述的中国古代诗学“物感”论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从心物联结角度,探寻诗文生成之源,富有心理内涵。它从博大精深的《易》中拈出“感”字作为联结,强调二者的谐和互生,在召唤与期待的应答中实现同构互通。与西方诗学的分割式阐释迥然区别,又与现代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学原理息息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感 心理内涵 机制 同构
下载PDF
随物宛转 与心徘徊:诗的生成机制——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毛正天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8-162,共5页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以“感”为枢纽探寻心物感应的内在关系,揭示心物交融互动的规律,从“即景会心”到“相为融浃”,整个过程表现为“随物宛转”与“与心徘徊”的复杂交融,相当深刻地揭示了诗的生成机制。
关键词 心理运动 生成机制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学“物感”之“感”的心理透视——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研究(16) 被引量:2
11
作者 毛正天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1期18-21,共4页
“物感”作为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基本命题,强调心物的交融互生,“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二者相摩相荡”,然而,关键是二者“宛转”“徘徊”“、相摩相荡”的内在机制何在?是简单的相加、结合,还是具有更深层的交融机制,需要... “物感”作为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基本命题,强调心物的交融互生,“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二者相摩相荡”,然而,关键是二者“宛转”“徘徊”“、相摩相荡”的内在机制何在?是简单的相加、结合,还是具有更深层的交融机制,需要深进一步分析透视。本文认为包括潜意识在内的心理内存,作为“中间变量”主导着心物交融的运动与结果,这是心物交融的深层机制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物交融 中间变量 机制
下载PDF
陶钧文思 贵在虚静──中国古代诗学艺术构思论(一) 被引量:2
12
作者 毛正天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12-16,共5页
古代诗学“虚静”论发韧于老庄哲学,滋润于佛学.它以技艺创造心理为契合点.虚静就是在博大富实的心灵中虚化静化掉阻碍自由创造的杂念和俗念.艺术创造需要心灵虚静,虚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实现心灵自由,启发引爆主体心理潜能,... 古代诗学“虚静”论发韧于老庄哲学,滋润于佛学.它以技艺创造心理为契合点.虚静就是在博大富实的心灵中虚化静化掉阻碍自由创造的杂念和俗念.艺术创造需要心灵虚静,虚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实现心灵自由,启发引爆主体心理潜能,从而使主体更好地“以天合天”,物我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理论 心理学 哲学 中国古代诗学 艺术构思 虚静 诗歌创作
下载PDF
女性意识的多维张扬——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书写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正天 《求索》 CSSCI 2004年第8期179-181,共3页
20世纪女性文学对爱情有着唯美的永恒追求 ,催动着爱情“女神”的诞生 ,也在追求之中得不到理解而进入“私人化”空间进行性爱原欲的过度张扬 ,“女神”顿时回归为“女人”,而女权主义文学思潮始终伴随这一过程 ,使女神“再生”又“消... 20世纪女性文学对爱情有着唯美的永恒追求 ,催动着爱情“女神”的诞生 ,也在追求之中得不到理解而进入“私人化”空间进行性爱原欲的过度张扬 ,“女神”顿时回归为“女人”,而女权主义文学思潮始终伴随这一过程 ,使女神“再生”又“消失”。2 0世纪女性文学开拓了张扬女性意识的多个维度 ,却需新世纪的新的整合 ,实现女性书写性别意识张扬与女权主义的新超越 ,在多角度、多层面上进行文学的深度掘进 ,以朝向人的价值全面实现的方向 ,开辟一个更加深彻的“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女性文学 爱情 性爱 女权主义 叙事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学的“情景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毛正天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第3期46-52,共7页
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情景论”一直是诗论家们不倦的话题。他们认为情景交融是诗美的特质,从实的情景原质到虚的情景交融这一微妙过程的实现,主要受创作主体的心理规律支配,其明确的内在导向就是“情感流向”与“情感旨归”。根据古... 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情景论”一直是诗论家们不倦的话题。他们认为情景交融是诗美的特质,从实的情景原质到虚的情景交融这一微妙过程的实现,主要受创作主体的心理规律支配,其明确的内在导向就是“情感流向”与“情感旨归”。根据古代诗学理论我们可以看出:情景交融构成一个艺术系统,产生出无限的美感魅力。而这种审美观也显示出东方文化的独特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情景论 王夫之 艺术魅力 格式塔质 古代诗学 《姜斋诗话》 《四溟诗话》 “中和” 创作主体
下载PDF
精神分析学与中国现代性爱文学的“自叙传”特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毛正天 《求索》 CSSCI 2003年第5期198-201,共4页
“自叙传”作为文学的一种书写方式和特质 ,并不始于 2 0世纪中国性爱文学 ,也不仅仅只有性爱文学使用 ,但是 ,从“自叙传”的主体精神实质上讲 ,从作为一种文学的特征来讲 ,在受精神分析学影响下的 2 0世纪中国性爱文学才具有了更深刻... “自叙传”作为文学的一种书写方式和特质 ,并不始于 2 0世纪中国性爱文学 ,也不仅仅只有性爱文学使用 ,但是 ,从“自叙传”的主体精神实质上讲 ,从作为一种文学的特征来讲 ,在受精神分析学影响下的 2 0世纪中国性爱文学才具有了更深刻的内涵。文学虚构的真正含义应是基于体验的创造 ,是基于自我审视的大胆想象。因而 ,中国现代性爱文学的自叙传特征就是确定性爱文学以真实性为首要品质。不仅“自叙”创作主体意识层的生平与经历感受 ,更应“自叙”非意识层即潜意识层的生平与经历刻痕。整个中国现代性爱文学创作的“自叙传”特质 ,首要的是追求真实性 ,追求人的本真心态的表达。自叙传就成了性爱文学的最畅情的表达方式。其特征有三 :大胆的自我认同、意识不设防、以宣泄为其美感。可见精神分析这一特殊的人学理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而性爱文学收获最多 ,将性爱文学真正导向了文学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性爱文学 “自叙传” 精神分析学 真实性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性爱文学理论与批评论纲(上)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正天 《求索》 CSSCI 2002年第5期170-174,共5页
20世纪中国现代性爱文学理论与批评是一个重视不够而又十分有意味的话题。就其发生而言 ,得益于中西文化尤其是性爱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为代表的性爱理论的揭示 ,使中国现代性爱文学及其理论批评以迥异于中国古代同... 20世纪中国现代性爱文学理论与批评是一个重视不够而又十分有意味的话题。就其发生而言 ,得益于中西文化尤其是性爱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为代表的性爱理论的揭示 ,使中国现代性爱文学及其理论批评以迥异于中国古代同类题材文学与理论批评的面貌横空出世 ,这就使它具有了崭新的时代特征 ,即与精神分析学形成了较为紧密的联系 ,重构了性爱文学与人生、文化、时代、主潮美学等的关系 ,形成了从影响借鉴到消化发展的不可切分的共生历程。从二者五四时期的激情遇合到三、四十年代的磨合与离合 ,再到八、九十年代及世纪末的重构发展 ,形成了 2 0世纪这一独特的文学奇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 性爱题材 文学理论批评
下载PDF
湖北民间资本进入文化市场的政策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毛正天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1,51,共3页
湖北民间资本进入文化市场时受到诸多因素困扰。本文通过分析湖北民间资本进入文化市场的影响因素,提出由一个平台、三个系统构成的适用政策模型,以期促进湖北的民间资本进入文化市场进行投融资。
关键词 湖北 民间资本 文化市场
下载PDF
精神分析学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性爱文学批评历程——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性爱文学批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正天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32-139,共8页
中国现代性爱文学批评在精神分析学影响下发生、发展 ,走过了与“五四”文化运动的激情遇合和三四十年代的与主潮文艺美学疏离的风雨历程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与历史品格。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 性爱文学批评 历程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学的心学特色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正天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60,共6页
诗学是关于诗(广义的文艺、美学)的理论阐释与批评。"诗本于心性"可以说是诗学的一个纲领性话题。从"诗言志"开始,到"吟咏情性"、"言,心声也"、"诗原乎心者也"、"天下无心外之... 诗学是关于诗(广义的文艺、美学)的理论阐释与批评。"诗本于心性"可以说是诗学的一个纲领性话题。从"诗言志"开始,到"吟咏情性"、"言,心声也"、"诗原乎心者也"、"天下无心外之物",千年承传,"心"成了诗学的精髓和探讨的中心。从而使中国古代诗学具有了"心学"性质。从本体论看,中国古代诗学有与西方诗学迥异的看法。从创作论看,中国古代诗学最重视创作主体的内在修养与审美心理作用。对于创作过程,古代诗学更是深情关注,警语妙论,精彩纷呈,不少命题至今仍使人感到深刻新鲜而耐人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学 心学特色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心理学维度理论批评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毛正天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1-6,20,共7页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多维度理论批评的研究中.与社会学维度研究的杰出成就和正宗地位比,多维度批评尤其心理学维度批评研究发育不充分.已成为世纪之交亟需重视和加强的研究课题。从文学的多元性质看,只有多维度批评才能对应;从社会的...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多维度理论批评的研究中.与社会学维度研究的杰出成就和正宗地位比,多维度批评尤其心理学维度批评研究发育不充分.已成为世纪之交亟需重视和加强的研究课题。从文学的多元性质看,只有多维度批评才能对应;从社会的复合性质看,多维度批评才能完整审视文学这种复杂体,使文学活动的系统性得以完善;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素有心理批评的传统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从心理学维度批评的研究现状和未来需要看,研究亟待深化。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心理批评充满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 文学理论批评 心理批评 文学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